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車險監管動真格,人保、平安、太保、太平成反面典型

2018年春節剛過, 保監會接連放出重磅消息, 除正式接管安邦外, 另外一個重要消息就是發佈10份處罰決定書, 暫停多家巨頭財產險公司分支機搆商業車險新業務3個月時間,

此外對於涉及到的總分公司相關責任人予以重罰。

174號檔下發以後, 針對部分資料指標偏離度較大的公司, 保監會進駐財險總公司進行檢查, 並延伸檢查了部分省級分公司, 發現其中存在較大問題, 於是下發處罰決定書, 明確要對總分公司以及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罰。

從機構來看, 人保財險總公司以及四川分公司, 平安產險總公司以及四川、寧波分公司, 太保產險總公司以及福建總公司, 太平財險總公司以及四川分公司均在被罰機構之列。

而從人物來看, 時任人保財險副總裁華山, 平安產險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建平、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梁小英, 太保產險資訊技術總監徐建國,

太平財險副總經理戴曙燕、副總經理何紹銘都受到了警告以及罰款10萬元處罰。

分公司層面相關責任人除警告罰款外, 有人更是被撤銷任職資格。

而值得注意的是, 幾家公司受罰的重要原因之一都是因為與互聯網平臺合作, 通過集分寶或者積分等形式, 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 互聯網車險儼然已經成為監管重災區。

且對於此次處罰, 涉事險企一開始並不能接受, 人保財險、平安產險以及太保產險都迅速行使了聽證的權利——因為受到處罰而發起聽證會, 這在國內保險行業尚屬首次。 (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今日二條文章)

2017年以來, 保監會不斷加大市場檢查力度, 以及對於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大量公司被罰,

然而財產險巨頭公司被罰, 且分支機搆直接被暫停商業車險新業務, 還是前所未有, 車險嚴監管行至此處, 似乎是達到了一個高潮。

人保、平安、太保、太平受重罰

金融監管全面趨嚴, 保險業如是, 車險業務領域自然也如是。 以2017年發佈的“174號文”為標誌, 新一輪車險強監管時代就此開啟。

在新一輪商車費改過程中, 市場競爭加劇, 費用率水準不斷走高, 人保、平安等大公司則被認為是帶動市場費用率上升的“罪魁禍首”。 大公司提高費用率, 在機構、品牌、服務等方面不佔優勢的中小公司往往只能投入更高的費用。 從車險業務市場份額來看, 人保、平安確實一直在上升, 交流資料顯示, 2016年, 人保、平安兩家公司車險業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3.00%、21.73%,

而截至2017年底, 二者市場份額分別上升至33.12%、22.67%, 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升。

此次監管處罰的四家公司均系大公司, 嚴監管從大公司入手, “殺雞儆猴”, 決心可見一斑。

互聯網車險成受罰重災區

從保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來看,四家公司受重罰無外乎兩大原因,一是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二是編制提供虛假報表。

不難發現,互聯網車險已經成為了受罰的重災區,因為四家受罰公司都是因為參與了與互聯網平臺公司合作的積分抵扣商業車險保費的活動。其中,人保財險、太保產險以及太平財險都是與螞蟻金服進行合作,而平安產險則是與另外一家資訊公司合作。

事實上,自174號文實施以來,網銷與電銷就已經成為了受罰的重災區。業內不少人士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線下管道就沒有“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行為,只是相對而言,手段更加隱蔽,不易取證,但網銷和電銷管道則不同,因為都是通過線上管道進行,更容易被取證。

新一輪商車費改實施以來,由於喪失了折扣更大的優勢,網銷以及電銷管道保費收入大幅縮水,而現在監管又緊盯電銷網銷管道的銷售行為,電網銷管道勢必更加困難。

人保財險受罰事由

平安產險受罰事由

太保產險受罰事由

太平財險受罰事由

高管機構雙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針對上述5家財產險分支機搆的處罰當中,不但罰機構,還直接處罰總分公司的相關責任人,實施“高管與機構雙罰”,合計涉及33名高管。

