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說說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下馬的重大尖端專案

20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中國社會進入以經濟建設主中心、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到處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 受人口多、底子薄的影響,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 不能多方兼顧。 同時, 基於總設計師對國際形勢的判斷, 即和平與發展是當時世界的主題, 較短時間內, 小的衝突會有, 但不會有全球範圍內的戰爭發生。 因此,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指導下, 許多重大專案被擱置甚至下馬, 特別是一些耗資大、進展慢的軍工項目。 本文就和您談一談那一個時期下馬的重大尖端專案。

討論這些停滯、下馬的項目,

並不代表對當年決策者的指責。 發展總要有先後, 在經濟落後、技術落後、國家貧窮、百廢待興的時候, 按照先發展經濟、後發展軍工的發展思路無可指責, 況且當時擱置或下馬的項目基本上都為後期乃至現在的技術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回顧這段歷史, 有些項目的f擱置和下馬還是讓人略有遺憾。

這一階段, 擱置和下馬的項目主要有:遠程轟炸機;對地強擊機;空中優勢戰鬥機;大型軍用運輸機;專用武裝直升機;遠端、中程、近程地空導彈。 “093, 094”核潛艇;“092G”大型導彈驅逐艦;國產早期航母;多彈頭“DF6A”和固體燃料的“DF7A”、“DF12”空射導彈等。 下面舉例介紹部分擱置或下馬的重大尖端專案。

1、運10飛機下馬。

這是最著名的下馬航空項目, 下馬原因眾說紛紜, 在此就不再細說了。

2、直7下馬

直7是中國空軍原定於設計製造用來替換早期研製的米4即直5使用的。 它的最大運載能力與適航性, 均達到了前蘇聯產米8的基礎。 而在同時代出現的法國 AS332。 其性能與直7的設計參數十分接近。 直7在1975年定型後,

在1978年原計劃投入試驗生產。 但是, 1978年一聲“春雷”把這個“文革產 物”下馬了。 如今21世紀我國面臨災害卻缺少直升機運輸能力, 唯一可靠的竟還是為數不多的俄國的河馬和美國的黑鷹。 若曾有機會中國是否願重新提高直升機產 業?要是當年直7搞下去, 這次救災哪會出現今天這種情況?至少你不賣, 我自己可以造。 現在自己又造不出, 買又買不來, 給別人牽著鼻子走, 要是青藏高原真的 有事, 裝活塞式發動機的直5是飛不上去的, 靠那24架使用了30多年的黑鷹怎麼行?現在據說中國又在仿製米17, 性能和直7差不多, 走了30多年, 又從頭 開始。

3、直8下馬

現在的直8性能完全比不上已下馬的真的直8, 真的直8是中國早期設計的專用武裝直升機。

其設計類似前蘇聯設計的米24, 其性能絕對可以與當時歐美國家的專用武裝直升機匹敵!原定於1979年試驗生產, 結果, 1980年下馬。 原型機于當年被解體。

4、殲8II一拖再拖

真的殲8戰鬥機, 並不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殲8I, 而是在1974年就定型的殲8II。 雖然中國國家軍事刊物,

對此作出了“技術處理”, 但是, 早期設計的痕跡 依舊顯露了殲8II不屬於80年代的特徵。 按照正常計畫, 1982年應該上馬的並不是後來再一次重新翻新並“放大樣”的殲8I, 而是殲8II。 但是那個時 期沒有“洋人”認可是很難設立項目的, 因此1984年在美國格魯門公司的首肯下, 殲8II定型並且參與了格魯門公司的“和平典範”計畫, 也稱82工程。 中 國空軍為此耗費了10年的拖延時間。

5、殲9樣機免遭解體

殲9戰鬥機設計定型與1975年。這是中國早期設計的前鴨翼佈局的戰鬥機,其設計好於殲8,是用作中國主力制空戰鬥機的專案。與同時代出現的美國 F14A、法國幻影III都是同一個級別,其性能與作戰能力也均不在後者之下。原定於1979年生產的殲9戰鬥機,隨即在80年代初被下馬,原型機按照要 求應在當年內解體。好在有良知的中國設計者保留了它,使得你今天可以在航空博物館見到它的身體。

