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央企重組第一單落錘,孫公司能靠“拼爺”起飛嗎

2018年央企重組第一單落錘。

2018年1月31日, 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官方消息稱, 經國務院批准, 同意中核建集團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

中核建集團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核集團, 不再作為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

其中, 中核建集團是新三板公司原子高科的實際控制人。

淨利潤保持穩定, 分紅從未間斷

原子高科所處行業為 C27 醫藥製造業, 主要產品為放射性藥物、放射源、放射性醫療器械、放射性標記化合物及示蹤劑等。

“新三板+”App Ailab顯示公司致力於核應用技術的產業化, 擁有我國規模最大、產品覆蓋面最廣的放射性同位素製品生產、研發基地, 並成功的通過 GMP、“品質、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等資質認證。

經過多年的發展, 原子高科已經積蓄了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在科研、開發、經營方面具有一定的實力, 擁有一支具有較強研發實力的科研、生產和經營隊伍,

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公司客戶主要為各大醫院。

作為國內同位素技術的龍頭企業, 原子高科所研製的放射性藥物為癌症的早期診斷以及甲狀腺、糖尿病、腫瘤等疾病的檢查方面提供了便利, 在甲狀腺癌、骨腫瘤的治療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

早在2006年, 原子高科就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報價轉讓, 目前共有五家控股子公司, 未有一次融資, 倒是分紅從2010年至今從未斷過。

原子高科轉讓至今一直保持活躍狀態, 隸屬創新層, 交易方式為集合競價, 公司的業績一直保持穩定且優秀, 淨資產不斷增加。

“新中核”將重塑產業競爭格局, 原子高科或借此再次騰飛

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為原子高科的控股股東, 持有公司68.28%股權, 中核建集團是中國同輻的控股股東, 即原子高科的實際控制人。

中信建投研究認為, 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重組, 核電兩大集團強強聯合, 並實現業務重組, 完成了核電從設計、建造、研發等完整的產業鏈, 使中核業務走向多元化。

中核集團擁有在運核電機組17台, 在建核電機組8台;而中核建具備華龍一號、AP1000、EPR先進壓水堆建造能力。 現有核電領域中核、中廣核、國家電投三足鼎立。 兩大企業強強聯合, 行業話語權增加。 這也是繼中電投與國家核電, 神華與國電合併後, 行業第三起央企重組的案例。

核技術應用產業的發展整體上依賴於國民經濟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準的提高,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 但在“十三五”期間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的態勢, 經濟發展拉動產業發展的態勢依然能夠持續。

同時,國家出臺的有關促進醫療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將給核技術應用產業向醫療行業終端延伸帶來新的契機,目前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規模比較低,在應用廣度、技術水準以及應用環境和市場成熟度方面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次中核和中核建的重組,無疑會同時增強兩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新中核”將重塑產業競爭格局,而在三板市場上從來不需要融資的原子高科,在此次重組後,腰板會更硬的同時也能獲取更多資源和技術支持,實現進一步發展指日可待。

同時,國家出臺的有關促進醫療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將給核技術應用產業向醫療行業終端延伸帶來新的契機,目前我國核技術應用產業規模比較低,在應用廣度、技術水準以及應用環境和市場成熟度方面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此次中核和中核建的重組,無疑會同時增強兩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新中核”將重塑產業競爭格局,而在三板市場上從來不需要融資的原子高科,在此次重組後,腰板會更硬的同時也能獲取更多資源和技術支持,實現進一步發展指日可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