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舌尖3》向我們證明了續集“有毒”的這一真理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讓無數“吃貨”看的口水與淚水齊飛的“現象級”紀錄片, 終於在時隔三年之後迎來了第三季。

這一個讓廣大吃貨“喜大普奔”的消息,

頓時被交口相傳。 於是, 大年初四當天, 一眾吃貨拿好了小板凳, 備好了小零食, 像小時候一樣等在電視機前, 等待著《舌尖上的中國3》的播出。

然而, 第一集一經播出, 就在網路上遭到了大範圍的吐槽。 只因為, 這第一集的舌尖上的中國,

既不講美食, 也不講廚藝, 講的居然是, 鐵鍋?

章丘鐵鍋、淮陽菜刀、銀杏砧板, 就像每次舌尖上的中國出現的美食都會在網路上變成爆款一樣, 這些鐵鍋、菜刀、砧板, 也在一夜之間, 成為了淘寶售賣的爆款。 引得廣大網友紛紛調侃, 這第一集別再是淘寶派來的種草機吧.....

當然, 也有可能人家第一集就是一個總起, 為了給後面的美食做鋪墊, 然而後面兩集講述的“小吃”和“宴席”也依然是滿滿的槽點和漏洞。

第二集《香》講述了各地的風味小吃。 總以為這一集應該是讓人口水滿滿的美食記錄了吧, 結果.....唉, 別的不說, 作為天津人的小編, 只把節目播出之後廣大天津人對於煎餅果子環節的回饋放上來, 列位看官自行辨別好了。

別的不說,對於天津人來說,加火腿腸的煎餅果子都是邪教!

第三集講了中國的宴會環節。必須承認,在這一集中能感覺到導演想要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禮節宣揚的意圖,但比起前兩部《舌尖上的中國》對於人與美食與情義行雲流水般的介紹和描寫,這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總有那麼一些做作,這一點,從文案的對比上就能看見一二:

《舌尖1》第一集“ 腳步 ”: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來暖濕的季風,植物正在瘋長,又到了白馬占堆最忙碌的季節。天麻和靈芝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但是一個月後,他們將消失的無影無蹤。從峽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讓林芝成為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最豐富的地區。“

弟弟高中畢業,白馬得迅速掙夠他讀大學的費用,在此之前,他為弟弟準備了一件特殊禮物。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這裡,白馬努力搜尋幾天前發現的蜂巢。現在他得想辦法達到樹頂,在當地人眼中,蜂蜜是寶貴的營養品,值得為他冒險,聽起來難以置信,但是這種風俗已經延續數百年。”

《舌尖3》第二集“ 香 ”:

“每天清晨,董官村都是在木翠的叫賣聲中醒來的。 董官村位於雲南省騰沖市。億萬年前,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的激烈碰撞下 ,塑造出中國西南邊陲壯闊的自然景觀。幾個世紀以來騰沖先民用扁擔和馬幫,開闢出連接外界的崎嶇古道,成為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重要驛站。在鄉音的繚繞聲中,稀豆粉被送到了千家萬戶。這種用豌豆做成的稀豆粉裡有著騰沖人對家鄉的眷戀。

對比起來,總是覺得這一季《舌尖》上的文案少了一些什麼,當然不是說文案寫的不夠華麗,但總覺得好像沒有了曾經的“舌尖體”暖胃暖心的感受,而變成了表面的“美食流水帳”。“舌尖體”不應如此平庸。

《舌尖》的這些改變,和製作團隊的大換血不無關係。《舌尖上的中國》原總導演陳曉卿離職的消息,其實在2016年7月就已經傳出,正式宣佈則是在2017年10月。而據悉,陳曉卿離職後,帶領《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的原班團隊組建新公司,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新公司目前籌備的第一部紀錄片依然和“美食”有關。

