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什麼最後請荷蘭人威廉來當國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從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三級會議開始鬧, 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結束, 最後邀請荷蘭執政威廉、瑪麗夫婦當英國國王。 這場革命的結果, 新貴族正式推翻了封建統治, 又稱清教徒革命。

為什麼革命的結果, 是荷蘭人來當國王呢?

首先, 威廉不是簡單的“外國人”。 他是荷蘭執政, 是英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婿, 娶了英國公主瑪麗, 也可以說英國王位實際上傳給了瑪麗“女王”。 威廉是新教徒, 是荷蘭著名的加爾文主義政治領袖沉默者威廉的後裔, 不是天主教徒, 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立場。

第二, 威廉本人的政治立場, 符合英國新興資產階級需求。 威廉在歐洲堅決抵抗路易十四的封建統治, 他在荷蘭的治國模式, 深受英國上層青睞。 最關鍵的是, 威廉願意放棄絕對的君權。 在這種模式下, 英王權力會越來越小, 逐漸成為“虛位元首”, 代表英國的國家象徵和人民的精神寄託,

不會出現絕對權力。 為防止復辟事件再次發生, 英國在1689年頒佈《權利法案》, 以法律的形式限制國王的權力。

第三, 各方勢力的妥協。 資產階級雖然爆發革命, 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 但是舊的統治勢力仍然很強大。 在這種局面下, 君主制還必須保留,

國內各派經過妥協, 選擇了威廉瑪麗夫婦, 是各方勢力妥協的結果, 大家都能接受。

第四, 當時的荷蘭很強大, 特別是海軍強大, 可以與英國聯手對抗法國, 符合英國利益。 威廉有英國王室血統, 其領導的荷蘭獨立後, 幾次英荷戰爭都不處於劣勢, 國力相當強大。 英國與荷蘭, 都是低地國家, 外交政策、國際立場很接近。

所以, 威廉入主英國, 充其量改變了英國王室的血統, 根本無法改變英國國內的權力結構, 英國的政權運行模式一直穩定到現在。 這場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結束, 史稱“光榮革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