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寶強的「小學」和「中學」!

春節檔最火的電影之一, 《唐探2》。

春節檔老面孔之一, 王寶強。

我去看了, 也熟悉, 也陌生。

之前的印象, 還停留在不久前《大鬧天竺》, 一想到他的表演, 一身雞皮疙瘩;一想到他的努力, 又試圖去理解和原諒。

前幾天寫《唐探2》影評, 我說他的表演人格一體兩面:

小人物式的沉默, 屌絲式的咆哮。

沉默式表演的探索, 依次是《盲井》(群演)《樹先生》《天註定》;而從《大鬧天竺》《唐探2》開始, 咆哮式的表演開始逐漸成形。

都知道王寶強文化不高, 小學據說都沒讀完, 更別提中學、大學。

但這樣一個准屌絲能夠扶搖直上, 你別不服, 人家除了狗屎運,

一定還有別的。

今天, 我請來一個和王寶強深聊過的人, 老朋友 @錢德勒。

在他看來, 王寶強不是沒讀書, 只是和我們讀的“書”很不一樣。

他有他成長的“小學”和“中學”, 但說一千道一萬——

這個人最可怕之處, 是自學。

看完《唐人街探案2》, 我問家裡老人, 有沒覺得王寶強的表演太吵?

回答是, 沒啊, 挺放鬆的。

嗯。 也是我的感覺。

連續三年的賀歲檔(包括春節檔), 王寶強始終在。

從《唐人街探案》到自己執導的《大鬧天竺》再到今天《唐探2》, 他這種黑黢黢、略有中年鬆弛的臉, 已經成為“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國民符號。

伴隨著個人生活的跌宕起伏, 這個符號背後, 實際上被投射了很多平民心態。

如果說他以前從傻根、許三多這種相對扁平、純粹在價值觀上高聳入雲的形象上獲得了個人聲望、財富的積累, 那麼須臾之間的私生活變故則讓他在表演上終於落入世俗。

那種殺雞式、初聽讓人不適的音色, 居然通過兩部《唐探》融入了唐仁這個角色, 融入了一個適合他的虛構世界。

看到第二部, 我不但不覺得吵,

反而覺得這個角色靜了、穩了, 甚至在某些特定的情節點上, 還散發出普世的悲憫感。

王寶強, 應該算是我這兩年客串採訪者時, 最有挑戰的對象之一。

承蒙我信任, 我與他在《大鬧天竺》公映前, 有過一次非常深入的對話。

《大鬧天竺》一方面的確證明王寶強作為導演不合格,

不像好兄弟陳思誠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小聰明, 並且似乎層出不窮;

但另一面, 作為個人生活感悟的書寫, 《大鬧天竺》戲裡戲外交代了兩件事, 而這兩件事, 對“演員王寶強”都至關重要。

第一件, 王寶強對於成功, 從來沒有安之若素地接受過。

他始終誠惶誠恐, 是生活的B角讓他走到台前, 除了感恩, 他更有強烈的彌補心態, 彌補家人, 更要彌補成功本身。

第二件, 家事的尷尬成為公共話題, 他同樣是被道德裹挾的。

我至今記得他對我說過一句話, 讓人唏噓:

“可能以後我再遇到誰, 都不會對她那麼好了。 ”

此後, 我拿他所有的作品與個人經歷進行對照, 得出結論是:

