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過去正月窮人一種乞討方式竟成了“非遺”,比“搶紅包”更有文化

過去窮人新年討錢風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對於窮人來說, 過年如同一道關, 難過, 但卻是乞討的最好機會。

過年時乞討決不會發生討不到的現象, 不只比平常日子好討, 而且討得多。 所以, 過去有想法的窮人不會放過春節這麼好的“發財”機會。 但是,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窮人求財也有自己的體面方式, 不會在大新年裡端著碗上門如乞丐那樣討飯, 而是“文乞”, 比現在的“搶紅包”更講究文化含量。

(貼“開門大吉”)

如, 找來紅紙, 上書“開門大吉”, 在大年三十除夕這天, 差婦人或是小孩貼到富人家的門上, 到初二時上門討賞;還有的在正月初一, 拿寫有“財神”二字或印有財神圖像的紅紙條, 給富人家送去, 討“財神錢”, 得“財神糕”。

“跳財神”也是過去窮人新年裡常用的乞討方式, 由幾個人組織起來成為“班子”, 其中一人扮演活財神, 到富人門上或是店家, 通過表演討錢乞物。

活財神手捧用金箔糊成的“金元寶”, 一班人敲鑼打鼓來到有錢人家門前, 走幾個方步, 把金元寶向門內空扔三次。 或是徑直到人家廳堂上坐下, 寓意“財神到家”、“財神落定”。 如此表演, 平時很煩窮人的人家也會開心的, 會主動送錢送物——這不是比“搶紅包”更有文化, 更有意思?

(上門“跳財神”)

在蘇北一些地方, 正月還有一種叫“玩麒麟”風俗, 也是過去窮人正月裡比較體面的一種乞討方式, 如今竟然成了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裡, 詳細說一下。

“玩麒麟”是江蘇連雲港灌雲一帶的叫法, 在江蘇鹽城建湖一帶又稱“唱麒麟”;在江蘇揚州高郵一帶則稱“送麒麟”, 雖然表演上稍有差異, 但基本形式都一樣。

玩麒麟也要組班子, 與“跳財神”不同的是, 不是走方步, 而憑“演唱”贏得主家歡心。 從正月初一玩到初五財神日, 也有的地方玩到正月十五元宵節。

玩麒麟與唱“蓮花落”、打快板、拉二胡那類上門“賣藝”乞討方式類似, 但表演性更強, 節日喜慶氣氛濃厚, 十分討喜。

(麒麟送子)

玩麒麟首先要有“麒麟”。 為什麼會選擇麒麟?自然與民間對麒麟的崇拜有關, 圖的是“麒麟送子”、“麒麟送喜”、“麒麟送財”。

麒麟是傳統瑞獸“四靈”之一, 《禮記·禮運》稱:“何謂四靈?麟、鳳、龜、龍, 謂之四靈。 ”古人認為, 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 過年時, 如果家門前現麒麟, 豈不是大大的吉兆!基於這種心理,

“玩麒麟”風俗隨之而生。

過年期間玩麒麟風俗出現很早, 民國時特流行。 玩的“麒麟”是用竹子紮成的, 外用糊上彩紙, 然後在頭面畫出眼鼻。 有的會再紮個小人, 騎在麒麟背上, 這造型就是“麒麟送子”。 有了麒麟, 就可以打鑼敲鼓, 唱著“麒麟調”, 挨莊挨村“表演”了。

(灌雲“玩麒麟”)

民國徐謙芳《揚州風土記略》提到當年送麒麟的情況:“元旦至初五,所謂‘五天年’也。此五日中……又有‘送麒麟’之說,編竹為麒麟送子狀,粘以五色紙塊,沿戶送之。”

玩麒麟的成員過去都是中老年窮人。一般五人一班,長相喜氣的一人扛麒麟,一人敲鑼,一人打鼓,一人打鑔子,一人負責上門討錢乞物。其中,打鑼是演唱的起頭人,也是領隊。

(揚州“送麒麟”表演)

麒麟調四句為一個排子,俗叫“四句一轉頭”。一人領唱三句,最後一句齊唱,然後再重複一遍。每唱一段,敲一陣鑼鼓,長短視情況而定,這就是“麒麟調”。

唱詞大多不固定,但曲調和格式基本不變。《揚州風土記略》稱,“鑼鼓一敲,歌聲隨作,種種歌唱,俚俗不文。”一般是見什麼唱什麼,現編現唱,即興發揮,這對成員,尤其是領唱者的才藝水準、表述能力和反應能力是一種考驗。一般老江湖都有很好的應變能力,極易博得喝彩。

