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沸點資本姚亞平:如果投了一個項目大家都說好 那一定是投錯了

“投資人要跑在第一線, 這樣才能時刻瞭解真實的市場在發生什麼。 ”

文| 鉛筆道 記者 孫嬌

“如果投了一個專案大家都說好, 那一定是自己投錯了。

姚亞平堅信機會往往只有少數人能夠看到, 要獲得高回報就必須頂住周圍的壓力。 這是他早年為鏈家、京東做財務顧問的經驗總結, 這種風格延續至今。

從漢能的投行業務到百度並購部門再到高原資本, 他堅持沖在第一線, “客戶的一句話, 一個表情, 這些細節投資經理是不會寫在報告裡的, 但這個點也許才是我投資決策的關鍵。 ”

如今, 作為沸點資本的創始合夥人, 他依然顯得很忙。 他習慣小跑, 語速飛快, 仿佛隨時準備好參加下一場會面。

在沸點資本的組織架構中, 三位合夥人負責投資業務, 並沒有投資經理, 這意味從投前、投中、投後的所有環節, 他們都必須親力親為。 姚亞平稱此風格為“狙擊手式”打法,

不求多, 但需槍槍致命。

在基金剛成立的2017年, 沸點資本共投出7個項目, 包括團車網、大件會等。

注:以下為鉛筆道記者與姚亞平的對話, 他談起了當年京東的融資史以及與其一脈相承的投資邏輯。

機會只有少數人能夠看到

你想投出偉大的公司, 在投的那一刻一定要頂著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的壓力。

鉛筆道:2008年, 幫京東做融資時, 他們所處的壞境怎麼樣。

姚亞平:那時候沒人相信他們能賺錢。 當時的經濟環境也非常不好, 公司的估值從1.5億降到8000萬降到6000萬, 也就是說中國從業超過十年的人都有機會以6000多萬美金的估值投京東, 但就是沒人投, 所有人都不理睬他。

鉛筆道:那你呢?幫京東融資真的是因為能夠看明白嗎?

姚亞平:不是這樣, 是因為看到了一個點。 當時我的同事裡, 很多從哈佛、耶魯、斯坦福畢業回來的。 那時候他們是數碼IT產品的意見領袖, 我就問這群人“你們在哪兒買數碼產品”, 他們說“在一個叫京東的多媒體網網站”。 我說“為什麼在那買?”他們說“放心”。

鉛筆道:這個點有多重要?

姚亞平:那時候的世界跟現在不太一樣, 大家買IT數碼產品主要是去海龍、鼎好、電腦城。 走進去, 一群人拉著你“要不要在這兒看看”。 你會抱著深深的戒備心, “他是不是在騙我, 是不是在坑我, 這個人的提成總得從我身上賺回去吧”。 這時候劉強東站出來說“你在我這兒買, 我就是要讓用戶踏實”, 很難得。

鉛筆道:那個時候大眾還不太容易線上上買幾千塊錢的東西吧。 用戶怎麼滾起來?

姚亞平:大家更傾向於線上下買東西, 所以劉強東當時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讓用戶形成口碑, “在這上面買東西放心”。 當時甚至線上匯款是匯到某個支行一個叫劉強東的個人帳戶裡, 但就用這個方式, 使用者都能滾起來, 你會發現這個公司極在乎用戶的感受,

跟其他公司都不一樣。

鉛筆道:能賺錢嗎?國內當時的物流費很貴。

姚亞平:對, 一單大概20塊錢。 但那個時候, 京東已經有自建物流和倉儲的準備了。 有一個小故事, 我見每個公司都會記筆記, 就是那種黑皮的筆記本, 我攢了好幾箱。 有一天我抄起一本一看, 剛好是2006年6月13日第一次見劉強東, 上面寫了兩句話:我要讓用戶知道在我這兒買的東西是最便宜, 最放心的;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我要建自己的物流和倉儲。 我發了朋友圈, 劉強東看到後說“亞平你一定要把這個筆記本捐給京東博物館”。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話可以一字不改的用到今天, 這是一個企業家的遠見。

鉛筆道:京東當時是在對標亞馬遜?

