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安如死了元啟崩了,《琅琊榜2》迎來了金陵城少年的宿命對決

《琅琊榜2》這周的劇情節奏實在是太快了…

盼了四十三集“今夕夫婦”的糖, 終於放出來了。 平旌小哥哥不表白則已, 一表白就是求婚,

林奚妹妹也坦白自己就是與平旌定下娃娃親的人。

感受一下平旌小傻子式喜悅↓↓↓

然而等糖三十集, 發糖三分鐘。

好不容易盼到平旌和林奚要長相廝守逍遙江湖了, 這正討論著婚事呢, 平旌又要回到金陵城了。

沒辦法, 這琅琊山之外的世界確實不太平。

荀首輔遇刺、荀安如流產、荀太后自盡、荀安如殞命, 蕭元啟徹底黑化起兵謀反。

荀氏兄妹雖然一直被大家稱為“亡國CP”, 曾經對長林王府一再猜疑。

但是荀大人的死, 確實是讓岌岌可危的金陵徹底陷入危局。

荀白水應該是整個大樑最矛盾的人。

先帝在位時他就小動作不斷, 始終提防長林王府。 當初荀白水參與“大同府沉船”事件, 初衷是為了挫長林軍的銳氣。

後來小皇帝登基,

荀大人心中更加不安, 還以抗旨的罪名捋了平旌的兵權, 撤了長林軍的番號。

可是關鍵時刻, 荀白水依賴的又都是長林王府。

金陵瘟疫蔓延, 荀大人主張封城, 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尋求長林王府的支持。 平章那時候說必定支持, 荀白水眼中的敬重是真的。

生命盡頭,荀白水的臨終遺言,還是讓岳將軍去找長林王。在那一刻,他心中能夠信任和託付的,只有平旌。

荀白水終於意識到長林的無意,無意至尊皇位,無意赫赫軍功。但是他卻助長了蕭元啟的有心,引狼入室。

“若論心,老夫從不曾有悖為臣之道。若論事,我倒有些拿不准了。難道我以前,真的沒有錯過嗎?”

荀大人自然是忠臣,但忠臣也會做錯。

他就是太怕了,長林位高權重聲名赫赫,他不敢把江山安危的決定權放在長林王府是否有心之上。

他始終矛盾,也做過許多錯事。但是他為臣始終忠於陛下,為長輩對飛盞和安如真心疼愛,為丈夫對妻子盡心愛護膝下無子都不曾變心。

是人都會犯錯,所以哪怕荀白水做過許多糊塗事,這個人也始終讓觀眾恨不起來。

荀大人遇害後,荀太后一病不起。

一向被吐槽“沒腦子”的她,終於做了一次正確的決定:取消春獵。

蕭元啟原打算趁皇帝春獵之時起兵謀反,荀太后此舉,打亂了他的計畫,也為長林王後面的救駕留好了時間。

梅婷飾演的荀太后,始終是讓人愛不起來的。她輕信濮陽纓害萬千百姓受瘟疫之苦,還一再挑撥長林王府和陛下的關係,害得老王爺吐血在朝堂。

可是她又是個母親,她做的蠢事都是出於對兒子的保護。說到底都是用錯了方法,但愛子之心是沒錯的。

蕭元啟逼宮,狄將軍指責她當初害得金陵瘟疫蔓延。荀太后為保護兒子,主動領死。

“哀家願以太后之尊位償罪,死後不入皇陵,不受祭享,不入宗廟,棄葬遠郊,以此祭瘟疫所亡百姓。”

皇家女人,爭的就是榮耀和名分,除了生前的榮耀,更是死後入皇陵長伴帝側。荀太后決意以死謝罪,甚至寧願不入宗廟不受祭祀,只為讓自己的兒子獲得一線生機。

看到這裡,小綹子也不禁有些心軟了。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看起來愚蠢膽怯又沒有擔當的荀太后,這一刻,竟然這麼果決勇敢。

如果說荀氏兄妹是自己作死,那安如的離開就是徹底的悲劇了。

荀安如是個養在深閨的女子,柔弱、善良、乖巧聽話,雖然生在高門世家但是毫無驕縱之氣,就連對丫鬟都像姐妹一般。

當初嫁給蕭元啟,安如一心以為自己的夫君是個蓋世英雄,內心充滿了欣喜。

可惜事不如人願。如果得知元啟勾結東海的時候,安如心中還有一絲盼他回頭的奢望,那麼在荀大人遇刺後,她是對蕭元啟徹底死了心。

當知道殺死叔父的東海刺客就在府裡的時候,荀安如去找蕭元啟攤牌。對於阻擋他進門的何成,上來就是一個巴掌。

這一掌,是安如的全面爆發。

最終荀安如無法面對自己,更無法面對叔父姑母的枉死,決然地跳下城樓。

臨死前,她說道:

“我雖然是女子之身,萬事由人做主,但我也想活的一世安心,不辱家門。你起兵謀反,我便算于國不忠,叔父養我長大,卻因為我一時軟弱而死於非命,又可謂是不孝之極。”

也許對她來說,死,才是解脫。

從嫁人時候的欣喜,到流產時的無助,再到自盡時的絕望,安如這一生太過悲慘淒涼。可是一介女流,她能夠做的實在太少,唯有她的死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插進了蕭元啟的胸膛。

失去了安如的蕭元啟也失去了最後一根軟肋,這世上再沒有他想要用心守護的人和事,只剩下膨脹的欲望和無邊的荒涼。

作為全劇最大的反派,蕭元啟的惡,不是沒有源頭的。

小綹子始終記得當初在大同府,明明與自己無關元啟卻偏要多管閒事,幫忙保護沉船案的目擊證人。那時候的他,是真的善良。心中自有丘壑,充滿了爆棚的正義感。

可是他多年來生活在“罪人之後”的陰影下,又浸淫在母親的仇恨和洗腦當中。有抱負不能實現,親人一一離散,在一次次的壓抑和痛苦過後,蕭元啟越陷越深。

謀反這條路是他自己走出來的,但這條路最開始是濮陽纓和墨淄侯幫他選的。

他們早在他心裡種下了那顆仇恨和欲望的種子,然後它生根發芽,一點一點吞噬掉了那個說過“你以為我京城中的閒散子弟,就只敢說話,不敢殺人麼”的元啟。

可悲可歎。

《琅琊榜2》之所以精彩,其實不僅是長林風骨的沿襲,這些有血有肉的配角甚至是反派同樣功不可沒。

電視劇最考驗編劇的角色塑造能力,海宴在塑造劇中這些角色時,每個人物都賦予了多面性,柔弱堅強如荀安如,愚忠矛盾如荀白水,善惡交錯如蕭元啟…

這裡的每一個人物或正義或貪婪,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出發點。有自己的故事與悲喜,有著自己的格外動人。

甚至就連配角岳將軍身邊的那個結巴副將,都曾把小綹子看到流淚。彼時副將奔赴琅琊山報信半路發現叛軍,慌亂中坐騎卻受驚跑走,然後他氣喘吁吁的一路跑回金陵給岳將軍報信,狂奔到力竭。

所以《琅琊榜2》不只是長林的史詩,更是一個王朝的畫卷。遙遠虛構的故事能夠賺走觀眾這麼多的眼淚,靠的就是每一個人物角色的真實與真誠。

如今蕭平旌已經帶著勤王的大軍兵臨城下,蕭元啟孤注一擲準備迎戰。最後一場廝殺,落在了這對曾經並肩的兄弟身上。

當陣前親者為仇,兵戈相向。

元啟啊,你可會想起當初你殺完人心中難過,那個拎著酒壺陪你月下長談的少年郎?

生命盡頭,荀白水的臨終遺言,還是讓岳將軍去找長林王。在那一刻,他心中能夠信任和託付的,只有平旌。

荀白水終於意識到長林的無意,無意至尊皇位,無意赫赫軍功。但是他卻助長了蕭元啟的有心,引狼入室。

“若論心,老夫從不曾有悖為臣之道。若論事,我倒有些拿不准了。難道我以前,真的沒有錯過嗎?”

荀大人自然是忠臣,但忠臣也會做錯。

他就是太怕了,長林位高權重聲名赫赫,他不敢把江山安危的決定權放在長林王府是否有心之上。

他始終矛盾,也做過許多錯事。但是他為臣始終忠於陛下,為長輩對飛盞和安如真心疼愛,為丈夫對妻子盡心愛護膝下無子都不曾變心。

是人都會犯錯,所以哪怕荀白水做過許多糊塗事,這個人也始終讓觀眾恨不起來。

荀大人遇害後,荀太后一病不起。

一向被吐槽“沒腦子”的她,終於做了一次正確的決定:取消春獵。

蕭元啟原打算趁皇帝春獵之時起兵謀反,荀太后此舉,打亂了他的計畫,也為長林王後面的救駕留好了時間。

梅婷飾演的荀太后,始終是讓人愛不起來的。她輕信濮陽纓害萬千百姓受瘟疫之苦,還一再挑撥長林王府和陛下的關係,害得老王爺吐血在朝堂。

可是她又是個母親,她做的蠢事都是出於對兒子的保護。說到底都是用錯了方法,但愛子之心是沒錯的。

蕭元啟逼宮,狄將軍指責她當初害得金陵瘟疫蔓延。荀太后為保護兒子,主動領死。

“哀家願以太后之尊位償罪,死後不入皇陵,不受祭享,不入宗廟,棄葬遠郊,以此祭瘟疫所亡百姓。”