其中,總公司層面,包括時任人保財險副總裁華山,平安產險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建平、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梁小英,太保產險資訊技術總監徐建國,太平財險副總經理戴曙燕、副總經理何紹銘等。

監管對於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顯然相當大,總公司層面一般是警告加罰款10萬元,業內人士表示,一旦被警告,則意味著一年之內都得不到提拔;到分公司層面四家分公司一把手不但被處以警告和罰款,同時就連任職資格都直接被撤銷。

這顯然已經對於從業人員產生了極強的震懾作用,有業內人士坦言,“珍惜職業生涯”。

暫停業務惹流言

早在2017年12月下旬,有關監管對四川當地三家大型財產險公司分支機搆暫停商業車險新業務的消息就已經開始在業內廣泛流傳,引發市場強烈關注。也引發了一些市場人士關於四川其他機構哄搶業務的擔憂。一些四川當地的有財產險公司銷售人員公然聲稱“因車險市場大公司市場份額太高,保監會為給小型保險公司預留生存空間,特暫停了幾家公司2018年1-3月的車險銷售……”並趁機讓客戶抓緊時間續保。

對此,四川保監局迅速做出反應,於2017年12月21日下發緊急通知,嚴斥散播行業負面資訊行為,明確指出,不得借機對同業機構進行詆毀,不得擾亂市場秩序和盲目拼搶業務。

交流資料顯示,2017年,人保、平安以及太平三家公司車險市場,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三家公司同時暫停業務,對於當地市場格局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機構反彈情緒明顯

嚴格的監管也引發了機構情緒的強烈反彈,據慧保天下瞭解,針對監管處罰,人保財險川分、平安產險川分以及太平財險川分都第一時間發起了聽證會,1月17日、18日、19日與監管就相關問題進行當堂對質。

而據資深市場人士介紹,保險公司因為受到處罰要求進行聽證,在業內尚屬首次,上一次保監會舉行聽證會還是在10年前,因為交強險費率調整,特邀請投保人代表、社會公眾代表等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出的交強險費率方案充分進行質證和辯論。但此次接連三天舉行的多場聽證會性質卻有所不同,不是因為民生問題,而是因為處罰問題。

如今處罰決定書已經正式發佈,內容顯示,三家公司的聽證會均以失敗告終。(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二條內容)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長期以來,保險業務監管並不是全面而統一的,政策雖然基本一致,但實際是寬鬆還是嚴格,還主要取決於各個監管局,坊間甚至有“36個保監局36個保監會”的說法,而在“嚴監管”的態勢之下,這一態勢或將有所扭轉,“嚴”將成為行業常態。

據新華社報導,在2018年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監管‘長牙齒’才能讓違規機構長記性。”陳文輝說,要使“從嚴監管”成為2018年保險監管工作的關鍵字,配足配強監管資源,聚焦股權、資本、資金運用等突出風險和農業保險、仲介市場、互聯網保險等重點領域,集中整治車險市場虛列費用、虛開發票等違法違規亂象。

他說,對違法違規機構,必須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堅持高管、機構雙罰,在市場准入、產品審批備案、高管核准等方面進行必要限制。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和人員依法採取頂格處罰,堅決打擊頂風作案行為,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

可以肯定的是,這看似前所未有的處罰,實際還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互聯網車險成受罰重災區

從保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來看,四家公司受重罰無外乎兩大原因,一是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以外的利益,二是編制提供虛假報表。

不難發現,互聯網車險已經成為了受罰的重災區,因為四家受罰公司都是因為參與了與互聯網平臺公司合作的積分抵扣商業車險保費的活動。其中,人保財險、太保產險以及太平財險都是與螞蟻金服進行合作,而平安產險則是與另外一家資訊公司合作。

事實上,自174號文實施以來,網銷與電銷就已經成為了受罰的重災區。業內不少人士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其他線下管道就沒有“給予或者承諾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保險費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行為,只是相對而言,手段更加隱蔽,不易取證,但網銷和電銷管道則不同,因為都是通過線上管道進行,更容易被取證。

