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萬曆朝鮮戰爭為什麼要打七年?關鍵是這個豬隊友太坑

作者:我方團隊書劍為酒

明代戰爭無數, 但要論其中見證了明軍強悍戰鬥力的戰爭, 那必須有萬曆朝鮮戰爭。

在這場歷時七年的慘烈血戰裡,

人數少的多的明軍血戰近二十萬日本“戰國精英”, 卻經常以少敵多狠打, 幾乎是摁著日軍水陸輪番痛擊, 最終在白浪滔滔的露梁海面上, 將數萬日本精銳徹底埋葬在怒濤中。 其震撼東北亞的強大戰力, 正如戰爭期間朝鮮大臣們心悅誠服的歌頌:戰勝之速, 為前史所未有也!

但奇怪的是, 既然戰鬥場面如此一邊倒, 明軍的戰鬥表現如此可圈可點, 那為什麼這場幾乎把整個朝鮮打成殘渣的戰爭, 卻要苦苦拉鋸七年才分出勝負?“戰勝之速”的明軍, 為什麼就不能速戰速決, 迅速將日本人徹底消滅?

其實, 這話要是問參戰的明軍部隊, 肯定要問出一肚子苦水:不是我軍不能打, 實在是豬隊友太坑爹。 不信?看過下面這些事,

就一定知道有多坑!

1、 傷不起的“豬隊友”

1592年, 剛剛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 不顧群臣反對, 悍然出兵朝鮮。 4月14日, 15萬日軍從釜山登陸, 18天后王都漢城淪陷, 日軍的進軍速度堪比二戰時的德軍,創造了冷兵器史上的奇跡。

朝鮮國王李昖一看大事不好, 立刻帶著文武百官掉頭就跑, 一口氣跑到了鴨綠江邊, 派大臣去北京求救。

▲日軍勢如破竹

明朝聽到朝鮮淪陷的消息驚呆了:“這不可能啊, 前段時間還好好的, 怎麼突然就亡國了?好歹朝鮮也有三千里的戰略縱深, 一個月不到就崩潰了?”

朝鮮使臣回答說:“千真萬確, 現在我們大王就在鴨綠江邊, 非常危險, 請求明朝收留, 並且派兵支援。 ”

萬曆皇帝聽聞此事後, 只說了兩個字:“出兵。 ”神宗皇帝雖然平時不上朝, 但對於事態的嚴重性還是清楚的, 如果在朝鮮擋不住日本人, 日本人下一個進攻的目標就會是北京。

既然皇帝都下令了, 兵部的大臣就去找朝鮮人詢問軍情, 準備出兵:“日本人有多少兵馬?現在軍至何處?”

朝鮮大臣不好意思地答道:“目前國內三都淪陷, 八道瓦解, 前方戰況我們一無所知, 但倭寇完全是一群烏合之眾, 只要大明天兵一到, 即刻剿滅。 ”

看著朝鮮人真誠的面孔, 明朝兵部的大臣感覺他們遇到了一群白癡, 一問三不知, 就知道拍馬屁。 算了, 還是靠自己, 先派一支5000人的小股部隊入朝探探情況吧。

2、 遇到朝鮮“帶路黨”

俗話說“大炮一響, 黃金萬兩”, 這援朝的軍費怎麼辦呢?

朝鮮不但一分錢拿不出來, 國王李昖還請求大明皇帝恩賜一些財物, 能讓他養活自己的流亡政府。

誰叫大明是天朝上國呢?萬曆皇帝被迫賞賜了李昖兩萬兩白銀, 明軍的軍費也由自己承擔。 可還有糧食的問題, 從內地往朝鮮運糧實在不方便, 如果朝鮮的官員能配合明軍在當地募糧以供軍用, 就能節省一大半的開支。

朝鮮官員再次表示, 我們對朝鮮國內已完全失控, 糧食問題只能配合, 不能擔保。

▲明軍圍攻日軍倭城

明軍就在這樣尷尬的情況下,讓遊擊將軍史儒率領先頭部隊2000人入朝。

配合明軍的朝鮮大臣這時幹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軍隊的指揮權。史儒覺得朝鮮人瘋了,嚴厲駁斥了他們的無理要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鮮大臣開始不停催促明軍進軍解放平壤,史儒忍無可忍與他們爭吵了起來:“你們到底懂不懂軍事?不懂就閉嘴,靠著2000人能打下平壤嗎?”

朝鮮大臣冷嘲熱諷地答道:“平壤城就1000日軍都不敢打,膽小。”

▲日軍平壤守將小西行長

7月,副總兵祖承訓率領2000多人抵達前線,明軍共計5000多人。這下朝鮮人更來勁了:“快去解放平壤!”