(揚州送麒麟)

如到新娶媳婦人家門前,就會唱——“鑼鼓一打響哨哨,麒麟來到貴門上,麒麟不停無寶地,站在誰門誰吉祥;麒麟送子到門上,今年就生狀元郎,三元及第你家子,富貴榮華萬年長”。

見到圍觀的人多,就會唱——“咚咚鏘、咚咚鏘, 鑼鼓一打咯琤琤。這家門口多少人,左一層、右一層。不知哪位是當家人,嘿哎嘿,不知哪位是當家人。”

當女主人出來時,就會唱——“鑼鼓一打聲聲響,當家大娘真漂亮,麻花辮子三尺長,嫵媚大眼笑春風,嘿哎嘿,嫵媚大眼笑春風。”

看到這家蓋新瓦房,就會唱——“小鑼打得格堂堂,你家瓦房真亮堂。東屋住個大幹部,西屋又住狀元郎。誒——西屋又住狀元郎。

(灌雲“玩麒麟”)

大門朝東,就會唱——“鑼鼓一打格排排,看見這家大門門朝東。門朝東來有好處,太陽一出暖烘烘。”

見到門上貼著門刺(掛浪),就會唱——“鑼鼓打的咯排排,五彩掛浪掛起來。朝裡刮刮生貴子,朝外刮刮要發財。”

看見婦人抱小孩的,就會唱——“鑼鼓一打格排排,這家大娘抱小孩。不用人說我知道,小孩將來做元帥。”

見老人穿著大衣,就會唱——“鑼鼓一打格吱吱,這位大爺穿大衣。不用人說我知道,不是隊長是會計。誒,不是隊長是會計。”

見到門前放新自行車的,就會唱——“主家生活不是吹,門口停輛自行車。新大杠子新小皮,賽過摩托和輕騎,哎嘿嘿,賽過摩托和輕騎。”

(揚州“送麒麟”)

上述是江蘇灌雲一玩的喝法,在揚州一帶,句子則相對整齊,如——“鑼鼓打得響噹噹,麒麟來到貴府上;老闆生意做得大,高郵市里有名望。老闆生意做得好,產品能往國外銷,一年銷售幾千萬,鈔票裝上幾皮包。麒麟送子又送財,跑到貴府來朝拜;麒麟送來平安運,金龍保佑發大財。”

……

遇到玩麒麟的,哪家都不會拒絕,都歡迎,畢竟是新年嘛,有“麒麟”上門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吉祥的事情。為了讓班子多唱幾遍,以增加節日門前的喜慶氣氛。主人紅包拿在手,笑呵呵的,但就是不給,一般等唱到第三遍時,才會送出紅包,當然這紅包比平時要多。

其實,只要玩麒麟的上門,富人家決不會小氣的,施捨一般都會很大方。不給錢,就給米糧,或是蒸好的饅頭、發糕什麼的。如果不給,也不會強索,那就等著挨挖苦吧。當然遇到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家,有個意思就行了,不會多要。

(“玩麒麟”成了民間非物文化)

但圈內也有規矩,不要輪番在一個村莊上玩,附近熟悉的,會劃好“地盤”,井水不犯河水。如果兩個玩麒麟的班子碰頭,是很不好的。萬一遇上怎麼辦?兩個班子便要“賽”一下,互相對唱,輪番比賽,誰唱的段子多、好聽,誰贏,唱敗者很丟臉的,可能從此不再玩麒麟。

在那個眾所周知的年代,“玩麒麟”曾被當作封建迷信活動而禁止,現在又玩開了。玩麒麟最流行的江蘇灌雲,已將其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往上申報。

相應地,過去窮人利用玩麒麟“討錢”的成份,如今不再被強調,更多說是春節民間娛樂活動。有的地方結合舞龍、舞獅,表演起來更熱鬧,更有觀賞性,且不限於春節期間,老人做壽、婚慶都可以表演。

(揚州“送麒麟”)

(注,部分圖源網路)

(灌雲“玩麒麟”)

民國徐謙芳《揚州風土記略》提到當年送麒麟的情況:“元旦至初五,所謂‘五天年’也。此五日中……又有‘送麒麟’之說,編竹為麒麟送子狀,粘以五色紙塊,沿戶送之。”

玩麒麟的成員過去都是中老年窮人。一般五人一班,長相喜氣的一人扛麒麟,一人敲鑼,一人打鼓,一人打鑔子,一人負責上門討錢乞物。其中,打鑼是演唱的起頭人,也是領隊。

(揚州“送麒麟”表演)