姚亞平:還沒有,那時候亞馬遜還只是個書店。劉強東告訴我京東對標的是美國Newegg,我回去趕緊查了一下誰是Newegg,它是美國的一家3C電商。等到2007年,劉強東說我們對標的是國美電器,2008年是沃爾瑪,直到2010年它的對標公司才變成了亞馬遜。

鉛筆道:但那時亞馬遜巨虧。

姚亞平:對,所有投資人都不相信它能掙錢。結果今天亞馬遜的Founder成了世界首富。同樣,那時候大家也不相信京東會掙錢,所以幾乎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在顛覆一些東西,而既得利益者和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其實是看不清楚的。事實上會出現一個狀況,你想投出偉大的公司,在投的那一刻一定要頂著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的壓力。

鉛筆道:但大家容易從眾,不然會很焦慮。

姚亞平:所以絕大多數人都當不了好投資人。如果我投了一個項目,別人說恭喜你投了這麼好的專案。我心裡就會想完蛋了,大家都覺得好,這個項目一定投錯了。 要麼機會太小,要麼機會成本太高,要麼壓根就不是個機會。

沖到第一線 投讓用戶贊不決口的公司

如果我是坐在辦公室看別人的報告,我的投資經理會寫這句話嗎,不會。但這是我決定投它很重要的一的點,細節才是投資決策的關鍵。

鉛筆道:僅僅抓住所謂的核心點,能有效規避風險嗎?

姚亞平:你要注意這個生意的本質。投資早期公司時,我們只去想它解決了用戶的什麼問題和痛點,讓用戶覺得有多好。第二個階段的公司,我們就會投運營資料優化得比較好的公司,第三個階段我們才看財務報表。總結成一句話,早期項目投那些讓用戶讚不絕口的公司。

鉛筆道:如何衡量“贊不決口”?複購率嗎?

姚亞平:看複購率,看市場費用。比如我們去年投資的大件會,70%的用戶是通過口碑轉化來的,公司幾乎沒有花過市場費。能形成這種效益,才意味著這個事情做對了,我們給錢只是為了讓團隊把做對的事情規模做得更大。

鉛筆道:怎麼挖掘到這樣的公司?

姚亞平:在意身邊的東西。比如衣食住行,只要有痛點的,都應該有一個公司去解決。買房子你覺得很痛苦吧,有鏈家。那買完房子裝修呢,買傢俱、買地板、買廚具,沒有標準品,需要一個解決的公司,告訴你買哪家,怎麼買。那些線上上線下聚集使用者,線上下完成交易的公司很有價值。

鉛筆道:這個公司為什麼是大件會?

姚亞平:我假裝成用戶,參加了他們的一次活動。一個大巴車將二三十個用戶聚集在一起,拉到某個傢俱、廚具賣場。當時大巴車上有三四個工作人員,他們會像導遊一樣宣講。但讓我意外的是,他們告誡第一次參加活動的用戶“千萬別買,不管多想買都別下單,多在市場上作比較,下周大件會再做活動的時候再買也不遲”。 他們的團隊會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我就理解了70%的口碑用戶是怎麼來的。

鉛筆道:這個必須要跑現場才能聽到。

姚亞平:對,如果我是坐在辦公室看別人的報告,我的投資經理會寫這句話嗎,不會。但這是我決定投它很重要的一的點,細節才是最關鍵的。

鉛筆道:你關注最細節、最真實的回饋?