執導總導演劉鴻彥接手,《舌尖上的中國3》的製作才又開始步入正軌。而面對前兩部的成功,劉鴻彥當然壓力不小。劉鴻彥1993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生活空間》欄目開始從事紀錄片創作,2003年擔任新聞頻道長紀錄片欄目《紀事》的製片人。除此代表作品還有《紀事》、《敢問蒼穹》、《中國人的活法》、《中國人在非洲》等,可謂也是經驗豐富。

然而事實證明,《舌尖》的這個IP也不是有經驗就能夠完美接手的。在還沒有播出的幾集裡,《舌尖3》是否能實現逆襲,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誰都不知道,也興許,這前幾集只是新導演和“舌尖”的“磨合期”呢,畢竟《舌尖》對於我們的暖胃暖心,還是令我們無限懷念和期待的。

別的不說,對於天津人來說,加火腿腸的煎餅果子都是邪教!

第三集講了中國的宴會環節。必須承認,在這一集中能感覺到導演想要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禮節宣揚的意圖,但比起前兩部《舌尖上的中國》對於人與美食與情義行雲流水般的介紹和描寫,這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總有那麼一些做作,這一點,從文案的對比上就能看見一二:

《舌尖1》第一集“ 腳步 ”: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來暖濕的季風,植物正在瘋長,又到了白馬占堆最忙碌的季節。天麻和靈芝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但是一個月後,他們將消失的無影無蹤。從峽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讓林芝成為世界高山植物區系最豐富的地區。“

弟弟高中畢業,白馬得迅速掙夠他讀大學的費用,在此之前,他為弟弟準備了一件特殊禮物。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這裡,白馬努力搜尋幾天前發現的蜂巢。現在他得想辦法達到樹頂,在當地人眼中,蜂蜜是寶貴的營養品,值得為他冒險,聽起來難以置信,但是這種風俗已經延續數百年。”

《舌尖3》第二集“ 香 ”:

“每天清晨,董官村都是在木翠的叫賣聲中醒來的。 董官村位於雲南省騰沖市。億萬年前,在亞歐板塊與印度板塊的激烈碰撞下 ,塑造出中國西南邊陲壯闊的自然景觀。幾個世紀以來騰沖先民用扁擔和馬幫,開闢出連接外界的崎嶇古道,成為中國通往東南亞的重要驛站。在鄉音的繚繞聲中,稀豆粉被送到了千家萬戶。這種用豌豆做成的稀豆粉裡有著騰沖人對家鄉的眷戀。

對比起來,總是覺得這一季《舌尖》上的文案少了一些什麼,當然不是說文案寫的不夠華麗,但總覺得好像沒有了曾經的“舌尖體”暖胃暖心的感受,而變成了表面的“美食流水帳”。“舌尖體”不應如此平庸。

《舌尖》的這些改變,和製作團隊的大換血不無關係。《舌尖上的中國》原總導演陳曉卿離職的消息,其實在2016年7月就已經傳出,正式宣佈則是在2017年10月。而據悉,陳曉卿離職後,帶領《舌尖上的中國》系列紀錄片的原班團隊組建新公司,繼續從事紀錄片創作,新公司目前籌備的第一部紀錄片依然和“美食”有關。

執導總導演劉鴻彥接手,《舌尖上的中國3》的製作才又開始步入正軌。而面對前兩部的成功,劉鴻彥當然壓力不小。劉鴻彥1993年進入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生活空間》欄目開始從事紀錄片創作,2003年擔任新聞頻道長紀錄片欄目《紀事》的製片人。除此代表作品還有《紀事》、《敢問蒼穹》、《中國人的活法》、《中國人在非洲》等,可謂也是經驗豐富。

然而事實證明,《舌尖》的這個IP也不是有經驗就能夠完美接手的。在還沒有播出的幾集裡,《舌尖3》是否能實現逆襲,這個問題我們現在誰都不知道,也興許,這前幾集只是新導演和“舌尖”的“磨合期”呢,畢竟《舌尖》對於我們的暖胃暖心,還是令我們無限懷念和期待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