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複星郭廣昌投他,全靠這兩個字

導語:

☞ 雷軍的“最後一次”和郭廣昌的“第一次”, 全給了他;

☞ 郭廣昌推薦他免試進入湖畔大學, 只因他考不上;

☞ 聯合創始人選擇和他一起創業, 只因他請客不上廁所…

這個男人, 他憑什麼?

編輯整理:李玲玲

“二五八”是和創科技CEO劉學臣給自己貼的標籤, 展開就是二次創業、五所大學和八次融資, 他把這些當做故事講給我們聽, 但是作為一個聽者, 聽到的不僅僅是故事, 還有其背後的創業者精神。

就喜歡北大人的“狂”, 人活著總得“惹”點事

母親是教師, 父親是工程師, 受家庭的影響, 工作後的劉學臣有過5次求學的經歷, 他認為學習是一個終生的過程。 “這些學校中, 有發學歷的, 有不發學歷的, 每一個的影響都很大 …”

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劉學臣以全國第69名的成績考入, 以“三好學生標兵”加“優秀畢業生”的雙項榮譽畢業。 “北大之後的那些學校都不給學歷、不給畢業證,

但是我不是完全的草台班子出身, 我還是讀過點書的。 ”當提到在北大的經歷, 劉學臣笑著說到。 在他心中, 北大的好在于有文化底蘊, 最重要是北大人的那種精神。 “北大人, 說難聽點是太狂妄, 說好聽一點是有夢想, 但是我覺得人活著總得“惹”點事, 所以這個對我來講幫助還挺大。 ”

在湖畔大學, 劉學臣說印象很深的一件事, 是柳傳志先生的講課。 “柳老那天上課, 我自認為我是好學生, 九點鐘上課, 我8點40進教室, 商學院這種上課, 能來就不錯了。 結果老先生7點50就來了, 並且為了這一堂六個小時的課, 他備課備了十次。 這種老企業家、老創業家、老一代的領袖, 讓我們心存敬畏, 更讓我們懂得人的成功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秉承亞傑商會的那句話“成功不可複製,

智慧可以傳承”, 劉學臣在學習的道路不斷前行。

雷軍的“最後一次”和郭廣昌的“第一次”全給了他

從2009年成立至今, 和創共融資8次, 第一次融資是雷軍等投的400萬, 這是雷軍個人投出的最後一筆。 雷軍為什麼會投和創, 劉學臣分析道:“雷軍早在2007、2008年時就對企業級服務市場做過研究,

當時就有做這個項目的想法, 但沒有付諸行動。 主要是兩個原因吧, 一是手機硬體不行, 當時智慧手機還沒有發展起來, 另外就是電子地圖的功能不行, 地圖不夠完整。 ”

如果說雷軍投和創完全是出於對於行業前景的判斷, 那麼郭廣昌的那次投資純粹是投人。 “郭總是92派的, 他給我投的錢其實挺多的, 當時我們並沒有什麼聯繫, 他投資的唯一的依據, 就是專門跑到雷軍那問:你當時為什麼投學臣?雷軍給出的答案是:學臣這小兄弟, 我當年一認識他就覺得很靠譜, 這些年持續靠譜。 “那時候雷軍的名氣已經很大了, 他的一番話讓我很感動, 我很少落淚, 那次落淚了。

” 劉學臣說道。

僅憑一句靠譜, 郭廣昌就投了劉學臣, 要知道當時和創是複星投出的第一家移動互聯網企業, 之前複星從來不投移動互聯網企業, 只投傳統企業。 或許是應了雷軍的那句話, 在郭廣昌眼裡, 劉學臣也成了持續靠譜的人, 這也才有了後來的推薦他免試入學湖畔大學。 在外人看來, 推薦免試入學, 一定是郭廣昌覺得這個人足夠優秀, 而劉學臣卻說, “郭總之所以會推薦, 是因為他覺得我考不上。 ”說完, 他的臉上露出了山東大漢特有的憨厚, 又略帶羞澀的笑容。

除了錢, 劉學臣憑藉著靠譜, 吸引來的還有人才。 胡奎博士, 和創的聯合創始人說, “我之所以當年和學臣一起創業, 原因很簡單, 就是在學校, 他喜歡請客, 而且買單的時候從不上廁所, 選飯店還選好的……”有時候,選擇一個人,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掙錢,夢想對於創業來說真的不只是一句口號