姚亞平:嗯,我投團車網也是一樣,專門跑到北京二環的一家賓士4S店,你沒想到賓士車也團購吧。我問老闆“一個月能賣多少台車?”他回答80台左右。我問你跟易車合作嗎,他們能帶來多少單量?老闆想了想,說“8~10台”。我又問“汽車之家呢”,他說“汽車之家多一點,10~12台”。我在心裡一盤算,汽車之家50億美元的估值(現在約98億美),易車30億美元(現在約70億美)基本合理呀。我接著問“團車網呢?”他眼裡閃過一道光,“我們現在一個月跟團車做一次活動,大概16台,接下來準備做兩次,差不多30台車。” 我一想團車才1億多美金的估值,但對這個4S店的銷量拉動是前兩個加起來的一倍,必須得投。你看這種細節只有我自己去做了盡職調查我才會知道。

兩橫兩豎法則

一看消費者的家庭收入支配,二看用戶的時間分配,以及線上上線下能夠聚集流量的公司。這些地方機會才大。

鉛筆道:這兩個項目做得都是家庭收入支出的大頭,家庭收入支配是沸點資本看賽道、看項目的一個標準嗎?

姚亞平:在2C端,我們主要從兩個維度看兩個方向,我稱為兩橫兩豎。橫向上,一、投解決物質生活問題的公司,比如買房、買車、教育、醫療等,主要看消費者的收入支出比例;二、看跟用戶精神生活相關的公司,就是時間分配比例。兩豎比較簡單,就是無論線上、線下,能夠把流量聚集起來的公司。一個Shopping Mall也好,一場直播也好,只要能把用戶聚集起來都是不錯的標的。

鉛筆道:2017年,這類型的項目投了哪些?

姚亞平:上面說的大件會、團車網是解決物質生活問題,此外,我們還投資了一家音訊直播公司,其實就是取代傳統的廣播電臺,夜間電臺。每天晚上一個直播室幾十萬人,很誇張的。

鉛筆道:注意力經濟?

姚亞平:對,而且音訊使用者還參與了內容的製作。在平臺上,每天一堆人排著隊給星座大師打電話,問“我是金牛座,我男朋友白羊座,我們倆合不合。”這些年輕的用戶,他們不聽喜馬拉雅,他們談二次元,聊星座,需要有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

鉛筆道:沸點只關注2C嗎?

姚亞平:2017年,我們也投資了2B的公司,這是一個變化。五年前高原資本在美國投資的時候,差不多40%的錢投資2C,40%的錢投在企業服務,還有20%的錢投在黑科技。企業服務上有一堆10億美金級別的公司,但中國沒有,國內到現在為止幾乎所有的上市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都是2C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美國企業已經很早的IT化、管理系統化。而中國企業這方面比較遲。但今天中國的企業開始使用這些系統(如ERP、CRM等)了,所以出現了釘釘、出現了企業微信,這都是一個時代開始的一個信號。

鉛筆道:沸點關注企業服務的哪個方面?

姚亞平:我覺得網路安全是一個很大的痛點。現在有了各種雲服務,企業從上到下開始在意資料的安全性了。

鉛筆道: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國外的大公司了,國內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裡?

姚亞平:最大的差別在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從C端到 B端,而美國是先發展B端再發展C端。美國的企業先被IBM和諮詢公司的管理系統培訓過了,他們在用這種ERP、CRM系統之前上班是有流程卡的,IT系統只是把這個流程卡變成了一條資訊化的系統而已。但中國沒有的,中國原來上班是靠喊口號的。所以,這是明白C端使用者資料和使用習慣的國內創業公司的機會。

--End--

採訪最後,當記者問及長期跑在一線,是否算得上一個勤奮的合夥人時,姚亞平笑著搖了搖頭:“我們一年投七個項目,每個合夥人才投兩個,算不上勤奮。”他表示“我的目標不是估值,真正在乎的是這個公司能不能成”。

結束後,沒顧得上吃飯,他微胖的身軀很快消失在了記者的視線中,還有另外一場會面在等待著他。

他還是很忙……

/The End/

編輯 薛婷 校對 朱明馳

報導合作夥伴:奇點金服,企業金融服務提供者,專注為企業提供現金管理與增值服務,可提供現金管理、諮詢、方案設計、財務顧問等服務。

鉛筆道 · 頭條號簽約作者

姚亞平:還沒有,那時候亞馬遜還只是個書店。劉強東告訴我京東對標的是美國Newegg,我回去趕緊查了一下誰是Newegg,它是美國的一家3C電商。等到2007年,劉強東說我們對標的是國美電器,2008年是沃爾瑪,直到2010年它的對標公司才變成了亞馬遜。

