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什麼樣的人最容易幸福?

本-沙哈爾作為哈佛大學的教授, 他開設的“積極心理學”被哈佛學生推選為“最受歡迎的課程”, 也被眾多企業家和高管們譽為“摸得著的幸福”。

其中知名作家蘇岑曾強烈此書, 並說:“掌握了幸福的方法, 你將感受到幸福在心中綻放的感覺。 ”

本-沙哈爾原來是以色列人, 從小就練習壁球, 他的夢想也是能夠成為全以色列的壁球冠軍, 為此他每天控制飲食, 遠離喜愛的漢堡。 就如同“不破樓蘭誓不還”, 他決心要等到奪冠時, 再去買四個漢堡, 吃個痛快。

但等到他16歲那年奪冠時, 面對著日思夜想的漢堡, 他突然覺得索然無味,

看著獎盃, 竟也覺得追求了一輩子的東西終於得到了, 似乎也沒有多麼快樂。

本-沙哈爾曾這樣說自己, “我曾不快樂了30年”, 那麼幸福的方法到底是什麼呢?

在書中, 他提供了兩組資料, 一組是經歷過車禍截肢的人, 經心理學家的統計, 大約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他們的幸福感會回到截肢前;另一組是中過頭彩的人, 經統計, 這些人的幸福感, 只需要一個月就會回到跟之前一樣。

這說明了什麼?

本-沙哈爾解釋說:“幸福與狀態無關, 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

試想, 一個擁有萬貫家財的人, 並且在社會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受人尊敬, 於此同時, 也擁有出眾的相貌和健康的身體, 可以說這樣的人已足夠的完美。

但這樣的人一定幸福嗎?

答案自然是未必。

張國榮, 憑藉一首《Monica》在樂壇飆紅,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成為香港的一代傳奇和神話。

他在電影《霸王別姬》中說:“說好的一輩子, 差一年, 一個月, 一天, 一個小時, 都不算一輩子。 ”

可在46歲那年, 因患抑鬱症自殺身亡。

而海子, 明明才華橫溢, 卻選擇臥軌自殺, 對他們而言, 缺失的不再是什麼物質, 而是喪失了幸福的能力。

現如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 越長大, 感覺年味越來越淡, 並且過年也成為了一種負擔。

這在本-沙哈爾看來, 就是我們幸福的能力在減弱, 幸福的反面並不是不幸, 而是麻木。

孔子有一個學生, 顏回, 他曾這樣稱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在回也!”

通俗點說, 就是顏回每頓吃一簞飯, 喝一瓢水, 住在簡陋的巷子裡, 別人見了都非常擔憂, 但顏回卻仍舊覺得很快樂。

孔子在《述而》中也說:“飯疏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 於我如浮雲。 ”

那麼孔顏之樂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如此簡陋的物質環境卻能夠帶來幸福?

原因還是在於師徒兩人的超強的幸福感知力。

古人認為“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但在楊振寧看來, 我們似乎更應該“學海無涯樂作舟”。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 一苦, 一樂, 但卻能夠看出一個人對於生活的態度。

每個人都懷念過去的時光, 但試想, 當時的你是否真的快樂, 答案也是未必。 正如周星馳在《大話西遊》裡的那句經典臺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前面,

但是我沒有珍惜, 等到失去的時候, 我才後悔莫及。 ”也許人生亦是如此, 只有失去的時候, 我們才會珍惜, 既然如此, 活在當下, 歲月靜好, 靜聽花開, 感受歲月的流逝, 這就是幸福, 這也是本-沙哈爾跟我們傳達的幸福的方法。

有聽讀書, 再忙也要讀一本好書, 本周我們一起共讀《幸福的方法》。

本書的十個主題:

1.關於幸福的疑問

(第1頁—第12頁)

2.人生的四種模型

(第13頁—第28頁)

3.幸福的意義

(第29頁—第46頁)

4.人生的終極財富

(第47頁—第76頁)

5.幸福面前人人平等

(第77頁—第92頁)

6.傾聽幸福的聲音

(第93頁—第106頁)

7.想要幸福的人要學會分享

(第107頁—第118頁)

8. 幸福像花兒一樣

(第119頁-第138頁)

9.跨越幸福的障礙

(第139頁—第148頁)

10.幸福至上

(第149頁—第162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