對於要拿著肉身甚至靈魂在公眾面前塑造另一個“我”的職業,

真正走進人心的演員都是帶著自己的血與痛的。 特別像王寶強這種沒經過任何科班訓練, 那更是要供奉自己的生活閱歷, 找尋與角色之間微妙的脈動。

羅馬, 一天造不完。

“唐人街”前的王寶強經歷過兩個階段, 現在的唐仁在第三階段。

從這系列開始, 他才真正剖離出舊的一部分, 又找到了新的一部分。

如果引用《唐探2》開頭的字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形容,未必誇張。

身為一個俗人,我寧可稱之為,王寶強的自學之路——

第一階段,他的“小學”,關鍵字“傻”。

代表角色是傻根、許三多,除此之外還包括順溜、小道生何安下等。

在性格光譜中,這是國民最熟悉的底色。

傻人有傻福。

“道生一”話說得大,但王寶強,就有這個“一”。

在傳統文化裡,“傻”類似鈍、拙。

其實都是一種含蓄的讚美,誇人質樸、善良、舍己……甚至在某些語境裡,傻等同於堅持、信仰。

從寺廟打工走出來的傻根,堅信天底下全是好人,在火車站敢大喊,哪裡有賊,我見不到。

農村出來的許三多,堅信只要不拋棄不放棄,就一定成功。

這種“傻”,就是一個底層小人物要開疆辟土,獲得複雜社會中一個屬於自己的座標,所必須抱持的信仰。

當傻根、許三多帶著信仰走進群體,戲劇衝突在於:

這份“傻”會遭到什麼挑戰?它能不能感動社會level更高的人?

第一階段,王寶強其實不用演。就像《射雕英雄傳》裡的傻姑,來來去去就三套掌法:

“惡女人,背後,打我。傻姑,反手,打她”,就這樣。

賊在身邊翻騰挪移,戰友在身邊出出進進,傻根和許三多都不為所動。

鋼七連要散,許三多還是循例日常,該出操出操,該打水打水,該疊被子疊被子,還是方方正正,這才惹怒了高幹子弟的“咆哮”:你做這些有什麼用?你這種人只會給鋼七連丟人!

對方呢,仍然呆呆傻傻,不為所動。

“清風拂山岡,明月照大江”的這種簡單樸實,總是容易打動大眾,因為它本身夠簡單,所以顯得內心強大。它不僅帶著同情分,也充滿了代入感。

常人初入社會,誰沒聽過幾套家書裡耳提面命的話:放棄容易,堅持才難。

王寶強傻人有傻福,福在堅持。

第二階段,他的“中學”,關鍵字是“喪”。

《唐探》之前,王寶強大多數角色都是朝“傻”的方向順拐,或多或少加點料。

有時料加多了,觀眾還有點膩歪,有一種“無知者無畏多了也惹人煩”的感覺。

比較突出的是票房黑馬《泰囧》,角色王寶去掉一個強字,變味了。

這個角色雖然還承擔感化油膩中產徐朗的功能,但很顯然,這是以毒攻毒,以聒噪化油膩。

電影一開場,王寶就集齊了某些出國團劣根性的方方面面,造型浮誇,大聲喧嘩等。他與范冰冰關聯的設定,實際上是意淫的另一種包裝。

全片的動作衝突是第一位的,角色之間的性格衝突卻很弱,這就是在傻根、許三多這條路上走偏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到了《港囧》,很明顯包貝爾是去卡位王寶強的空白,但你看,如果不是王寶強演,這個設定更招人煩。

其實靠一個“傻”字讓全國觀眾所熟悉、接受的演員或小品演員,也不止王寶強。你們都心裡有數吧?

一條“傻”路走多了,吃喝不愁,但這個“一”往往顯得有點二。

王寶強有沒有變二呢?

也有,但不是那種二。

有兩部文藝片的角色,幫他衝破了“傻”的任督二脈,將王寶強推向了真正演員的方向。

《hello!樹先生》(韓傑 導演)的樹、《天註定》(賈樟柯 導演)的三兒。

這兩個角色,都是傻中有“喪”。

先說樹。

王寶強曾說,從這個角色起,他開始有一些做演員的自覺性。

他本來不抽煙。為了演樹,他觀察了很多老家人,自創出一套自己的動作:

指縫夾住煙,五指很誇張地張開,成“五”字型巴掌,抽煙前先往外送一送,然後把煙嘴送到嘴角抽,有點誇張;

走路時扭扭捏捏,歪著腦殼,從不正眼看人,有點囂張。

這種誇張與囂張,突出了人物的虛弱蒼白,用矯情的掩飾反而突出了樹的自卑。

這表演低級嗎?我覺得挺高級。

電影裡的樹很安靜,最後他選擇了與污濁合流,沉入到污濁的最底層,成為最不清爽的“巫”。

另一個三兒,也是不說話的。

有些動作也戲劇化,打槍如放鞭炮,致敬了杜琪峰的《放逐》。

一個傻外表的人,誇張地選擇了暴力與反抗,這本身就充滿了對大環境的諷刺。

一個妥協,一個冒險,兩種喪的文藝片嘗試,當然有不盡如意之處。

但它讓王寶強發覺到什麼叫風格,表演該怎麼用力……或者這麼說更適合他:

“傻”,到底應該怎麼利用、轉化。

這個“中學”,他學的就是“傻的轉化”。轉化次數多了,他開始明白傻不能硬來,而要柔軟一點,進行各種變形。

誇張一點?可以。魔幻一點?更好。

於是,王寶強開始膽大了。於是,你看到了《大鬧天竺》……明顯跑歪。

再把傻矯正一下呢?就有了唐仁。

第三階段,他自學,研發出了一個“尬”。

唐仁,諧音唐人。

這個名字很有意思。

唐人是最被世界語境熟悉的華人形象,是唐人街的主角。

首先他是背井離鄉的,是漂泊的。

唐仁在第一集裡,出現在泰國唐人街,源於一樁情殺案件(與現實生活有某種巧合?只能感慨造化弄人)。

其次,他還是仁義的、有傳統觀念的。

這個舉止粗俗、造型惡俗的老男人,貪錢好色,但骨子裡向善,根本的東西你不能碰。

第二集,宋義提醒秦風不要久望深淵,就是說秦風在追逐智力快感的同時很可能背離樸素的善惡。

說到“三生萬物”,唐仁就是身為一個中國人,尷尬人生的最好寫照。

再次,明明純情、渴望穩定,卻偏偏要以好色的蒼蠅客形象來醜陋地掩飾。

第一集,他暗中保護照顧弱女子阿香,卻偏要表現出偷看洗澡的猥瑣;

第二集,他對阿香念念不忘,又對女警官陳英垂涎不已,抓住機會還拍人家屁股。

兩集裡的老歌,韓寶儀的《往事只能回味》《粉紅色的回憶》,其實都是他內心深處一種老土情愛觀的折射。

他想成為直男,卻沒有優質直男的資本,尬不尬?

第一集講述往事不多,唯一一次比較充分展露唐仁心跡的,是準備偷渡南美洲(第二集宋義妹妹就是被人蛇賣到那裡),很多人都這樣一去不返。

在唐仁看來,國家回不去,唐人街也即將回不去,人生就在一次次的逃亡中。

他那麼念舊(懂風水也是一種象徵),卻不能與舊人故土關聯,尬不尬?

聯繫這些,就能明白一個逃亡者在唐人街打拼,需要多強大的包裝去唬人。

你看,他的傻進化著,其中自有暗線——

當年的樹先生,咋呼就是掩飾不自信,分貝就是用來震懾別人,給自己壯膽。

而與樹先生不同的是,王寶強的表演還有一些科班調教的調性在——那些,是別人的。

但《唐探2》的王寶強,整合的可是自己以往的零碎,研發出的可是傻的進化武器:

尬笑。

這尬笑,不是《大鬧天竺》的無聊瞎鬧,卻與劇情關聯:

第一集裡,唐仁有一次突如其來的悲情。

第二集,雖沒用完整段落來表演悲情,但唐仁的尷尬被陳思誠更均勻地在全片裡展現了——用尷尬,推著整個角色往前走。

開場,騙秦風來紐約參加婚禮,秦風下飛機看到各種拙劣的指引符號,最後登上肉彈辣妹圍坐的房車。車上,號稱神探的唐仁連APP入門第一道題都答不出來,他尬笑;

進入七爺場子,騙秦風來自世界各地的神探是自己親戚,結果又被識破打臉,他尬笑;

抓宋義生搬硬造麥當勞三原則,結果不得不承認尿床來化解尷尬,他尬笑;

扮演唐老鴨救宋義,結果被撕得只剩一條紅底褲;被哈雷大叔緊抱,跳重口味貼身舞;醫院扮演金剛芭比,還走在C位,一股撲面而來的咖喱風……

他一直尬笑。

就連到了片尾,見阿香敘個舊,還被客串的陳思誠本尊暴打……

又一次以尬笑收場。

一個魔幻世界的結局大團圓,仍然不是他本人的大團圓。

《天下無賊》裡黎叔說的“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才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最終指引到今天的王寶強和他扮演的唐仁。

現實裡的感情困局無解,在電影裡依然無解。

別為他過分唏噓。

如果你唏噓了,那是因為有意無意這種尬笑,又把身為觀眾的你拉回到了最初被打動的起點。

其實不管是我和我,都覺得唐仁比起以前顯得可愛了。

這樣的人貌似粗俗平庸,卻並非無用——破案的關鍵轉折,不就因為他懂風水?

