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可精確診斷多種疾病的AI誕生了

1

AI、人造胚胎、基因占卜等入選MIT2018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自2001年以來,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每年都會評選出10項突破性技術。 對於“突破”一詞到底如何定義?MIT編輯部表示, 可能我們的TOP10裡面有一些技術尚未得到廣泛的應用, 而另外的一些已經處於商業化的頂端。 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一種技術, 或者說是一種技術的集合, 它能夠對人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今天, MIT公佈了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10 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專訪金唯智廖國娟博士:創業的關鍵在於為客戶創造價值

近年來, 隨著創新型國家建設和大眾創業的普及, 國內湧現了大量的初創型企業。 如何保證企業的持續健康成長, 如何建立高效有凝聚力的組織文化, 已成為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快速發展的基因測序行業持續耕耘了18年的金唯智, 依靠自身盈利推動企業戰略投資的穩健發展策略, 不斷夯實著自己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在此新春佳節之際, 金唯智聯合創始人廖國娟博士接受生物探索採訪, 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恒瑞與Incyte終止合作開發PD-1單抗SHR-1210

2月14日, 恒瑞醫藥公告稱, 經與Incyte協商, 雙方簽訂了終止合作開發 PD-1 單克隆抗體SHR-1210的協議。

最富1000人, 醫藥人最多!

2018中國最富1000人中, 醫藥人上榜總量排名第一, 共101人, 總財富量達11436億元。 郭廣昌、孫飄揚、馬興田家族位列三甲, 此外, 不少知名藥企老闆榜上有名。

45家藥企入選!2017年全球市值500強榜單發佈

2月5日, 新華財經發佈“2017年全球市值500強”榜單, 與財富世界500強按營業額排名的依據不同, 該榜單按照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 即市值=單位股票價格×發行股份數量, 並以2017年12月31日收盤價數據為准。

2

張鋒最新Science!CRISPR新功能升級, 可用於腫瘤DNA等多種核酸檢測

“SHERLOCK”作為一種快速、便宜、高靈敏性的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於2017年4月,由張鋒團隊在一篇Science論文中首次提出。經過不到一年的研發,如今,新版的SHERLOCK能夠更加快速、精准地檢測樣本中的基因特徵,包括病原體和腫瘤DNA。通過一種微型紙測試,可實現用肉眼觀察結果。

新的“癌症替身”!Science:腫瘤類器官可預測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對於那些生命只剩下幾個月的癌症患者來說,時間簡直太寶貴了,都無法多次嘗試然後找到一種能夠減緩疾病的藥物。但是2月22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最新研究似乎帶來了希望——科學家們可以在實驗室培育出源自人類腫瘤的類器官(Organoids),用於測試癌症藥物,從而預測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這次是“智能凝膠”,顧臻團隊癌症免疫療法新成果登Science子刊

華人科學家顧臻教授團隊又雙叒叕……出新成果啦!在最新發表於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顧臻團隊開發出了一款可遞送癌症免疫聯合療法的“智能凝膠”。動物模型研究結果表明,這一創新型治療途徑有望改善腫瘤患者的治療,抑制術後癌症復發。

最新成果!逐步抑制BACE1酶活性,可逆轉癡呆

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科學家們找到了很多目標。其中,β-澱粉樣蛋白裂解酶(BACE)就是熱門靶點之一。近期,《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一篇文章揭示,逐步抑制BACE1酶,能夠完全清除小鼠大腦內澱粉樣蛋白病斑的形成,改善動物的認知、記憶能力。

同期2篇Nature!浙大胡海嵐團隊:突破世界性難題

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嵐團隊在抑鬱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同期刊發該團隊的兩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華人研究榮登Cell封面,可精確診斷多種疾病的AI誕生了!

