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厲害了,我的胡巴,春節檔唯一一部華語片入圍柏林電影節的電影!

柏林國際電影節,是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 最高獎項是“金熊獎”。

三年前的暑假,

借國產保護月的東風, 《捉妖記》以黑馬之姿創造了24億票房的記錄, 如今《捉妖記2》又是12只萌妖齊上陣, 形象上參考《山海經》裡的奇異怪獸來設計, 人設上每只妖都有自己的故事背景, 看來《捉妖記》系列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啊。

在好萊塢行走廿年的許誠毅為這部影片帶來了極高的工業水準,

他不止要讓觀眾震驚于高超的特效, 更首先要讓觀眾從逼真的妖之血肉去感受到妖的情感。

比起第一部中單純的只為吃掉胡巴的故事動機, 《捉妖記2》將正式聯繫起人界與妖界這樣巨集大世界觀的主題, 正如楊祐寧所言:“一隻小妖, 將會顛覆人妖兩界”, 接下來的故事肯定很不簡單。

中國不缺少玄幻與魔幻題材的電影, 這些玄幻與魔幻題材, 或植根於中國古代的鬼怪傳說, 或改編自大熱的盜墓IP, 但真正可以稱之為“奇幻”電影的卻屈指可數, 去年的《妖貓傳》算是, 捉妖系列亦是。

在民間文化中, 鬼的出場頻率卻遠高於其它, 早期的《搜神記》中, 妖怪更偏重於“靈”(另一種生命)的含義。 漸漸地, 神、鬼、人構成了一套與現實密切相關的階級秩序, 廣泛流傳於民間。

而小編我對捉妖系列的欣賞就在於它修正了這種想像貧乏的“鬼怪”, 為中國的妖文化注入了一絲靈氣。 《捉妖記》雖為古裝扮相, 卻不強調特定的朝代, 不借助神鬼傳說。

無論世界以怎樣的惡意對待胡巴, 它都毫無戾氣, 而是堅定地回以真善美, 令世故的成年人自慚形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