史儒和祖承訓一商量,明軍5倍於平壤城內的日本守軍,應該能輕鬆解決戰鬥。誰料進入平壤城後,明軍遭到了大批日軍的埋伏,被殺的大敗而歸。

氣得祖承訓破口大駡:“你們朝鮮人是間諜吧!平壤城中至少有一萬日軍!故意把我們往溝裡帶!”

3、 死在朝鮮箭下的明軍

首戰敗北的明軍算是知道了朝鮮的水有多深,緊急從國內調來了5萬援軍,準備正式與日軍一決高下。

主將李如松前來找朝鮮官員詢問糧草情況,朝鮮戶部官員說,目前能籌得軍糧5萬石,馬豆3萬石。

▲明軍中的神機營

李如松聽完差點暈過去,明軍擁有戰馬26000匹,一個月就能吃完3萬石馬豆,剩下的日子你讓我的騎兵扛著馬打仗?暴脾氣的李如松將朝鮮來使綁在柱子上結結實實打了一頓。看來還是要靠自己從祖國運糧,鬥志正盛的明軍就這樣被耽誤了戰機。

在明軍光復平壤後,李如松去清點戰場,發現戰死的明軍中有不少人中了箭,問題是日軍不用弓箭,只用火槍,那麼這箭是誰射的?李如松的判斷是自己的盟軍朝鮮人從背後射的,嚇得朝鮮將軍立刻下跪辯解道:“這肯定是城中投靠日軍的朝奸幹的!”

李如松看著跪在地上的朝鮮將軍感覺又好氣又好笑,沒想到自己的盟軍竟然是一群敵我不分的“戰五渣”。

4、 朝鮮人的窩裡鬥

這裡不得不提朝鮮的海軍名將李舜臣,此公在絕境中,以一己之力多次大敗日本海軍,搞得日本後勤補給雞犬不寧,戰爭變得難以為繼。可謂朝鮮之役中朝方唯一可堪大任的將星。

朝鮮人窩裡鬥的本領可能是全世界最強的,剛剛與日本議和停戰,就有人誣告李舜臣謀反,朝鮮國王李昖盛怒之下把他打入大牢。

▲擅長窩裡鬥的朝鮮大臣

沒想到對議和條件不滿的豐臣秀吉再次發動了侵略,14萬日軍鋪天蓋地而來。

國難思良將,沒有李舜臣的朝鮮海軍接連遭遇重創,僅存的一點家底都被庸臣敗光,國王李昖這才下令將李舜臣釋放,以小兵的身份戴罪立功。

或許李舜臣看透了腐敗的朝鮮朝廷,知道就算勝利後自己還是會被奸臣害死,他選擇了在最後的露梁海戰中以身殉國,完成了對日軍的最後一擊。

▲李舜臣

值得一提的是李舜臣是朝軍中為數不多能與明軍打配合的將領,尤其與大明海軍大將鄧子龍的關係特別好,還寫過詩文贈與對方。

5、 懲前毖後

縱觀整場“朝鮮之役”,明軍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力,面對三倍於己的敵軍,穩紮穩打,進退得當。

日軍表現亦可圈可點,在裝備上,他們配備了最新式的火器,給明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在於明軍交戰中,雖常有失敗,但都沒有傷其根本,後期更是建造堅城,避免於明軍決戰,打得有板有眼。

▲萬曆帝、朝鮮國王李昖、日本關白豐臣秀吉

而主場作戰的朝鮮則令人大跌眼鏡,除了與明軍爭奪軍權外,還謊報軍情,不顧實際,一味催促明軍開戰。朝鮮軍隊在與明軍聯合作戰時,訓練極差,誤傷友軍的事情比比皆是,往往戰鬥還沒開始,怕死的朝鮮士兵就逃跑了。但對待功臣毫不手軟,充分發揮窩裡鬥傳統,至死方休。

在三方的角力下,原本清晰的戰局陷入了僵局,活活拖延了七年之久,不求朝鮮人幫忙,只要別添亂,說不定這場戰爭會早點結束。

中國古代四大坑爹“名將”,誰是破壞力最大的一個?

精兵強將的北宋為何總吃敗仗?看過這些你就明白了

▲明軍圍攻日軍倭城

明軍就在這樣尷尬的情況下,讓遊擊將軍史儒率領先頭部隊2000人入朝。

配合明軍的朝鮮大臣這時幹了一件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要軍隊的指揮權。史儒覺得朝鮮人瘋了,嚴厲駁斥了他們的無理要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朝鮮大臣開始不停催促明軍進軍解放平壤,史儒忍無可忍與他們爭吵了起來:“你們到底懂不懂軍事?不懂就閉嘴,靠著2000人能打下平壤嗎?”

