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江志強的新夢想:中國電影距離自己的超級IP還有多遠?

“《星球大戰》已經準備未來的20年它怎麼發展了, 這是西方電影人的成功, 我們需要慢慢學。 我的計畫是將《捉妖記》延續30年, 打造成我們的、有影響力的超級IP。 ”

作者 | 秦泉

“我還要再幹40年。 ”

因為要將《捉妖記》這個IP系列延續到30年之久, 大佬江志強在面對我們追問的退休問題時, 給了這個回答。

“捉妖記”宇宙並非是最早就設定好的——這不是江志強的經驗所在, 此前的職業生涯他都在嘗試新的類型題材。 直到《捉妖記1》以24.4億在當年打破影史紀錄, 觀眾分享了對“胡巴”這一角色的喜愛, 他開始意識到《捉妖記》有機會做成系列電影並進行深度的商業開發。

“《星球大戰》最開始只是一部電影, 後來發展到沒什麼拍不了”, 在江志強看來, 《捉妖記》系列的定位就是要成為《星球大戰》式經久不衰的超級IP電影。

在這條路徑上, 即將於2018年春節上映的《捉妖記2》是承上啟下之作, 他對我們表示《捉妖記3》已經在籌備之中。

同時, 梁朝偉和妖怪“笨笨”的角色都有可能拍攝外傳電影, “動畫片也在考慮之中。 ”

和此前製作、發行《臥虎藏龍》、《英雄》等電影, 並開創了華語武俠大片時代相類似, 此時的江志強仿佛又站在一個新電影時代的通道中, 但這條構建華語電影宇宙的路徑更加複雜, 也更加有難度。

可以認定的是, 《捉妖記》系列將是江志強電影生涯下一個三十年的“重中之重”, 如果成功, 這將給華語電影在IP的多維度開發上提供鮮明經驗。 事實上, 無論是備受觀眾喜愛的“胡巴”, 還是這個IP已經同主題樂園展開的合作, 我們已經在它身上都看到了接近好萊塢IP開發體系的“影子”。

在《捉妖記2》於2018年春節檔上映前, 我們找到了這位行業低調的大佬江志強,

詢問他的“星球大戰”式的新夢想, IP商業開發歷程和安樂電影的“變與不變”。

“未來商業開發有著無限可能性”

在將《捉妖記》打造為超級IP系列電影的過程中, 江志強說商業化開發是他所不擅長的, 此前的行業經驗和志趣並不在此。

在他看來, 《星球大戰》等好萊塢電影的厲害之處正在於用內容撬動了更大的商業空間。

《捉妖記》第一部在這方面“吃過虧”。 由於未預料到票房的火爆, 安樂電影並沒有提前開發製作衍生品, 觀眾買到的只能是充斥在互聯網上的假貨。 這在另一方面也刺激江志強, 提醒他在《捉妖記2》等後續電影的商業化開發方面應該加快步伐。

江志強首先拒絕了品牌商在電影中的廣告植入, “他們的訴求可能會影響到導演分鏡頭的設計, 觀眾看了也會跳戲”。

在趙寧看來, 品牌商對於《捉妖記》或“胡巴”的喜愛是超出預料中的, 原計劃10個品牌的授權合作變成了50多個。 趙寧是光影靈動的創始人, 這家公司負責著《捉妖記2》的衍生商業化。 從速食類的麥當勞,

伊利、康師傅的茶飲、旺旺大禮包, 還有湯臣倍健的保健禮盒等等, “想為觀眾奉獻一個熱鬧的新年”。

江志強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電影製作層面, 但是趙甯表示, “江老闆在商業開發的前期部分參與都是非常認真的”。

趙寧還記得第一次和江志強洽談想法時的情景, 他將很長的PPT都列印出來“一個個細節想法對”。 《捉妖記2》同麥當勞的合作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屬高級別, 在其中一款TVC廣告拍攝中, 原先的“清水鎮”已經拆除了, 最後江志強親自和中影攝影基地協商, 再度複建這一場地。 “如果沒有江老闆的支援, 複建工作是很難想像的”, 趙寧說。

在電影內容和IP形象具有廣泛影響力之後, 主題公園成為影像內容最終的線下管道。 在好萊塢經驗中,迪士尼主題樂園和環球影城在變現的同時,又進一步拉近了觀眾對於電影品牌和人物的好感度。在這一個邏輯影響下,“主題樂園”開發也成為中國電影公司競相追逐的內容產品。

