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陝西跨過兩萬億 追趕超越開新局

21898.81億元, 這個令人欣喜的數字, 是陝西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奮力追趕超越的真實寫照, 是陝西有效化解經濟運行中各種風險的有力實證,

是陝西持續深化改革、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一份優秀答卷。

突破兩萬億元, 陝西GDP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數位衡量發展成就的同時也傳遞資訊。 “我省經濟發展更具效益、更有品質、更為穩健, 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 ”省統計局總統計師張燁說。

“穩”是主基調。 2017年我省三大產業保持穩定增長, 糧食產量連續14年超過千萬噸;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呈波動上升態勢, 連續8個月保持在7.5%以上, 全年增長8.2%;服務業占GDP比重穩定在40%以上。 三大產業在調整中發展, 在轉型中升級, 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得到加強。

有動力才能拾級而上。 2017年, 新動能加速形成, 為陝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2.5%, 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4.1%, 網路消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高技術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產品快速增長。 傳統動能發展穩健, 新興動能不斷壯大, 逐步形成了推動我省經濟發展的“雙引擎”。

與此同時, 2017年, 陝西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和1萬元大關;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5.5萬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3.28%;單位GDP能耗降低17%;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9.8%。 這些亮眼的資料, 不僅反映出陝西經濟運行環境得到改善、經濟增長品質得到提高, 更表明全省經濟正步入高品質發展軌道。

戰勝了能源價格波動、局部自然災害等風險挑戰, 陝西緊緊抓住發展第一要務, 保持戰略定力,

堅持底線思維, 不被短期經濟指標波動所左右, 在保證品質效益的前提下保持了穩定發展速度, 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歷史性成就, 開創了陝西追趕超越的嶄新局面。

目前, 陝西著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步入深水區, 企業稅費、用能、物流等成本明顯降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 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居全國第四位;著力建設改革開放新高地, 國企國資等關鍵性改革全面深入推進, 進出口總額高速增長。 這些都為陝西經濟下一步持續健康發展增添了動力。 同時, 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民生持續向好, 人民獲得感與日俱增, 更為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營造了良好環境。

紛繁世事多元應, 擊鼓催征穩馭舟。

2018年陝西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陝西全年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進入新時代, 陝西經濟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正朝著品質更好、效率更高、動力更強的發展方向奮力前行!

穩中求進積聚發展“新動能”

2017年12月29日, 陝汽最大的子公司陝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2017年第16萬輛整車下線。

“陝重汽銷量大幅增長, 市場佔有率不斷提升, 穩居行業第四位。 ”陝重汽總經理袁宏明在整車下線儀式上介紹。

剛剛過去的2017年, 陝汽重卡累計產銷突破16萬輛, 各項經營指標創歷史新高。 陝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全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多億元。

2017年, 持續快速發展的汽車產業, 成為陝西工業生產穩定、工業經濟穩中向好的“代言人”。 工業運行品質效益向好, 有力支撐了全省經濟穩健運行。 總量突破兩萬億元, 陝西經濟品質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尤為引人注目。

2018年, 陝西將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等八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在2017年經濟發展更具效益、更有品質、更為穩健, 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2018年的陝西,無疑將在高品質發展軌道上漸行漸穩。

新氣象 高顏值

2017年,陝西經濟“年報”提振人心: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結構品質優化,群眾收入增速跑贏GDP,綠色版圖不斷擴大,科技創新成果居全國前列……在新時代的舞臺上,陝西經濟氣象新、顏值高、活力強、氣質佳。

亮眼資料折射出2017年陝西經濟的新氣象和新活力:

——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2.5%;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4.1%;高技術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產品增速遠高於傳統產品,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增長1.29倍,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7.7%,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66.7%。

——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建設。陝西自貿試驗區165項試點任務全面啟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成運營,“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37.4%,出口增長58.8%,均保持高位。

——市場活力顯著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果斐然,新建眾創空間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場主體55.19萬戶,註冊資本增長71.1%。

質效提升,繪就陝西經濟“高顏值”和“好氣質”。

“總量跨上兩萬億元臺階,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經濟運行活力不斷增強。”省統計局首席分析師孫小芳表示。