鉛筆道:但那時亞馬遜巨虧。

姚亞平:對,所有投資人都不相信它能掙錢。結果今天亞馬遜的Founder成了世界首富。同樣,那時候大家也不相信京東會掙錢,所以幾乎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在顛覆一些東西,而既得利益者和絕大多數的投資人其實是看不清楚的。事實上會出現一個狀況,你想投出偉大的公司,在投的那一刻一定要頂著絕大多數人都不相信的壓力。

鉛筆道:但大家容易從眾,不然會很焦慮。

姚亞平:所以絕大多數人都當不了好投資人。如果我投了一個項目,別人說恭喜你投了這麼好的專案。我心裡就會想完蛋了,大家都覺得好,這個項目一定投錯了。 要麼機會太小,要麼機會成本太高,要麼壓根就不是個機會。

沖到第一線 投讓用戶贊不決口的公司

如果我是坐在辦公室看別人的報告,我的投資經理會寫這句話嗎,不會。但這是我決定投它很重要的一的點,細節才是投資決策的關鍵。

鉛筆道:僅僅抓住所謂的核心點,能有效規避風險嗎?

姚亞平:你要注意這個生意的本質。投資早期公司時,我們只去想它解決了用戶的什麼問題和痛點,讓用戶覺得有多好。第二個階段的公司,我們就會投運營資料優化得比較好的公司,第三個階段我們才看財務報表。總結成一句話,早期項目投那些讓用戶讚不絕口的公司。

鉛筆道:如何衡量“贊不決口”?複購率嗎?

姚亞平:看複購率,看市場費用。比如我們去年投資的大件會,70%的用戶是通過口碑轉化來的,公司幾乎沒有花過市場費。能形成這種效益,才意味著這個事情做對了,我們給錢只是為了讓團隊把做對的事情規模做得更大。

鉛筆道:怎麼挖掘到這樣的公司?

姚亞平:在意身邊的東西。比如衣食住行,只要有痛點的,都應該有一個公司去解決。買房子你覺得很痛苦吧,有鏈家。那買完房子裝修呢,買傢俱、買地板、買廚具,沒有標準品,需要一個解決的公司,告訴你買哪家,怎麼買。那些線上上線下聚集使用者,線上下完成交易的公司很有價值。

鉛筆道:這個公司為什麼是大件會?

姚亞平:我假裝成用戶,參加了他們的一次活動。一個大巴車將二三十個用戶聚集在一起,拉到某個傢俱、廚具賣場。當時大巴車上有三四個工作人員,他們會像導遊一樣宣講。但讓我意外的是,他們告誡第一次參加活動的用戶“千萬別買,不管多想買都別下單,多在市場上作比較,下周大件會再做活動的時候再買也不遲”。 他們的團隊會站在用戶的角度考慮,我就理解了70%的口碑用戶是怎麼來的。

鉛筆道:這個必須要跑現場才能聽到。

姚亞平:對,如果我是坐在辦公室看別人的報告,我的投資經理會寫這句話嗎,不會。但這是我決定投它很重要的一的點,細節才是最關鍵的。

鉛筆道:你關注最細節、最真實的回饋?

