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傳承在繡女指尖的彝文化,是彝族最炫的民族風!

編輯丨思雯

綿綿五百里哀牢山, 以巨龍之姿從西北向東南綿延而下, 在哀牢山起始地, 山與平原的交替處, 形成了一個溪河縱橫、谷地交錯的勝地, 這就是被譽為“亞洲人類的搖籃”的楚雄。

楚雄四季如春、山高穀深, 發現了亞洲最早的“元謀人”, 以及全球保存最完整、數量最多的恐龍化石:祿豐恐龍, 這些令楚雄多年來充滿古老且神秘的氣息。

然而, 楚雄近年來被國內外目光欣賞、追逐,

是因這片土地孕育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彝族文化及節日。 其中, 彝族傳統火把節, 滲透著狂歡化的民俗精神。

還有每年都吸引來自國內外的眾多攝影師、設計師的, 傳承1300多年、世界上最古老的鄉村T台秀——賽裝節, 這一天不僅是青年男女傳遞愛慕的節日,

也是個愛美比美的節日。

每年正月十五, 在彝族最繁華的盛宴賽裝節上, 方圓百里的彝族女子, 無論年幼老邁, 都穿上自己精心繡制的服飾, 一隊接一隊出場, 盡情展示她們的服飾之美、心靈手巧。

姑娘們會不停更換衣服, 勞作服裝、日常服飾……每套服裝皆寬邊大袖, 縫邊必綴滿花紋圖案, 而刺繡是最為關鍵, 也是最耀眼的一道工序。

彝族刺繡有著悠久的歷史, 據考證可以追溯到三國以前, 完美交匯融合了個人審美, 與原始繪畫、記事符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自然環境。

刺繡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是彝家女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彝族女孩從蹣跚學步開始,就在母親的飛針走線裡感知了挑花。

每個彝家女子都是出色的服裝設計師,人手一個繡制精巧的針線包,用以放花線、花邊及圖樣。

服飾、鞋子、包頭、圍腰、馬甲、背帶、枕頭、被面、挎包和各種飾品,都是她們展示繡花技藝的舞臺。

年輕姑娘還把愛意繡進鞋墊裡,讓心上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墊著她送的鞋墊,跳出歡快的舞步。

彝繡姑娘刺繡時,先用紙剪出漂亮的花樣,縫在黑色、藍色或白色布料上,或者直接在布料上畫出紋理圖案。

彝族人崇尚自然,她們腦海裡儲存著無數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雲霞雷電、飛禽走獸,每當拿起筆,就可以在一塊塊布面上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千姿百態、包羅萬象的圖案裡,虎、火、馬纓花作為彝族標誌圖騰,隨處可見。

其中,虎圖騰、馬纓花在納蘇頗(彝語,背小孩用的背布)中運用得最多,與舞蹈、人、鳥結合演變出不同樣貌,但再千姿百態,都傳承著彝族人“驅邪避諱、人健年豐”的美好願望。

彝繡配色通常大膽靈活,既突出體現代表火的紅、象徵太陽的黃,二種基色;又兼用表現力豐富的橙色、金色、綠色、紫色、白色、粉紅色,繡出一片豔麗奪目、驚心動魄。

彝族有很多支系,因地理環境及生活習性不同,傳承審美情趣有較大差異,刺繡也隨質地、款式、花口變化而不停轉換。

彝繡傳承沿襲至今的繡法大概有60多種,最常用的有平繡、刺繡、鑲繡、堆繡、扣繡、繞針繡等10多種,多與挑、壓、鑲工藝結合。除了平繡,其他繡法,再智慧的機器都無法效仿。

彝族刺繡在構圖上講究排列整齊、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對角對稱、四周對稱,無論花鳥走獸還是幾何圖案,“點、線、面、角”都相互融合。

注重色調反差對比、虛實結合,即便圖案相同,細細觀察,線與線亦變化多端。一千個繡品,就是一千個大自然,性情迥異,極具藝術性。

以針為筆,以線為墨,遊走間布上生花;以心繪圖,以手作尺,行雲間花樣陡生;時光的逆流中,彝族文化的厚重和娟秀,都在一針一線勾勒的這方寸圖畫間。

聲明

圖片素材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權告知刪除

刺繡不僅是一種文化傳承,更是彝家女子的一種生活方式。彝族女孩從蹣跚學步開始,就在母親的飛針走線裡感知了挑花。

每個彝家女子都是出色的服裝設計師,人手一個繡制精巧的針線包,用以放花線、花邊及圖樣。

服飾、鞋子、包頭、圍腰、馬甲、背帶、枕頭、被面、挎包和各種飾品,都是她們展示繡花技藝的舞臺。

年輕姑娘還把愛意繡進鞋墊裡,讓心上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墊著她送的鞋墊,跳出歡快的舞步。

彝繡姑娘刺繡時,先用紙剪出漂亮的花樣,縫在黑色、藍色或白色布料上,或者直接在布料上畫出紋理圖案。

彝族人崇尚自然,她們腦海裡儲存著無數的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雲霞雷電、飛禽走獸,每當拿起筆,就可以在一塊塊布面上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

千姿百態、包羅萬象的圖案裡,虎、火、馬纓花作為彝族標誌圖騰,隨處可見。

其中,虎圖騰、馬纓花在納蘇頗(彝語,背小孩用的背布)中運用得最多,與舞蹈、人、鳥結合演變出不同樣貌,但再千姿百態,都傳承著彝族人“驅邪避諱、人健年豐”的美好願望。

彝繡配色通常大膽靈活,既突出體現代表火的紅、象徵太陽的黃,二種基色;又兼用表現力豐富的橙色、金色、綠色、紫色、白色、粉紅色,繡出一片豔麗奪目、驚心動魄。

彝族有很多支系,因地理環境及生活習性不同,傳承審美情趣有較大差異,刺繡也隨質地、款式、花口變化而不停轉換。

彝繡傳承沿襲至今的繡法大概有60多種,最常用的有平繡、刺繡、鑲繡、堆繡、扣繡、繞針繡等10多種,多與挑、壓、鑲工藝結合。除了平繡,其他繡法,再智慧的機器都無法效仿。

彝族刺繡在構圖上講究排列整齊、上下對稱、左右對稱、對角對稱、四周對稱,無論花鳥走獸還是幾何圖案,“點、線、面、角”都相互融合。

注重色調反差對比、虛實結合,即便圖案相同,細細觀察,線與線亦變化多端。一千個繡品,就是一千個大自然,性情迥異,極具藝術性。

以針為筆,以線為墨,遊走間布上生花;以心繪圖,以手作尺,行雲間花樣陡生;時光的逆流中,彝族文化的厚重和娟秀,都在一針一線勾勒的這方寸圖畫間。

聲明

圖片素材來源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果侵權告知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