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健品市場之亂需峻法

國家食藥監總局日前召開新聞發佈會, 就2017年整治保健品市場情況進行說明。 發佈會提供的資料顯示, 去年初食藥監總局就發佈《2017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點抽檢食品生產企業名單的通告》, 涉及包括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等在內的28大類共774個企業, 數十家保健品大戶(包括湯臣倍健、北京同仁堂等行業龍頭)全都被納入了重點抽檢名單中。 截至去年底, 全國共檢查食品、保健食品生產經營單位87萬家, 查處違法案件1.2萬餘件, 涉案金額3.6億元, 罰沒金額1.8億元, 而整治目標主要就是“欺詐和虛假宣傳”。

這些資料正說是成績,

反看恰說明保健品市場之亂。 事實上, 保健品市場之亂並非現在才有, 而是已經存在了很多年。 從媒體報導可以看出, 這些年保健品市場很火, 但這種“火”是由概念炒作、誇大宣傳、欺詐行銷等手段“燒”起來的。 保健品偽裝成藥品、普通食品號稱有保健功能等現象層出不窮, 不少產品靠忽悠矇騙消費者賺取暴利。 而一些表面上效果明顯的保健食品, 實際上是非法添加了一些對人體有害的違禁成分, 比如減肥類保健食品, 很多都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違禁藥物。

有人說, 現在“保健品市場騙子太多, 老人都不夠用了”, 這並非只是調侃。 不光中國的老人容易被騙, 國外的老人也機靈不到哪兒去。 人民日報曾刊文稱,

世界許多國家都面臨保健品監管難題。 為治理保健品市場謊報、作假、誇大現象, 歐盟設立的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專門更新相關標籤法規, 要求廠商提供更詳盡的有關成分、過敏原資訊。 針對因各國法定標準不同造成的營養素濫用及過量攝取的現象, 歐盟也一直在研究和統一修訂相關法令。 儘管如此, 去年10月, 歐盟食品消費者協會(BEUC)發佈報告指出, 歐盟保健食品管理立法存在漏洞和風險, 給消費者造成眾多潛在健康危害。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以監管嚴格、處罰無情著稱, 但對於保健品, 它卻沒那麼上心。 長期以來, 保健品並不像藥品一樣受FDA嚴格監督, 而保健品上市也不需要向FDA提交產品安全性證明。 2007年之後,

美國對保健品行業的監管有所收緊, 保健品製造商被要求在15天內向FDA隨時報告消費者使用後出現的嚴重醫學反應, 但問題依然存在。 調查資料顯示, 美國市場20%以上的減肥及免疫系統膳食補充劑存在非法宣傳療效的現象, 而因存在問題許多保健品被召回, 頻次更是占到美國FDA第一類藥物召回率的一半以上。

政府監管嚴如歐美, 保健品市場仍有問題。 這表明, 在人性無差別的前提下, 只要保健品利潤高、成本低(特別是違法成本低), 不分中外, 總有人想鋌而走險賭一把。 而全球保健品市場同樣混亂的背後, 是同樣監管不到位的現實。 這也告訴我們, 要解決這個市場的問題, 就必須從提高違法成本入手, 加大打擊力度。 據悉,

目前歐洲正在準備出臺法規及法令, 進一步明確膳食補充劑的定義及範圍、原料使用及來源、經營企業必須遵守的操作規範要求, 以此確保保健品的取材、生產、加工、上市、流通各個環節都在嚴格監管範圍內進行。 而美國也加大了修法力度, 賦予FDA更大範圍的監督權, 將保健品等劃入監管範圍, 保健品生產商被要求向FDA註冊保健產品, 標注產品詳細成分。

國外對保健品市場的管理經驗, 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就我國保健品市場而言, 當務之急是儘快建立健全保健品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通過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等更嚴的懲處措施, 改變保健品領域違法成本過低的現狀。 一言以蔽之, 要充分發揮法律的震懾作用,

使懷揣僥倖者望法律紅線而卻步, 不敢碰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