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南水墨之鄉

江南水墨之鄉---厚 垟

十裡塘河九道彎, 千年古邑碧波環。

紅亭醉柳鶯啼囀, 綠渚浮舟鷺自閑。

三五浣紗歸棹側, 幾竿垂釣蕩雲間。

誰家牧笛鄉音韻, 滿目無人不笑顏。

---陳楷《水鄉厚垟》

江南水鄉一厚垟村位於平陽縣鼇江鎮務垟社區, 臨近昆鼇大道、平鼇塘河、東塘河, 毗鄰昆陽鎮城南社區。 地處鼇江之北、昆山之南、東塘河之側, 四面環河, 土地肥沃, 陽光充足。 近年來, 由於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 厚垟的面貌煥然一新, 湖光山色, 粉牆黛瓦, 一副江南水鄉的模樣, 令人癡迷。

五代顯德四年(957年), 後周“左廂兵馬使”陳霆霽自福建赤岸率先舉族遷徙厚垟, 其後黃、徐、肖、吳、葉、應、林、蔡、李等姓族祖先陸續來到這裡繁衍、生息。 厚垟村, 舊稱厚陽, 南靠豐山, 又稱“豐山后垟”。 舊屬慕賢東鄉, 民國時屬小南鄉。 新中國成立後, 隸屬霧垟鄉。 2000年後, 隸屬鼇江鎮, 直到今天。

厚垟村如列島, 四周河流環繞, 村民沿岸而居, “小橋、流水、人家”典型的江南水鄉風韻, 遠有穀積山、獅子山、蔡家山等群山掩映。

走過千年歲月, 厚垟村依舊有著粉牆黛瓦的樸素、星羅棋佈的神秘、田園風光的恬然。

古宅幽香, 民風淳樸, 深厚的文化底蘊, 曾是名豪鄉紳集居地, 素有“聚寶盆”、“水墨江南”、“南浦詩鄉”等雅稱。

古有南宋至明清時期的陳岩、陳經、陳夏榮、徐啟榮等官宦鄉紳, 晚清有平陽詩界領袖陳南溟和“浙南李清照”錢蕙纕及詩人陳乙、黃青霄,

近代有儒醫陳迪生、陳氏革命三姐妹及當代企業家陳志淡等。 得天獨厚的地理和區域優勢, 孕育了這顆璀璨明珠般的歷史村落。 正是:未老莫還鄉, 還鄉須斷腸。

一個詩意的夢裡水鄉, 綠水青山, 粉牆黛瓦, 白鷺飛翔, 畫舫遊弋、樂聲悠揚,漫步河岸,仿佛西湖,讓人心曠神怡。

一個創意的夢想小村,創客空間、婚慶公園、大風車、同心鎖、風情小街、音樂快閃,陶藝創作等等,讓人留連忘返。

一座豐厚的文化禮堂,由企業家愛心捐建的厚垟牌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正講堂,陳列厚垟名人事蹟和傳統工藝的鄉村記憶館,有著水車、假山、福字牆的吟香苑,厚垟村民喜聞樂見、歡聚大堂的百姓大舞臺“村晚”,還有錢蕙纕故居、陳乙書院等人文遺址,都讓人體會到厚垟的這份文化厚重。

" 浙南李清照"一錢蕙纕

錢蕙纕故居在陸份河畔,正門面河,河邊有埠頭。近年已對正門進行修繕,面目一新。

門邊寫著“錢蕙纕故居”五個字,

圍牆上寫著錢蕙纕所寫之詞

《木蘭花慢·暮春雨中》:“

剔殘燈聽雨,

暮春時,似深秋。

奈切切淒淒,

暗風吹刮,

亂觸簾鉤。

鄉心豈真灰死,

但牽連,

又上翠眉頭。

往事如雲易散,

舊遊似夢難留。

何由絕境類羈囚,

此恨幾時休?

枉登高望遠,

故園綿邈,

滿目煙浮。

怎如昭君昔日,

便飄零異域也風流。

遺得青青一塚,

長留與後人愁。”

細品這首小詞,心中頓生淒涼,滿目憂傷。錢蕙纕一生就如門前河邊的弱柳,隨風飄浮,不能自主,傷離怨別,積郁在心,難怪人稱其“浙南李清照”。

錢蕙纕(?~1825),江蘇嘉定(現上海市嘉定區)人,嫁於平陽厚垟人陳振孟為妻。其父錢塘(1735~1790),字學淵,一字禹美,號溉亭。

乾隆四十五年(1880)中進士後,不願為官理政,改為教職,任江寧府(今南京)儒學教授。時厚垟人陳華齋在江甯府任別駕,兩人交往甚好,錢塘便將蕙纕許配其子陳振孟。婚後不久,錢塘病逝于任上,陳華齋也帶家屬回厚垟故里。過幾年,陳華齋夫妻去世。振孟不會治家,終年遊學在外,家境日益衰落,蕙纕母子過著孤淒的日子。