促改革 優結構

2017年,陝煤集團新增核准6個優質礦井專案,產能規模達5620萬噸,已投產產能3420萬噸,新增專案數量、產能規模居全國第一。

放眼全省,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優質供給加快孕育,落後產能陸續退出,供給體系品質進一步提升。商品房去庫存週期降至12.5個月,汽車產量突破61萬輛,單晶矽產品產量達全球第一,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5%和13.9%……

用改革推進結構調整,陝西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正在加快。

從產業結構看,我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40%以上,“一帶一路”、陝西自貿區和大西安建設為服務業投資帶來新機遇,現代物流產業基地、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等專案加快聚集。2017年,全省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8.1%,占全省投資比重為69.1%。

“近年來我省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體系朝著品質提升的方向扎實邁進,為建設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基礎。”陝西省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主任、陝西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首魁教授表示。

從區域結構看,陝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增速繼續保持領先。從三大區域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看,全年關中、陝北、陝南地區貢獻率分別為63.9%、19.2%和16.9%,陝北地區貢獻率同比提高6.5個百分點,回升趨勢明顯。

從需求結構看,2017年全省消費品市場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速,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消費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興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消費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新階段 穩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陝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8%左右。“2018年,陝西經濟目標是可期的,8%左右的增速完全可以實現。”張首魁分析認為,隨著全力推進補短板等措施的落實,加之一大批新興產業專案相繼投產,實體經濟對GDP的貢獻會越來越大,這將為全省經濟平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化經濟發展品質指標。”張首魁強調。隨著《〈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等政策的落實,汽車產業、裝備製造業、電子資訊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優勢將會顯現,產業競爭力將得到提升。產業結構、供給結構的優化,將為陝西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陝西經濟必將書寫新時代發展的新篇章。

新增兩院院士6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

獲國家科技獎36項,制訂國際標準6項;

技術合同交易額達921.55億元,居全國第四位;

新建眾創空間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場主體55.19萬戶,註冊資本增長71.1%;

……

創新,讓2017年的陝西“成績單”光彩奪目!

2018年,陝西將努力走在創新驅動發展前列,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推動創新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創新驅動,將成為陝西實現追趕超越更加強勁的引擎!

自主創新 固本強基

作為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產業的引領者,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專利183項,依靠核心技術,其產品在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力,是該領域高端市場上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品牌。

如今,像炬光科技這樣富有創新活力、呈現跳躍發展態勢的瞪羚企業,已經成為孕育陝西原創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顛覆式變革的超級引擎,並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新動能。

曾幾何時,“挖煤賣油”是陝西這個資源大省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資源優勢難以持續支撐高速增長,陝西經濟步入調整“陣痛期”。

為此,陝西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開出“治病良方”——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新活力、新動能不斷湧現,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陝西經濟步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2017年1月11日,由延長石油集團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共同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延長石油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工業示範專案打通全流程,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標誌著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化技術應用取得又一重大突破。2017年12月15日,雙方再度聯手,建設全球首套5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項目,我國合成氣制乙醇技術正式邁入大規模工業化階段。

作為傳統能源化工企業,延長石油集團在做好主體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緊抓創新不放鬆,通過增加能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正在向高端化邁進。2017年,延長石油集團新增授權專利189件,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6項。

在創新中生產,在創新中升級,在創新中激發活力。從西安光機所獲批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到陝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掛牌運營,再到西北大學與延長石油集團的校企研發平臺建立,技術創新正不斷為陝西經濟發展發電蓄能。

制度創新 碩果累累

2018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正式成為國家級城市群。同時,《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消息一出,瞬間刷爆“朋友圈”,成為三秦父老熱議的話題。

從借力西部大開發助推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到依靠拼搏位居西部大開發戰略首要位置;從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到“一帶一路”核心區,陝西不斷被賦予新的使命,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陝西自貿區楊淩片區,註冊企業的群眾和創業者,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完成從身份認證到註冊登記的全過程。從面對面櫃檯登記,到坐在家裡遠端辦照,這項連總理都點贊的創新舉措,只是陝西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縮影之一。

讓互聯網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創新,正在以全新的姿態改變陝西人的生活方式。簡政放權大刀闊斧,“放管服”制度創新啟動,“店小二”服務更加貼心;現代化金融體系日臻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讓貿易門檻更低、投資更便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聚集疊加,“走出去”的大通道越發寬廣,“引進來”的強磁場更為有力。