6、殲10亦擱淺

原計劃的殲10戰鬥機,是在殲9基礎上的持續研發的,它的氣動佈局遠比現在的半獅半戰隼要好很多。它採用了大批的當時較為先進的設計,其技術注源含量不低 於同時期出現的美制F16A、F15A。而且它是中國早期設計定型的重型制空戰鬥機。但是,改革初期,它也被迫擱淺。好在以色列人慧眼,把它拿過去。

7、多項核潛艇被PK

093核潛艇計畫,是中國海軍早期定型專案。這個專案包括雙殼耐壓殼體建造、流式冷卻散熱技術、早期潛射導彈、魚雷10A尾流制導武器、魚雷管發射反艦導 彈、CH1型作戰指揮中心系統、K1型水下無回饋衛星接收系統、自導魚雷規避系統等等13項重要科技。094型是同時期進行的,它採用與前者類似的核技 術,而且加入了消音瓦概念,是早期設計的核潛艇中的佼佼者。對比美國70年代的核潛艇,它絕不遜色於“培臨斯”級。如果按照原定計劃,它將以中國最習慣使 用的“邊設計,邊改進”的方法進行建造,順延到80年代,它的能力與兇悍將可見一斑。但是1981年它與它的姊妹093被擱淺,而隨後原定應該在1982 年上馬的095、096級核潛艇,也均在1980年被PK。

8、多彈頭導彈圖紙變成塵垢污穢

中國早期位於上海的衛星試驗中心,曾經設計並且在西昌發射了1箭多星,而DF6型彈道導彈是中國研製的早期最大的搭載3枚彈頭的導彈。這是中國在繼人造衛 星發射以後,又一次叫美蘇震驚的舉動,它的出現將使得中國獲得幾乎與美蘇同步的“多彈頭”能力。而且它具備了“二次再入”的機制,這是美國在1979年才 開始引入的。然而在80年代對和平的幻想中,它被肢解。1998年,竟然有人在舊紙堆裡面找到了它的設計原型圖紙,上面沾滿了汙 穢。

9、DF7慘遭肢解被銷毀

DF7計畫,它的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每枚當量12萬噸。在搭載3枚彈頭2枚欺騙彈頭之際,它的最大飛行距離,抱歉,已經可以覆蓋USA!而它的制 導機制採用了慣性導航引導制導技術——這是中國首批採用這樣設計的導彈。而同時期的美國、蘇聯也開始採用——但是,好呀,終於世界人民看到它被最需要它保 護的國家肢解銷毀!

10、大型驅逐艦計畫遭雷轟

大型驅逐艦計畫,這是中國海軍自49年開始,僅有的一個大型水面艦艇計畫。它是在原有基礎上,重新設計,為了適當解決當時在南部中國海域與越南的問題,威 懾南亞國家,將專屬經濟區延續擴展至12海裡而使用的。它的設計與法國海軍同時期的“花月”、“梅臨”級同等,採用了早期的箭樓和體結構,引入了作戰指揮 中心系統。為此還研製了大型平板雷達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座標雷達,它是相控陣雷達的前身。而美國海軍的“斯普魯恩斯”於1975年建造,1978年下水, 它是第一艘安裝了A型早期相控陣的美國海軍驅逐艦,同時也採用了大平板三座標多普勒技術。但是中國原本與它同級別、同檔次、同等能力的准宙斯盾驅逐艦,在 全民經商、國防靠後的熱潮中,連圖紙都沒有留下。

11、兩個民用型號火箭也不准生產

在那個年代,唯一很少遭到打擊的就剩民用火箭了,因為它不至於引發“盟友震驚”。但是即便如此,1975年定型的兩個型號的大推力1噸級火箭,也均在揮刀自宮下得到了超生。

12、10年未造1艘核潛艇

中國在一聲轟雷中結束了自己的先進以後,在1997年、1998年與俄羅斯聯合研製(實際是引進俄羅斯技術)使得093級核潛艇達到俄羅斯VIII級技術 標準,但是這與它早期設計中的標準相比幾乎倒退了一個級別!094也是如此。而中國海軍為此卻拖延了整整17年。在這17年內,美國海軍發展了約6代、俄 羅斯海軍3代、法國海軍2代、英國海軍2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79-1989年,沒有製造過1艘核潛艇。