尬笑甚至幫他完善了情商——讓所有人都可以踩自己,服務了秦風少年神探的意氣風發,也服務了宋義的失敗者心理……

沒有他這樣沉默的大多數,哪來精華的極少數?

可以說,這個角色讓王寶強真正走出了“傻”,徹底擁抱了“尬”。

因為“傻”不能代表大眾,“尬”卻能。

最後,我們也說說生活。

生活裡,你見過真的傻子嗎?還成功了?還知名?

一個也沒有吧。

我們只見過沉默、平庸的大多數,那個……照照鏡子就發現了。

“三”,生出的就是這個“萬物”。

本來也身為“萬物”之一的王寶強,1984年生人,年方33。但早入社會的滄桑,早在他臉上打下了40歲的皺褶。

他一早明白,不能靠傻行走江湖一輩子。

他也剛剛看穿,尷尬才是萬物的常態。

是聚光燈放大了他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尷尬。但這些都成了他自學的動力,也都給他帶來了驚人的經驗值。

自學和自我進化,從來都是最可怕的能力。

在這種能力面前,說一個人狗屎運、沒學歷、沒資本……都是過時的。

(其實,在大庭廣眾丟人都是要資本的。)

你可以瞧不上他的尬笑。

但尬笑這東西,不也是你擅長的嗎?

別笑王寶強。

傻子才笑王寶強。

如果引用《唐探2》開頭的字幕“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形容,未必誇張。

身為一個俗人,我寧可稱之為,王寶強的自學之路——

第一階段,他的“小學”,關鍵字“傻”。

代表角色是傻根、許三多,除此之外還包括順溜、小道生何安下等。

在性格光譜中,這是國民最熟悉的底色。

傻人有傻福。

“道生一”話說得大,但王寶強,就有這個“一”。

在傳統文化裡,“傻”類似鈍、拙。

其實都是一種含蓄的讚美,誇人質樸、善良、舍己……甚至在某些語境裡,傻等同於堅持、信仰。

從寺廟打工走出來的傻根,堅信天底下全是好人,在火車站敢大喊,哪裡有賊,我見不到。

農村出來的許三多,堅信只要不拋棄不放棄,就一定成功。

這種“傻”,就是一個底層小人物要開疆辟土,獲得複雜社會中一個屬於自己的座標,所必須抱持的信仰。

當傻根、許三多帶著信仰走進群體,戲劇衝突在於:

這份“傻”會遭到什麼挑戰?它能不能感動社會level更高的人?

第一階段,王寶強其實不用演。就像《射雕英雄傳》裡的傻姑,來來去去就三套掌法:

“惡女人,背後,打我。傻姑,反手,打她”,就這樣。

賊在身邊翻騰挪移,戰友在身邊出出進進,傻根和許三多都不為所動。

鋼七連要散,許三多還是循例日常,該出操出操,該打水打水,該疊被子疊被子,還是方方正正,這才惹怒了高幹子弟的“咆哮”:你做這些有什麼用?你這種人只會給鋼七連丟人!

