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會在人前教子嗎?

對“人前教子, 背後訓妻”的一點看法

中國有句古語, 人前教子, 背後訓妻。 原話是這樣的“當面教子,背後教妻”, 原是李白故里安陸人的土話。

原來出自《朱子家訓》

《朱子家訓》亦稱《朱柏廬治家格言》, 簡稱《治家格言》, 包括朱子家訓、增廣賢文、訓蒙增廣改本、重定增廣。 作者朱用純, 字致一, 自號柏廬, 江蘇省縣昆山縣人, 生於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 原文如下:

“兄弟手足, 莫犯嫌疑, 賢愚不等, 兼高扯低。

堂前教子, 枕邊教妻, 對症下藥, 量體裁衣。

說話人短, 記話人長, 說長道短, 惹禍招殃。

漫錢得使, 漫馬得騎, 人怕傷心, 樹怕剝皮。

知己知彼,

將心比心, 寧可負我, 不可負人。 ”

不管是人前還是堂前教育孩子還是妻子或其他人, 總歸是不妥當的。 怎麼理解呢?

首先,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 尤其是中國人, 從古至今, 面子大於天, 小朋友也有很強的自尊心以及面子心理, 如果只是想炫耀一下家教如何是好, 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卻並不想讓孩子有所改變, 多多在人前做秀也未嘗不可, 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但是真正為孩子好, 愛孩子, 教育孩子的家長, 都不會在大庭廣眾之下教育孩子。

其次, 人都有自己悔過的覺悟, 尤其都孩子, 都很敏感, 如果總是在人前教育孩子, 那麼孩子很可能會破罐子破摔。 比如一個小孩子拿了鄰居家的東西, 家長悄悄還回去並道歉即可,

結果弄的人盡皆知, 整個村子都知道, 後來, 這個孩子真的成為小偷了。 同樣的事情發生的村子裡, 弟弟拿了人家的東西, 哥哥偷偷還回去了, 什麼都沒說, 主人家也什麼都沒說, 相信這個事情一直是個警鐘在他心理, 這個人後來比較成功, 成家立業, 做生意。 不同的處理方式, 得到的後果也是不一樣的。

再次, 人前不教子, 體現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 一個受到尊重中的人格 , 必然會發展良好。 雖然人前不教育孩子, 但是關起門來, 該教育的還是要教育, 給孩子邊界感。 那麼當孩子在大庭廣眾之下惹了禍事, 怎麼辦呢?家長可以這樣做, 小孩子的話, 可以裡面跟對方道歉, 並且讓孩子跟對方道歉, 若干大道理, 哪怕你能脫口而出一籮筐,

那也請你回家關上門跟孩子是說。 如果是矛盾很激化, 也不要順著對方家長或對方的希望, 跟他一起來攻擊自己的孩子, 美名其曰教育孩子, 這樣孩子很難認識到錯誤, 因為他被恐懼的情緒所捆綁了。 下次遇到還是會再犯。 聰明的家長很少在人前滔滔不絕的教育孩子。

育兒先育己, 育己先育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