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兒時的記憶——崇外大街的生活本色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 我居住在崇文門外大街茶食胡同內。

崇文門又名哈德門, 據傳元時門內附近有哈達大王府,

又稱哈達門。 1950年為了道路通暢, 崇文門城牆兩側開鑿了通行的門洞, 並修建了崇文門至花市大街長668米、寬7米的道路。 1965年7月1日地鐵開工, 拆除了內城南牆、宣武門和崇文門。 1965年4月為配合地鐵工程建設, 興建改河工程, 前三門護城河改成暗渠。

崇文門外地區東起南北羊市口、北河漕胡同, 西至北官園、戴家胡同, 北始崇文門東西城根, 南至欖杆市大街、東柳村井大街, 共有65條街巷, 歷史悠久, 早年的名人故居有磁器口北側的曹雪芹故居、巾帽胡同馬連良故居、手帕胡同侯喜瑞故居, 當然, 歷史遺址也不少。

當年崇文區最繁華的地界兒是前門大街, 其次就數方圓兩三平方公里的崇文門外大街和花市大街。

上世紀六十年代, 經常和小夥伴們爬上崇文門城樓玩耍,

居高臨下往南望去就是崇文門外大街。 大街中間時不時有鐺鐺車駛來駛去, 花市上二條口附近就是它的終點站, 往南開最遠可到永定門臉兒和永定門火車站。 往東西看, 兩邊是街心公園。 街心公園不大, 老人們在這兒活動著腿腳。 往下兩側看, 汽車、三輪和行人順著馬路和進出不足四五米寬的門洞。 再往下看, 臨近城牆的鐵路線顯得格外清靜, 偶爾有火車頭通過, 西邊不遠處就到了前門老火車站。

1977年在西側公園方位, 興建了北京向陽第一招待所, 即現在崇文門飯店。 往南溜達不遠就是護城河, 1965年明河改暗道, 崇文門菜市場就建在河道位置。 護城河南岸是打磨廠胡同, 記得把口路北是賣字畫的店鋪。

路南把角兒是工藝品商店。 商店門前有個常年修鞋攤兒, 老兩口你釘我縫不停忙活著生意, 兒子接長不短兒地來幫忙。 鄰近是幾家住戶, 上世紀九十年代, 金屬公司在這兒設了供應站。

往南走是喜鵲胡同(喜悅胡同), 路口是化工油漆商店, 隔壁是服裝加工部。 再往前是巾帽胡同, 胡同口旁邊是化工試劑商店。 然後依次是旅館、崇文聯運站、萬全堂藥店、崇文餐廳、繩麻商店和木廠胡同東口。

萬全堂藥店可是個老字型大小, 始創于清康熙初年, 前店後廠, 選料精良;崇文餐廳不得不提, 當時從早到晚營業, 所以人來人往, 生意興隆。 當初家境不算富裕, 但每週日還是拿著爸媽給的幾毛錢, 拎著籃子端著鋁鍋, 去排隊買幾個油餅和火燒,

順便盛上幾碗豆漿, 聞著香味急匆匆往家趕。 1978年結婚時, 我還曾在這兒辦了兩桌酒席;繩麻商店拆遷後原址重建, 西花市口裡的崇光照相館搬了過來。 要說這照相館, 我們全家老小照片都是在這兒照的, 雖然大都是黑白照片, 但也記錄了我們的人生旅程, 相信附近居住的老街坊都在此留過影吧!

木廠胡同口南側是山西老兩口開的小煙鋪。 有趣的是全家六七口人住在南北寬不足一米五, 而東西長卻有八九米、上下兩層的閣樓內, 騰出底層前半間是賣煙的視窗。 緊挨著小鋪是崇文醫藥商店、木旋活廠門市部。 苗家胡同拐彎兒是五金公司批發部, 門前寬綽的臺階是夏天大夥兒晚半晌兒納涼的好地方。

鄰近是個瓷器店, 之後換成新華書店, 後來歸了崇文理髮館。 理髮館後半部分是小旅館, 它的後門直通廣興和南粉漿胡同。

要說這理髮館, 我對它非常有感情, 時不常的拿號排隊去等技術一流的施師傅。 施師傅四十歲左右, 中等個兒, 不胖不瘦, 腰板挺直, 紅臉龐、大眼睛, 說話略顯嘶啞。 不僅活兒好, 人品也好, 非常熱情。 夏天見他穿的是雪白針織圓領衫, 下身深色毛滌褲, 腳套淺灰色尼龍絲襪, 外穿“內聯升”黑色禮服呢千層底小圓口布鞋, 那一個乾淨俐落, 甭提多精神了, 活脫脫老北京爺們兒。

茶食胡同口南臨街是修籠屜、門簾的作坊, 也捎帶經營兒童竹車等物件。 經常能看到個腿腳不俐落的中年婦女兩手不停地編打著竹簾子。 隔壁石油商店門前,各種大油桶擺了一片。往南幾個大雜院中間是崇文區結核病防治所。再向南走到了崇外大街小學。小學拆遷後,蓋起了顯赫一時的崇文區文化館,文化館拆遷後,如今它和米樂星歌廳是街坊。現時偶爾我還約幾個好友到KTV去瀟灑一回。