姚亞平:嗯,我投團車網也是一樣,專門跑到北京二環的一家賓士4S店,你沒想到賓士車也團購吧。我問老闆“一個月能賣多少台車?”他回答80台左右。我問你跟易車合作嗎,他們能帶來多少單量?老闆想了想,說“8~10台”。我又問“汽車之家呢”,他說“汽車之家多一點,10~12台”。我在心裡一盤算,汽車之家50億美元的估值(現在約98億美),易車30億美元(現在約70億美)基本合理呀。我接著問“團車網呢?”他眼裡閃過一道光,“我們現在一個月跟團車做一次活動,大概16台,接下來準備做兩次,差不多30台車。” 我一想團車才1億多美金的估值,但對這個4S店的銷量拉動是前兩個加起來的一倍,必須得投。你看這種細節只有我自己去做了盡職調查我才會知道。

兩橫兩豎法則

一看消費者的家庭收入支配,二看用戶的時間分配,以及線上上線下能夠聚集流量的公司。這些地方機會才大。

鉛筆道:這兩個項目做得都是家庭收入支出的大頭,家庭收入支配是沸點資本看賽道、看項目的一個標準嗎?

姚亞平:在2C端,我們主要從兩個維度看兩個方向,我稱為兩橫兩豎。橫向上,一、投解決物質生活問題的公司,比如買房、買車、教育、醫療等,主要看消費者的收入支出比例;二、看跟用戶精神生活相關的公司,就是時間分配比例。兩豎比較簡單,就是無論線上、線下,能夠把流量聚集起來的公司。一個Shopping Mall也好,一場直播也好,只要能把用戶聚集起來都是不錯的標的。

鉛筆道:2017年,這類型的項目投了哪些?

姚亞平:上面說的大件會、團車網是解決物質生活問題,此外,我們還投資了一家音訊直播公司,其實就是取代傳統的廣播電臺,夜間電臺。每天晚上一個直播室幾十萬人,很誇張的。

鉛筆道:注意力經濟?

姚亞平:對,而且音訊使用者還參與了內容的製作。在平臺上,每天一堆人排著隊給星座大師打電話,問“我是金牛座,我男朋友白羊座,我們倆合不合。”這些年輕的用戶,他們不聽喜馬拉雅,他們談二次元,聊星座,需要有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

鉛筆道:沸點只關注2C嗎?

姚亞平:2017年,我們也投資了2B的公司,這是一個變化。五年前高原資本在美國投資的時候,差不多40%的錢投資2C,40%的錢投在企業服務,還有20%的錢投在黑科技。企業服務上有一堆10億美金級別的公司,但中國沒有,國內到現在為止幾乎所有的上市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都是2C的。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美國企業已經很早的IT化、管理系統化。而中國企業這方面比較遲。但今天中國的企業開始使用這些系統(如ERP、CRM等)了,所以出現了釘釘、出現了企業微信,這都是一個時代開始的一個信號。

鉛筆道:沸點關注企業服務的哪個方面?

姚亞平:我覺得網路安全是一個很大的痛點。現在有了各種雲服務,企業從上到下開始在意資料的安全性了。

鉛筆道:這個領域已經有很多國外的大公司了,國內創業公司的機會在哪裡?

姚亞平:最大的差別在於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從C端到 B端,而美國是先發展B端再發展C端。美國的企業先被IBM和諮詢公司的管理系統培訓過了,他們在用這種ERP、CRM系統之前上班是有流程卡的,IT系統只是把這個流程卡變成了一條資訊化的系統而已。但中國沒有的,中國原來上班是靠喊口號的。所以,這是明白C端使用者資料和使用習慣的國內創業公司的機會。

--End--

採訪最後,當記者問及長期跑在一線,是否算得上一個勤奮的合夥人時,姚亞平笑著搖了搖頭:“我們一年投七個項目,每個合夥人才投兩個,算不上勤奮。”他表示“我的目標不是估值,真正在乎的是這個公司能不能成”。

結束後,沒顧得上吃飯,他微胖的身軀很快消失在了記者的視線中,還有另外一場會面在等待著他。

他還是很忙……

/The End/

編輯 薛婷 校對 朱明馳

報導合作夥伴:奇點金服,企業金融服務提供者,專注為企業提供現金管理與增值服務,可提供現金管理、諮詢、方案設計、財務顧問等服務。

鉛筆道 · 頭條號簽約作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