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阿裡騰訊花了3年都沒搞定,這個公司竟然一手拿下!

個人征信牌照“難產”三年後, 首張牌照終於在近日問世了, 屬於一家叫“百行征信”的公司。

雖然百行徵集名字有點陌生, 但它的股東可都大有來頭, 芝麻信用和騰訊征信分別來自阿裡和騰訊兩大互聯網巨頭, 考拉征信屬於拉卡拉, 前海征信是平安集團旗下的公司。

事實上, 除了大股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 36%)外, 其餘 8 個股東正是此前拿到央行個人征信試點通知的機構, 分別持股 8%, 也就是說, 這一張牌照將由 8 家公司均分, 有效期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

沒想到吧?雖然芝麻分、騰訊信用分等搞得熱熱鬧鬧, 其實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在無照“裸奔”, 這是怎麼回事呢?事情要從三年前說起。

目前我國有兩大征信系統, 分別是企業征信和個人征信, 在此之間一直是由人民銀行管理和維護。 不過, 人行的征信系統只納入了銀行和金融機構的支出和借貸行為, 但是這顯然不夠全面,

比如很多民間借貸行為就無法被人行追蹤記錄到, 於是人行決定, 或許可以聯合其他企業一起幹這事, 實現資訊共用, 互通有無, 因此就在 2015 年 1 月批准了第一批展開個人征信業務的試點機構, 注意, 是“試點”, 但這並不妨礙獲得批准的機構推出各種玩法。

阿裡應該是動作最快的, 隨即上線了芝麻分, 一開始還只是灰度測試, 彼時連芝麻分高低、能否開通芝麻信用都成了攀比的資本。 到今天, 芝麻分也是各家試點機構裡發展最全面的、接受程度最高的一個。

相比于阿裡的激進, 騰訊倒是比較保守, 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猶抱琵琶半遮面地低調上線了“騰訊信用分”, 用法和芝麻分類似, 都是作為免押金、小額借款的授信參考。

然而, 人行漸漸發現, 情況好像有點不對啊。 這 8 家公司都各有各的如意算盤, 各自為政, 這就與人行建立征信體系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因為征信的本意在於資訊共用, 比如所有的銀行都可以查詢到使用者在人行徵集系統的資訊, 也需要將使用者的借貸情況定期上報。

況且, 無論是芝麻分或騰訊信用分, 或是其他幾家的對應產品, 都是為自家公司業務服務的, 背後還有大企業或集團, 彼此之間存在利益衝突, 這又違背了協力廠商征信機構的獨立性原則。

8 家機構沒有一家合格, 所以牌照也就遲遲沒法批下來了。 好吧, 雖然沒有正式名分, 但央媽也沒有說不可以, 所以也不妨礙阿裡騰訊們繼續在個人征信領域開疆擴土。

然而, 放任各機構在征信市場混戰也不是個事, 最終還得由人行出來主持大局。 資訊不共用?央媽牽頭, 一起組個公司, 這不就解決了?於是就有了開頭我們提到的“百行征信”。

共用哪些資訊呢?事實上, 按照人行的解釋, 能夠共用的只是人個作為債務人的債務資訊,

也就是你跟誰借了錢、借了多少錢, 至於你把上百萬借給了誰, 征信機構是不感興趣的。

因此, 拿到牌照的百行征信, 主要還是為互聯網金融(網貸、P2P 等)服務, 為的是避免出現“多頭借貸”的現象。 之前由於各網貸平臺之間資訊沒有共用, 經常會出現用戶在 A 平臺欠債不還, 卻還能在 BCD 平臺借到錢的現象, 而這 8 家機構的資訊若能整合起來,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人行征信系統的空白。

話雖如此, 但這些有利益衝突、競爭關係的公司, 在資訊共用方面能做到何種地步, 還是存在疑問的。

題圖來自:Unsplas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