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14座城市GDP超萬億 廣東榮獲“狀元”

長沙太平老街的兩位遊人以人流為背景合影。 當天, 正值2017年“十一”假期的第三天, 湖南長沙迎來客流高峰, 黃興路步行街及太平老街等地紛紛被人群“佔領”。

隨著中國地方兩會陸續召開, 各地相繼公佈2017年本地區經濟運行情況。 從經濟總量來看, “狀元”廣東、“榜眼”江蘇兩省攜手邁上8萬億(人民幣, 下同)GDP臺階, 14城進入GDP萬億俱樂部;從區域格局來看, 西部地區搶眼, 東北經濟出現回暖跡象;從未來發展來看, 各地紛紛佈局推動高品質發展, 部分地區下調了GDP目標。

北上廣深生產總值均超2萬億

淡化GDP增長目標, 創新驅動特點明顯

在中國2017年國家層面的各項經濟資料公佈後, 各省區市也陸續揭曉了本地2017經濟“成績單”。

綜合中新社、北京《中國經濟週刊》報導, 2017年, 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萬億元, 上海為3.01萬億元, 廣州為2.15萬億元, 深圳為2.2萬億元。 上海突破3萬億元, 深圳首次超過廣州。

從數字上來看, 北上廣深GDP總量超過10萬億元, 占中國總量的1/8。 其中, 廣東GDP總量接近8.99萬億元, 在連續29年居31省區市首位的同時, 在全球榜單上也與排名第14位的西班牙“比肩”。 緊隨廣東之後的是8.59萬億的江蘇與7.26萬億的山東。

同時, 北上廣深4個城市的經濟增速保持平穩,

2017年, 深圳的經濟增速為8.8%, 廣州為7%, 上海為6.9%, 北京為6.7%, 而全國增速為6.9%。

可以看出, 在淡化GDP增長目標、追求高品質發展政策導向下, 北上廣深優化結構、創新驅動的特點愈發明顯。 從創新驅動方面看, 以廣州為例, 2017年廣州先進製造業增加值占製造業比重達到66%左右,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到67%左右, 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7%。

而深圳, 過去一年籌建8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新組建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3家、基礎研究機構3家、製造業創新中心5家、海外創新中心7家, 新增3家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 新設立新型研發機構11家和創新載體195家, 全市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 占GDP比重4.13%。

從產業分佈看, 北京和上海早就以第三產業為增長主導。 2017年北京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569.3億元, 增長7.3%, 增速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其中, 金融、科技服務、資訊服務等優勢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3.3%。 以中關村示範區為例, 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規模已近1.8萬億元, 約占中國11%。

“從長期來看,

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 都會發展為服務業主導型的經濟, 整體服務業的占比會越來越高。 發達國家的大城市, 第三產業比重都占到80%至90%。 城市的人口規模大, 消費需求也越大, 需要城市提供的服務也越多。 未來, 多數綜合性城市的經濟, 都會是服務業主導型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區域經濟學學會副會長陳耀表示。

萬億俱樂部特殊成員:蘇州、無錫

既非副省級城市, 也非省會城市, 都是地級市

14個萬億城市俱樂部中, 江蘇省最多, 佔據3席, 分別是南京、蘇州、無錫。 而蘇州與無錫是比較特殊的兩個, 與其他城市相比, 蘇州與無錫既非副省級城市, 也非省會城市, 都是地級市。

北京《中國經濟週刊》報導, 蘇州一直是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優等生”, 在各種經濟指標排行榜中長期位居前十。2016年,在中國21個GDP千億縣(含縣級市)中,有4個屬於蘇州市管轄,其中昆山市以3160億元的GDP總量居中國首位,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2017年,蘇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3%;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8%,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元,比上年增長8.1%。

同時,蘇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突破3萬億元和2.5萬億元,均居江蘇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民營經濟增加值均突破5000億元。

與同省的省會城市南京相比,蘇州2017年GDP總量比南京多528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蘇州2017年第三產業占比為51.2%,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50%,說明經濟結構在進一步優化。

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要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000家;新增高層次人才2.25萬人、高技能人才2萬人。

蘇州和無錫的GDP總量曾長期分列江蘇省的第一、二位。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蘇南地區經濟發展放緩,2014年,無錫GDP總量被南京超過,退至江蘇省第三位。

此次無錫新晉“萬億城市俱樂部”,2017年GDP總量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5年來首次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值得注意的是,無錫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速達到1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1.5%。這一數字也是突破,無錫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50%。

萬億GDP城市輻射作用並未完全體現

2012年,23個主要城市群創造了90.49%的地區生產總值

在14個“萬億城市俱樂部”成員中,從城市群分佈來看,長三角有5個,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長江中游各有兩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認為,這證明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幾大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城市群內部協同效應逐漸增強,大城市群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綜合北京《中國經濟週刊》、中新網報導,據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張學良統計,2012年,中國23個主要城市群占30.21%的國土面積,聚集了65.69%的人口,創造了90.49%的地區生產總值,而前十大城市群更是以14.7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46.86%的人口,創造了71.67%的地區生產總值。