皇家女人,爭的就是榮耀和名分,除了生前的榮耀,更是死後入皇陵長伴帝側。荀太后決意以死謝罪,甚至寧願不入宗廟不受祭祀,只為讓自己的兒子獲得一線生機。

看到這裡,小綹子也不禁有些心軟了。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看起來愚蠢膽怯又沒有擔當的荀太后,這一刻,竟然這麼果決勇敢。

如果說荀氏兄妹是自己作死,那安如的離開就是徹底的悲劇了。

荀安如是個養在深閨的女子,柔弱、善良、乖巧聽話,雖然生在高門世家但是毫無驕縱之氣,就連對丫鬟都像姐妹一般。

當初嫁給蕭元啟,安如一心以為自己的夫君是個蓋世英雄,內心充滿了欣喜。

可惜事不如人願。如果得知元啟勾結東海的時候,安如心中還有一絲盼他回頭的奢望,那麼在荀大人遇刺後,她是對蕭元啟徹底死了心。

當知道殺死叔父的東海刺客就在府裡的時候,荀安如去找蕭元啟攤牌。對於阻擋他進門的何成,上來就是一個巴掌。

這一掌,是安如的全面爆發。

最終荀安如無法面對自己,更無法面對叔父姑母的枉死,決然地跳下城樓。

臨死前,她說道:

“我雖然是女子之身,萬事由人做主,但我也想活的一世安心,不辱家門。你起兵謀反,我便算于國不忠,叔父養我長大,卻因為我一時軟弱而死於非命,又可謂是不孝之極。”

也許對她來說,死,才是解脫。

從嫁人時候的欣喜,到流產時的無助,再到自盡時的絕望,安如這一生太過悲慘淒涼。可是一介女流,她能夠做的實在太少,唯有她的死如同一把利刃,狠狠地插進了蕭元啟的胸膛。

失去了安如的蕭元啟也失去了最後一根軟肋,這世上再沒有他想要用心守護的人和事,只剩下膨脹的欲望和無邊的荒涼。

作為全劇最大的反派,蕭元啟的惡,不是沒有源頭的。

小綹子始終記得當初在大同府,明明與自己無關元啟卻偏要多管閒事,幫忙保護沉船案的目擊證人。那時候的他,是真的善良。心中自有丘壑,充滿了爆棚的正義感。

可是他多年來生活在“罪人之後”的陰影下,又浸淫在母親的仇恨和洗腦當中。有抱負不能實現,親人一一離散,在一次次的壓抑和痛苦過後,蕭元啟越陷越深。

謀反這條路是他自己走出來的,但這條路最開始是濮陽纓和墨淄侯幫他選的。

他們早在他心裡種下了那顆仇恨和欲望的種子,然後它生根發芽,一點一點吞噬掉了那個說過“你以為我京城中的閒散子弟,就只敢說話,不敢殺人麼”的元啟。

可悲可歎。

《琅琊榜2》之所以精彩,其實不僅是長林風骨的沿襲,這些有血有肉的配角甚至是反派同樣功不可沒。

電視劇最考驗編劇的角色塑造能力,海宴在塑造劇中這些角色時,每個人物都賦予了多面性,柔弱堅強如荀安如,愚忠矛盾如荀白水,善惡交錯如蕭元啟…

這裡的每一個人物或正義或貪婪,都有自己的立場和出發點。有自己的故事與悲喜,有著自己的格外動人。

甚至就連配角岳將軍身邊的那個結巴副將,都曾把小綹子看到流淚。彼時副將奔赴琅琊山報信半路發現叛軍,慌亂中坐騎卻受驚跑走,然後他氣喘吁吁的一路跑回金陵給岳將軍報信,狂奔到力竭。

所以《琅琊榜2》不只是長林的史詩,更是一個王朝的畫卷。遙遠虛構的故事能夠賺走觀眾這麼多的眼淚,靠的就是每一個人物角色的真實與真誠。

如今蕭平旌已經帶著勤王的大軍兵臨城下,蕭元啟孤注一擲準備迎戰。最後一場廝殺,落在了這對曾經並肩的兄弟身上。

當陣前親者為仇,兵戈相向。

元啟啊,你可會想起當初你殺完人心中難過,那個拎著酒壺陪你月下長談的少年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