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力跑,朝著相反的方向

作者:吳伯凡

一、熵

熵本來是一個物理學、熱力學的概念。

熵的定義:

封閉的熱力系統中不能做功的一定熱量的能量的計量單位,

也就是指封閉系統中對無序和隨機的計量單位。

這聽起來很拗口, 其實我們只要記住, 它的基本的含義就是:混沌、有序性的衰減、惰性、混亂遞增、不明確、衰敗等等。

例子:溫水變涼

有一鍋溫水放在那裡, 除了它的溫度會自然地減少之外, 水分子的運動狀況是趨於無序的。

我們通常把這種水分子的無序的運動狀況稱為布朗運動, 就是沒有方向、沒有目標、隨機性的運動。

我看到有人寫博客說, 星期天待在家裡頭沒事, 我只好在家的附近做布朗運動, 也就是在閒逛。

熱力學的兩個定律, 第二定律聽起來跟第一定律有點矛盾。

第一定律:宇宙的整個能量是守恆的。

第二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 系統的能量以及與能量相關的有序性是遞減的。

熱力學定律告訴我們, 在一個系統裡, 無序性(或者是說有序性的遞減)是一種宿命, 它是一個你無法擺脫的類似於詛咒的東西。 它有點像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沒辦法擺脫地心引力一樣。

任何一個系統, 它永遠受制於一種命運,

那就是無序性, 混沌性是它的歸屬。 所以有時候熵也被稱為熵死, 死亡的死, 死亡是一個最終的歸宿。

叔本華:

人一出生就開始了死亡的進程。

只不過是這個週期相對比較長, 所以我們就容易忘記這樣一個結果。 其實, 這個結果是一直擺在那兒的。

二、熵與管理學

熵本來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

但是有很多的管理學家都把它引入到管理學領域。 第一個把熵的概念與對組織研究結合起來的管理學家是德魯克。

(編者注:邁克爾·波特在《管理就這麼簡單》中寫到, “德魯克也許是第一個把‘熵’的概念與對組織的研究結合起來的管理學專家”。 )

邁克爾·波特

在生物有機體中, 生命能量的消耗始終是為了治療和維護一種精巧的次序, 一個企業組織是由人所形成的網路來構成的, 它具有絕對的陷入更大混亂狀態的傾向。 假如對這個組織不採取任何措施, 它便會處於混亂狀態之中, 這一基本原理有利地說明了管理的重要性。

任正非整個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熵。

有一次他聽人民大學的一個教授在講熵與管理的問題, 便對這個概念一見鍾情。 他突然明白, 自己以前所講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濃縮在熵這樣一個概念裡。

我們知道, 在中國的企業家當中, 任正非是少有的經常唱衰自己企業的一個企業家。 我們最早讀到的任正非的文章是《華為的冬天》, 在2012年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巿要的講話,叫《華為的2012》。聽起來好像是他始終在唱衰華為,當然實際上不是在唱袞華為。

他是比較清醒地意識到,華為作為一個企業,和所有其他的企業一樣,裡頭有一個看不見的魔鬼隨時在側,這個魔鬼就是熵。

熵就是繁榮的反面,興旺的反面,有序的反面。

所謂繁榮,不過是熵這種魔鬼處於最隱性的狀態,它隱身了,隨時可能顯化出來。而且最要命的是,它始終不會離開,所有的生命體,所有的組織的最終結局都是熵。

有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華為之熵》。這裡頭有一段話是這樣來描述熵的——

一個非活的系統被獨立出來,或是把它置於一個均勻的環境裡,所有的運動由於周圍的各種摩擦力的作用都將很快地停頓下來;電勢或化學勢的差別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傾向的物質也是如此;由於熱傳導的作用,溫度也變得均勻了。

由此,整個系統最終慢慢地退化成毫無生氣的、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於是,這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的熱力學平衡或"最大熵"。

叔本華:

一個活的生命不過是一個從一開始就被判處了死刑,只不過是這個死刑是被緩期執行的。

有一句話說:"醫生能治你的病,不能治你的命。”醫生沒辦法解決死亡的問題,他只能延緩你的死亡。這註定是一種暫時性的,用不斷的努力證明自己最終無法成功的一種努力。這聽起來是一種很悲觀的世界觀。

其實管理對於組織與醫療對於人體是同一回事,管理無非就是治療和維繫系統的有序狀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的趨勢,或者說盡可能地暫時地減少熵。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管理就是如何增加企業的生命力。

