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30年前他用全部家當買了一輛賓士,30年後他成為賓士的大股東!

2018年2月24日, 吉利集團有限公司(由李書福擁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正式宣佈, 已通過旗下海外企業主體收購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

這一持股比例意味著, 吉利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股東!

1963年, 李書福出生在浙江省台州一個貧窮的山村。 從小調皮的他因3分之差沒能考上大學。 拿著父親給的120塊錢, 李書福做起了照相生意。 最開始, 他只能背著相機在公園裡或大街上給人拍照。

半年後, 他用積攢起來的錢, 租了一個店面, 開起了照相館。

李書福偶然發現, 家鄉有些工人生產的冰箱零部件銷路很好。 他也開始在家生產, 做好就親自送到冰箱廠去賣。 1984年, 李書福和幾個兄弟合夥辦了黃岩縣石曲冰箱配件廠,

21歲的他擔任廠長。 一年後, 他做了一個更大膽的決定:生產電冰箱。 到了1989年, 他的北極花電冰箱廠的年產值超過千萬, 每天到工廠拉貨的車子排起了長隊。

這時國家對電冰箱實行定點生產制度, 民營的北極花電冰箱廠不在其列。 冰箱廠關門之後,

李書福南下到深圳大學“充電”。 但他的興趣並不在讀書上。 逛裝潢材料市場時, 李書福發現有一種進口裝修材料的市場前景很不錯, 便中斷學業回到台州, 聯合幾個兄弟重新創業。 他的工廠生產出了中國第一張美鋁曲板, 後來又成為全國第一家鋁塑板生產廠商。 直到今天, 它仍然是吉利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之一。

海南房地產熱又讓他心動。 他帶著幾千萬元的資金來到海南, 卻遭遇地產泡沫破滅, 幾乎血本無歸。 對於這段經歷, 李書福不願多提, 但他並不懼怕失敗。 他說:“失敗, 這些都是實踐的過程, 是在學校裡學不到的。 ”炒房失敗後, 李書福意識到自己只能做實業。 帶著這條深刻的教訓, 他又一次回到浙江。

在深圳學習期間,李書福花6萬元買了一輛中華牌轎車。“轎車是什麼?不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車殼,裡面兩個沙發嗎?”憑著這股無畏的勁頭,李書福把目光投向了全新的領域。

上世紀90年代,汽車行業還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李書福找到台州市黃岩區經委的領導,剛把要搞汽車的想法說出口,就得到了一句“不可能”的答覆;找到省機械廳,答案還是“不可能”,還多了一句:“你去北京也沒用,國家不同意,工廠不能建,汽車就是生產出來也不能上牌。”

李書福沒有就此放棄。他決定走迂回路線,先辦摩托車廠。“在(對摩托車廠的)參觀中,我發現製造摩托車原來如此簡單,裡面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一開始,李書福對摩托車一竅不通。他買來樣車,把它拆掉琢磨其中的原理,再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改良。一年以後,李書福造出了中國第一輛踏板摩托車,產品投放市場後一直供不應求。但李書福始終不忘為將來建汽車廠佈局。他在浙江臨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買了一塊850畝的地,名義上說是要生產摩托車,實際上卻在籌建“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

李書福的造車夢是從模仿開始的。1996年,賓士剛剛推出新車,李書福就買了兩輛。後來他又到一汽,把紅旗車的底盤、發動機、變速箱都買回來研究,最後果真“依葫蘆畫瓢”造出了一輛車。“玻璃鋼的,紅旗轎車的底盤、發動機,外觀跟賓士E200一模一樣。”李書福興奮地開著這輛車上街兜風,卻很快受到警告:沒有生產許可證造出來的車是“犯法的”。

在一次飯桌上的聊天中,李書福得知四川德陽監獄下屬的一個汽車廠有生產經營權。他急急忙忙趕到德陽,與其合資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車有限公司”,後來改名為吉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1998年8月8日,吉利生產的第一輛車下線,李書福專門搞了一個“下線儀式”,發出去700多張邀請函。但由於當時這輛車尚未列入國家規定的生產目錄,來捧場的只有一位副省長。“我當時真想哭。辦了100桌酒席,卻沒有來賓,這是什麼滋味?”李書福在多年後談起當時的場景時,仍有些心酸。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視察吉利集團,李書福對他說:“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漫長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2001年11月,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吉利豪情登上汽車生產企業產品名錄,吉利集團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

在創業初期,李書福用廉價轎車打開了國內市場。當時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每輛價格都在3萬多元。高檔一點的吉利優利歐售價也不過4萬元。超低價位引發了同類小轎車的降價風潮,汽車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

但享有價格優勢的同時,吉利卻成為廉價低端的代名詞,它甚至被戲謔道:“開吉利車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另外,因為過於模仿其他汽車,吉利也沒少吃官司,李書福的處境十分尷尬,情緒也極端低落。有人說他快瘋了——見人就講自己是怎麼造出3萬元轎車來的。

有一回,他與同事喝酒後號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搶,每天從早晨6點半工作到晚上11點,辛辛苦苦辦企業,為什麼別人總嘲笑我?”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李書福萌生了收購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念頭。與此同時,李書福也在改變自己。過去他連30元以上的襯衣都捨不得穿,現在卻穿起了西服。

2007年,吉利開始實施全方位戰略轉型,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轉向“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現在的吉利已經不再造4萬元以下的汽車。實施戰略轉型的第三年,吉利汽車銷量達33萬輛,比2008年淨增10多萬輛,同比增長達48%;實現銷售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28%。一個全新強大的吉利汽車品牌形象正日漸清晰起來。