《捉妖記》大賣後,就不斷有建造商找到江志強,希望圍繞這一IP合作單一的主題樂園,但都被他拒絕了。江志強認為,《捉妖記》目前的形象相對薄弱,不足以支撐單一的主題樂園,他會經常對趙寧說,“我們要承認我們的不足,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就要謹慎些。”

江志強將目標鎖定在了生態已經成熟的長隆主題公園。趙寧告訴我們,這個是“江老闆親自出來談的”,最後達成的是一個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戰略合作。《捉妖記》在2015年就和長隆有過短期的展覽授權活動。

目前在長隆已有小規模的妖世界主題展區,未來長隆將在新建的清遠園區加入《捉妖記》的主題設置,包括在主題酒店、遊樂專案、衍生品等多個層面的深度合作。

趙寧還有很多想法。她有時在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將電影中的‘清水鎮’複製到現實中去”,雖然目前安樂電影還沒有去落實,但這的確是一個可以實現的願景。

商業開發和內容推進是互相影響的。例如成為全世界文化品牌的《星球大戰》已經不是純電影內容的成功,這個系列的漫畫、遊戲、動畫、衍生品周邊以及線下樂園同時構成一個衍生宇宙體系,線下忠誠度的建立也讓電影的推進檔期受到強烈關注和期待。

江志強很清楚從電影內容到商業開發的這條路徑邏輯。他非常重視《捉妖記2》的口碑,“我現在的重點就是將電影IP做好,只有內容做好了後面的一切才能滾動起來”。為此,他在第二部中投入了“重金”,請來了梁朝偉、李宇春等演員。相對於第一部30分鐘的特效鏡頭《捉妖記2》增加了一倍,相應地,《捉妖記2》的製作成本相比較第一部也增加了一倍。

“《捉妖記》這個系列IP要拍30年”

江志強

2008年,江志強邀請導演許誠毅從好萊塢回來時,被後者問到“為什麼不做一部動畫片”,他認為相對於動畫片6到16歲的受眾群體,要想內容足夠有影響力,受眾的年齡層必須是在6到60歲更廣泛的人群。

江志強想要做的一部“為中國下一代打造的IP形象”。這種“闔家歡”式的觀影可以從《捉妖記》身上明顯感覺到,動畫製作層面是許誠毅26年好萊塢從業經驗的反映,而影片背景則是華語電影特有的古裝體系。“我們從沒想過做一些很現代的內容,就要做很本土、中國的內容”,江志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捉妖記》上映前,江志強對該系列的願景是發展為《哈利波特》式的系列,但在內容深受觀眾喜愛後,他意識到用維度更大、更豐富的宇宙架構式電影《星球大戰》來定義這個IP的未來似乎更加準確。

江志強和盧卡斯影業保持著不錯的聯繫。在雙方的溝通中,他知道好萊塢同行已經為“《星球大戰》準備未來的20年怎麼發展了”,而“《星球大戰》是外星人與人的故事,我們是妖界與人的故事”。

他把未來的決定告訴我們,“《捉妖記》的計畫也要延續30年之久”。

追逐系列化和電影宇宙架構化是當下電影抗擊風險的一個重要辦法。在這一路徑上,好萊塢電影已經示範出了豐富的案例,《星球大戰》系列、漫威超級英雄宇宙,包括《小黃人》、《功夫熊貓》等動畫電影。事實上,這也讓好萊塢早已進入“系列“時代,因此也被批為創造力的另一種缺失。

但是,這應該成為內地電影加快形成的開發模式。導演張小北曾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系列化、可以持續發展的,能夠提供多種管道不斷互動的體系和結構樣式的電影,將是這一批電影人要用心去做的。

張小北的十放文化目前開發的一個項目就是按照三部曲電影的架構去規劃內容的。”我們的嘗試10 到20次可能只成功一次,但我希望成功的一次就如同1977年的《星球大戰》,這意味著未來幾十年在架構體系下的內容都可以依次產出。”

江志強也認為,當下的內地市場需要更多的可持續開發的電影IP。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拿到33.86億票房後,江志強就找到周星馳,讓其有節奏地開發《美人魚》這個系列, “我和他說,你必須要做這個事情,把我們中國電影的IP有規模地發展好”。

在《捉妖記》之外,江志強也在想“能否再創造一個奇幻題材的IP電影”。2016年,安樂電影與上影集團聯合成立上影安樂電影公司,公司的首個項目就是真人版《葫蘆兄弟》,“葫蘆兄弟會是一個中國的超級IP英雄。”