三、永動機

熵這個概念是在1854年由一個叫克勞修斯的物理學家提出來的。有了熵這個概念,我們就知道世界上沒有長生不老的東西,也不可能造出一台不需要能量、自己運行的機器。

但是,一直到二十世紀,有很多的人都在幻想造出一台不需要持續輸入能量,它就可以永遠自動運行的一台機器,這種機器它有個名字叫永動機。

永動機的製造者,這個人的名字叫黃維。原來是國民黨的一個將領,後來他作為戰俘被關押起來以後,他用了差不多25年的時間在監獄裡頭研製永動機。

他的研究前提是錯的,必然做不出永動機來。但他的性格特點就是不服,打了敗仗被關進了監獄他還不服,最要命的是他不服自然規律,他在他的漫長的餘生當中,證明了一個其實不需要去證明的結論,永動機是造不出來的。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們就不會去犯傻做這樣一台機器。

原因很簡單,我們在說熵的概念的時候,有一個限制條件,叫一個封閉的系統。封閉的系統,就是說外在的能量沒辦法進入到這個系統中來。

當外在的能量沒法輸入進來的時候,這個系統本身的有序性就會逐漸地減弱,直到最終歸於一種靜態的平衡,這種靜態的平衡其實就是死亡,或者叫熵死。

系統持續地運轉只有一個辦法,讓它從封閉變成開放。不斷地從外面輸入能量。

例子:冷水變熱

一鍋冷水,你要冷水鍋裡頭冒熱氣,那就需要在下面加一堆柴火,給它輸入能量。

原來做布朗運動的水分子只朝一個方向進行運動,到一定時候,那這鍋水就開了。我們說的水沸騰,其實就是所有的水分子都朝一個共同的方向運動,它就沸騰了。

四、負熵

指混沌和無序狀態的減少。負熵是熵的反面,熵本身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負面的東西,負熵,負負得正。

負熵的形成就是外來能量的輸入,這句很拗口的話可以翻譯成一個很通俗的話,就是一孩子,如果他不吃東西,他就會餓死,一個鮮活的肉體就會變成屍體,屍體就是一個達到了靜態平衡的生命體。

每個生命體,每個組織,只要它存在,它就處在一個看不見的傳送帶上。就像我們人一出生就站在了一個傳送帶上,傳送帶的盡頭是火葬場,我們唯一能做的是:

第一,意識到這個傳送帶的存在;

第二,意識到這個傳送帶的方向。

人以各種努力,盡可能地朝傳送的相反方向跑,跑的結果當然不是最終逃離火葬場,它只是延緩我們走到那個終點的時間而已。

組織也一樣,不管你現在是如何的繁榮昌盛、風光無限,這個組織都是站在一個它可能意識到、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名字叫做熵的傳送帶上。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你會很快地到達那個終點。

五、任正非的在商言熵

在任正非看來,所有的管理、經營行為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如何防止組織生命力的衰減,如何抵擋組織從有序趨於無序,如何避免組織逐漸地走向混沌,直到死亡。

所謂的管理,首先是發現和意識到組織是處在這樣一個傳送帶上;第二,是採取各種措施,朝著熵的相反方向,以對抗熵增的趨勢。當然,這種對抗只是暫時的有效。

我們說到熵的時候都有一個限制條件,就是封閉系統。

其實,管理不僅僅是延緩一個組織的生長,而是如何從一個封閉的傳送帶上突圍,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從系統外輸入能量的一個組織,這樣我們就會大大地改變我們組織的生命週期,讓組織的魂從原有的生命體當中脫離出來。

任正非為什麼時不時地在唱衰自己的企?其實他不是在唱衰自己的企業,而是他意識到衰不是唱出來的,衰是一種宿命。只有你意識到這種衰的宿命的時候,你才會採取決絕的努力來避免組織從興盛快速地走向危機、走向死亡。

在2012年的時候,他有一個很巿要的講話,叫《華為的2012》。聽起來好像是他始終在唱衰華為,當然實際上不是在唱袞華為。

他是比較清醒地意識到,華為作為一個企業,和所有其他的企業一樣,裡頭有一個看不見的魔鬼隨時在側,這個魔鬼就是熵。

熵就是繁榮的反面,興旺的反面,有序的反面。

所謂繁榮,不過是熵這種魔鬼處於最隱性的狀態,它隱身了,隨時可能顯化出來。而且最要命的是,它始終不會離開,所有的生命體,所有的組織的最終結局都是熵。

有一篇文章題目就叫《華為之熵》。這裡頭有一段話是這樣來描述熵的——

一個非活的系統被獨立出來,或是把它置於一個均勻的環境裡,所有的運動由於周圍的各種摩擦力的作用都將很快地停頓下來;電勢或化學勢的差別也消失了;形成化合物傾向的物質也是如此;由於熱傳導的作用,溫度也變得均勻了。

