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此人的小說中國排名第一,只要中國人不可能沒看過,但西方不認同

中國最出名的小說家可能就是金庸的, 有一句話叫做“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說”, 金庸確實能夠當此殊榮。

我們當下有不少火熱的網路小說被挖掘出來拍攝成電視劇電影, 其中不乏精品。 但無論如何都難以抵得上金庸作品。 金庸在整體作品的知名度方面可以說是完勝。 他的成功根本就不是一部作品, 而是一些列作品, 而是一個作品群。 他塑造了一個完整的武俠世界, 他塑造出了中國傳統的俠義精神的價值觀, 這一切使得金庸成為了無法超越的經典。

現在金庸的小說逐漸被正統文學所接受,

也有很多人從事金庸作品的研究, 他們叫做“金學”。 可見金庸的作品在國內已經受到非常大的重視。

不過, 在海外, 金庸小說還是比較冷清的。 這跟很多因素有關, 一個是文化背景, 一個是翻譯問題。 金庸小說說的都是中國古代的東西, 裡面涉及到很多中國傳統的文化道德觀念,

而這些是西方所難以理解的東西, 這就好比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翻譯成英文之後失去了中國古典歷史的那種雄渾氣概一樣。 可能古典本身就是一種韻味, 英文是現代的產物, 幾乎格格不入。

再打個不相干的比方, 娃娃哈公司曾經想做一款“非常可樂”, 與國外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相競爭。 最終失敗了。 “非常可樂”所打出的旗號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但這本身從出發點上就已經錯了。 可樂這件東西給我們帶來的感受就是一種新潮、刺激、現代、狂放、不受拘束的感覺, 他本身所傳遞出的就是西方的歐美國家的那種時尚的感覺。 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這幾個字就正好與此完全背道而馳。

這種文化理念根本就不被人們所接受, 所以, 非常可樂的失敗在所難免。

同樣的道理, 英文本身就和中國古典文化格格不入。 這是一個原因。

另一個原因就是翻譯問題了。

由於上面所說的文化背景不同, 翻譯上也就存在著相應的問題。

比如說, “大喝一聲”, 被翻譯成“shout loudly”, 就是典型的例子。 雖然字面意思相同, 但是後者完全失去了其中所包含的韻味。 用前者的中國古典半文言的表達方式所說出來的這一句“大喝一聲”裡面是包含著一種勇猛的氣勢。 而“shout loudly”則僅僅是大聲叫的意思, 任何人都可以大聲叫。 娘娘腔、病貓也可以。 但是這些娘娘腔和病貓們絕對不能“大喝一聲”, 因為只有猛將, 只有大英雄才配得上這個“大喝一聲”。

與此相同的還有很多。 另外中國古典文化中的一些意向也很難翻譯, 比如“九陰真經”怎麼翻譯, 這裡面包含了中國人對於道家陰陽五行的哲學思辨, 根本不是字面翻譯所能完全解釋的。

所以, 當一部作品背後所包含的東西太多時, 翻譯就成了非常困難的事情。 你不僅僅要從字面上翻譯, 你還要把這背後的東西給講出來, 這就極為困難了。

這種情況, 也就使得金庸小說在被介紹到國外時, 含金量大打折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