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派賞石回顧

蘇派賞石回顧

文|和璧

其兒時我住樂橋紫蘭巷, 由於紫蘭緣, 蘇州紫蘭小築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 周瘦鵑家在附橋西街的王長河頭8號, 客廳題名“愛蓮堂”體現了文人清高品質, 它對我的吸引, 不僅僅紫蘭小築是文革前真正意義上的私家小園林, 而周瘦鵑先生與范煙橋, 程小青是當年的“鴛鴦蝴蝶派”代表人物。 保持著舊式文人儒雅, 風流倜儻、氣質高雅、文秀和謁、與世無爭。 喜研古作畫、好琴棋書畫、愛花草盆景,

正是我輩嚮往的讀書人理想的生活狀態。 其盆景藝術風格影響至今……

其實蘇派文化意境詩文書畫培育了蘇派園林,

蘇派盆景與蘇派賞石, 三足鼎立不可或缺, 充分體現蘇派文化的形意物質展現, 使文化生動融化在趣味生活中。 物表詩意, 詩在景中。 與周邊環境和諧展示出一種令人舒心的視覺, 攜無數貴人留連往返, 迷醉其間……

近年來隨著國運昌盛, 傳統文化得以繁榮。 回顧2017年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為継承傳統文化開場亮相。 為上海國際青年盆景博覽會添彩增韻……

參加鄭州園博會蘇派賞石專題展,本次視覺盛宴中,蘇州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積極回應,精選會員庋藏的五十餘件佳品參展,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沈柏平先生、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李幼田先生、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會長於善波先生,一同討論、展示佈局以蘇派觀賞理念來展現把整體美展現給觀眾!

蘇州·姑蘇區“楓橋夜泊”文化藝術節之二“無聲的風釆”展中蘇派賞石精品。

賞石觀花玩盒景;這是物化精神的過程,賞玩的是其中的意,其中的韻,神思被吸引由景生情,思緒入境,悅其目而怡其心,樂在其中不可自拔。這是人生一大精神享受,“看庭前花開花落,望簷上雲卷雲舒”,浸潤在古人的靜韻裡,而今國強民安,人們在物質豐富的前提下,更需要精神文化滋養,期待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光大,多一點研究多一份精緻,做好文化是民族符號的必備,也是民族立足世界之本,慶倖中盆會正在孜孜不倦工作,組織繼承發展這一文化事業!

參加鄭州園博會蘇派賞石專題展,本次視覺盛宴中,蘇州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積極回應,精選會員庋藏的五十餘件佳品參展,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沈柏平先生、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李幼田先生、蘇派賞石文化研究會會長於善波先生,一同討論、展示佈局以蘇派觀賞理念來展現把整體美展現給觀眾!

蘇州·姑蘇區“楓橋夜泊”文化藝術節之二“無聲的風釆”展中蘇派賞石精品。

賞石觀花玩盒景;這是物化精神的過程,賞玩的是其中的意,其中的韻,神思被吸引由景生情,思緒入境,悅其目而怡其心,樂在其中不可自拔。這是人生一大精神享受,“看庭前花開花落,望簷上雲卷雲舒”,浸潤在古人的靜韻裡,而今國強民安,人們在物質豐富的前提下,更需要精神文化滋養,期待文化遺產得以傳承光大,多一點研究多一份精緻,做好文化是民族符號的必備,也是民族立足世界之本,慶倖中盆會正在孜孜不倦工作,組織繼承發展這一文化事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