對方呢,仍然呆呆傻傻,不為所動。

“清風拂山岡,明月照大江”的這種簡單樸實,總是容易打動大眾,因為它本身夠簡單,所以顯得內心強大。它不僅帶著同情分,也充滿了代入感。

常人初入社會,誰沒聽過幾套家書裡耳提面命的話:放棄容易,堅持才難。

王寶強傻人有傻福,福在堅持。

第二階段,他的“中學”,關鍵字是“喪”。

《唐探》之前,王寶強大多數角色都是朝“傻”的方向順拐,或多或少加點料。

有時料加多了,觀眾還有點膩歪,有一種“無知者無畏多了也惹人煩”的感覺。

比較突出的是票房黑馬《泰囧》,角色王寶去掉一個強字,變味了。

這個角色雖然還承擔感化油膩中產徐朗的功能,但很顯然,這是以毒攻毒,以聒噪化油膩。

電影一開場,王寶就集齊了某些出國團劣根性的方方面面,造型浮誇,大聲喧嘩等。他與范冰冰關聯的設定,實際上是意淫的另一種包裝。

全片的動作衝突是第一位的,角色之間的性格衝突卻很弱,這就是在傻根、許三多這條路上走偏了。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到了《港囧》,很明顯包貝爾是去卡位王寶強的空白,但你看,如果不是王寶強演,這個設定更招人煩。

其實靠一個“傻”字讓全國觀眾所熟悉、接受的演員或小品演員,也不止王寶強。你們都心裡有數吧?

一條“傻”路走多了,吃喝不愁,但這個“一”往往顯得有點二。

王寶強有沒有變二呢?

也有,但不是那種二。

有兩部文藝片的角色,幫他衝破了“傻”的任督二脈,將王寶強推向了真正演員的方向。

《hello!樹先生》(韓傑 導演)的樹、《天註定》(賈樟柯 導演)的三兒。

這兩個角色,都是傻中有“喪”。

先說樹。

王寶強曾說,從這個角色起,他開始有一些做演員的自覺性。

他本來不抽煙。為了演樹,他觀察了很多老家人,自創出一套自己的動作:

指縫夾住煙,五指很誇張地張開,成“五”字型巴掌,抽煙前先往外送一送,然後把煙嘴送到嘴角抽,有點誇張;

走路時扭扭捏捏,歪著腦殼,從不正眼看人,有點囂張。

這種誇張與囂張,突出了人物的虛弱蒼白,用矯情的掩飾反而突出了樹的自卑。

這表演低級嗎?我覺得挺高級。

電影裡的樹很安靜,最後他選擇了與污濁合流,沉入到污濁的最底層,成為最不清爽的“巫”。

另一個三兒,也是不說話的。

有些動作也戲劇化,打槍如放鞭炮,致敬了杜琪峰的《放逐》。

一個傻外表的人,誇張地選擇了暴力與反抗,這本身就充滿了對大環境的諷刺。

一個妥協,一個冒險,兩種喪的文藝片嘗試,當然有不盡如意之處。

但它讓王寶強發覺到什麼叫風格,表演該怎麼用力……或者這麼說更適合他:

“傻”,到底應該怎麼利用、轉化。

這個“中學”,他學的就是“傻的轉化”。轉化次數多了,他開始明白傻不能硬來,而要柔軟一點,進行各種變形。

誇張一點?可以。魔幻一點?更好。

於是,王寶強開始膽大了。於是,你看到了《大鬧天竺》……明顯跑歪。

再把傻矯正一下呢?就有了唐仁。

第三階段,他自學,研發出了一個“尬”。

唐仁,諧音唐人。

這個名字很有意思。

唐人是最被世界語境熟悉的華人形象,是唐人街的主角。

首先他是背井離鄉的,是漂泊的。

唐仁在第一集裡,出現在泰國唐人街,源於一樁情殺案件(與現實生活有某種巧合?只能感慨造化弄人)。

其次,他還是仁義的、有傳統觀念的。

這個舉止粗俗、造型惡俗的老男人,貪錢好色,但骨子裡向善,根本的東西你不能碰。

第二集,宋義提醒秦風不要久望深淵,就是說秦風在追逐智力快感的同時很可能背離樸素的善惡。

說到“三生萬物”,唐仁就是身為一個中國人,尷尬人生的最好寫照。

再次,明明純情、渴望穩定,卻偏偏要以好色的蒼蠅客形象來醜陋地掩飾。

第一集,他暗中保護照顧弱女子阿香,卻偏要表現出偷看洗澡的猥瑣;

第二集,他對阿香念念不忘,又對女警官陳英垂涎不已,抓住機會還拍人家屁股。

兩集裡的老歌,韓寶儀的《往事只能回味》《粉紅色的回憶》,其實都是他內心深處一種老土情愛觀的折射。

他想成為直男,卻沒有優質直男的資本,尬不尬?

