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詞鑒賞」月有陰晴圓缺——古代月食詩詞

“超級月亮”“紅月亮”“藍月亮”和“月全食”在今晚疊加出現。 月食是一種天文現象, 我國日食觀測歷史源遠流長, 據說早在距今近4000年的夏朝仲康時期就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記錄。

但最早的“日食”一詞則見於《詩經》中的《十月之交》。 這首262個字的詩開篇八句寫道:“十月之交, 朔月辛卯, 日有食之, 亦孔之醜。 彼月而微, 此日而微。 今此下民, 亦孔之哀。 ”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月本無光, 猶銀丸, 日耀之乃光耳。 光之初生, 日在其傍, 故光側而所見才如鉤;日漸遠, 則斜照, 而光稍滿。 如一彈丸, 以粉塗其半, 側視之, 則粉處如鉤;對視之, 則正圓, 此有以知其如丸也。 沈括已經非常清晰地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和月亮都是球體, 並且為何人類看到的月亮會有初月、弦月和滿月的變化。

古詩詞中也有很多以月食為描寫對象的。 最出名的當屬唐詩人盧仝的《月蝕詩》。 這首詩很長, 涉及很多神話傳說和風土人情,

但流傳最廣的是這句:

“吾見陰陽家有說, 望日蝕月月光滅, 朔月掩日日光缺。 ”

借陰陽家之口, 說清楚了月蝕和日蝕的現象與道理。 此刻, 誰正與你共賞這一輪千古皓月?

月蝕

宋-梅堯臣

有婢上堂來, 白我事可驚。

天如青玻璃, 月若黑水精。

時當十分圓, 只見一寸明。

主婦煎餅去, 小兒敲鏡聲。

此雖淺近意, 乃重補救情。

夜深桂兔出, 眾星隨西傾。

月蝕

宋-方嶽

老兔酣眠一夜霜, 妖蟆健啖未渠央。

人間今欠玉川子, 生語聱牙滿世香。

月蝕

宋-葛立方

六月炎歊氣鬱蒸, 緣空寶鏡沒埃塵。

長歌不見徘徊影, 並出初無齟齬輪。

麟鬥何因識星度, 鵲飛誰複見天津。

春秋不著誠非異, 毋惑東家號素臣。

答丘寺丞示月蝕詩

宋-李覯

一夜吟公月蝕詩, 睡魔驚走醉魂飛。

如將混沌重區別, 要使君臣有等威。

天道至高全指掌, 古人雖死合知非。

相思無計能相見, 何日軒車向北歸。

四月十六夜月蝕

宋-仇遠

盛服拜清夜,中庭朝太陰。

凡來仰天者,俱有愛君心。

目斷山河影,耳聞鐘磬音。

還光俄頃易,涕泗漫沾襟。

中秋月蝕邦人鳴鉦救月不約而齊中原舊俗猶有

宋-家鉉翁

風掃沈陰萬象開,斷雲扶月出陽臺。

萬人拭目看天眼,蟇蝕何曾蝕得來。

清平樂-上元月蝕

清-納蘭性德

瑤華映闊,烘散莫坪雪。

比似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蛾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

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此詞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二句描繪了月全蝕時所見的景象,後二句讚美其景象不比尋常,即由於月色不明,故使得宮中燈火反顯出輝煌,如此美境就更富朦朧感、夢幻感。下片寫月出蝕的情景,前二句寫月蝕漸出呈現"初弦"之景,後二句寫蝕出複圓。前後八句,寫了月蝕的全過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盛服拜清夜,中庭朝太陰。

凡來仰天者,俱有愛君心。

目斷山河影,耳聞鐘磬音。

還光俄頃易,涕泗漫沾襟。

中秋月蝕邦人鳴鉦救月不約而齊中原舊俗猶有

宋-家鉉翁

風掃沈陰萬象開,斷雲扶月出陽臺。

萬人拭目看天眼,蟇蝕何曾蝕得來。

清平樂-上元月蝕

清-納蘭性德

瑤華映闊,烘散莫坪雪。

比似尋常清景別,第一團圓時節。

影蛾忽泛初弦,分輝借與宮蓮。

七寶修成合璧,重輪歲歲中天。

此詞全用白描,不加雕琢。上片前二句描繪了月全蝕時所見的景象,後二句讚美其景象不比尋常,即由於月色不明,故使得宮中燈火反顯出輝煌,如此美境就更富朦朧感、夢幻感。下片寫月出蝕的情景,前二句寫月蝕漸出呈現"初弦"之景,後二句寫蝕出複圓。前後八句,寫了月蝕的全過程及其不同的景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