麒麟調四句為一個排子,俗叫“四句一轉頭”。一人領唱三句,最後一句齊唱,然後再重複一遍。每唱一段,敲一陣鑼鼓,長短視情況而定,這就是“麒麟調”。

唱詞大多不固定,但曲調和格式基本不變。《揚州風土記略》稱,“鑼鼓一敲,歌聲隨作,種種歌唱,俚俗不文。”一般是見什麼唱什麼,現編現唱,即興發揮,這對成員,尤其是領唱者的才藝水準、表述能力和反應能力是一種考驗。一般老江湖都有很好的應變能力,極易博得喝彩。

(揚州送麒麟)

如到新娶媳婦人家門前,就會唱——“鑼鼓一打響哨哨,麒麟來到貴門上,麒麟不停無寶地,站在誰門誰吉祥;麒麟送子到門上,今年就生狀元郎,三元及第你家子,富貴榮華萬年長”。

見到圍觀的人多,就會唱——“咚咚鏘、咚咚鏘, 鑼鼓一打咯琤琤。這家門口多少人,左一層、右一層。不知哪位是當家人,嘿哎嘿,不知哪位是當家人。”

當女主人出來時,就會唱——“鑼鼓一打聲聲響,當家大娘真漂亮,麻花辮子三尺長,嫵媚大眼笑春風,嘿哎嘿,嫵媚大眼笑春風。”

看到這家蓋新瓦房,就會唱——“小鑼打得格堂堂,你家瓦房真亮堂。東屋住個大幹部,西屋又住狀元郎。誒——西屋又住狀元郎。

(灌雲“玩麒麟”)

大門朝東,就會唱——“鑼鼓一打格排排,看見這家大門門朝東。門朝東來有好處,太陽一出暖烘烘。”

見到門上貼著門刺(掛浪),就會唱——“鑼鼓打的咯排排,五彩掛浪掛起來。朝裡刮刮生貴子,朝外刮刮要發財。”

看見婦人抱小孩的,就會唱——“鑼鼓一打格排排,這家大娘抱小孩。不用人說我知道,小孩將來做元帥。”

見老人穿著大衣,就會唱——“鑼鼓一打格吱吱,這位大爺穿大衣。不用人說我知道,不是隊長是會計。誒,不是隊長是會計。”

見到門前放新自行車的,就會唱——“主家生活不是吹,門口停輛自行車。新大杠子新小皮,賽過摩托和輕騎,哎嘿嘿,賽過摩托和輕騎。”

(揚州“送麒麟”)

上述是江蘇灌雲一玩的喝法,在揚州一帶,句子則相對整齊,如——“鑼鼓打得響噹噹,麒麟來到貴府上;老闆生意做得大,高郵市里有名望。老闆生意做得好,產品能往國外銷,一年銷售幾千萬,鈔票裝上幾皮包。麒麟送子又送財,跑到貴府來朝拜;麒麟送來平安運,金龍保佑發大財。”

……

遇到玩麒麟的,哪家都不會拒絕,都歡迎,畢竟是新年嘛,有“麒麟”上門是一件很高興的事,吉祥的事情。為了讓班子多唱幾遍,以增加節日門前的喜慶氣氛。主人紅包拿在手,笑呵呵的,但就是不給,一般等唱到第三遍時,才會送出紅包,當然這紅包比平時要多。

其實,只要玩麒麟的上門,富人家決不會小氣的,施捨一般都會很大方。不給錢,就給米糧,或是蒸好的饅頭、發糕什麼的。如果不給,也不會強索,那就等著挨挖苦吧。當然遇到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家,有個意思就行了,不會多要。

(“玩麒麟”成了民間非物文化)

但圈內也有規矩,不要輪番在一個村莊上玩,附近熟悉的,會劃好“地盤”,井水不犯河水。如果兩個玩麒麟的班子碰頭,是很不好的。萬一遇上怎麼辦?兩個班子便要“賽”一下,互相對唱,輪番比賽,誰唱的段子多、好聽,誰贏,唱敗者很丟臉的,可能從此不再玩麒麟。

在那個眾所周知的年代,“玩麒麟”曾被當作封建迷信活動而禁止,現在又玩開了。玩麒麟最流行的江蘇灌雲,已將其當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往上申報。

相應地,過去窮人利用玩麒麟“討錢”的成份,如今不再被強調,更多說是春節民間娛樂活動。有的地方結合舞龍、舞獅,表演起來更熱鬧,更有觀賞性,且不限於春節期間,老人做壽、婚慶都可以表演。

(揚州“送麒麟”)

(注,部分圖源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