說完了崇外大街西邊,咱們再說說馬路東邊,還從北頭說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無軌電車崇文門總站由城樓北側,挪到了小公園附近。1974年從停車場南頭到東河沿建起了哈德門飯店,便宜坊烤鴨店在一層和二層營業。

早年河沿南側一溜兒牆根排滿了粗細不勻的竹竿和掃帚,院內也擺滿了木材、磚、瓦,這裡是建材商店,當年這裡曾著過一次大火。後來相繼是自行車零件鋪、口腔醫院和音像製品店。花市上頭條口的南面是百貨公司門市部,經營化妝等日用百貨。鄰舍是從花市西口遷來的刻字社。花市上二條口南後來是中西藥店,接著便是百年老字型大小王麻子刀剪鋪。往南是鐺鐺車的始發站,鐺鐺車消失後是換公車月票的地方。旁邊是鐘錶店,往前把上三條口是個糧油店。

上三條口南凹下去的二層樓是內蒙古駐京辦,錦芳小吃店緊鄰辦事處,它的元宵、杏仁茶、麵茶、奶油炸糕和墩兒餑餑是出了名的,往年正月十五買元宵的隊伍排到了三條口。崇文信託商店緊挨著小吃店,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家父曾花四十塊錢給我買了輛舊的飛利浦自行車。這車平把、端著輕,騎起來也特舒服,它陪伴我多年。青山居在上四條口南,正門朝西,主要經營珠寶玉器和工藝品,那時經常有外國人到這裡光顧。再往南走到了花市一社副食店,拐角便是花市西口。

西花市口南是座半圓形二層小樓,經營絲綢、毛料等高檔紡織品。往南是黑白鐵修理、花市商場文體部、供電局以及千芝堂藥店、清真大生糕點、利民回民飯館、國營晉原飯館和海泉洗染店。

當年許多東西都憑票供應,到飯館吃飯不僅需要錢,而且還要糧票。那時夏天天熱,為了消暑解渴,附近居民紛紛提溜著暖壺到利民飯館排隊買散裝啤酒,但光買啤酒不賣,必須搭盤涼菜才可以。

向前走,就到了侯喜瑞老先生住的手帕胡同。再往前有個飲水站,曾是三輪車師傅們打歇的地方,後來東運七場接管,經營起重運輸業務。旁鄰是無線電原件廠。這兩個單位被拆遷後,蓋起了十層高的大樓,這就是現在京城面積最大的同仁堂藥店。向南是工商銀行、第四醫院(現普仁醫院)……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隔壁石油商店門前,各種大油桶擺了一片。往南幾個大雜院中間是崇文區結核病防治所。再向南走到了崇外大街小學。小學拆遷後,蓋起了顯赫一時的崇文區文化館,文化館拆遷後,如今它和米樂星歌廳是街坊。現時偶爾我還約幾個好友到KTV去瀟灑一回。

說完了崇外大街西邊,咱們再說說馬路東邊,還從北頭說起。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無軌電車崇文門總站由城樓北側,挪到了小公園附近。1974年從停車場南頭到東河沿建起了哈德門飯店,便宜坊烤鴨店在一層和二層營業。

早年河沿南側一溜兒牆根排滿了粗細不勻的竹竿和掃帚,院內也擺滿了木材、磚、瓦,這裡是建材商店,當年這裡曾著過一次大火。後來相繼是自行車零件鋪、口腔醫院和音像製品店。花市上頭條口的南面是百貨公司門市部,經營化妝等日用百貨。鄰舍是從花市西口遷來的刻字社。花市上二條口南後來是中西藥店,接著便是百年老字型大小王麻子刀剪鋪。往南是鐺鐺車的始發站,鐺鐺車消失後是換公車月票的地方。旁邊是鐘錶店,往前把上三條口是個糧油店。

上三條口南凹下去的二層樓是內蒙古駐京辦,錦芳小吃店緊鄰辦事處,它的元宵、杏仁茶、麵茶、奶油炸糕和墩兒餑餑是出了名的,往年正月十五買元宵的隊伍排到了三條口。崇文信託商店緊挨著小吃店,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家父曾花四十塊錢給我買了輛舊的飛利浦自行車。這車平把、端著輕,騎起來也特舒服,它陪伴我多年。青山居在上四條口南,正門朝西,主要經營珠寶玉器和工藝品,那時經常有外國人到這裡光顧。再往南走到了花市一社副食店,拐角便是花市西口。

西花市口南是座半圓形二層小樓,經營絲綢、毛料等高檔紡織品。往南是黑白鐵修理、花市商場文體部、供電局以及千芝堂藥店、清真大生糕點、利民回民飯館、國營晉原飯館和海泉洗染店。

當年許多東西都憑票供應,到飯館吃飯不僅需要錢,而且還要糧票。那時夏天天熱,為了消暑解渴,附近居民紛紛提溜著暖壺到利民飯館排隊買散裝啤酒,但光買啤酒不賣,必須搭盤涼菜才可以。

向前走,就到了侯喜瑞老先生住的手帕胡同。再往前有個飲水站,曾是三輪車師傅們打歇的地方,後來東運七場接管,經營起重運輸業務。旁鄰是無線電原件廠。這兩個單位被拆遷後,蓋起了十層高的大樓,這就是現在京城面積最大的同仁堂藥店。向南是工商銀行、第四醫院(現普仁醫院)……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