和吉利的銷售業績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李書福的“瘋狂言論”:“要像賣白菜一樣賣汽車”、“讓中國的汽車走向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正是這些言論,讓李書福獲得了“汽車狂人”的稱號。

經營這個巨大的產業帝國,曾有記者問他有沒有壓力,李書福的回答是:“我沒有壓力,真是沒有壓力,什麼叫壓力我不懂,因為我是農村來的。你說我怕什麼,失敗了沒有關係,回去種地、養龜、養蝦,對不對?承包兩畝地,一畝地種菜,一畝地種水稻,怕什麼呢?有吃有喝。”沒有這樣的心態,李書福也許很難堅持到現在。

在深圳學習期間,李書福花6萬元買了一輛中華牌轎車。“轎車是什麼?不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方向盤、一個發動機、一個車殼,裡面兩個沙發嗎?”憑著這股無畏的勁頭,李書福把目光投向了全新的領域。

上世紀90年代,汽車行業還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李書福找到台州市黃岩區經委的領導,剛把要搞汽車的想法說出口,就得到了一句“不可能”的答覆;找到省機械廳,答案還是“不可能”,還多了一句:“你去北京也沒用,國家不同意,工廠不能建,汽車就是生產出來也不能上牌。”

李書福沒有就此放棄。他決定走迂回路線,先辦摩托車廠。“在(對摩托車廠的)參觀中,我發現製造摩托車原來如此簡單,裡面有很大的利潤空間。”

一開始,李書福對摩托車一竅不通。他買來樣車,把它拆掉琢磨其中的原理,再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改良。一年以後,李書福造出了中國第一輛踏板摩托車,產品投放市場後一直供不應求。但李書福始終不忘為將來建汽車廠佈局。他在浙江臨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買了一塊850畝的地,名義上說是要生產摩托車,實際上卻在籌建“吉利豪情汽車工業園區”。

李書福的造車夢是從模仿開始的。1996年,賓士剛剛推出新車,李書福就買了兩輛。後來他又到一汽,把紅旗車的底盤、發動機、變速箱都買回來研究,最後果真“依葫蘆畫瓢”造出了一輛車。“玻璃鋼的,紅旗轎車的底盤、發動機,外觀跟賓士E200一模一樣。”李書福興奮地開著這輛車上街兜風,卻很快受到警告:沒有生產許可證造出來的車是“犯法的”。

在一次飯桌上的聊天中,李書福得知四川德陽監獄下屬的一個汽車廠有生產經營權。他急急忙忙趕到德陽,與其合資成立了“四川吉利波音汽車有限公司”,後來改名為吉利汽車製造有限公司。

1998年8月8日,吉利生產的第一輛車下線,李書福專門搞了一個“下線儀式”,發出去700多張邀請函。但由於當時這輛車尚未列入國家規定的生產目錄,來捧場的只有一位副省長。“我當時真想哭。辦了100桌酒席,卻沒有來賓,這是什麼滋味?”李書福在多年後談起當時的場景時,仍有些心酸。

1999年,時任國家計委主任的曾培炎視察吉利集團,李書福對他說:“請國家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

漫長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2001年11月,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前,吉利豪情登上汽車生產企業產品名錄,吉利集團成為中國首家獲得轎車生產資格的民營企業。

在創業初期,李書福用廉價轎車打開了國內市場。當時的吉利美日和吉利豪情,每輛價格都在3萬多元。高檔一點的吉利優利歐售價也不過4萬元。超低價位引發了同類小轎車的降價風潮,汽車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屬。

但享有價格優勢的同時,吉利卻成為廉價低端的代名詞,它甚至被戲謔道:“開吉利車要有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另外,因為過於模仿其他汽車,吉利也沒少吃官司,李書福的處境十分尷尬,情緒也極端低落。有人說他快瘋了——見人就講自己是怎麼造出3萬元轎車來的。

有一回,他與同事喝酒後號啕大哭:“我一不偷、二不搶,每天從早晨6點半工作到晚上11點,辛辛苦苦辦企業,為什麼別人總嘲笑我?”

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李書福萌生了收購世界級汽車品牌的念頭。與此同時,李書福也在改變自己。過去他連30元以上的襯衣都捨不得穿,現在卻穿起了西服。

2007年,吉利開始實施全方位戰略轉型,從“造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轉向“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現在的吉利已經不再造4萬元以下的汽車。實施戰略轉型的第三年,吉利汽車銷量達33萬輛,比2008年淨增10多萬輛,同比增長達48%;實現銷售收入165億元,同比增長28%。一個全新強大的吉利汽車品牌形象正日漸清晰起來。

和吉利的銷售業績同樣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李書福的“瘋狂言論”:“要像賣白菜一樣賣汽車”、“讓中國的汽車走向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正是這些言論,讓李書福獲得了“汽車狂人”的稱號。

經營這個巨大的產業帝國,曾有記者問他有沒有壓力,李書福的回答是:“我沒有壓力,真是沒有壓力,什麼叫壓力我不懂,因為我是農村來的。你說我怕什麼,失敗了沒有關係,回去種地、養龜、養蝦,對不對?承包兩畝地,一畝地種菜,一畝地種水稻,怕什麼呢?有吃有喝。”沒有這樣的心態,李書福也許很難堅持到現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