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熹香坊講大紅袍“母樹”真假只說

隨著大紅袍的知名度越來越高, 母樹的真假之爭也愈演愈烈。

大紅袍的“代指”, 實際上經過了從某樅茶樹(狀元紅袍所披蓋的茶樹)的名稱——某品種茶樹(武夷山四大名樅之一“大紅袍”)的名稱——某類別(武夷岩茶)茶葉的總稱的轉變。 所以在不同時期, 不同場合, “大紅袍”所代指的含義也就不同。

大紅袍母樹

說法一:正副大紅袍

根據《武夷山的茶與風景》一書《上篇·茶》明確記載了大紅袍有正副之分。 ”寺僧因遊人任意採摘, 不肯以真品示人“之句可以這麼解讀:為了保護“正大紅袍”的茶樹, 僧人故意在“副大紅袍”的茶樹附近刻上“大紅袍”三個字, 以轉移遊人的視線。 因為“副大紅袍”長在較高的地方。 遊人不易採摘。 僧人這樣可疑地“掉包”, 實屬無奈之舉。 但此舉既可以保護“正大紅袍”茶樹, 無意中也大大提高了“副大紅袍”茶樹的名氣, 延續了“大紅袍”的品種和品牌。

正副大紅袍

說法二:50年代就死了

關於“正大紅袍”的說法, 和年近百歲、解放前就著手研究武夷岩茶的茶葉泰斗整天付老人所說的如出一轍。 他回憶說:原來的“大紅袍”茶樹在距離現在“大紅袍”不遠處, 就在一個大岩壁下的路邊, 樹樅有將近一米, 上面有水滴從數丈高的岩壁滴下,

年終不幹, 正好滴在茶樹上, 茶葉非常茂盛, 可是在50年代就死了。

武夷大紅袍

說法三:

另外, 《中國名茶志·福建卷》的武夷岩茶文章中記載:現今九龍窠之“大紅袍”, 據林馥泉一九四一年調查認為系名叢“奇丹”之誤。 並得寺僧信任, 看到了一株真本“大紅袍”在九龍窠的岩腳下,

樹根終年有水從岩壁涓涓流下, 樹幹滿生苔蘚, 樹及衰老。 曾作記載:樹高135釐米, 主幹八根。

九龍窠

所以現存的“母樹大紅袍”雖然不一定是最初傳說中的“大紅袍”, 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存的“大紅袍”茶樹是原生態“母樹大紅袍”之一。

更多產品詳情請登錄熹香坊微信平臺

熹香坊專注於精品沉香, 文化沉香, 致力於讓沉香流向大眾, 普及香道文化。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前門大街大江胡同阿里山廣場熹香坊沉香專列

關注熹香坊關注我們!這裡總有一款適合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