面對“《捉妖記》系列在安樂電影中佔據一個怎樣的位置”問題時,江志強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公司賣得最好的就是它了”。《捉妖記》第一部的票房並沒有比《臥虎藏龍》高很多,但這個可持續拍攝的系列肯定是安樂電影未來的“重中之重”。

江志強同時表示,《捉妖記》的成功並不會影響到安樂電影現狀。“我們不要去做最賺錢的公司,努力為中國電影貢獻一點力就是我們的信念”。2017年,安樂電影專案並不成功,《閃光少女》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兩部都虧了”,但江志強時常在想,“是不是要繼續拍《閃光少女2》”,藝術電影和重工業商業片依然是他的工作樂趣所在。

我們在這位大佬製片人的身上看到了愛電影的多面性。他對預算把關極其嚴格,《風暴》合作時被劉德華吐槽想多拿一分錢出來都很難,同時他又在決策投資上十分大膽,《捉妖記》由於特殊原因重拍導致預算推高至3.5億,被他自己比作“拿所有資產去賭一部電影”。現在,《捉妖記2》的投資同樣巨大。

“未來還會用所有資產去製作一部電影嗎”,江志強沒有猶豫,“未來碰到這樣的電影還是會的”,然後他不斷向我們補充道,“因為現在拍電影的成本真的越來越高。”

我們在《捉妖記》系列上看到了最接近好萊塢宇宙架構式樣的電影,這裡有討人喜的動畫形象,也有可以不斷往裡添加人物、情節線索的故事架構,以及《捉妖記2》的商業開發已經邁出去了一大步。

這個系列對於江志強的挑戰同樣巨大。這位曾締造出華語武俠大片時代的製片人,再一次“闖入”了一個全新領域,這裡的電影宇宙建構更加複雜。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江志強電影生涯的下一個三十年都會花在這個系列上,成敗探索,對於華語電影走向系統化建設方面而言同樣極富啟示意義。

“好萊塢在這方面已經畢業了,我們還是小學生”。如果即將於春節檔期上映的《捉妖記2》能夠再次成功,江志強“再往前走下個階段可能就是中學生了”。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在好萊塢經驗中,迪士尼主題樂園和環球影城在變現的同時,又進一步拉近了觀眾對於電影品牌和人物的好感度。在這一個邏輯影響下,“主題樂園”開發也成為中國電影公司競相追逐的內容產品。

《捉妖記》大賣後,就不斷有建造商找到江志強,希望圍繞這一IP合作單一的主題樂園,但都被他拒絕了。江志強認為,《捉妖記》目前的形象相對薄弱,不足以支撐單一的主題樂園,他會經常對趙寧說,“我們要承認我們的不足,在沒有經驗的情況下就要謹慎些。”

江志強將目標鎖定在了生態已經成熟的長隆主題公園。趙寧告訴我們,這個是“江老闆親自出來談的”,最後達成的是一個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戰略合作。《捉妖記》在2015年就和長隆有過短期的展覽授權活動。

目前在長隆已有小規模的妖世界主題展區,未來長隆將在新建的清遠園區加入《捉妖記》的主題設置,包括在主題酒店、遊樂專案、衍生品等多個層面的深度合作。

趙寧還有很多想法。她有時在想,“我們有沒有可能將電影中的‘清水鎮’複製到現實中去”,雖然目前安樂電影還沒有去落實,但這的確是一個可以實現的願景。

商業開發和內容推進是互相影響的。例如成為全世界文化品牌的《星球大戰》已經不是純電影內容的成功,這個系列的漫畫、遊戲、動畫、衍生品周邊以及線下樂園同時構成一個衍生宇宙體系,線下忠誠度的建立也讓電影的推進檔期受到強烈關注和期待。

江志強很清楚從電影內容到商業開發的這條路徑邏輯。他非常重視《捉妖記2》的口碑,“我現在的重點就是將電影IP做好,只有內容做好了後面的一切才能滾動起來”。為此,他在第二部中投入了“重金”,請來了梁朝偉、李宇春等演員。相對於第一部30分鐘的特效鏡頭《捉妖記2》增加了一倍,相應地,《捉妖記2》的製作成本相比較第一部也增加了一倍。

“《捉妖記》這個系列IP要拍30年”

江志強

2008年,江志強邀請導演許誠毅從好萊塢回來時,被後者問到“為什麼不做一部動畫片”,他認為相對於動畫片6到16歲的受眾群體,要想內容足夠有影響力,受眾的年齡層必須是在6到60歲更廣泛的人群。

