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取經路上唐僧究竟“破戒”沒有,為何只有孫悟空知道底細?

唐玄奘第一次公開喝酒是在哪裡喝的?是跟誰喝的?且看原著第12回裡, 太宗皇帝為唐僧送行時——

唐王見了, 先教收拾行囊馬匹,

然後著官人執壺酌酒。 太宗舉爵, 又問曰:“禦弟雅號甚稱?”玄奘道:“貧僧出家人, 未敢稱號。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 西天有經三藏。 禦弟可指經取號, 號作三藏何如?”玄奘又謝恩, 接了禦酒道:“陛下, 酒乃僧家頭一戒, 貧僧自為人, 不會飲酒。 ”太宗道:“今日之行, 比他事不同。 此乃素酒, 只飲此一杯, 以盡朕奉餞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 接了酒, 方待要飲, 只見太宗低頭, 將禦指拾一撮塵土, 彈入酒中。 三藏不解其意, 太宗笑道:“禦弟呵, 這一去, 到西天, 幾時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 徑回上國。 ”太宗道:“日久年深, 山遙路遠, 禦弟可進此酒:寧戀本鄉一撚土, 莫愛他鄉萬兩金。 ”三藏方悟撚土之意, 複謝恩飲盡, 辭謝出關而去。

看到木有?這是身為禦弟聖僧的唐僧同志第一次公開喝酒, 他先是“假把意思”推辭了一下, 裝了一把清高, 說酒是大和尚的頭一戒, 自己生下來就不會喝酒。 我想他說這話可能有三層意思:一是確實過去一直沒喝過酒;二是自己作為大唐高僧、取經代表, 不好當眾破戒飲酒;三是不瞭解唐王李世民的用意,

不知道李老大是故意裝糊塗還是有意試探他的禪心, 所以故意適度推辭一下, 以便下一步行動。

當高情商的唐太宗將這酒說成是“素酒”的時候, 唐僧同志也就沒有再推辭了, 而是欣然接受, 一口見底。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 千百年來這酒都是五穀雜糧或水果釀造而成的, 應該都是素酒(泡酒除外), 那麼佛家弟子戒的應該也就是這“素酒”。 唐王把他說成是素酒, 只不過是給這個大和尚一個臺階下罷了!就好比, 當今天朝上國, 管你平時喝不喝酒, 酒桌上領導說喝你就得幹, 管你喜歡不喜歡都要喝。 而且這酒裡有文化、有感情、有內涵, 你看李世民在酒杯裡說了多少祝福期許的話?這話要是沒有這杯酒做媒介, 是不可能說得這麼完美漂亮有文化的!這一杯酒是“君臣兄弟”的酒,

這一杯是“保官祿富貴的酒”, 唐僧雖然破了一大戒, 但陪皇帝這種相當一級的領導喝酒, 喝得值當, 全當是“素”的寬寬自己的小“信仰”。

關於唐長老喝酒的事, 我想大家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在原著第82回裡, 就在無底洞陪女妖精喝酒那一段——

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 捧晃晃之金杯, 滿斟美酒, 遞與唐僧, 口裡叫道:“長老哥哥妙人, 請一杯交歡酒兒。 ”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 望空澆奠, 心中暗祝道:“護法諸天、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弟子陳玄奘, 自離東土, 蒙觀世音菩薩差遣列位眾神暗中保護, 拜雷音見佛求經, 今在途中, 被妖精拿住, 強逼成親, 將這一杯酒遞與我吃。 此酒果是素酒, 弟子勉強吃了,

還得見佛成功;若是葷酒, 破了弟子之戒, 永墮輪回之苦!”孫大聖, 他卻變得輕巧, 在耳根後, 若象一個耳報, 但他說話, 惟三藏聽見, 別人不聞。 (此處先省略19個字, 後面還有用, 呵呵)那師父沒奈何吃了, 急將酒滿斟一鍾, 回與妖怪, 果然斟起有一個喜花兒。

這一杯算是“保命酒”,老唐喝得相當之糾結,一邊是自己的小命,一邊是天天被自己嘮嘮叨叨教導的徒弟孫悟空。讓自己當著屬下公開違紀喝大酒,一但被下屬掌握了把柄,以後還怎麼好意思念那緊箍咒?好在他聰明,當著悟空的面發了一通毒誓,將自己的無奈和委屈說了一大篇,博得了群眾的眼淚,勉強蒙混過關,保全了性命。一杯抵一命,這“素酒”也算喝得值!