由此,整個系統最終慢慢地退化成毫無生氣的、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於是,這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的熱力學平衡或"最大熵"。

叔本華:

一個活的生命不過是一個從一開始就被判處了死刑,只不過是這個死刑是被緩期執行的。

有一句話說:"醫生能治你的病,不能治你的命。”醫生沒辦法解決死亡的問題,他只能延緩你的死亡。這註定是一種暫時性的,用不斷的努力證明自己最終無法成功的一種努力。這聽起來是一種很悲觀的世界觀。

其實管理對於組織與醫療對於人體是同一回事,管理無非就是治療和維繫系統的有序狀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的趨勢,或者說盡可能地暫時地減少熵。當然我們也可以說,管理就是如何增加企業的生命力。

三、永動機

熵這個概念是在1854年由一個叫克勞修斯的物理學家提出來的。有了熵這個概念,我們就知道世界上沒有長生不老的東西,也不可能造出一台不需要能量、自己運行的機器。

但是,一直到二十世紀,有很多的人都在幻想造出一台不需要持續輸入能量,它就可以永遠自動運行的一台機器,這種機器它有個名字叫永動機。

永動機的製造者,這個人的名字叫黃維。原來是國民黨的一個將領,後來他作為戰俘被關押起來以後,他用了差不多25年的時間在監獄裡頭研製永動機。

他的研究前提是錯的,必然做不出永動機來。但他的性格特點就是不服,打了敗仗被關進了監獄他還不服,最要命的是他不服自然規律,他在他的漫長的餘生當中,證明了一個其實不需要去證明的結論,永動機是造不出來的。

如果我們真正明白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們就不會去犯傻做這樣一台機器。

原因很簡單,我們在說熵的概念的時候,有一個限制條件,叫一個封閉的系統。封閉的系統,就是說外在的能量沒辦法進入到這個系統中來。

當外在的能量沒法輸入進來的時候,這個系統本身的有序性就會逐漸地減弱,直到最終歸於一種靜態的平衡,這種靜態的平衡其實就是死亡,或者叫熵死。

系統持續地運轉只有一個辦法,讓它從封閉變成開放。不斷地從外面輸入能量。

例子:冷水變熱

一鍋冷水,你要冷水鍋裡頭冒熱氣,那就需要在下面加一堆柴火,給它輸入能量。

原來做布朗運動的水分子只朝一個方向進行運動,到一定時候,那這鍋水就開了。我們說的水沸騰,其實就是所有的水分子都朝一個共同的方向運動,它就沸騰了。

四、負熵

指混沌和無序狀態的減少。負熵是熵的反面,熵本身對我們來說是一種負面的東西,負熵,負負得正。

負熵的形成就是外來能量的輸入,這句很拗口的話可以翻譯成一個很通俗的話,就是一孩子,如果他不吃東西,他就會餓死,一個鮮活的肉體就會變成屍體,屍體就是一個達到了靜態平衡的生命體。

每個生命體,每個組織,只要它存在,它就處在一個看不見的傳送帶上。就像我們人一出生就站在了一個傳送帶上,傳送帶的盡頭是火葬場,我們唯一能做的是:

第一,意識到這個傳送帶的存在;

第二,意識到這個傳送帶的方向。

人以各種努力,盡可能地朝傳送的相反方向跑,跑的結果當然不是最終逃離火葬場,它只是延緩我們走到那個終點的時間而已。

組織也一樣,不管你現在是如何的繁榮昌盛、風光無限,這個組織都是站在一個它可能意識到、可能完全沒有意識到的一個名字叫做熵的傳送帶上。如果你不做任何努力,你會很快地到達那個終點。

五、任正非的在商言熵

在任正非看來,所有的管理、經營行為就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如何防止組織生命力的衰減,如何抵擋組織從有序趨於無序,如何避免組織逐漸地走向混沌,直到死亡。

所謂的管理,首先是發現和意識到組織是處在這樣一個傳送帶上;第二,是採取各種措施,朝著熵的相反方向,以對抗熵增的趨勢。當然,這種對抗只是暫時的有效。

我們說到熵的時候都有一個限制條件,就是封閉系統。

其實,管理不僅僅是延緩一個組織的生長,而是如何從一個封閉的傳送帶上突圍,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夠從系統外輸入能量的一個組織,這樣我們就會大大地改變我們組織的生命週期,讓組織的魂從原有的生命體當中脫離出來。

任正非為什麼時不時地在唱衰自己的企?其實他不是在唱衰自己的企業,而是他意識到衰不是唱出來的,衰是一種宿命。只有你意識到這種衰的宿命的時候,你才會採取決絕的努力來避免組織從興盛快速地走向危機、走向死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