民國《平陽縣誌·人物志十二》載:“錢蕙纕,江蘇嘉定人,東塘陳振孟妻。父塘博學富諸述,蕙纕與諸妹俱嫻文翰。於歸後,孤吟無和,鬱鬱不自得。旋失怙,不數年翁姑相繼歿,家讓落,振孟不能治生,遊學他郡。蕙纕哀死念生傷離怨別之懷,往往寄之於詩,以憂愁遘疾,遂致不起。著有《女書癡詩稿》,其詩古體遠追六朝,今體逼近唐音,充其所至,亦長離閣澹菊軒之亞雲。”

蕙纕出生書香門第,姐妹都會寫詩填詞,其早期之作《夏午睡起》:“倦來停繡撩窗紗,一枕安眠日已斜。忽地清風簾外過,滿庭紅糝石榴花。”已顯才華,後期多傷離怨別思念之作,生前收集存稿取名為《女書癡小草》。

蕙纕在《自題詩稿後二首》雲:“柳子飄零瘴海邊,李陵憂患托詩篇。悲深擬賦思鄉曲,感切翻成滴淚編。精衛銜時山木盡,杜鵑啼處血痕鮮。明知似病應無藥,遣恨惟憑一幅箋。托跡殊方倍黯然,遙吟俯唱亂山邊。廿年淚灑臨江樹,午夜魂迷隔浦煙。蟬噪偶舒齊女怨,鴻飛欲奏伯牙弦。引宮刻羽成何事?留與騷壇作話傳。”道盡一生淒苦。

作者 王建款

畫舫遊弋、樂聲悠揚,漫步河岸,仿佛西湖,讓人心曠神怡。

一個創意的夢想小村,創客空間、婚慶公園、大風車、同心鎖、風情小街、音樂快閃,陶藝創作等等,讓人留連忘返。

一座豐厚的文化禮堂,由企業家愛心捐建的厚垟牌坊,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正講堂,陳列厚垟名人事蹟和傳統工藝的鄉村記憶館,有著水車、假山、福字牆的吟香苑,厚垟村民喜聞樂見、歡聚大堂的百姓大舞臺“村晚”,還有錢蕙纕故居、陳乙書院等人文遺址,都讓人體會到厚垟的這份文化厚重。

" 浙南李清照"一錢蕙纕

錢蕙纕故居在陸份河畔,正門面河,河邊有埠頭。近年已對正門進行修繕,面目一新。

門邊寫著“錢蕙纕故居”五個字,

圍牆上寫著錢蕙纕所寫之詞

《木蘭花慢·暮春雨中》:“

剔殘燈聽雨,

暮春時,似深秋。

奈切切淒淒,

暗風吹刮,

亂觸簾鉤。

鄉心豈真灰死,

但牽連,

又上翠眉頭。

往事如雲易散,

舊遊似夢難留。

何由絕境類羈囚,

此恨幾時休?

枉登高望遠,

故園綿邈,

滿目煙浮。

怎如昭君昔日,

便飄零異域也風流。

遺得青青一塚,

長留與後人愁。”

細品這首小詞,心中頓生淒涼,滿目憂傷。錢蕙纕一生就如門前河邊的弱柳,隨風飄浮,不能自主,傷離怨別,積郁在心,難怪人稱其“浙南李清照”。

錢蕙纕(?~1825),江蘇嘉定(現上海市嘉定區)人,嫁於平陽厚垟人陳振孟為妻。其父錢塘(1735~1790),字學淵,一字禹美,號溉亭。

乾隆四十五年(1880)中進士後,不願為官理政,改為教職,任江寧府(今南京)儒學教授。時厚垟人陳華齋在江甯府任別駕,兩人交往甚好,錢塘便將蕙纕許配其子陳振孟。婚後不久,錢塘病逝于任上,陳華齋也帶家屬回厚垟故里。過幾年,陳華齋夫妻去世。振孟不會治家,終年遊學在外,家境日益衰落,蕙纕母子過著孤淒的日子。

民國《平陽縣誌·人物志十二》載:“錢蕙纕,江蘇嘉定人,東塘陳振孟妻。父塘博學富諸述,蕙纕與諸妹俱嫻文翰。於歸後,孤吟無和,鬱鬱不自得。旋失怙,不數年翁姑相繼歿,家讓落,振孟不能治生,遊學他郡。蕙纕哀死念生傷離怨別之懷,往往寄之於詩,以憂愁遘疾,遂致不起。著有《女書癡詩稿》,其詩古體遠追六朝,今體逼近唐音,充其所至,亦長離閣澹菊軒之亞雲。”

蕙纕出生書香門第,姐妹都會寫詩填詞,其早期之作《夏午睡起》:“倦來停繡撩窗紗,一枕安眠日已斜。忽地清風簾外過,滿庭紅糝石榴花。”已顯才華,後期多傷離怨別思念之作,生前收集存稿取名為《女書癡小草》。

蕙纕在《自題詩稿後二首》雲:“柳子飄零瘴海邊,李陵憂患托詩篇。悲深擬賦思鄉曲,感切翻成滴淚編。精衛銜時山木盡,杜鵑啼處血痕鮮。明知似病應無藥,遣恨惟憑一幅箋。托跡殊方倍黯然,遙吟俯唱亂山邊。廿年淚灑臨江樹,午夜魂迷隔浦煙。蟬噪偶舒齊女怨,鴻飛欲奏伯牙弦。引宮刻羽成何事?留與騷壇作話傳。”道盡一生淒苦。

作者 王建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