那除了這兩次,他還喝過其它酒沒有?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還不止一次,是“經常”喝,還有目擊證人。不信?且隨我一起繼續看原著第81回——

孫大聖,他卻變得輕巧,在耳根後,若象一個耳報,但他說話,惟三藏聽見,別人不聞。他知師傅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就是剛才省略的那19個字,呵呵!)那師父沒奈何吃了,急將酒滿斟一鍾,回與妖怪,果然斟起有一個喜花兒。

從這一段行文描述中,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其實悟空早就知道師傅平日裡愛喝葡萄造的“素酒”的事,就是今天我們喝的葡萄酒,不用解釋了!估計唐僧平時守口如瓶,這等機密的事,整個西遊世界裡恐怕也只有悟空一個人知道吧!這一杯應該算是“養生的酒”,因為喝的是葡萄酒,不傷人,還可以軟化毛細血管,延年益壽,所以做“師傅”的得經常喝(怪不得他皮膚那麼紅嫩,原來秘方!),你我也得拿個高腳杯學著喝一點!

看了上邊三段原著,可能有細心的讀者會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關於唐僧同志喝酒的問題雖然人證物證俱全,但就此給他‘定罪量刑’恐怕也不太妥當,因為唐僧幾次喝酒這要麼就是別人逼的,要麼就是悟空的一面之詞,從法理上來說他本人沒有親口承認喝酒,那也就不能算真正的破戒。”

聽了這話,有人肯定暗笑江湖哥這次吹牛皮吹破了,哪個大和尚會主動承認自己破戒喝酒了?從小到大看西遊記也不下十遍了,也沒曾見過唐僧主動承認自己喝酒的片段,最後再加“呵呵”兩個字,看江湖哥如何應對!

“江湖看西遊”一直堅持“從原著中來、到原著中去”的評說理念,參考的唯一資料也是吳承恩撰寫的長篇小說《西遊記》原著。所以,為了回答這一神聖而光榮的問題,我又抱著原著啃了好幾天,終於在原著第54回找到了答案,這次我可以很負責人的告訴大家了:唐僧根本就沒有戒酒,是他自己親口承認的,而且他說這話的時候語言環境很安全,沒有人逼迫他。請大家隨我一起到西梁女兒國,看看唐僧自己的原話吧——

女官奏道:“臣恐唐朝禦弟與高徒等平素吃齋,故有葷素兩樣。”女王卻又笑吟吟,偎著長老的香腮道:“禦弟哥哥,你吃葷吃素?”三藏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與我二徒弟吃些。”

看到這裡,關於唐僧到底有沒有破酒戒?他到底喝了幾次酒等問題不用再爭論了,終於可以圓滿的告一段落了。剛工作的時候,我每次看到這幾個頗具諷刺意味的橋段,都會忍不住要罵唐僧幾句,也曾經和朋友聊天笑談唐僧的虛偽。但隨著閱歷的徒增,我對唐僧喝酒的事有了新感觸,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那取經的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破戒喝酒的又何止是唐僧一個?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但玉帝老兒突然喊他多留一日,開個“安天大會”,他也不敢違悖。畢竟在別人的地盤上“秀操作”,要裝B也只能裝全套了!至於如來他老人家有沒有破戒喝“素酒”,吳承恩同志沒有直接交待,只在文中留下“瓊香繚繞群仙集、美女飄飄蕩蕩舞向佛前、觥籌交錯、天仙佛祖把杯停”等等,最後如來叫阿儺、迦葉,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謝宴。眾各酩酊。

“天仙佛祖把杯停、眾各酩酊。”讀完這兩句我也是醉了!總之,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有借酒成事,有酒後成詩成文流傳千古的,也有酗酒滋事的……人在江湖混,難免要喝酒,但無論我們是陪領導喝的“福祿酒”,還是商海裡請客戶吃的“招財酒”,或是同學兄弟聚會時的“懷舊酒”,還有那治病的、養生的藥酒,這一生我們要喝的酒確實很多很多,喝酒本身沒有錯,錯的只是我們芸芸眾生。只要初衷,把握一個度,那都不是事,是事也就扛一會,一會就沒事。

這一杯算是“保命酒”,老唐喝得相當之糾結,一邊是自己的小命,一邊是天天被自己嘮嘮叨叨教導的徒弟孫悟空。讓自己當著屬下公開違紀喝大酒,一但被下屬掌握了把柄,以後還怎麼好意思念那緊箍咒?好在他聰明,當著悟空的面發了一通毒誓,將自己的無奈和委屈說了一大篇,博得了群眾的眼淚,勉強蒙混過關,保全了性命。一杯抵一命,這“素酒”也算喝得值!

