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深圳與上海在發展模式上有無可比性?

深圳上市公司市值突破10萬億, 遠超上海上市公司7.5萬億市值的統計, 最近引發了有關深圳趕超上海的遐想。 上海與深圳作為國內一線城市, 各有千秋、各領風騷, 各自發展模式沒有可比性。

深圳上市公司市值遠甩上海的資料統計。 原因在於2017年深圳市場的中小板、創業板新股發行速度加快。 作為創新城市, 深圳去年培育了很多新上市的“中小創”公司。 2017年藍籌股行情一年內, 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又上升超過3萬億, 增幅接近50%。

與此相反, 上海市場的“國際版”、“戰略新興產業板”, 已經醞釀多年卻遲遲沒有推出。

此事雖然原因複雜, 但事在人為;上海在“敢作敢為”方面, 確實遠不如深圳。 去年上海本地上市公司漲幅有限, 總市值增加了8400億元, 增幅只有不到13%, 其中還包括很多上市新股。

從經濟增長速度來看, 深圳GDP增速8.8%, 上海GDP增速6.9%。 兩市增速差距近2%, 專家估計深圳若保持目前增長勢頭, 到2038年, GDP總量將會超過上海, 成為中國GDP總量最大的城市。

深圳GDP超過廣州、直追上海, 除了自身不斷探索創新之外, 還有時代風口的因素。 深圳恰好趕上了全球新經濟浪潮, 而深圳人敢為天下先的氣魄, 使得他們能夠挺立潮頭、浪遏飛舟。

最近網路上盛傳《上海是怎麼錯失這些年的互聯網機遇的》一文, 另有網友撰文《上海“錯失”了互聯網的發展機遇, 但上海掉隊了嗎?》其中一段話值得回味:“有的城市喜歡冒險,

有的城市喜歡謀定後動, 你不能看到有的城市在冒險中獲得巨大發展, 就讓那些沉穩的城市躁動起來。 ”目前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均衡、成就斐然, 2017年上海GDP總量首次突破三萬億。

上海人的契約精神成為聞名遐邇的城市名片。 即使在上海城鄉結合部, 所有外來人員的載客三輪車, 都規規矩矩排隊等候客人, 沒有插隊搶生意的現象出現。 由此可見, 上海的契約精神, 已經滲透到新上海人的意識之中。 然而, 契約精神似乎是一把雙刃劍, 同時“限制”了上海人的創新意識, 使得他們缺乏冒險精神。 如果說深圳以及廣東、浙江是創業創新省市, 那麼上海、江蘇就是白領省市。 上海、江蘇有國內最大的外資企業,

中國臺灣及歐美日本跨國公司才是江蘇、上海經濟的主角, 這就是上海與深圳及廣東最大的區別。

然而, 無法否認上海目前的落後之處。 具有近160年歷史的上海, 原來消費品名牌比比皆是, 現在即使在傳統行業, 都被廣東遠遠超越了。 上海原來的名牌飛躍、凱哥電視機、鳳凰、永久自行車, 還有很多各類品牌, 今天都無聲無息。 而深圳有華為、中興、騰訊、萬科等一系列品牌, 廣東有格力、美的等一系列品牌。 青島都有海爾、海信等品牌。 這些難道都不值得上海反思嗎?契約精神難道可以成為回避創新的藉口嗎?

2017年, 深圳股市中小創股票跌幅巨大, 但是, 深圳本地股中國平安、萬科卻不斷創出股價新高。 相比之下,

上海本地股不屬於中小創股票, 卻幾乎沒有上漲還跌跌不休, 這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相稱嗎?

上海位處長江三角洲中心, 既有有江蘇、浙江兩省經濟上的烘托;又有上海自貿區的特殊政策, 本應該更加出彩傲視全國各省市, 然而, 上海目前似乎不僅“錯過了互聯網機遇”, 而且有一點錯過了新經濟的風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