第一集講述往事不多,唯一一次比較充分展露唐仁心跡的,是準備偷渡南美洲(第二集宋義妹妹就是被人蛇賣到那裡),很多人都這樣一去不返。

在唐仁看來,國家回不去,唐人街也即將回不去,人生就在一次次的逃亡中。

他那麼念舊(懂風水也是一種象徵),卻不能與舊人故土關聯,尬不尬?

聯繫這些,就能明白一個逃亡者在唐人街打拼,需要多強大的包裝去唬人。

你看,他的傻進化著,其中自有暗線——

當年的樹先生,咋呼就是掩飾不自信,分貝就是用來震懾別人,給自己壯膽。

而與樹先生不同的是,王寶強的表演還有一些科班調教的調性在——那些,是別人的。

但《唐探2》的王寶強,整合的可是自己以往的零碎,研發出的可是傻的進化武器:

尬笑。

這尬笑,不是《大鬧天竺》的無聊瞎鬧,卻與劇情關聯:

第一集裡,唐仁有一次突如其來的悲情。

第二集,雖沒用完整段落來表演悲情,但唐仁的尷尬被陳思誠更均勻地在全片裡展現了——用尷尬,推著整個角色往前走。

開場,騙秦風來紐約參加婚禮,秦風下飛機看到各種拙劣的指引符號,最後登上肉彈辣妹圍坐的房車。車上,號稱神探的唐仁連APP入門第一道題都答不出來,他尬笑;

進入七爺場子,騙秦風來自世界各地的神探是自己親戚,結果又被識破打臉,他尬笑;

抓宋義生搬硬造麥當勞三原則,結果不得不承認尿床來化解尷尬,他尬笑;

扮演唐老鴨救宋義,結果被撕得只剩一條紅底褲;被哈雷大叔緊抱,跳重口味貼身舞;醫院扮演金剛芭比,還走在C位,一股撲面而來的咖喱風……

他一直尬笑。

就連到了片尾,見阿香敘個舊,還被客串的陳思誠本尊暴打……

又一次以尬笑收場。

一個魔幻世界的結局大團圓,仍然不是他本人的大團圓。

《天下無賊》裡黎叔說的“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才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最終指引到今天的王寶強和他扮演的唐仁。

現實裡的感情困局無解,在電影裡依然無解。

別為他過分唏噓。

如果你唏噓了,那是因為有意無意這種尬笑,又把身為觀眾的你拉回到了最初被打動的起點。

其實不管是我和我,都覺得唐仁比起以前顯得可愛了。

這樣的人貌似粗俗平庸,卻並非無用——破案的關鍵轉折,不就因為他懂風水?

尬笑甚至幫他完善了情商——讓所有人都可以踩自己,服務了秦風少年神探的意氣風發,也服務了宋義的失敗者心理……

沒有他這樣沉默的大多數,哪來精華的極少數?

可以說,這個角色讓王寶強真正走出了“傻”,徹底擁抱了“尬”。

因為“傻”不能代表大眾,“尬”卻能。

最後,我們也說說生活。

生活裡,你見過真的傻子嗎?還成功了?還知名?

一個也沒有吧。

我們只見過沉默、平庸的大多數,那個……照照鏡子就發現了。

“三”,生出的就是這個“萬物”。

本來也身為“萬物”之一的王寶強,1984年生人,年方33。但早入社會的滄桑,早在他臉上打下了40歲的皺褶。

他一早明白,不能靠傻行走江湖一輩子。

他也剛剛看穿,尷尬才是萬物的常態。

是聚光燈放大了他每一次成功、每一次尷尬。但這些都成了他自學的動力,也都給他帶來了驚人的經驗值。

自學和自我進化,從來都是最可怕的能力。

在這種能力面前,說一個人狗屎運、沒學歷、沒資本……都是過時的。

(其實,在大庭廣眾丟人都是要資本的。)

你可以瞧不上他的尬笑。

但尬笑這東西,不也是你擅長的嗎?

別笑王寶強。

傻子才笑王寶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