在正和島創新大集三月秀上,劉學臣講到創業環境的四個變和一個不變,唯一的不變是初心。當問及他的創業初心是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也夠誠實:“第一次創業,初心很簡單,就是掙錢”。劉學臣在五礦時已經做到了副處長的位置,但離職時依然沒什麼錢,之所以選擇做豆腐,原因除了這個行業沒有高職人員之外,還有就是豆腐的毛利很高。“一斤豆子一塊零五分,能做三斤三兩的豆腐,一斤豆腐能賣到兩塊五,就是撇去那三兩不算,也能賣七塊五,一塊零五分的成本賣七塊五,毛利是極高的,賣的都是水呀。”

當有了財富的積累,掙錢已經滿足不了劉學臣的內心,“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去為國家、為民族做一點事情,不用覺得這是企業家又開始賣弄情懷,這只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兒時便有的想法而已。於是劉學臣開始考慮轉型,而轉型的第一步是去北大學習。

從北大畢業時正好趕上搜狐招人,劉學臣就這樣投身到了移動互聯網大潮中。然而沒過多久,由於搜狐戰略調整,劉學臣的部門要被砍掉,這也因此促使了他的第二次創業。“選擇做企業銷售資訊化,就是想説明一個企業去開拓機遇,去清理庫存,説明一個行業建立新的規則,比如說原來都是用丈八蛇矛槍去打仗,現在我們用AK47來打仗。原來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製造業大國,我們的理想是讓中國變成市場大國、行銷大國。”

判斷好市場趨勢,是創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2014年是移動端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元年,而那時和創在這條道路上已經走了5年。“企業級服務是趨勢,但是現在的市場還不夠成熟,智慧終端機沒完全起來,至少還需要熬個五六年。你的性格不適合攻城掠地,應該步步為營。”雷軍的這幾句話,一直記在劉學臣心裡,而對於市場前景,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早期1980年的時候,好多人掙錢了就是因為他們判斷對了市場趨勢,通過跟歐美的比較,看哪些東西是歐美已經有了,而我們國家還沒有的。對於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空間有多大,我也將中國和歐美進行了對比,研究兩個市場2C和2B的容量。歐美有11億人口,中國有13億,人口數量差不多,所以市場容量也差不多。2C的排名前三的企業,歐美是穀歌、亞馬遜和facebook,加起來一萬三千億美金的市值;中國是騰訊、阿裡巴巴和百度,接近六千億美金市值,這兩個其實差不太多,基本是一個數量級。2B市場,歐美有2700萬家企業,中國有3000萬家企業,市場容量也差不多。2B排名前三的企業,歐美是Oracle甲骨文、SAP、Salesforce,加起來三千多億美金;中國的是用友、金蝶、中軟,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億美金。這個差距實際上是巨大的,在美國,2B的企業過百億美金的是7家,過10億美金的有70家,中國百億美金的企業沒有,所以有差距就有潛力!”

和創能夠成為中國企業級SaaS銷售管理的先行者,對於市場趨勢的正確把握,功不可沒。

孤寂了、難受了,就想想心中那個“球”

劉學臣經常有一句話,叫“心中有球”,這也是他創業能夠堅持下來的主要動力。

“我還記得我看過的一場林丹和李宗偉的奧運會羽毛球比賽,那場比賽註定了李宗偉是千年老二。為什麼這麼說呢?李宗偉輸的最關鍵的一個球是,他判斷球可能出界的概率大一點,就沒去接,結果球落到了界內。這場比賽,李宗偉只是將它當做一場決定勝負的比賽,而並沒有享受整個比賽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是enjoy,就不會不去接球了。”

2009年和創成立的時候,智慧手機還沒普及,企業走了很長一段發展緩慢而又艱辛的道路。當問及劉學臣有沒有想過退縮,他說,“有孤寂的時候,有難受的時候,也有想動粗的時候,但是我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就像踢球,踢了一場可能沒進球,但是過程還是很暢快,所以你問我創業最看重什麼,不是什麼錢或者價值,而是真正的從內心喜歡這份事業。”

選飯店還選好的……”有時候,選擇一個人,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除了掙錢,夢想對於創業來說真的不只是一句口號