創新讓陝西的發展更開放、空間更開闊、活力更強勁。陝北轉型發展和陝南綠色迴圈發展持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全面啟動,西鹹新區實現由西安市代管託管,神木撤縣設市,鄠邑、南鄭撤縣設區,9個鎮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理念創新 補齊短板

當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時,陝西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作為我國高校密度和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陝西在校學生數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居全國第三位;擁有百餘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機構;學科體系完備,專業技術人才突破170萬人。但陝西還存在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問題,補齊短板是當務之急。

留人先留心,引才先築巢。

優化人才引進和創新創業環境,陝西進退有度。進,是面向“市場失靈”領域,主動作為,加強統籌和頂層設計。退,是騰出空間,培育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讓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創新。從去年到今年初,西安市發佈23條人才新政和20項招才引智新舉措,以更加積極、開放和有效的戶籍人才政策引才聚才用才。2017年,西安通過戶籍新政、人才新政落戶18.6萬人,同比增長410%,人才淨流入量居全國大城市前列。

2018年,陝西將深化軍民、部省、央地融合,促進創新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加快推進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航太產業基地、兵器工業基地、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等建設,推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建設,建設一流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繼續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培育力度,著力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18年,站在新起點上的三秦大地,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後發優勢奮力追趕超越。創新型的陝西,必將活力四溢。

2月8日,從全省國資系統工作會議傳來好消息,省屬企業已簽約市場化債轉股項目8個,簽約金額1800億元,落地資金454億元。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去杠杆,標誌著陝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行穩致遠。

2017年,陝西下氣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亮眼:煤炭去產能已完成“十三五”任務的64%,已化解鋼鐵過剩產能210萬噸;取締“地條鋼”企業18家,企業稅費、用能、物流等成本降低300多億元……

開啟新時代,踏上新征程。2018年,陝西將以振興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舉措,向更廣維度、更深層次、更大空間深化拓展。

優供給:存量效益不斷提高

2017年,在“去產能”的背景下,陝煤集團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一年。

——實現利潤105億元,優質煤炭產能占比達95%,煤、化、鋼三大主業歷史性同時盈利。

——小保當等6個優勢煤礦項目獲得國家核准,優質產能比重大幅提升,主業優勢更加凸顯。

——債轉股工作先聲奪人,已落地債轉股資金規模居全國之首。

——陝西首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企業在集團誕生。

“陝煤集團已經進入發展新階段,由生存保衛階段轉向轉型發展階段;由治虧創效階段轉向改革提升階段;由規模速度型增長階段轉向品質效益型增長階段。”陝煤集團董事長楊照乾說。

同陝煤集團一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踐行者,也成為了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去年延長石油集團燃氣及化工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6.6%,高端產品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陝鋼集團扭轉連續6年虧損局面,重新振作,再上新征程。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陝西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化解過剩產能,減少無效低端供給,而且補短板、做“加法”,有效中高端供給顯著增加。農村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果、畜、菜規模效益持續提升;設立28支總規模835億元的產業基金,通過採礦權抵押等舉措支持企業融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5926億元,增長68.6%。

調結構:優質增量持續遞增

2月5日,我國首個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在陝西落地。

“作為一個內陸省份,陝西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強說,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的啟動,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實踐,更是政策突破的嘗試,展示了陝西敢為天下先的魄力。

推動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落地,是陝西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個典型案例。2017年,在結構調整的推動下,陝西實體經濟優質增量持續遞增。

——能源工業增長穩定。榆林成為國家規劃的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之一。神華榆林煤炭綜合利用、延安煤油氣綜合利用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5.5%。

——新興產業培育加速。支援智慧製造、軍民融合、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先進製造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3%提升到38%……“造飛機、產汽車、制晶片、做手機、出好藥、強新材”展示了工業的新形象。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京東和海航兩個千億級物流總部項目落戶陝西。靖邊煤油氣綜合利用專案填平補齊工程破土動工,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二期、中興智慧終端機二期等重大項目落地,新興產業發展動能更強;西安國際航空物流樞紐、鐵路物流通道建設提速,陝西交通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服務業快速發展。西鹹新區納入國家“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新增19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謀長遠:邁向更高品質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牢牢把握工作主線,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陝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8年將向縱深發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對處置“僵屍企業”實行清單管理,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支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推進省級涉企“零收費”……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根本要求,陝西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一系列振興實體經濟的舉措和優質產業專案也在落地:

——在政策實施層面,統籌推進工業穩增長和調結構,落實《〈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畫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先進產業集群。

——在產業謀劃方面,加強煤油氣鹽綠色開發、高效利用,加快建設電力外送通道,構建高端化能源化工產業體系;以汽車產業為製造業發展突破口之一,2018年全省整車產量目標70萬輛;電子資訊產業謀求新突破,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在項目建設方面,力爭2018年上半年開工中煤烯烴二期、未來能源煤制油後續等5個百億元以上重大煤炭資源轉化專案,為能源化工產業發展添力;推進中興通訊智慧終端機二期等專案,釋放產業集聚效應;推動西延高鐵建設,啟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

經濟增長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2018年的陝西,無疑將在高品質發展軌道上漸行漸穩。

新氣象 高顏值

2017年,陝西經濟“年報”提振人心: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結構品質優化,群眾收入增速跑贏GDP,綠色版圖不斷擴大,科技創新成果居全國前列……在新時代的舞臺上,陝西經濟氣象新、顏值高、活力強、氣質佳。

亮眼資料折射出2017年陝西經濟的新氣象和新活力:

——新產品、新業態、新產業蓬勃發展,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活力。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達12.5%;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4.1%;高技術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產品增速遠高於傳統產品,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增長1.29倍,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67.7%,太陽能電池產量增長66.7%。

——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建設。陝西自貿試驗區165項試點任務全面啟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成運營,“一帶一路”五大中心建設步伐加快,全省進出口總額增長37.4%,出口增長58.8%,均保持高位。

——市場活力顯著提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果斐然,新建眾創空間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場主體55.19萬戶,註冊資本增長71.1%。

質效提升,繪就陝西經濟“高顏值”和“好氣質”。

“總量跨上兩萬億元臺階,新的發展動能不斷積聚,經濟運行活力不斷增強。”省統計局首席分析師孫小芳表示。

促改革 優結構

2017年,陝煤集團新增核准6個優質礦井專案,產能規模達5620萬噸,已投產產能3420萬噸,新增專案數量、產能規模居全國第一。

放眼全省,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優質供給加快孕育,落後產能陸續退出,供給體系品質進一步提升。商品房去庫存週期降至12.5個月,汽車產量突破61萬輛,單晶矽產品產量達全球第一,裝備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9.5%和13.9%……

用改革推進結構調整,陝西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正在加快。

從產業結構看,我省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定在40%以上,“一帶一路”、陝西自貿區和大西安建設為服務業投資帶來新機遇,現代物流產業基地、電子商務產業園區、科技企業孵化基地等專案加快聚集。2017年,全省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8.1%,占全省投資比重為69.1%。

“近年來我省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體系朝著品質提升的方向扎實邁進,為建設具有陝西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奠定了基礎。”陝西省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主任、陝西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首魁教授表示。

從區域結構看,陝南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8%,增速繼續保持領先。從三大區域對全省經濟增長貢獻率看,全年關中、陝北、陝南地區貢獻率分別為63.9%、19.2%和16.9%,陝北地區貢獻率同比提高6.5個百分點,回升趨勢明顯。

從需求結構看,2017年全省消費品市場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速,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消費轉型升級態勢明顯,新興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快速發展,消費拉動作用不斷增強。

新階段 穩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陝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全省生產總值增長目標為8%左右。“2018年,陝西經濟目標是可期的,8%左右的增速完全可以實現。”張首魁分析認為,隨著全力推進補短板等措施的落實,加之一大批新興產業專案相繼投產,實體經濟對GDP的貢獻會越來越大,這將為全省經濟平穩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用改革的辦法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化經濟發展品質指標。”張首魁強調。隨著《〈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等政策的落實,汽車產業、裝備製造業、電子資訊產業的集群化發展優勢將會顯現,產業競爭力將得到提升。產業結構、供給結構的優化,將為陝西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

站在新的起點上,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陝西經濟必將書寫新時代發展的新篇章。

新增兩院院士6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

獲國家科技獎36項,制訂國際標準6項;

技術合同交易額達921.55億元,居全國第四位;

新建眾創空間110家、孵化器60家,新增市場主體55.19萬戶,註冊資本增長71.1%;

……

創新,讓2017年的陝西“成績單”光彩奪目!