下面再說說重大民用工業和科技專案的下馬

1、自動放棄長城、曙光大型電腦專案

1980-1984年,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電腦計畫即863工程的長城1代(曙光最早前身)。而日本,此時無論技術還是市場,都基本與美國同步。一貫自 大的日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開始研製大型電腦。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使日本感到難以前行,而美 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便以科技交流的形式,誤導日本大型機的發展、阻礙其象XL大型積體電路的發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1980-1983年,中國 自己已經完成了長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當時的中國人剛剛改革開放,因此非常想搞清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 怕自己進入“閉門造車”時代。1982年長城2號大型電腦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和“東京新技術交流會”, 中國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技術壁壘,並且採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了所謂的國際科技殿堂。在東京,當日本專家發現中國的電腦技術已經遙遙 領先他們的時候,便十分醜陋的以所獲得的美國諸多的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告訴中國人“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但是在美國,美國 軍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在兩者幾乎將同時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的時候,美國軍方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美國人的思維不同於亞 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制定“高級電腦技術協定”來阻止這種技術流入“阿爾 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華約國家。但是,中國沒有答應。而日本,則是借此次交流會機會,于第二年自行開發了所謂的大型機算計系統“昭和1”,當時,日 本精密加工方面的確比中國好,因此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而中國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1984年初863計畫全面開始之後,在當時北京政 府的強制下,該計畫才沒有被勒令下馬。但是,中國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多麼愚蠢的舉 動!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國最大的悲哀!1985年“XX”電腦公司,這是美國唯一一家全華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硬體體系電腦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技術封堵,迫使其XX公司與美國IBM合作。XX公司不得已,向中國求援。而此時,中國為了“睦鄰友好”,拒絕XX公司回國,而日本此時則果斷接受XX公司,並提出邀請。但是,XX公司堅決拒絕與日本合作,於是於1986年宣佈破 產。Intel從此打掉了唯一個華人競爭對手,與APPLE一起在美國個人電腦系統霸主的爭奪中完勝。

2、自動放棄工業自動化項目

1985年日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的指引下,參觀了瀋陽某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在日本的“進口”同行面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 幾乎整個自動化項目都拿出來叫日本人進行所謂的“審定”。但是作為日本,此時完整的工業自動化還只是一個“雛形”,而中國則是已經成形的,只是尚未大規模 推廣而已。1986年,日本對外宣佈首個研發製造成功整體工業化自動專案,而中國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3、自動放棄數位焊接系統

1988年也就是美國和平典範計畫剛剛結束的時候,中國國內所謂“美國民主,西化中國”的思潮不斷上升。那個時代,“一切國產科技技術都是垃圾”的理論到 處都是。上海X船舶製造與日本進行“睦鄰友好”,把自己付出多年心血研製的“XXX型集約化數位焊接系統”又一次無償的賣給日本。這套系統,是60年代初 中國科學家在秘密條件下利用早期俄國電子機床自己設計的,可以說是80年代的亞洲當時最先進的設備。但是,在日本“高度審視下”被勒令下馬。1989年中 日簽署進口日本大型數位焊接系統,大約是花了3億左右的美金,但是由於89事(和諧)件被停止。1992年通過與法國XX公司的交流合作,中國人才如夢方 醒。當時引進的法國價值12億美元的電子數控設備,其中80%是中國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專家”給審視掉了的,這些都是高科技。至於諸如用雅馬哈 摩托車技術換取中國宇航精確導航技術之類的愚蠢的所謂合作,更是舉不勝舉。要說日本至今民用技術依舊強大於中國的原因,其80%是因為日本的“友好鄰邦” 中國。

殲9戰鬥機設計定型與1975年。這是中國早期設計的前鴨翼佈局的戰鬥機,其設計好於殲8,是用作中國主力制空戰鬥機的專案。與同時代出現的美國 F14A、法國幻影III都是同一個級別,其性能與作戰能力也均不在後者之下。原定於1979年生產的殲9戰鬥機,隨即在80年代初被下馬,原型機按照要 求應在當年內解體。好在有良知的中國設計者保留了它,使得你今天可以在航空博物館見到它的身體。

6、殲10亦擱淺

原計劃的殲10戰鬥機,是在殲9基礎上的持續研發的,它的氣動佈局遠比現在的半獅半戰隼要好很多。它採用了大批的當時較為先進的設計,其技術注源含量不低 於同時期出現的美制F16A、F15A。而且它是中國早期設計定型的重型制空戰鬥機。但是,改革初期,它也被迫擱淺。好在以色列人慧眼,把它拿過去。