在正和島創新大集三月秀上,劉學臣講到創業環境的四個變和一個不變,唯一的不變是初心。當問及他的創業初心是什麼,他的回答很簡單也夠誠實:“第一次創業,初心很簡單,就是掙錢”。劉學臣在五礦時已經做到了副處長的位置,但離職時依然沒什麼錢,之所以選擇做豆腐,原因除了這個行業沒有高職人員之外,還有就是豆腐的毛利很高。“一斤豆子一塊零五分,能做三斤三兩的豆腐,一斤豆腐能賣到兩塊五,就是撇去那三兩不算,也能賣七塊五,一塊零五分的成本賣七塊五,毛利是極高的,賣的都是水呀。”

當有了財富的積累,掙錢已經滿足不了劉學臣的內心,“我還有一個夢想,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他想用自己的力量去為國家、為民族做一點事情,不用覺得這是企業家又開始賣弄情懷,這只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兒時便有的想法而已。於是劉學臣開始考慮轉型,而轉型的第一步是去北大學習。

從北大畢業時正好趕上搜狐招人,劉學臣就這樣投身到了移動互聯網大潮中。然而沒過多久,由於搜狐戰略調整,劉學臣的部門要被砍掉,這也因此促使了他的第二次創業。“選擇做企業銷售資訊化,就是想説明一個企業去開拓機遇,去清理庫存,説明一個行業建立新的規則,比如說原來都是用丈八蛇矛槍去打仗,現在我們用AK47來打仗。原來我們國家是個農業大國、製造業大國,我們的理想是讓中國變成市場大國、行銷大國。”

判斷好市場趨勢,是創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2014年是移動端企業級服務市場的元年,而那時和創在這條道路上已經走了5年。“企業級服務是趨勢,但是現在的市場還不夠成熟,智慧終端機沒完全起來,至少還需要熬個五六年。你的性格不適合攻城掠地,應該步步為營。”雷軍的這幾句話,一直記在劉學臣心裡,而對於市場前景,他也有自己的判斷。

“早期1980年的時候,好多人掙錢了就是因為他們判斷對了市場趨勢,通過跟歐美的比較,看哪些東西是歐美已經有了,而我們國家還沒有的。對於企業級服務市場的空間有多大,我也將中國和歐美進行了對比,研究兩個市場2C和2B的容量。歐美有11億人口,中國有13億,人口數量差不多,所以市場容量也差不多。2C的排名前三的企業,歐美是穀歌、亞馬遜和facebook,加起來一萬三千億美金的市值;中國是騰訊、阿裡巴巴和百度,接近六千億美金市值,這兩個其實差不太多,基本是一個數量級。2B市場,歐美有2700萬家企業,中國有3000萬家企業,市場容量也差不多。2B排名前三的企業,歐美是Oracle甲骨文、SAP、Salesforce,加起來三千多億美金;中國的是用友、金蝶、中軟,加起來還不到一百億美金。這個差距實際上是巨大的,在美國,2B的企業過百億美金的是7家,過10億美金的有70家,中國百億美金的企業沒有,所以有差距就有潛力!”

和創能夠成為中國企業級SaaS銷售管理的先行者,對於市場趨勢的正確把握,功不可沒。

孤寂了、難受了,就想想心中那個“球”

劉學臣經常有一句話,叫“心中有球”,這也是他創業能夠堅持下來的主要動力。

“我還記得我看過的一場林丹和李宗偉的奧運會羽毛球比賽,那場比賽註定了李宗偉是千年老二。為什麼這麼說呢?李宗偉輸的最關鍵的一個球是,他判斷球可能出界的概率大一點,就沒去接,結果球落到了界內。這場比賽,李宗偉只是將它當做一場決定勝負的比賽,而並沒有享受整個比賽的過程。如果你真的是enjoy,就不會不去接球了。”

2009年和創成立的時候,智慧手機還沒普及,企業走了很長一段發展緩慢而又艱辛的道路。當問及劉學臣有沒有想過退縮,他說,“有孤寂的時候,有難受的時候,也有想動粗的時候,但是我還是很享受這個過程,就像踢球,踢了一場可能沒進球,但是過程還是很暢快,所以你問我創業最看重什麼,不是什麼錢或者價值,而是真正的從內心喜歡這份事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