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印社名流·馬一浮

馬一浮(1883-1967)名浮, 字湛翁。 祖籍浙江上虞, 生於四川成都, 居杭州。 博古通今, 粹然學者, 凡中土九流百家之學, 漢宋經師之論, 佛釋經典, 義禪教理, 道教玄學, 莫不通其志而窮其源。

——題記

馬一浮(1883-1967)名浮, 字湛翁, 別署蠲戲老人、聖湖居士。 祖籍浙江上虞, 生於四川成都, 居杭州。 博古通今, 粹然學者, 凡中土九流百家之學, 漢宋經師之論, 佛釋經典, 義禪教理, 道教玄學, 以及歐美文、史、哲學, 莫不通其志而窮其源, 上世紀20年 代已蜚聲學術界。 精研書法, 篆隸、章草、分書、真書、行、草各體無一不精, 其書法功力沉厚, 合章草、漢隸, 自成一家, 優雅峻拔, 章法有致, 結字平和舒展, 用墨濃淡相宜, 草行相雜, 豐子愷曾贊之為“中國書法之泰斗”。 他的文章、詩詞, 以及書法, 篆刻都爐火純青, 造詣非凡。 解放後, 曾擔任上海文物保管委員會委 員, 浙江省人大代表, 浙江省政協委員, 浙江省文史館館長, 中央文史館副館長等職。

其晚年在西湖蔣莊寓所已辟為“馬一浮紀念館”。

1963年, 印社六十周年大慶社員合影。 (自右至左) 前排:唐醉石、張宗祥、馬一浮、沈尹默、邵裴子、許欽文。 中排:錢君匋、沙孟海、方介堪、金越舫、高絡園、阮性山、潘天壽、傅抱石、王個簃、孫曉泉、諸樂三。

後排:陸維釗、方去疾、吳朴堂、秦康祥、高式熊、葉潞淵、朱醉竹、韓登安、童雪鴻、吳振平、錢鏡塘, 羅尗子, 褚保權, 丁吉甫、吳寅。

馬老先生除學術等成就外, 特別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書法藝術, 豐子愷先生曾讚譽馬老為“中國書法家之泰斗”。 他的字清麗俊秀, 有醇厚的書卷氣息, 眾體皆備, 其中特別善於隸書及行草書。

他的隸書取法于《石門頌》自小臨習甚勤, 晚年對《石門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他在《蠲戲齋題跋》中說:“元常謂多骨豐筋者聖, 唯石門頌足以及之, 然但務痩硬而乏氣韻則失其意, 知此者鮮矣。 ”他書寫石門時有意增加橫劃之波勢, 形成了用筆溫厚, 結體瀟灑的隸書特色。

他的行草書, 章法清新俊麗, 間架老辣縱橫, 用筆痛快沉厚。

他以王羲之《聖教序》為主體, 兼收北碑意趣, 索請章草筆意, 字距、行距拉得較開, 大有空靈清遠的藝術境界。 在結體上, 較多地採用北碑筆意, 呈現了明顯的雄強縱橫之勢。 清遠的章法和雄強的結體完美的統一, 足見他的藝術造詣之深, 他的用筆也頗有特色, 下筆俊利、痛快。 橫劃較多呈上翻之勢, 有北碑的強悍之氣。 但用筆又極為厚重, 而且越是枯筆處越見沉厚。

1947年4月4日, 馬一浮(1882-1967)與印社同仁方介堪(左二)、馬公愚(右二)、吳振平(右一)合影于杭州葛蔭山莊。 左一為夏承燾。

馬一浮先生走的是碑帖結合的道路。 馬一浮先生認為“……學書須是無一筆無來歷, 方能入雅, 大抵多識古法, 取精用弘, 自具變化。 非定依傍古人, 自然與古人和澈, 當其得意亦在筆墨之外, 非資神悟亦難語此。 ”馬老的這種尚古—脫古—創新書學觀點, 以及強調筆墨之外的學問積累的見解, 具有深廣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