那除了這兩次,他還喝過其它酒沒有?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還不止一次,是“經常”喝,還有目擊證人。不信?且隨我一起繼續看原著第81回——

孫大聖,他卻變得輕巧,在耳根後,若象一個耳報,但他說話,惟三藏聽見,別人不聞。他知師傅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就是剛才省略的那19個字,呵呵!)那師父沒奈何吃了,急將酒滿斟一鍾,回與妖怪,果然斟起有一個喜花兒。

從這一段行文描述中,大家應該都明白了,其實悟空早就知道師傅平日裡愛喝葡萄造的“素酒”的事,就是今天我們喝的葡萄酒,不用解釋了!估計唐僧平時守口如瓶,這等機密的事,整個西遊世界裡恐怕也只有悟空一個人知道吧!這一杯應該算是“養生的酒”,因為喝的是葡萄酒,不傷人,還可以軟化毛細血管,延年益壽,所以做“師傅”的得經常喝(怪不得他皮膚那麼紅嫩,原來秘方!),你我也得拿個高腳杯學著喝一點!

看了上邊三段原著,可能有細心的讀者會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關於唐僧同志喝酒的問題雖然人證物證俱全,但就此給他‘定罪量刑’恐怕也不太妥當,因為唐僧幾次喝酒這要麼就是別人逼的,要麼就是悟空的一面之詞,從法理上來說他本人沒有親口承認喝酒,那也就不能算真正的破戒。”

聽了這話,有人肯定暗笑江湖哥這次吹牛皮吹破了,哪個大和尚會主動承認自己破戒喝酒了?從小到大看西遊記也不下十遍了,也沒曾見過唐僧主動承認自己喝酒的片段,最後再加“呵呵”兩個字,看江湖哥如何應對!

“江湖看西遊”一直堅持“從原著中來、到原著中去”的評說理念,參考的唯一資料也是吳承恩撰寫的長篇小說《西遊記》原著。所以,為了回答這一神聖而光榮的問題,我又抱著原著啃了好幾天,終於在原著第54回找到了答案,這次我可以很負責人的告訴大家了:唐僧根本就沒有戒酒,是他自己親口承認的,而且他說這話的時候語言環境很安全,沒有人逼迫他。請大家隨我一起到西梁女兒國,看看唐僧自己的原話吧——

女官奏道:“臣恐唐朝禦弟與高徒等平素吃齋,故有葷素兩樣。”女王卻又笑吟吟,偎著長老的香腮道:“禦弟哥哥,你吃葷吃素?”三藏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須得幾杯素酒,與我二徒弟吃些。”

看到這裡,關於唐僧到底有沒有破酒戒?他到底喝了幾次酒等問題不用再爭論了,終於可以圓滿的告一段落了。剛工作的時候,我每次看到這幾個頗具諷刺意味的橋段,都會忍不住要罵唐僧幾句,也曾經和朋友聊天笑談唐僧的虛偽。但隨著閱歷的徒增,我對唐僧喝酒的事有了新感觸,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那取經的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破戒喝酒的又何止是唐僧一個?如來佛祖殄滅了妖猴,即喚儺、迦葉同轉西方極樂世界。但玉帝老兒突然喊他多留一日,開個“安天大會”,他也不敢違悖。畢竟在別人的地盤上“秀操作”,要裝B也只能裝全套了!至於如來他老人家有沒有破戒喝“素酒”,吳承恩同志沒有直接交待,只在文中留下“瓊香繚繞群仙集、美女飄飄蕩蕩舞向佛前、觥籌交錯、天仙佛祖把杯停”等等,最後如來叫阿儺、迦葉,將各所獻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謝宴。眾各酩酊。

“天仙佛祖把杯停、眾各酩酊。”讀完這兩句我也是醉了!總之,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有借酒成事,有酒後成詩成文流傳千古的,也有酗酒滋事的……人在江湖混,難免要喝酒,但無論我們是陪領導喝的“福祿酒”,還是商海裡請客戶吃的“招財酒”,或是同學兄弟聚會時的“懷舊酒”,還有那治病的、養生的藥酒,這一生我們要喝的酒確實很多很多,喝酒本身沒有錯,錯的只是我們芸芸眾生。只要初衷,把握一個度,那都不是事,是事也就扛一會,一會就沒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