陳耀表示,一般來說,GDP超萬億的城市都是城市群的核心,核心城市是城市群發展的領頭羊,決定了城市群發展的規模和方向,城市群發展要處理好核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關係。一方面是增長引擎,集聚要素資源形成巨大的集聚效益;另一方面要形成對周邊的帶動輻射,使得城市群整體內部的發展差異逐漸縮小,形成一體化的格局。

但目前來看,這些萬億GDP城市的輻射作用還沒有完全體現,中西部多“一城獨大”的現象。例如,湖北2017年GDP總值為3.65萬億元,武漢為1.34萬億元,占比36.7%;四川2017年GDP總值為3.6萬億元,成都為1.3萬億元,占比36.1%。而在東部地區,占比則較低,例如青島2017年GDP預計實現1.1萬億,只占到山東省總量的15%。

另外從區域分佈來看,14個萬億城市中,東部地區有10個;中部地區有2個;西部地區有2個;東北地區目前尚未有城市GDP達到萬億。儘管東北經濟增速依然靠後,但已經回暖。資料顯示,除了吉林省增速略有放緩外,遼寧、黑龍江GDP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遼寧2017年GDP同比增長4.2%,增速實現了由負轉正。

“從這個分佈和發展趨勢上來看,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梯度的規律,東部發展得快,大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明顯;中西部屬於欠發達地區,過萬億的城市少一些,資源吸附較強。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西部GDP過萬億的城市還會增加。”陳耀表示。

“我們的聚焦點是關注發展的品質,不是一味地去注重總量、規模。最近GDP萬億的天津濱海新區擠出1/3的水分,反映出我們現在確實到了需要改變發展方式的時候。”陳耀說,不能覺得萬億俱樂部就是目標,有的城市可能規模不大,但發展品質高、環境好、居民收入水準高,同樣值得關注和宣導。

多地下調GDP目標 佈局高品質發展

社科院研究院澄清:高品質不意味著打擊增速

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頻繁提到的關鍵字,而對於GDP增速,不少地方主動下調了預期目標。

綜合《北京青年報》、中新網報導,即便是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速的貴州和西藏,兩省份也均把2018年的目標鎖定在“10%左右”,這一兩位數增速的下限。而反觀2017年的目標,西藏定的是“11%以上”,貴州並沒有“左右”二字。

天津更為典型,其去年的經濟增速處在中國末位,對2018年增速目標調減的幅度也最大:調減3個百分點至5%。

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坦言:“經濟增速掉下來,首先是天津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所致。”1月初召開的天津市經濟工作會上,將2018年定義為歷史性視窗期。“對天津來說,2018年是實現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而隨著持續幾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地已經體現出了調結構過程所帶來的“陣痛”。幾個要素和表述的對撞,在客觀上給人以“高品質一定要降增速”的印象。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澄清道:“高品質和高增速是絕不矛盾的。”當我們處於一個粗獷發展階段時,人口紅利、技術門檻低,會引得一些用資源換增長的產業、項目發展。那麼注重發展品質的同時,我們的產業還沒有實現升級的情況下,勢必會喪失掉一些機會、項目。“但這不意味著高品質就是打擊增速的原因。”

資料顯示,深圳市作為目前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2017年GDP總量超過2.2萬億,增速高達8.8%。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深圳二三產業的比例達到41.5:58.4;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占GDP比重4.1%;實際使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10%。

衡量經濟發展品質高低,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曾刊文總結有五大特徵:第三產業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創新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結構優化;包容性、普惠式增長。

用上述標準衡量,深圳市無疑實現了增速、品質雙高。

文章來源於僑報網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美國E2移民服務中心】

在各種經濟指標排行榜中長期位居前十。2016年,在中國21個GDP千億縣(含縣級市)中,有4個屬於蘇州市管轄,其中昆山市以3160億元的GDP總量居中國首位,這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

2017年,蘇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7%。全市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3%;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53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7.8%,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50元,比上年增長8.1%。

同時,蘇州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貸款餘額分別突破3萬億元和2.5萬億元,均居江蘇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突破6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民營經濟增加值均突破5000億元。

與同省的省會城市南京相比,蘇州2017年GDP總量比南京多528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蘇州2017年第三產業占比為51.2%,第三產業的比重首次超過50%,說明經濟結構在進一步優化。

蘇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要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000家;新增高層次人才2.25萬人、高技能人才2萬人。

蘇州和無錫的GDP總量曾長期分列江蘇省的第一、二位。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蘇南地區經濟發展放緩,2014年,無錫GDP總量被南京超過,退至江蘇省第三位。