新一輪商車費改實施以來,由於喪失了折扣更大的優勢,網銷以及電銷管道保費收入大幅縮水,而現在監管又緊盯電銷網銷管道的銷售行為,電網銷管道勢必更加困難。

人保財險受罰事由

平安產險受罰事由

太保產險受罰事由

太平財險受罰事由

高管機構雙罰

值得注意的是,在針對上述5家財產險分支機搆的處罰當中,不但罰機構,還直接處罰總分公司的相關責任人,實施“高管與機構雙罰”,合計涉及33名高管。

其中,總公司層面,包括時任人保財險副總裁華山,平安產險董事長兼總經理孫建平、副總經理兼總精算師梁小英,太保產險資訊技術總監徐建國,太平財險副總經理戴曙燕、副總經理何紹銘等。

監管對於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顯然相當大,總公司層面一般是警告加罰款10萬元,業內人士表示,一旦被警告,則意味著一年之內都得不到提拔;到分公司層面四家分公司一把手不但被處以警告和罰款,同時就連任職資格都直接被撤銷。

這顯然已經對於從業人員產生了極強的震懾作用,有業內人士坦言,“珍惜職業生涯”。

暫停業務惹流言

早在2017年12月下旬,有關監管對四川當地三家大型財產險公司分支機搆暫停商業車險新業務的消息就已經開始在業內廣泛流傳,引發市場強烈關注。也引發了一些市場人士關於四川其他機構哄搶業務的擔憂。一些四川當地的有財產險公司銷售人員公然聲稱“因車險市場大公司市場份額太高,保監會為給小型保險公司預留生存空間,特暫停了幾家公司2018年1-3月的車險銷售……”並趁機讓客戶抓緊時間續保。

對此,四川保監局迅速做出反應,於2017年12月21日下發緊急通知,嚴斥散播行業負面資訊行為,明確指出,不得借機對同業機構進行詆毀,不得擾亂市場秩序和盲目拼搶業務。

交流資料顯示,2017年,人保、平安以及太平三家公司車險市場,佔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三家公司同時暫停業務,對於當地市場格局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機構反彈情緒明顯

嚴格的監管也引發了機構情緒的強烈反彈,據慧保天下瞭解,針對監管處罰,人保財險川分、平安產險川分以及太平財險川分都第一時間發起了聽證會,1月17日、18日、19日與監管就相關問題進行當堂對質。

而據資深市場人士介紹,保險公司因為受到處罰要求進行聽證,在業內尚屬首次,上一次保監會舉行聽證會還是在10年前,因為交強險費率調整,特邀請投保人代表、社會公眾代表等對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提出的交強險費率方案充分進行質證和辯論。但此次接連三天舉行的多場聽證會性質卻有所不同,不是因為民生問題,而是因為處罰問題。

如今處罰決定書已經正式發佈,內容顯示,三家公司的聽證會均以失敗告終。(更多詳細內容請見二條內容)

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長期以來,保險業務監管並不是全面而統一的,政策雖然基本一致,但實際是寬鬆還是嚴格,還主要取決於各個監管局,坊間甚至有“36個保監局36個保監會”的說法,而在“嚴監管”的態勢之下,這一態勢或將有所扭轉,“嚴”將成為行業常態。

據新華社報導,在2018年的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監管‘長牙齒’才能讓違規機構長記性。”陳文輝說,要使“從嚴監管”成為2018年保險監管工作的關鍵字,配足配強監管資源,聚焦股權、資本、資金運用等突出風險和農業保險、仲介市場、互聯網保險等重點領域,集中整治車險市場虛列費用、虛開發票等違法違規亂象。

他說,對違法違規機構,必須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堅持高管、機構雙罰,在市場准入、產品審批備案、高管核准等方面進行必要限制。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和人員依法採取頂格處罰,堅決打擊頂風作案行為,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

可以肯定的是,這看似前所未有的處罰,實際還只是一個開始而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