江志強想要做的一部“為中國下一代打造的IP形象”。這種“闔家歡”式的觀影可以從《捉妖記》身上明顯感覺到,動畫製作層面是許誠毅26年好萊塢從業經驗的反映,而影片背景則是華語電影特有的古裝體系。“我們從沒想過做一些很現代的內容,就要做很本土、中國的內容”,江志強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

在《捉妖記》上映前,江志強對該系列的願景是發展為《哈利波特》式的系列,但在內容深受觀眾喜愛後,他意識到用維度更大、更豐富的宇宙架構式電影《星球大戰》來定義這個IP的未來似乎更加準確。

江志強和盧卡斯影業保持著不錯的聯繫。在雙方的溝通中,他知道好萊塢同行已經為“《星球大戰》準備未來的20年怎麼發展了”,而“《星球大戰》是外星人與人的故事,我們是妖界與人的故事”。

他把未來的決定告訴我們,“《捉妖記》的計畫也要延續30年之久”。

追逐系列化和電影宇宙架構化是當下電影抗擊風險的一個重要辦法。在這一路徑上,好萊塢電影已經示範出了豐富的案例,《星球大戰》系列、漫威超級英雄宇宙,包括《小黃人》、《功夫熊貓》等動畫電影。事實上,這也讓好萊塢早已進入“系列“時代,因此也被批為創造力的另一種缺失。

但是,這應該成為內地電影加快形成的開發模式。導演張小北曾對《三聲》(微信公號ID:tosansheng)說,系列化、可以持續發展的,能夠提供多種管道不斷互動的體系和結構樣式的電影,將是這一批電影人要用心去做的。

張小北的十放文化目前開發的一個項目就是按照三部曲電影的架構去規劃內容的。”我們的嘗試10 到20次可能只成功一次,但我希望成功的一次就如同1977年的《星球大戰》,這意味著未來幾十年在架構體系下的內容都可以依次產出。”

江志強也認為,當下的內地市場需要更多的可持續開發的電影IP。2016年春節檔《美人魚》拿到33.86億票房後,江志強就找到周星馳,讓其有節奏地開發《美人魚》這個系列, “我和他說,你必須要做這個事情,把我們中國電影的IP有規模地發展好”。

在《捉妖記》之外,江志強也在想“能否再創造一個奇幻題材的IP電影”。2016年,安樂電影與上影集團聯合成立上影安樂電影公司,公司的首個項目就是真人版《葫蘆兄弟》,“葫蘆兄弟會是一個中國的超級IP英雄。”

面對“《捉妖記》系列在安樂電影中佔據一個怎樣的位置”問題時,江志強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們公司賣得最好的就是它了”。《捉妖記》第一部的票房並沒有比《臥虎藏龍》高很多,但這個可持續拍攝的系列肯定是安樂電影未來的“重中之重”。

江志強同時表示,《捉妖記》的成功並不會影響到安樂電影現狀。“我們不要去做最賺錢的公司,努力為中國電影貢獻一點力就是我們的信念”。2017年,安樂電影專案並不成功,《閃光少女》和《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兩部都虧了”,但江志強時常在想,“是不是要繼續拍《閃光少女2》”,藝術電影和重工業商業片依然是他的工作樂趣所在。

我們在這位大佬製片人的身上看到了愛電影的多面性。他對預算把關極其嚴格,《風暴》合作時被劉德華吐槽想多拿一分錢出來都很難,同時他又在決策投資上十分大膽,《捉妖記》由於特殊原因重拍導致預算推高至3.5億,被他自己比作“拿所有資產去賭一部電影”。現在,《捉妖記2》的投資同樣巨大。

“未來還會用所有資產去製作一部電影嗎”,江志強沒有猶豫,“未來碰到這樣的電影還是會的”,然後他不斷向我們補充道,“因為現在拍電影的成本真的越來越高。”

我們在《捉妖記》系列上看到了最接近好萊塢宇宙架構式樣的電影,這裡有討人喜的動畫形象,也有可以不斷往裡添加人物、情節線索的故事架構,以及《捉妖記2》的商業開發已經邁出去了一大步。

這個系列對於江志強的挑戰同樣巨大。這位曾締造出華語武俠大片時代的製片人,再一次“闖入”了一個全新領域,這裡的電影宇宙建構更加複雜。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江志強電影生涯的下一個三十年都會花在這個系列上,成敗探索,對於華語電影走向系統化建設方面而言同樣極富啟示意義。

“好萊塢在這方面已經畢業了,我們還是小學生”。如果即將於春節檔期上映的《捉妖記2》能夠再次成功,江志強“再往前走下個階段可能就是中學生了”。

©三聲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