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繼《戰狼2》,《紅海行動》再次觸摸中國軍人的威嚴!

影片結束的那一刻, 憋在心中的那口氣終於得以吐出來。 “138分鐘, 全程無尿點”, 身旁的一位觀眾也深呼了一口氣, 這樣說道。

《紅海行動》這樣的槍戰動作片放在春節檔似乎有些不符這喜慶的氛圍,

所以並沒有像其他賀歲影片一樣受到“萬眾期待”, 但卻憑著口碑成功逆襲, 票房一路高歌猛進。

同為軍事題材作品, 《紅海行動》的熱映, 讓我們不能不想起《戰狼2》, 一樣的題材, 一樣的背景……

一樣的背景, 不一樣的曲折

《紅海行動》的熱映, 很自然地會讓人們想起2017年火爆了整個夏天創下了56億高票房的《戰狼2》。 同為軍事題材影片, 同樣的故事背景——葉門撤僑。 時間倒回2015年, 沙特、埃及等國組成國際聯軍發動打擊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 葉門全城戰火連綿, 硝煙彌漫, 中國海軍派出2艘護衛艦開進葉門亞丁港, 在短短的2天內, 成功撤離500余名中國公民。 而《紅海行動》中出鏡的臨沂艦正是當時執行任務的護衛艦之一, 這無疑給了觀眾更真實的觀影體驗。

《戰狼2 》的故事發生在非洲附近的大海上, 被“開除軍籍”的主人公冷鋒因無法忘記自己曾為軍人的使命, 孤身犯險沖回淪陷區, 帶領身陷被屠殺危險中的同胞和難民, 成功回到祖國的懷抱。

同樣的背景下, 《紅海行動》中則以蛟龍突擊隊8人小分隊營救中國僑民為線索, 他們臨危受命, 在危機重重、時間緊迫的惡劣形勢下, 借助海陸等多種裝備, 成功轉移了等待在碼頭上的中國僑民。 隨即又沖入火線營救被恐怖分子追擊的中國領事巴士。

惡戰剛剛結束, 另一場更殘酷的戰爭已悄然打響——營救一名被恐怖分子挾持的中國人質。 後援無力, 必須要深入敵人腹地, 還將面臨著恐怖分子的驚天陰謀……種種矛盾衝突碰撞, 劇情起承轉合, 環環相扣, 一氣呵成!

《戰狼2 》中坦克漂移、突擊、偷襲、巷戰等劇情讓很多軍迷大飽眼福, 同樣, 《紅海行動》也為觀眾準備了一場豐富的視聽盛宴。 大尺度地展示了軍械裝備, 小組作戰模式……無人機、坦克漂移等亮點, 看後讓人直呼“快哉!”作為一部軍事題材的賀歲片——料夠硬!

但軍事題材這種硬料的電影, 過多的槍戰戲很容易讓觀眾陷入“視覺疲勞”的僵局中。 如果說《戰狼2》用主人公冷鋒的愛情把這一切變得柔和, 那麼《紅海行動》則把這份柔情灑在了每一個人身上。 記者夏楠聽到助手被殺後的絕望無助、對不幸罹難的丈夫孩子的追憶;石頭中槍死亡的前一刻, 佟莉急著給他剝糖卻剝不開……沒有刻意地安排煽情, 點到為止, 欲說還休往往比說出來更能觸動人心。 這幾處短暫的文戲讓這部硬度十足的影片多了些許溫潤之色。 我們在這酣暢淋漓的槍戰聲裡同樣感受到了溫情在湧動。

個體英雄和群體英雄的畫像

△《紅海行動》

如果說《戰狼2》讓我們看到了“冷鋒式”的個體英雄形象,《紅海行動》則讓我們看見了群體英雄形象。

戰場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場。《戰狼2》中冷鋒單槍匹馬,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但最後的成功離不開老偵查兵等人的配合。那麼,《紅海行動》則更加突出了這一點,整個撤僑任務是由8名蛟龍突擊隊的隊員合力完成,8個人,狙擊手、觀察員、通訊員……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整個救援行動配合默契,行雲流水,沒有誰更璀璨,也沒有更黯淡,我只是在我的位置上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最後合力成功地完成了救援任務。

一位網友說:“到最後也沒有分清誰是誰”。也許這是一個吐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證明了影片塑造形象的成功。是的,《紅海行動》對每個人的形象都進行了淡化處理,他們穿著一樣的衣服,臉上塗著一樣的油彩,一樣衝鋒陷陣。特別是特種兵佟莉和恐怖分子肉搏戰的劇情安排,更體現了這一點:戰場上,不分你我,不論性別,不管是誰,也無需分清是誰,他們都是中國軍人。

