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是奇技淫巧,也是國家寶藏,扒一扒銀香球的身世

《國家寶藏》中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在《國家寶藏》裡, 節目組借用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講述了明皇和楊貴妃淒美的愛情故事。 那手藝君今天就跟大家好好地扒一下這款銀香囊的奧秘。

唐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圖源自網路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出土於1970年陝西何家村窖藏, 距今有1300餘年歷史, 外徑4.6釐米, 內金香盂直徑2.8釐米, 鏈長7.5釐米, 外形有精美的葡萄纏枝、花鳥相依的鏤空圖案, 展示了盛唐時期古絲路的風格。

它最神奇之處不在於工藝的精美, 而是無論外球如何晃動, 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 內部的香料永遠不會撒落出來。

香料為什麼不會撒落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解析圖 圖源自網路

研究各種文字記載和考古實物, 我們發現香囊外殼由兩個半球合成,

殼上鏤刻著精美的花紋, 花紋間有空隙, 藉以散發香氣。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圖源自網路

打開外殼後可以看到中間是盛放香料或香木的半球狀爐體。 在外殼與爐體之間有兩層同心圓環, 爐體的兩端各有一軸, 支撐在內環上,

能自由轉動。 內、外圓環兩端同樣也各有一軸, 能自由轉動。

原理示意圖 圖源自網路

三個旋轉軸互相垂直, 各環相互制約, 所以在重力的作用下, 不管香爐怎麼轉動, 都能保證香爐的爐體保持水準位置, 使香木或香料不會外泄出來, 這便是“萬向支架”的早期系統應用,

即將一個物體固定在基座上, 無論基座怎樣旋轉, 物體的方向都不會變動。

在歐洲, 16世紀義大利人希·卡丹諾才給出了“萬向支架”的設計, 比我們的祖先可是晚了1600年哦。 19世紀, 法國人傅科利用以此為基礎創造的陀螺儀和傅科擺證明了地球的自轉。 20世紀初陀螺儀被應用於航海上,在航空、航海事業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此時或許可以取個標題叫“驚!歐洲航海神器竟被中國古人這樣使用!”。

香球到底怎麼玩

唐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 圖源自網路

銀香囊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稱謂,有的叫“香球、薰爐、被中香爐”等等,為了方便,後文姑且我先統叫為香球吧~

在唐代貴族的生活中,已經普遍地使用這種香球。注意,這是貴族生活,比如宮內嬪妃貴婦之類。她們不僅隨身攜帶香球,還會將其置於被褥之中,掛在屋裡帷帳之上。

比如王琚《美女篇》裡就有:“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 ruí )翠帳綴香囊。”上學時大家常背誦的李清照《醉花陰》中“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這袖中暗香大抵便是香球了。

古代美人圖 圖源自網路

至宋代,婦女乘車出行時車廂懸掛香球已然成為時尚,車駕經過之處香煙如雲,塵土皆香,數裡不絕。不知道“香車寶馬”裡的香車是不是就是這樣。

驚喜的是,香球還有暖手之用!白居易的《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就有記載: “鬢動懸蟬翼, 釵垂小鳳行。拂胸輕粉絮, 暖手小香囊”。此時突然想到了便利店的暖手寶,宛如低配版的香球。

香球還能長啥樣

明末刻本《西京雜記》圖源自舊書網

史書上最早的香球記載應該是在東晉葛洪所撰的《西京雜記》中:“長安巧工丁緩者,為常滿燈……又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共法後絕,至緩始複為之。為機壞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

講的是漢代長安有一名叫做丁緩的能工巧匠,他複製了香球(當時被稱為被中香爐)。而這門手藝實則是出自房風之手,可惜失傳了,丁緩讓它重現了人間(丁緩還做了不少奇異裝置,這個下次再講,嘻嘻)。

可惜的是,在考古實物中唐代以前的熏球實物目前還未被發現。可能由於在唐之前製作的材質不同,或為木頭竹制之類難以保存,也就難以流傳至今了。同時,宋代的香球也未曾發現。不少學者認為是宋代嚴禁厚葬的結果。畢竟宋代連墓室都不准用石板搭建,可以說是很簡樸了。

最後欣賞一波各種出土香球吧,其中價值也是從幾千到幾百萬不等,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唐 鎏金鏤空花鳥球形銀香囊