2018年,陝西將努力走在創新驅動發展前列,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扎實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全面提高創新供給能力,推動創新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不斷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創新驅動,將成為陝西實現追趕超越更加強勁的引擎!

自主創新 固本強基

作為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器產業的引領者,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專利183項,依靠核心技術,其產品在國際市場極具競爭力,是該領域高端市場上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國品牌。

如今,像炬光科技這樣富有創新活力、呈現跳躍發展態勢的瞪羚企業,已經成為孕育陝西原創新興產業和推動傳統產業顛覆式變革的超級引擎,並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新動能。

曾幾何時,“挖煤賣油”是陝西這個資源大省經濟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經濟步入新常態,資源優勢難以持續支撐高速增長,陝西經濟步入調整“陣痛期”。

為此,陝西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開出“治病良方”——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新活力、新動能不斷湧現,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陝西經濟步入轉型升級的快車道。

2017年1月11日,由延長石油集團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共同研發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全球首套煤基乙醇工業化項目——延長石油1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工業示範專案打通全流程,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主要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標誌著我國新型煤化工產業化技術應用取得又一重大突破。2017年12月15日,雙方再度聯手,建設全球首套5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項目,我國合成氣制乙醇技術正式邁入大規模工業化階段。

作為傳統能源化工企業,延長石油集團在做好主體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緊抓創新不放鬆,通過增加能化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正在向高端化邁進。2017年,延長石油集團新增授權專利189件,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16項。

在創新中生產,在創新中升級,在創新中激發活力。從西安光機所獲批國家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到陝西半導體先導技術中心掛牌運營,再到西北大學與延長石油集團的校企研發平臺建立,技術創新正不斷為陝西經濟發展發電蓄能。

制度創新 碩果累累

2018年2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關中平原城市群正式成為國家級城市群。同時,《規劃》明確提出,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

消息一出,瞬間刷爆“朋友圈”,成為三秦父老熱議的話題。

從借力西部大開發助推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到依靠拼搏位居西部大開發戰略首要位置;從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到“一帶一路”核心區,陝西不斷被賦予新的使命,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在陝西自貿區楊淩片區,註冊企業的群眾和創業者,掃一掃二維碼,就能完成從身份認證到註冊登記的全過程。從面對面櫃檯登記,到坐在家裡遠端辦照,這項連總理都點贊的創新舉措,只是陝西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縮影之一。

讓互聯網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創新,正在以全新的姿態改變陝西人的生活方式。簡政放權大刀闊斧,“放管服”制度創新啟動,“店小二”服務更加貼心;現代化金融體系日臻完善,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讓貿易門檻更低、投資更便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聚集疊加,“走出去”的大通道越發寬廣,“引進來”的強磁場更為有力。

創新讓陝西的發展更開放、空間更開闊、活力更強勁。陝北轉型發展和陝南綠色迴圈發展持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發展全面啟動,西鹹新區實現由西安市代管託管,神木撤縣設市,鄠邑、南鄭撤縣設區,9個鎮被評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

理念創新 補齊短板

當創新成為驅動發展的核心動力時,陝西比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作為我國高校密度和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省份之一,陝西在校學生數僅次於北京和上海,居全國第三位;擁有百餘所高校,上千家科研機構;學科體系完備,專業技術人才突破170萬人。但陝西還存在難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問題,補齊短板是當務之急。

留人先留心,引才先築巢。

優化人才引進和創新創業環境,陝西進退有度。進,是面向“市場失靈”領域,主動作為,加強統籌和頂層設計。退,是騰出空間,培育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讓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創新。從去年到今年初,西安市發佈23條人才新政和20項招才引智新舉措,以更加積極、開放和有效的戶籍人才政策引才聚才用才。2017年,西安通過戶籍新政、人才新政落戶18.6萬人,同比增長410%,人才淨流入量居全國大城市前列。

2018年,陝西將深化軍民、部省、央地融合,促進創新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加快推進西安國家航空產業基地、航太產業基地、兵器工業基地、漢中航空智慧新城等建設,推動軍民標準通用化建設,建設一流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繼續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培育力度,著力打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2018年,站在新起點上的三秦大地,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揮後發優勢奮力追趕超越。創新型的陝西,必將活力四溢。