7、多項核潛艇被PK

093核潛艇計畫,是中國海軍早期定型專案。這個專案包括雙殼耐壓殼體建造、流式冷卻散熱技術、早期潛射導彈、魚雷10A尾流制導武器、魚雷管發射反艦導 彈、CH1型作戰指揮中心系統、K1型水下無回饋衛星接收系統、自導魚雷規避系統等等13項重要科技。094型是同時期進行的,它採用與前者類似的核技 術,而且加入了消音瓦概念,是早期設計的核潛艇中的佼佼者。對比美國70年代的核潛艇,它絕不遜色於“培臨斯”級。如果按照原定計劃,它將以中國最習慣使 用的“邊設計,邊改進”的方法進行建造,順延到80年代,它的能力與兇悍將可見一斑。但是1981年它與它的姊妹093被擱淺,而隨後原定應該在1982 年上馬的095、096級核潛艇,也均在1980年被PK。

8、多彈頭導彈圖紙變成塵垢污穢

中國早期位於上海的衛星試驗中心,曾經設計並且在西昌發射了1箭多星,而DF6型彈道導彈是中國研製的早期最大的搭載3枚彈頭的導彈。這是中國在繼人造衛 星發射以後,又一次叫美蘇震驚的舉動,它的出現將使得中國獲得幾乎與美蘇同步的“多彈頭”能力。而且它具備了“二次再入”的機制,這是美國在1979年才 開始引入的。然而在80年代對和平的幻想中,它被肢解。1998年,竟然有人在舊紙堆裡面找到了它的設計原型圖紙,上面沾滿了汙 穢。

9、DF7慘遭肢解被銷毀

DF7計畫,它的最大搭載能力達到6枚彈頭,每枚當量12萬噸。在搭載3枚彈頭2枚欺騙彈頭之際,它的最大飛行距離,抱歉,已經可以覆蓋USA!而它的制 導機制採用了慣性導航引導制導技術——這是中國首批採用這樣設計的導彈。而同時期的美國、蘇聯也開始採用——但是,好呀,終於世界人民看到它被最需要它保 護的國家肢解銷毀!

10、大型驅逐艦計畫遭雷轟

大型驅逐艦計畫,這是中國海軍自49年開始,僅有的一個大型水面艦艇計畫。它是在原有基礎上,重新設計,為了適當解決當時在南部中國海域與越南的問題,威 懾南亞國家,將專屬經濟區延續擴展至12海裡而使用的。它的設計與法國海軍同時期的“花月”、“梅臨”級同等,採用了早期的箭樓和體結構,引入了作戰指揮 中心系統。為此還研製了大型平板雷達即最早期的多普勒三座標雷達,它是相控陣雷達的前身。而美國海軍的“斯普魯恩斯”於1975年建造,1978年下水, 它是第一艘安裝了A型早期相控陣的美國海軍驅逐艦,同時也採用了大平板三座標多普勒技術。但是中國原本與它同級別、同檔次、同等能力的准宙斯盾驅逐艦,在 全民經商、國防靠後的熱潮中,連圖紙都沒有留下。

11、兩個民用型號火箭也不准生產

在那個年代,唯一很少遭到打擊的就剩民用火箭了,因為它不至於引發“盟友震驚”。但是即便如此,1975年定型的兩個型號的大推力1噸級火箭,也均在揮刀自宮下得到了超生。

12、10年未造1艘核潛艇

中國在一聲轟雷中結束了自己的先進以後,在1997年、1998年與俄羅斯聯合研製(實際是引進俄羅斯技術)使得093級核潛艇達到俄羅斯VIII級技術 標準,但是這與它早期設計中的標準相比幾乎倒退了一個級別!094也是如此。而中國海軍為此卻拖延了整整17年。在這17年內,美國海軍發展了約6代、俄 羅斯海軍3代、法國海軍2代、英國海軍2代,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從1979-1989年,沒有製造過1艘核潛艇。