春節長假剛過,我們就聽到了一條好消息!在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細胞》上,華人學者張康教授的研究榮登雜誌封面!他們所帶來的,是一款能精確診斷多種疾病的人工智慧(AI)工具。

讓CAR-T療法邁向實體瘤,科學家發現關鍵機制 | PNAS

如何讓CAR-T療法更安全?適用於更廣泛的癌症類型? 這是很多科學家正在積極解決的問題。近日,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解釋了CAR-T療法能夠快速靶向和殺死癌細胞的關鍵機制,以及為什麼這種療法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Nature子刊:DNA納米機器人精准靶向癌症

我們目前對抗惡性腫瘤的方法還遠遠不夠,常見的化療和放射治療有時很成功,但也會帶來巨大的副作用。這主要是因為體內的健康細胞也會被“連累”受到化學物質和輻射的“轟擊”。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靶向腫瘤且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方法。而2月12日《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由DNA折紙技術製造的納米機器人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小鼠試驗力證:腸道微生物與肥胖有關係 | Nature子刊

“腸道微生物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綜合征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性”—— 近日,《Mucosal Immunology》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以小鼠為模型,進一步為“調控腸道菌群有望預防肥胖、糖尿病”提供了支撐。

可用於腫瘤DNA等多種核酸檢測

“SHERLOCK”作為一種快速、便宜、高靈敏性的基於CRISPR的診斷工具,於2017年4月,由張鋒團隊在一篇Science論文中首次提出。經過不到一年的研發,如今,新版的SHERLOCK能夠更加快速、精准地檢測樣本中的基因特徵,包括病原體和腫瘤DNA。通過一種微型紙測試,可實現用肉眼觀察結果。

新的“癌症替身”!Science:腫瘤類器官可預測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對於那些生命只剩下幾個月的癌症患者來說,時間簡直太寶貴了,都無法多次嘗試然後找到一種能夠減緩疾病的藥物。但是2月22日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最新研究似乎帶來了希望——科學家們可以在實驗室培育出源自人類腫瘤的類器官(Organoids),用於測試癌症藥物,從而預測患者對藥物的反應。

這次是“智能凝膠”,顧臻團隊癌症免疫療法新成果登Science子刊

華人科學家顧臻教授團隊又雙叒叕……出新成果啦!在最新發表於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顧臻團隊開發出了一款可遞送癌症免疫聯合療法的“智能凝膠”。動物模型研究結果表明,這一創新型治療途徑有望改善腫瘤患者的治療,抑制術後癌症復發。

最新成果!逐步抑制BACE1酶活性,可逆轉癡呆

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症,科學家們找到了很多目標。其中,β-澱粉樣蛋白裂解酶(BACE)就是熱門靶點之一。近期,《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一篇文章揭示,逐步抑制BACE1酶,能夠完全清除小鼠大腦內澱粉樣蛋白病斑的形成,改善動物的認知、記憶能力。

同期2篇Nature!浙大胡海嵐團隊:突破世界性難題

浙江大學醫學院和求是高等研究院胡海嵐團隊在抑鬱症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月15日,著名期刊《自然》雜誌同期刊發該團隊的兩篇研究長文(Research Article),文章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推進了人類關於抑鬱症發病機理的認知,並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多個嶄新的分子靶點。

華人研究榮登Cell封面,可精確診斷多種疾病的AI誕生了!

春節長假剛過,我們就聽到了一條好消息!在今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細胞》上,華人學者張康教授的研究榮登雜誌封面!他們所帶來的,是一款能精確診斷多種疾病的人工智慧(AI)工具。

讓CAR-T療法邁向實體瘤,科學家發現關鍵機制 | PNAS

如何讓CAR-T療法更安全?適用於更廣泛的癌症類型? 這是很多科學家正在積極解決的問題。近日,發表在PNA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解釋了CAR-T療法能夠快速靶向和殺死癌細胞的關鍵機制,以及為什麼這種療法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Nature子刊:DNA納米機器人精准靶向癌症

我們目前對抗惡性腫瘤的方法還遠遠不夠,常見的化療和放射治療有時很成功,但也會帶來巨大的副作用。這主要是因為體內的健康細胞也會被“連累”受到化學物質和輻射的“轟擊”。研究人員一直在努力尋找一種靶向腫瘤且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方法。而2月12日《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由DNA折紙技術製造的納米機器人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小鼠試驗力證:腸道微生物與肥胖有關係 | Nature子刊

“腸道微生物與肥胖、胰島素抵抗等代謝綜合征之間有著重要的關聯性”—— 近日,《Mucosal Immunology》期刊發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科學家們以小鼠為模型,進一步為“調控腸道菌群有望預防肥胖、糖尿病”提供了支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