2月8日,從全省國資系統工作會議傳來好消息,省屬企業已簽約市場化債轉股項目8個,簽約金額1800億元,落地資金454億元。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去杠杆,標誌著陝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行穩致遠。

2017年,陝西下氣力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亮眼:煤炭去產能已完成“十三五”任務的64%,已化解鋼鐵過剩產能210萬噸;取締“地條鋼”企業18家,企業稅費、用能、物流等成本降低300多億元……

開啟新時代,踏上新征程。2018年,陝西將以振興實體經濟為著力點,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舉措,向更廣維度、更深層次、更大空間深化拓展。

優供給:存量效益不斷提高

2017年,在“去產能”的背景下,陝煤集團經歷了極不平凡的一年。

——實現利潤105億元,優質煤炭產能占比達95%,煤、化、鋼三大主業歷史性同時盈利。

——小保當等6個優勢煤礦項目獲得國家核准,優質產能比重大幅提升,主業優勢更加凸顯。

——債轉股工作先聲奪人,已落地債轉股資金規模居全國之首。

——陝西首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企業在集團誕生。

“陝煤集團已經進入發展新階段,由生存保衛階段轉向轉型發展階段;由治虧創效階段轉向改革提升階段;由規模速度型增長階段轉向品質效益型增長階段。”陝煤集團董事長楊照乾說。

同陝煤集團一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踐行者,也成為了改革的直接受益者:去年延長石油集團燃氣及化工產品收入同比增長16.6%,高端產品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陝鋼集團扭轉連續6年虧損局面,重新振作,再上新征程。

從更高的層面來看,陝西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化解過剩產能,減少無效低端供給,而且補短板、做“加法”,有效中高端供給顯著增加。農村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果、畜、菜規模效益持續提升;設立28支總規模835億元的產業基金,通過採礦權抵押等舉措支持企業融資,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達到5926億元,增長68.6%。

調結構:優質增量持續遞增

2月5日,我國首個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在陝西落地。

“作為一個內陸省份,陝西不靠海、不沿邊,走向世界靠藍天。”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強說,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的啟動,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實踐,更是政策突破的嘗試,展示了陝西敢為天下先的魄力。

推動無人機配送運營試點落地,是陝西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個典型案例。2017年,在結構調整的推動下,陝西實體經濟優質增量持續遞增。

——能源工業增長穩定。榆林成為國家規劃的4個現代煤化工產業示範區之一。神華榆林煤炭綜合利用、延安煤油氣綜合利用等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全省能源工業增加值增長5.5%。

——新興產業培育加速。支援智慧製造、軍民融合、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節能環保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先進製造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3%提升到38%……“造飛機、產汽車、制晶片、做手機、出好藥、強新材”展示了工業的新形象。

——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京東和海航兩個千億級物流總部項目落戶陝西。靖邊煤油氣綜合利用專案填平補齊工程破土動工,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二期、中興智慧終端機二期等重大項目落地,新興產業發展動能更強;西安國際航空物流樞紐、鐵路物流通道建設提速,陝西交通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服務業快速發展。西鹹新區納入國家“十三五”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新增19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謀長遠:邁向更高品質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牢牢把握工作主線,堅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陝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2018年將向縱深發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對處置“僵屍企業”實行清單管理,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支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推進省級涉企“零收費”……

牢牢把握高品質發展這個根本要求,陝西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一系列振興實體經濟的舉措和優質產業專案也在落地:

——在政策實施層面,統籌推進工業穩增長和調結構,落實《〈中國製造2025〉陝西實施意見》,實施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畫和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先進產業集群。

——在產業謀劃方面,加強煤油氣鹽綠色開發、高效利用,加快建設電力外送通道,構建高端化能源化工產業體系;以汽車產業為製造業發展突破口之一,2018年全省整車產量目標70萬輛;電子資訊產業謀求新突破,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在項目建設方面,力爭2018年上半年開工中煤烯烴二期、未來能源煤制油後續等5個百億元以上重大煤炭資源轉化專案,為能源化工產業發展添力;推進中興通訊智慧終端機二期等專案,釋放產業集聚效應;推動西延高鐵建設,啟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