下面再說說重大民用工業和科技專案的下馬

1、自動放棄長城、曙光大型電腦專案

1980-1984年,中國果斷選擇了大型電腦計畫即863工程的長城1代(曙光最早前身)。而日本,此時無論技術還是市場,都基本與美國同步。一貫自 大的日本人,感覺自己在大型機方面完全可以崛起于亞洲。因此,不切實際的開始研製大型電腦。但是,在設計研發中,諸多技術難題使日本感到難以前行,而美 國為了達到早期的技術壟斷,便以科技交流的形式,誤導日本大型機的發展、阻礙其象XL大型積體電路的發展,使日本陷入歧途。而1980-1983年,中國 自己已經完成了長城1代大型機以及曙光1號巨型機的製造與研發。當時的中國人剛剛改革開放,因此非常想搞清自己與國際高科技技術行業內標準相差的距離,生 怕自己進入“閉門造車”時代。1982年長城2號大型電腦及其重要的技術資料,被那時天真的中國帶到了“紐約國際科技博覽會”和“東京新技術交流會”, 中國人根本不懂得什麼是技術壁壘,並且採取中國人一貫的“自卑弱點”,低著頭走進了所謂的國際科技殿堂。在東京,當日本專家發現中國的電腦技術已經遙遙 領先他們的時候,便十分醜陋的以所獲得的美國諸多的學術資料來對中國人進行科技欺詐,告訴中國人“你們的長城早已是十分落後的產品了”。但是在美國,美國 軍方對中國大型機算機技術的高超給予了十分高度的關注,在兩者幾乎將同時進入億次計算時代的時候,美國軍方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但是,美國人的思維不同於亞 洲人,直線化、單一化,尤其在科技領域,有點刻意古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美國希望與中國秘密制定“高級電腦技術協定”來阻止這種技術流入“阿爾 巴尼亞”、“羅馬尼亞”這些華約國家。但是,中國沒有答應。而日本,則是借此次交流會機會,于第二年自行開發了所謂的大型機算計系統“昭和1”,當時,日 本精密加工方面的確比中國好,因此外觀漂亮,不像中國的“土氣”,而中國專家們一度放棄了長城、曙光。1984年初863計畫全面開始之後,在當時北京政 府的強制下,該計畫才沒有被勒令下馬。但是,中國科學院遞交的報告稱,長城、曙光,由於技術相對於西方國家處於落後階段,因此建議作為民用。多麼愚蠢的舉 動!無償出賣了自己最先進的科技,而且還把自己罵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中國最大的悲哀!1985年“XX”電腦公司,這是美國唯一一家全華人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硬體體系電腦公司。美國政府為了技術封堵,迫使其XX公司與美國IBM合作。XX公司不得已,向中國求援。而此時,中國為了“睦鄰友好”,拒絕XX公司回國,而日本此時則果斷接受XX公司,並提出邀請。但是,XX公司堅決拒絕與日本合作,於是於1986年宣佈破 產。Intel從此打掉了唯一個華人競爭對手,與APPLE一起在美國個人電腦系統霸主的爭奪中完勝。

2、自動放棄工業自動化項目

1985年日本在“睦鄰友好合作”大旗的指引下,參觀了瀋陽某工業自動化研究所。中國科學家再一次在日本的“進口”同行面前顯示出自己卓越的“自卑”,把 幾乎整個自動化項目都拿出來叫日本人進行所謂的“審定”。但是作為日本,此時完整的工業自動化還只是一個“雛形”,而中國則是已經成形的,只是尚未大規模 推廣而已。1986年,日本對外宣佈首個研發製造成功整體工業化自動專案,而中國此時才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3、自動放棄數位焊接系統

1988年也就是美國和平典範計畫剛剛結束的時候,中國國內所謂“美國民主,西化中國”的思潮不斷上升。那個時代,“一切國產科技技術都是垃圾”的理論到 處都是。上海X船舶製造與日本進行“睦鄰友好”,把自己付出多年心血研製的“XXX型集約化數位焊接系統”又一次無償的賣給日本。這套系統,是60年代初 中國科學家在秘密條件下利用早期俄國電子機床自己設計的,可以說是80年代的亞洲當時最先進的設備。但是,在日本“高度審視下”被勒令下馬。1989年中 日簽署進口日本大型數位焊接系統,大約是花了3億左右的美金,但是由於89事(和諧)件被停止。1992年通過與法國XX公司的交流合作,中國人才如夢方 醒。當時引進的法國價值12億美元的電子數控設備,其中80%是中國在80年代中期被日本“友好的專家”給審視掉了的,這些都是高科技。至於諸如用雅馬哈 摩托車技術換取中國宇航精確導航技術之類的愚蠢的所謂合作,更是舉不勝舉。要說日本至今民用技術依舊強大於中國的原因,其80%是因為日本的“友好鄰邦” 中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