朝鮮大臣冷嘲熱諷地答道:“平壤城就1000日軍都不敢打,膽小。”

▲日軍平壤守將小西行長

7月,副總兵祖承訓率領2000多人抵達前線,明軍共計5000多人。這下朝鮮人更來勁了:“快去解放平壤!”

史儒和祖承訓一商量,明軍5倍於平壤城內的日本守軍,應該能輕鬆解決戰鬥。誰料進入平壤城後,明軍遭到了大批日軍的埋伏,被殺的大敗而歸。

氣得祖承訓破口大駡:“你們朝鮮人是間諜吧!平壤城中至少有一萬日軍!故意把我們往溝裡帶!”

3、 死在朝鮮箭下的明軍

首戰敗北的明軍算是知道了朝鮮的水有多深,緊急從國內調來了5萬援軍,準備正式與日軍一決高下。

主將李如松前來找朝鮮官員詢問糧草情況,朝鮮戶部官員說,目前能籌得軍糧5萬石,馬豆3萬石。

▲明軍中的神機營

李如松聽完差點暈過去,明軍擁有戰馬26000匹,一個月就能吃完3萬石馬豆,剩下的日子你讓我的騎兵扛著馬打仗?暴脾氣的李如松將朝鮮來使綁在柱子上結結實實打了一頓。看來還是要靠自己從祖國運糧,鬥志正盛的明軍就這樣被耽誤了戰機。

在明軍光復平壤後,李如松去清點戰場,發現戰死的明軍中有不少人中了箭,問題是日軍不用弓箭,只用火槍,那麼這箭是誰射的?李如松的判斷是自己的盟軍朝鮮人從背後射的,嚇得朝鮮將軍立刻下跪辯解道:“這肯定是城中投靠日軍的朝奸幹的!”

李如松看著跪在地上的朝鮮將軍感覺又好氣又好笑,沒想到自己的盟軍竟然是一群敵我不分的“戰五渣”。

4、 朝鮮人的窩裡鬥

這裡不得不提朝鮮的海軍名將李舜臣,此公在絕境中,以一己之力多次大敗日本海軍,搞得日本後勤補給雞犬不寧,戰爭變得難以為繼。可謂朝鮮之役中朝方唯一可堪大任的將星。

朝鮮人窩裡鬥的本領可能是全世界最強的,剛剛與日本議和停戰,就有人誣告李舜臣謀反,朝鮮國王李昖盛怒之下把他打入大牢。

▲擅長窩裡鬥的朝鮮大臣

沒想到對議和條件不滿的豐臣秀吉再次發動了侵略,14萬日軍鋪天蓋地而來。

國難思良將,沒有李舜臣的朝鮮海軍接連遭遇重創,僅存的一點家底都被庸臣敗光,國王李昖這才下令將李舜臣釋放,以小兵的身份戴罪立功。

或許李舜臣看透了腐敗的朝鮮朝廷,知道就算勝利後自己還是會被奸臣害死,他選擇了在最後的露梁海戰中以身殉國,完成了對日軍的最後一擊。

▲李舜臣

值得一提的是李舜臣是朝軍中為數不多能與明軍打配合的將領,尤其與大明海軍大將鄧子龍的關係特別好,還寫過詩文贈與對方。

5、 懲前毖後

縱觀整場“朝鮮之役”,明軍一直是正面戰場的主力,面對三倍於己的敵軍,穩紮穩打,進退得當。

日軍表現亦可圈可點,在裝備上,他們配備了最新式的火器,給明軍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在於明軍交戰中,雖常有失敗,但都沒有傷其根本,後期更是建造堅城,避免於明軍決戰,打得有板有眼。

▲萬曆帝、朝鮮國王李昖、日本關白豐臣秀吉

而主場作戰的朝鮮則令人大跌眼鏡,除了與明軍爭奪軍權外,還謊報軍情,不顧實際,一味催促明軍開戰。朝鮮軍隊在與明軍聯合作戰時,訓練極差,誤傷友軍的事情比比皆是,往往戰鬥還沒開始,怕死的朝鮮士兵就逃跑了。但對待功臣毫不手軟,充分發揮窩裡鬥傳統,至死方休。

在三方的角力下,原本清晰的戰局陷入了僵局,活活拖延了七年之久,不求朝鮮人幫忙,只要別添亂,說不定這場戰爭會早點結束。

中國古代四大坑爹“名將”,誰是破壞力最大的一個?

精兵強將的北宋為何總吃敗仗?看過這些你就明白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