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舌尖3》擺拍完就扔掉的食物!

農曆大年初四, 民間習俗接灶神這天, 《舌尖上的中國3》開播了, 時隔三年, 萬眾期待, 然而, 大過年的我口水都準備好了, 最後還是沒有流下來。 經歷了創作團隊大換血的最新8期節目, 到今天已經播出過半, 從第一集的“電視直銷”到第四集的“健康快車”, 賣器具、賣香料、賣中草藥, 就是不賣好吃的, 我們不是看了一個假的美食節目吧!

著名演員蔣雯麗在拍攝某部電視劇時, 有一個鏡頭是做飯, 開機之後她一邊有條不紊的講著臺詞, 一邊忙活手裡的柴米油鹽, 導演喊停之後, 蔣雯麗不僅完成了表演, 還炒好了一盤菜,

端給現場的工作人員吃, 色香味俱全。 她不僅是在演戲, 更是在生活。

從《舌尖1》到《舌尖3》消失的不僅是讓人垂涎的美食, 更主要的是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和氣息沒有了。

到底是鍋重要還是菜重要

2017年10月《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總導演陳曉卿正式從央視離職, 重啟的《舌尖3》自然換了“廚子”, 從靈魂吃貨陳曉卿換成了女導演劉鴻彥, 先不論製作水準如何, 從目前節目的成色來看, 劉鴻彥導演一定不那麼愛吃。

前兩季的節目分別展示了, 泱泱中華各種犄角旮旯的誘人美食, 和人與食物之間微妙的關係, 一個黃饃饃、一碗空心面都把人看的兩眼發直、饑腸轆轆。 而第三季要拍什麼?總導演劉鴻彥說, “要拍出中國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成今天的樣子”。 沒有鍋做不成飯, 第一集從“器”開始, 沒毛病。

“鐵鍋的歷史始于秦漢, 鐵質炊具良好的導熱性能, 推動形成了中國人獨有的爆炒技法......”

咽口水一次, 期待美食上場。

“章丘鐵鍋必須歷經12道工序、再過18遍火候、1000度高溫錘煉、經過36000次捶打......”

咽口水二次, 期待美食上場。

“手工打造的鐵鍋, 在一款清水炒雞蛋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你一定以為這是一盤吸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的與眾不同的雞蛋吧, 並不是, 它就是普通的雞蛋。

以“器”開篇這個主題真的非常好, 可是這款用幾代人心血打造出來的鍋, 收於幾顆“清水炒雞蛋”, 無異於“高射炮打蚊子”。

賣完鍋賣菜刀、賣砧板, 不夠多的食物鏡頭主要靠棚拍, 大特寫、慢鏡頭、逐格, 看的人都不餓了, 所以, 中國人是如何一口一口吃成今天的樣子的?

雖然第一集喧賓奪主、現場直銷宣告失敗, 但是萬一後面好看呢?導演還說過,

“愛是最好的調味品”“我們希望呈現食物是怎麼做的, 再把背後附著的東西挖掘和呈現出來。 ”

於是在第二集中, 導演試圖通過麻辣燙、煎餅果子、胡辣湯等進行挖掘。 於是我們看到某學醫的女婿為了愛情放下手術刀拿起菜刀, 下崗失業的叔叔阿姨支起煎餅果子攤養家糊口等等。

上一集賣炊具,這一集賣情懷,拍到食物就是關於基本操作流程的慢鏡頭、大特寫,試圖把胡辣湯拍出佛跳牆的感覺,但就不告訴你這家薄脆為什麼好吃,有什麼秘訣,不僅沒有了“鍋氣”,更沒有了食物本身該有的味道。創作團隊對食物的理解出了錯,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當然,美食節目越來越難做也是一個客觀事實,《舌尖1》播出的時候,網路視頻還不發達,全國美食節目也不過幾十檔,而現在,隨處都是關於美食的電視欄目、網路短視頻,既有民間高手也有不少大明星紛紛改行當起廚子,再想通過螢幕挑動觀眾的味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舌尖3》號稱組建了一支年輕且國際化的創作團隊,請來了荷蘭的攝影師和剪輯師,多達200人的團隊在10個月裡跑遍了全國20多個省市區,拍攝地點達115處、調研採訪人物300多人、拍攝美食達400多種,光《香》這一期節目的素材就有40T!

看來,《舌尖3》的團隊數學都不錯,也很喜歡羅列數字,那麼我們很想知道,這40T裡除了胡辣湯、煎餅果子、羊肉泡饃等再日常不過的食物,其他好吃的都被後期團隊吃了嗎?

不論怎麼看,這一季的團隊和前兩季的團隊比起來,就好像那些曬完自拍就把食物扔掉的明星們,擺好了造型,調好了光圈,重點卻並不是“吃”。

一切不能拌飯的菜都是耍流氓

關於對行業的貢獻,陳曉卿可以說把自己的專業和愛好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創造了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美食類紀錄片。

關於陳曉卿對美食的熱愛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第五天,他奔赴四川送救災物資,經過江油他在一家小館子裡吃肥腸,因為當地是全世界肥腸的故鄉,突然遭遇餘震,飯館裡所有人都往外跑,陳曉卿只有一個念頭,“砸死算完,我不能放棄這碗肥腸!”

