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人生開掛是種什麼樣的體驗?想採訪一下庫克的“緋聞男友”

Ideas

智識·領袖

人生開掛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想採訪一下庫克的“緋聞男友”

2013年, 蘋果CEO蒂姆·庫克宣佈出櫃時, 就像一顆重磅炸彈投入了暗潮洶湧的矽谷。

知名雜誌《大西洋月刊》甚至提前爆料:庫克男友是華裔投資人本傑明·令(Benjamin Ling)!

這位本傑明·令就是我們今天的男主角。

如今, 令矽谷早期投資人垂涎的當紅炸子雞Palantir(估值200億美元)、Square(市值175億美元)、Quora(美國版知乎, 估值18億美元)、共用租車公司Lyft(110億美元)……本傑明·令都一一投了個遍。

這個因緋聞而為大眾所知的Khosla Ventures的管理合夥人、華裔投資人本傑明·令, 其實是一個實力超群、目光精准的人生贏家。

“開掛”一般的人生

緋聞歸緋聞, 本傑明·令其實與庫克並無感情瓜葛, 人家一直在Instagram上與男朋友狂撒狗糧。

本傑明·令在Ins上發佈的與男友的合影。 (網路圖)

翻出他的履歷, 你會感慨有的人上帝不僅給他開了扇窗, 簡直砸了一面牆:

1998年伯克利本科畢業;

2004年拿到斯坦福博士學位;

先後在穀歌、Facebook和YouTube成為高管;

2013年成為管理10億美金的Khosla Ventures的管理合夥人。

本傑明·令出生在臺灣, 三歲時跟隨父母來到美國。

高中畢業後, 他一心想進入加州伯克利大學的商學院, 但他的父母想讓他讀電子工程, 理由是:“從技術專業轉其他專業容易,

反過來就難了。 ”

於是, 本傑明·令先在伯克利拿到了電子工程和電腦科學學士學位, 又進入斯坦福大學, 獲得了電腦科學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離開斯坦福後, 本傑明·令原本的目標是麥肯錫。 但是一次因緣巧合……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網路暴民, 就在你身邊

如今在網上, 謹言慎行是明智之舉, 因為互聯網的氣質已經不復從前了。

曾幾何時, 互聯網是一位理想崇高的極客, 思考著如何讓資訊自由流通。 但如今, 要是你想提高上傳速度, 那麼網上有詳盡的技術資訊, 很容易就能幫到你;可如果你身處困境, 想從網上尋求説明, 網路就很可能把你逼上自殺的絕路。

網路暴民習慣在螢幕之後用鍵盤對別人施加暴力, 而另一端的受害者則因此痛苦不堪。 (網路圖)

壞人來自我們之中

網路暴民, 即那些躲在暗處、威脅他人的惡人。 他們很享受網路帶來的自由。

他們或惡搞、或騷擾、或暴力威脅, 還會發佈“人肉”資訊——曝光受害者的社保號碼、銀行帳號, 甚至還玩“狼來了”的遊戲, 打電話報假警, 讓員警沖進受害人的家裡。

社交媒體和新聞下面的評論區, 被他們當成了青少年電影裡混亂骯髒的大更衣室, 裡面充斥著男性視角的種族言論和對女性的歧視。

2014年, 皮尤研究中心曾進行過一次調查, 發現18到24歲的美國互聯網用戶中,70%都曾受到騷擾,其中26%的女性用戶曾在網上被人追蹤——這正是網路暴民所熱衷的活動。

同年,心理學期刊《人格與個體差異》上刊發了一項研究,研究表明……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Lifestyle

生活參考·私享

加班到淩晨?不如少幹“垃圾活”

M先生在20多歲的年紀,找到了一份管理顧問的工作。

這是個跨國諮詢公司的分公司,是M先生夢寐以求的工作,所以在入職第一天,他就換上了一套新買的精緻藍色正裝躊躇滿志地去上班,一心想要通過瘋狂努力贏得上司的器重——這個想法似乎也沒什麼不對,畢竟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們,哪個沒被家長叮囑過“不怕苦、不怕累、多幹活”“天道酬勤”呢?

於是在接下來的三年職業生涯中,M先生過上了“996”的日子(9點上班,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桌上堆滿了濃咖啡和用來填肚子的零食、速食,髮際線日益減退,腰圍與日俱增。

某一天,當M先生正在為一個很難搞的專案抓耳撓腮的時候,他鄰座那位從不加班、過著“965”生活的L女士,卻輕輕鬆松地提出了解決方案,並拿出了自己的幻燈片——她的分析明顯更有洞見、更有說服力。

不對啊?他們明明同樣通過嚴格考核進入公司,又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經歷,甚至L女士還比他“清閒”,為什麼會比他優秀?

“工作努力”?老闆您罵誰呢?

關於“L女士”問題,最不用費腦子的回答就是:“天資不同”。

但是“天資論”一定正確嗎?很多情況下,對於一個問題我們常常會給出悖論。比如著名的“十萬小時理論”,又或者那句人盡皆知的毒雞湯——“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那麼到底是“天資論”更為準確,還是“勤奮論”更勝一籌呢?

2011年,M先生決定仔細探究一下困擾他許久的“L女士問題”——不同人之間工作成績差別的原因,他辭職並招募了一群分析研究員,然後對哪些行為會成就出色的工作表現作出了一系列假設。隨後,這“一個項目引發的血案”導致了……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發現18到24歲的美國互聯網用戶中,70%都曾受到騷擾,其中26%的女性用戶曾在網上被人追蹤——這正是網路暴民所熱衷的活動。

同年,心理學期刊《人格與個體差異》上刊發了一項研究,研究表明……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Lifestyle

生活參考·私享

加班到淩晨?不如少幹“垃圾活”

M先生在20多歲的年紀,找到了一份管理顧問的工作。

這是個跨國諮詢公司的分公司,是M先生夢寐以求的工作,所以在入職第一天,他就換上了一套新買的精緻藍色正裝躊躇滿志地去上班,一心想要通過瘋狂努力贏得上司的器重——這個想法似乎也沒什麼不對,畢竟初入職場的年輕人們,哪個沒被家長叮囑過“不怕苦、不怕累、多幹活”“天道酬勤”呢?

於是在接下來的三年職業生涯中,M先生過上了“996”的日子(9點上班,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桌上堆滿了濃咖啡和用來填肚子的零食、速食,髮際線日益減退,腰圍與日俱增。

某一天,當M先生正在為一個很難搞的專案抓耳撓腮的時候,他鄰座那位從不加班、過著“965”生活的L女士,卻輕輕鬆松地提出了解決方案,並拿出了自己的幻燈片——她的分析明顯更有洞見、更有說服力。

不對啊?他們明明同樣通過嚴格考核進入公司,又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經歷,甚至L女士還比他“清閒”,為什麼會比他優秀?

“工作努力”?老闆您罵誰呢?

關於“L女士”問題,最不用費腦子的回答就是:“天資不同”。

但是“天資論”一定正確嗎?很多情況下,對於一個問題我們常常會給出悖論。比如著名的“十萬小時理論”,又或者那句人盡皆知的毒雞湯——“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那麼到底是“天資論”更為準確,還是“勤奮論”更勝一籌呢?

2011年,M先生決定仔細探究一下困擾他許久的“L女士問題”——不同人之間工作成績差別的原因,他辭職並招募了一群分析研究員,然後對哪些行為會成就出色的工作表現作出了一系列假設。隨後,這“一個項目引發的血案”導致了……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