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在寧鄉,這處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古民居,竟美得如水墨畫一般

白牆、黛瓦、依山、傍水, 四合院式的結構大天井、青磚地, 樓閣重簷相接, 雕梁刻棟這一切, 靜靜地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宛如一幅水墨畫這就是位於巷子口鎮東頭田沖的蘭花屋場是寧鄉市為數不多保存較好的幾所古民居之一
蘭花屋場依山傍水, 它是由張軾後裔, 清朝進士、廣東按察使張銑於清光緒八年(1882年)建造的, 占地1000多平方米, 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 大小房屋48間, 土木磚瓦結構, 上下兩層, 帶跑馬樓, 跑馬樓有利於各戶之間的聯繫, 佈局嚴謹, 工藝極其講究。 蘭花屋場也是中國紅色藥理學家、新中國藥理學科的奠基者張毅的故居。

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碑

蘭花屋場總平面圖, 共48間房, 大致呈四合院結構。

宅前有9級石階通向古宅八字槽門。 階臺上有木石結構傘柱, 上下兩頭雕有龍鳳和獅子。 階台橫挑梁上雕刻龍頭。
堂屋大門頂的枕梁雕刻八仙圖、麇鹿含梅圖。 兩側柱還雕有白鶴伴松、喜雀登枝。 大門上木質橫樑上雕刻有浮雕古裝行人, 或身形微側, 或仰首遠眺, 或仰臥面上, 或手舞足蹈, 儀態生動可人。
槽門兩側各有廂房5間, 每間均有方形窗戶。 進門為一約200平方米的天井建築, 術語上又叫做“四水歸堂”。 大堂高約10米, 氣勢不凡。 左側別院大門頂梁雕刻有鏤空麒麟芍藥、八仙和花鳥;右側別院大門頂梁刻有財神、文曲星等。

這座始建於1882年的古屋,採取的是中國傳統的房屋佈局,即有明顯的中軸線,中間房屋大,偏房小;建築材料為當地盛產的麻石,而且有典型的防火構造——封火牆。房頂用封火牆間隔開來,可以做裝飾用,還可以防火功能。

與其他地方的屋場相比,田沖蘭花屋場的規模不算很大,但整個建築卻隱隱帶著讀書人的氣息

進大門後為庭院,地上鋪著青磚。正對著大門的就是正屋,上下兩層,沿著走廊可以走遍整個屋場。

這塊匾就是蘭花屋場始建人張銑題寫的,現懸掛在正屋二樓屋簷下。

和其他古建築的窗戶不同,蘭花屋場的窗戶格外簡單,沒有雕花,只是簡單地用黑漆髹(xiū)了一遍。

封火牆,牆端頭都繪著蘭花,不知這是不是就是蘭花屋場名字的來歷?

屋外便是一池碧水,偶爾垂釣於此也是一件美事。

寧鄉十中,校名為謝覺哉題詞,就位於蘭花屋場的左側,據說這裡以前是狀元易祓的老宅,因此寧鄉十中又有著“狀元學府”的稱謂。

古跡,是一個地方的歷史也是一個地方的根基眾多的古跡串起了城鄉變遷的歷史成為城鄉風情的標籤它們應該被記住、被述說

校審丨劉飛平

編輯丨周思慧

校對丨何 丹

這座始建於1882年的古屋,採取的是中國傳統的房屋佈局,即有明顯的中軸線,中間房屋大,偏房小;建築材料為當地盛產的麻石,而且有典型的防火構造——封火牆。房頂用封火牆間隔開來,可以做裝飾用,還可以防火功能。

與其他地方的屋場相比,田沖蘭花屋場的規模不算很大,但整個建築卻隱隱帶著讀書人的氣息

進大門後為庭院,地上鋪著青磚。正對著大門的就是正屋,上下兩層,沿著走廊可以走遍整個屋場。

這塊匾就是蘭花屋場始建人張銑題寫的,現懸掛在正屋二樓屋簷下。

和其他古建築的窗戶不同,蘭花屋場的窗戶格外簡單,沒有雕花,只是簡單地用黑漆髹(xiū)了一遍。

封火牆,牆端頭都繪著蘭花,不知這是不是就是蘭花屋場名字的來歷?

屋外便是一池碧水,偶爾垂釣於此也是一件美事。

寧鄉十中,校名為謝覺哉題詞,就位於蘭花屋場的左側,據說這裡以前是狀元易祓的老宅,因此寧鄉十中又有著“狀元學府”的稱謂。

古跡,是一個地方的歷史也是一個地方的根基眾多的古跡串起了城鄉變遷的歷史成為城鄉風情的標籤它們應該被記住、被述說

校審丨劉飛平

編輯丨周思慧

校對丨何 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