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唐駿:中國企業未來三年要扛住

中國經濟週刊微信號:ChinaEconomicWeekly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文| 著名職業經理人, 微創中國董事長 唐駿

前不久,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在鏡頭前重申了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並抨擊中國貿易。 隨後, 在瑞士舉辦的達沃斯論壇上, 特朗普雖言辭有所緩和, 但依然強調 “美國優先”是不容置疑的。

由此可以預見, 未來美國會從開放的貿易姿態走向貿易保護, 其矛頭直指中國企業。 早在特朗普競選時, 他就曾說未來要對中國等競爭對手展開高額的關稅徵收。 2017年, 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超2700億美元, 在特朗普看來這嚴重打壓了本土企業。

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打壓是前所未有的。 近日,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佈了一份《2017年度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報告》, 其中有9家中國市場被列入“惡名市場”, 其中包括北京的秀水街、以及電商淘寶等。 無獨有偶, 今年年初, 華為與美國電話電報公司、螞蟻金服與速匯金的合作都先後被美國監察部門叫停。 1月22日, 特朗普批准了對進口太陽能板和大型洗衣機的徵收關稅, 有效期分別為四年和三年。 也就是說, 如果中國企業將太陽能板出口到美國去, 第一年將被收取高達30%的關稅, 逐年遞減, 到第四年為15%。

對太陽能板進行關稅徵收是首個由特朗普簽字的關稅徵收專案, 可以肯定的是, 這只是美國政府採取貿易保護措施的一個開始。

根據美國企業研究所貿易專家, 下一步, 美國貿易法“301條款”很有可能開始針對中國的電信和半導體行業進行制裁。

面對這樣的形勢, 中國企業需要儘快做好調整, 找到應對的方法。 美國的貿易保護必然會讓中國企業的發展受阻, 但解決的辦法絕不是硬碰硬, 而是戰略上的調整。 首先, 中國企業可以從對美貿易轉為對歐貿易。 自“一帶一路”倡議以來, 中歐之間的貿易往來越發頻繁, 雙邊政策也更加穩定, 中歐班列漸成規模。 截至目前, 中國列車已累計開行6235列, 連接歐洲12個國家和34個城市。 每年運送貨物總值從2011年的不到6億美元, 增長到今天的145億美元。

其次, 中國企業可以從對外貿易轉向國內市場。 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

國內市場始終是本土企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因此, 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可以調整思路, 轉向研究國內市場, 獲得生機。

最重要的是, 中國企業應該從純加工型企業增值為具有附加值意義的企業。 過去, 全球化的邏輯是低成本外包, 因此廉價勞動力是國際合作的核心, 這也是最初“全球化”一直飽受詬病的地方。 然而今天, 這一規則發生了改變。 在民營企業有著更多機會進入國際市場的同時, 企業的生產品質也在持續提升。 所以, 中國的企業要努力實現產業升級。 “美國優先”的戰略一定會讓其繼續加大對中國出口企業的施壓, 太陽能板和洗衣機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未來三年, 中國出口企業會變得很艱難,

因為我們還不知道美國最終會出臺多少保護政策, 也不知道會涉及多少個領域。 但即便是特朗普政府也仍難以忽略“全球化”所帶來的益處。 美方在保護其自有市場的時候, 對中國的出口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機遇。 希望這次“保護”可以刺激到我國的企業升級和轉型, 這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