吃比天大的陳曉卿是著名的“掃街嘴”,在北京就沒有他不知道的餐館,只要有人打電話給他說想吃什麼,人在哪兒,他立馬能說出相應的餐廳,那家的特色以及需要向廚子交代什麼。

當然中國人吃飯不光講究吃什麼,還要講究為什麼吃,跟誰吃,於是便有了“飯局”。在他看來,中國沒有飯局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吃兩頓。陳曉卿不光愛吃,會吃,還樂於琢磨飯局上的眾生百態。他說通過飯局最能看到人的性格,如果一個人下筷子比較慢,看一道菜看的比較久,那麼這個人肯定很挑剔,而且,吃飯是有階級和圈子的,能吃到一起的人必然能夠聊到一起。

參加飯局是陳曉卿的樂趣,但組織飯局對他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曾經陳曉卿是他們“老男人飯局”的組織者,導致他最後卸任的,是有一次把其中一個哥們兒的三任前女友給組織到了一個局上,而這個哥們兒當天還帶著現任女友前來,醉心於吃,不愛八卦的陳曉卿打那兒起便從“領導”的崗位上不光榮的退休了。

一個嗜吃如命的人呈現出來的美食,就算不是一場盛宴,也透著誘人的氣息。

但吃遍北京,吃出世界的陳曉卿並不喜歡被人稱為美食家,他說自己就是一個好吃的人,他說“為什麼我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梁博有首歌中唱到“靈魂歌手開唱瞬間,能擊碎萬顆心,他不屬於瞬間,他屬於永恆,那些感動了自己的歌是最好的證明。”

對於一首歌來說,演唱者是靈魂,對於美食來說,廚師是靈魂,而對於一檔美食節目來說,製作團隊就是它的靈魂,當廚師把烹製出來的食物端上檯面接受大眾的檢驗,是心靈合一還是靈魂出竅,食客自是一目了然。

上一集賣炊具,這一集賣情懷,拍到食物就是關於基本操作流程的慢鏡頭、大特寫,試圖把胡辣湯拍出佛跳牆的感覺,但就不告訴你這家薄脆為什麼好吃,有什麼秘訣,不僅沒有了“鍋氣”,更沒有了食物本身該有的味道。創作團隊對食物的理解出了錯,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當然,美食節目越來越難做也是一個客觀事實,《舌尖1》播出的時候,網路視頻還不發達,全國美食節目也不過幾十檔,而現在,隨處都是關於美食的電視欄目、網路短視頻,既有民間高手也有不少大明星紛紛改行當起廚子,再想通過螢幕挑動觀眾的味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舌尖3》號稱組建了一支年輕且國際化的創作團隊,請來了荷蘭的攝影師和剪輯師,多達200人的團隊在10個月裡跑遍了全國20多個省市區,拍攝地點達115處、調研採訪人物300多人、拍攝美食達400多種,光《香》這一期節目的素材就有40T!

看來,《舌尖3》的團隊數學都不錯,也很喜歡羅列數字,那麼我們很想知道,這40T裡除了胡辣湯、煎餅果子、羊肉泡饃等再日常不過的食物,其他好吃的都被後期團隊吃了嗎?

不論怎麼看,這一季的團隊和前兩季的團隊比起來,就好像那些曬完自拍就把食物扔掉的明星們,擺好了造型,調好了光圈,重點卻並不是“吃”。

一切不能拌飯的菜都是耍流氓

關於對行業的貢獻,陳曉卿可以說把自己的專業和愛好做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創造了目前國內最受歡迎的美食類紀錄片。

關於陳曉卿對美食的熱愛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第五天,他奔赴四川送救災物資,經過江油他在一家小館子裡吃肥腸,因為當地是全世界肥腸的故鄉,突然遭遇餘震,飯館裡所有人都往外跑,陳曉卿只有一個念頭,“砸死算完,我不能放棄這碗肥腸!”

吃比天大的陳曉卿是著名的“掃街嘴”,在北京就沒有他不知道的餐館,只要有人打電話給他說想吃什麼,人在哪兒,他立馬能說出相應的餐廳,那家的特色以及需要向廚子交代什麼。

當然中國人吃飯不光講究吃什麼,還要講究為什麼吃,跟誰吃,於是便有了“飯局”。在他看來,中國沒有飯局解決不了的事情,如果解決不了,那就吃兩頓。陳曉卿不光愛吃,會吃,還樂於琢磨飯局上的眾生百態。他說通過飯局最能看到人的性格,如果一個人下筷子比較慢,看一道菜看的比較久,那麼這個人肯定很挑剔,而且,吃飯是有階級和圈子的,能吃到一起的人必然能夠聊到一起。

參加飯局是陳曉卿的樂趣,但組織飯局對他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曾經陳曉卿是他們“老男人飯局”的組織者,導致他最後卸任的,是有一次把其中一個哥們兒的三任前女友給組織到了一個局上,而這個哥們兒當天還帶著現任女友前來,醉心於吃,不愛八卦的陳曉卿打那兒起便從“領導”的崗位上不光榮的退休了。

一個嗜吃如命的人呈現出來的美食,就算不是一場盛宴,也透著誘人的氣息。

但吃遍北京,吃出世界的陳曉卿並不喜歡被人稱為美食家,他說自己就是一個好吃的人,他說“為什麼我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梁博有首歌中唱到“靈魂歌手開唱瞬間,能擊碎萬顆心,他不屬於瞬間,他屬於永恆,那些感動了自己的歌是最好的證明。”

對於一首歌來說,演唱者是靈魂,對於美食來說,廚師是靈魂,而對於一檔美食節目來說,製作團隊就是它的靈魂,當廚師把烹製出來的食物端上檯面接受大眾的檢驗,是心靈合一還是靈魂出竅,食客自是一目了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