這個時代,我們崇拜“冷鋒式”的個體英雄,我們也呼籲“蛟龍突擊隊”這樣的群體英雄,“冷鋒”給了我們仰望的高度,“蛟龍突擊隊”給了我們可以追尋的目標。

死亡讓我們觸摸真實

“我覺得心情有些沉重。”與我一起觀影的朋友這樣說道。

是的,死亡,《紅海行動》中有死亡。

8人小組,2人陣亡。

《戰狼2》中,冷鋒和其他人都身受重傷,但結局皆大歡喜。《紅海行動》的結局並不十分歡喜,人質救出、恐怖陰謀打破,在迎接勝利曙光的時刻,我們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單。

我們扼腕歎息,英雄怎會死亡?可這就是真實。

戰爭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艦長所說:“直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上了戰場,生死豈還顧得?!通訊員莊羽在救援中癱倒在一片屍體中,他說以前那麼多的訓練和演習並不是這樣。所以面對血肉橫飛的場景,他害怕了。可當他獨自一人面對恐怖分子時,他擺脫了自己手指被炸斷的恐懼驚愕,撲向了敵人,將利刃刺向了敵人……其實,當死亡來臨時,他已經戰勝了死亡。

死亡固然使我們痛,但也讓我們觸摸到了真實。我們不能忘卻維和英雄申亮亮,不能忘卻金孔雀餘旭……戰爭有流血,和平也有犧牲,只是你我處在這些英雄用血與肉鑄就的和平的“溫巢”裡還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們必須接住這份沉重。

很慶倖繼《戰狼2》之後,我們得以又遇見《紅海行動》,點燃我們的熱血,讓我們能夠再次觸摸中國軍人的精神高度。

守衛和平,感謝有你!

致敬中國軍人!

我們在這酣暢淋漓的槍戰聲裡同樣感受到了溫情在湧動。

個體英雄和群體英雄的畫像

△《紅海行動》

如果說《戰狼2》讓我們看到了“冷鋒式”的個體英雄形象,《紅海行動》則讓我們看見了群體英雄形象。

戰場從來不是一個人的戰場。《戰狼2》中冷鋒單槍匹馬,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但最後的成功離不開老偵查兵等人的配合。那麼,《紅海行動》則更加突出了這一點,整個撤僑任務是由8名蛟龍突擊隊的隊員合力完成,8個人,狙擊手、觀察員、通訊員……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整個救援行動配合默契,行雲流水,沒有誰更璀璨,也沒有更黯淡,我只是在我的位置上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最後合力成功地完成了救援任務。

一位網友說:“到最後也沒有分清誰是誰”。也許這是一個吐槽,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也證明了影片塑造形象的成功。是的,《紅海行動》對每個人的形象都進行了淡化處理,他們穿著一樣的衣服,臉上塗著一樣的油彩,一樣衝鋒陷陣。特別是特種兵佟莉和恐怖分子肉搏戰的劇情安排,更體現了這一點:戰場上,不分你我,不論性別,不管是誰,也無需分清是誰,他們都是中國軍人。

這個時代,我們崇拜“冷鋒式”的個體英雄,我們也呼籲“蛟龍突擊隊”這樣的群體英雄,“冷鋒”給了我們仰望的高度,“蛟龍突擊隊”給了我們可以追尋的目標。

死亡讓我們觸摸真實

“我覺得心情有些沉重。”與我一起觀影的朋友這樣說道。

是的,死亡,《紅海行動》中有死亡。

8人小組,2人陣亡。

《戰狼2》中,冷鋒和其他人都身受重傷,但結局皆大歡喜。《紅海行動》的結局並不十分歡喜,人質救出、恐怖陰謀打破,在迎接勝利曙光的時刻,我們也接到了死亡的通知單。

我們扼腕歎息,英雄怎會死亡?可這就是真實。

戰爭最不缺少的就是死亡。正如片中艦長所說:“直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上了戰場,生死豈還顧得?!通訊員莊羽在救援中癱倒在一片屍體中,他說以前那麼多的訓練和演習並不是這樣。所以面對血肉橫飛的場景,他害怕了。可當他獨自一人面對恐怖分子時,他擺脫了自己手指被炸斷的恐懼驚愕,撲向了敵人,將利刃刺向了敵人……其實,當死亡來臨時,他已經戰勝了死亡。

死亡固然使我們痛,但也讓我們觸摸到了真實。我們不能忘卻維和英雄申亮亮,不能忘卻金孔雀餘旭……戰爭有流血,和平也有犧牲,只是你我處在這些英雄用血與肉鑄就的和平的“溫巢”裡還未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死亡沉重,但我們必須接住這份沉重。

很慶倖繼《戰狼2》之後,我們得以又遇見《紅海行動》,點燃我們的熱血,讓我們能夠再次觸摸中國軍人的精神高度。

守衛和平,感謝有你!

致敬中國軍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