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枚銀薰球 圖出自網路

唐 鎏金雙蜂團花紋銀香囊 圖出自網路

明 銀鎏金龍鳳紋香囊 圖出自藝搜拍賣網

清 銅錯金銀香球 圖出自藝搜拍賣網

清 五福捧壽琺瑯香囊 圖出自藝搜拍賣網

清 金累絲嵌紅寶石花籃香囊

民國 銀鎏金累絲、燒藍香囊

當然香囊除了金銀材質以外,還有其他布料、玉制的啦,形制也就不同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喔~

想知道古代還有什麼逆天的技藝?

不如登錄手藝網,一探究竟吧!

當然,歡迎留言,

說出你知道的或者想知道的“神技”,

手藝君不定時翻牌,為你們講解哦~

http://www.91craft.com/

20世紀初陀螺儀被應用於航海上,在航空、航海事業中產生了巨大的作用。此時或許可以取個標題叫“驚!歐洲航海神器竟被中國古人這樣使用!”。

香球到底怎麼玩

唐 張萱 《虢國夫人游春圖》 圖源自網路

銀香囊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稱謂,有的叫“香球、薰爐、被中香爐”等等,為了方便,後文姑且我先統叫為香球吧~

在唐代貴族的生活中,已經普遍地使用這種香球。注意,這是貴族生活,比如宮內嬪妃貴婦之類。她們不僅隨身攜帶香球,還會將其置於被褥之中,掛在屋裡帷帳之上。

比如王琚《美女篇》裡就有:“屈曲屏風繞象床,萎蕤( ruí )翠帳綴香囊。”上學時大家常背誦的李清照《醉花陰》中“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這袖中暗香大抵便是香球了。

古代美人圖 圖源自網路

至宋代,婦女乘車出行時車廂懸掛香球已然成為時尚,車駕經過之處香煙如雲,塵土皆香,數裡不絕。不知道“香車寶馬”裡的香車是不是就是這樣。

驚喜的是,香球還有暖手之用!白居易的《江南喜逢蕭九徹因話長安舊遊戲贈五十韻》就有記載: “鬢動懸蟬翼, 釵垂小鳳行。拂胸輕粉絮, 暖手小香囊”。此時突然想到了便利店的暖手寶,宛如低配版的香球。

香球還能長啥樣

明末刻本《西京雜記》圖源自舊書網

史書上最早的香球記載應該是在東晉葛洪所撰的《西京雜記》中:“長安巧工丁緩者,為常滿燈……又作臥褥香爐,一名被中香爐。本出房風,共法後絕,至緩始複為之。為機壞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

講的是漢代長安有一名叫做丁緩的能工巧匠,他複製了香球(當時被稱為被中香爐)。而這門手藝實則是出自房風之手,可惜失傳了,丁緩讓它重現了人間(丁緩還做了不少奇異裝置,這個下次再講,嘻嘻)。

可惜的是,在考古實物中唐代以前的熏球實物目前還未被發現。可能由於在唐之前製作的材質不同,或為木頭竹制之類難以保存,也就難以流傳至今了。同時,宋代的香球也未曾發現。不少學者認為是宋代嚴禁厚葬的結果。畢竟宋代連墓室都不准用石板搭建,可以說是很簡樸了。

最後欣賞一波各種出土香球吧,其中價值也是從幾千到幾百萬不等,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

唐 鎏金鏤空花鳥球形銀香囊

國內現存最大的一枚銀薰球 圖出自網路

唐 鎏金雙蜂團花紋銀香囊 圖出自網路

明 銀鎏金龍鳳紋香囊 圖出自藝搜拍賣網

清 銅錯金銀香球 圖出自藝搜拍賣網

清 五福捧壽琺瑯香囊 圖出自藝搜拍賣網

清 金累絲嵌紅寶石花籃香囊

民國 銀鎏金累絲、燒藍香囊

當然香囊除了金銀材質以外,還有其他布料、玉制的啦,形制也就不同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百度喔~

想知道古代還有什麼逆天的技藝?

不如登錄手藝網,一探究竟吧!

當然,歡迎留言,

說出你知道的或者想知道的“神技”,

手藝君不定時翻牌,為你們講解哦~

http://www.91craft.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