此次無錫新晉“萬億城市俱樂部”,2017年GDP總量為1.05萬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5年來首次高於全省平均水準。值得注意的是,無錫2017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同比增速達到1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1.5%。這一數字也是突破,無錫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50%。

萬億GDP城市輻射作用並未完全體現

2012年,23個主要城市群創造了90.49%的地區生產總值

在14個“萬億城市俱樂部”成員中,從城市群分佈來看,長三角有5個,珠三角、京津冀、成渝和長江中游各有兩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認為,這證明了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幾大城市群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地帶。城市群內部協同效應逐漸增強,大城市群的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綜合北京《中國經濟週刊》、中新網報導,據上海財經大學教授張學良統計,2012年,中國23個主要城市群占30.21%的國土面積,聚集了65.69%的人口,創造了90.49%的地區生產總值,而前十大城市群更是以14.72%的國土面積,集聚了46.86%的人口,創造了71.67%的地區生產總值。

陳耀表示,一般來說,GDP超萬億的城市都是城市群的核心,核心城市是城市群發展的領頭羊,決定了城市群發展的規模和方向,城市群發展要處理好核心城市和周邊城市的關係。一方面是增長引擎,集聚要素資源形成巨大的集聚效益;另一方面要形成對周邊的帶動輻射,使得城市群整體內部的發展差異逐漸縮小,形成一體化的格局。

但目前來看,這些萬億GDP城市的輻射作用還沒有完全體現,中西部多“一城獨大”的現象。例如,湖北2017年GDP總值為3.65萬億元,武漢為1.34萬億元,占比36.7%;四川2017年GDP總值為3.6萬億元,成都為1.3萬億元,占比36.1%。而在東部地區,占比則較低,例如青島2017年GDP預計實現1.1萬億,只占到山東省總量的15%。

另外從區域分佈來看,14個萬億城市中,東部地區有10個;中部地區有2個;西部地區有2個;東北地區目前尚未有城市GDP達到萬億。儘管東北經濟增速依然靠後,但已經回暖。資料顯示,除了吉林省增速略有放緩外,遼寧、黑龍江GDP增速均有所回升。其中,遼寧2017年GDP同比增長4.2%,增速實現了由負轉正。

“從這個分佈和發展趨勢上來看,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梯度的規律,東部發展得快,大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明顯;中西部屬於欠發達地區,過萬億的城市少一些,資源吸附較強。當然,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西部GDP過萬億的城市還會增加。”陳耀表示。

“我們的聚焦點是關注發展的品質,不是一味地去注重總量、規模。最近GDP萬億的天津濱海新區擠出1/3的水分,反映出我們現在確實到了需要改變發展方式的時候。”陳耀說,不能覺得萬億俱樂部就是目標,有的城市可能規模不大,但發展品質高、環境好、居民收入水準高,同樣值得關注和宣導。

多地下調GDP目標 佈局高品質發展

社科院研究院澄清:高品質不意味著打擊增速

在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頻繁提到的關鍵字,而對於GDP增速,不少地方主動下調了預期目標。

綜合《北京青年報》、中新網報導,即便是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速的貴州和西藏,兩省份也均把2018年的目標鎖定在“10%左右”,這一兩位數增速的下限。而反觀2017年的目標,西藏定的是“11%以上”,貴州並沒有“左右”二字。

天津更為典型,其去年的經濟增速處在中國末位,對2018年增速目標調減的幅度也最大:調減3個百分點至5%。

天津市統計局局長武軍定坦言:“經濟增速掉下來,首先是天津發展長期積累的深層矛盾所致。”1月初召開的天津市經濟工作會上,將2018年定義為歷史性視窗期。“對天津來說,2018年是實現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的生死攸關的一年。”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而隨著持續幾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地已經體現出了調結構過程所帶來的“陣痛”。幾個要素和表述的對撞,在客觀上給人以“高品質一定要降增速”的印象。

對此,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澄清道:“高品質和高增速是絕不矛盾的。”當我們處於一個粗獷發展階段時,人口紅利、技術門檻低,會引得一些用資源換增長的產業、項目發展。那麼注重發展品質的同時,我們的產業還沒有實現升級的情況下,勢必會喪失掉一些機會、項目。“但這不意味著高品質就是打擊增速的原因。”

資料顯示,深圳市作為目前中國最有活力的城市之一,2017年GDP總量超過2.2萬億,增速高達8.8%。更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深圳二三產業的比例達到41.5:58.4;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占GDP比重4.1%;實際使用外資74億美元、增長10%。

衡量經濟發展品質高低,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曾刊文總結有五大特徵:第三產業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創新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增加;結構優化;包容性、普惠式增長。

用上述標準衡量,深圳市無疑實現了增速、品質雙高。

文章來源於僑報網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美國E2移民服務中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