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人身險真實“開門不紅”是這樣的:客戶手上沒錢了

2018年國內人身險公司開門紅不紅, 似乎已經成為共識, 但當資料真正呈現在眼前的時候還是有些出人意料。

行業交流資料顯示, 2018年前3月, 老六家個險新單保費全線下滑, 且同比下滑幅度均高達兩位元數;行業銀保新單規模保費也出現整體負增長, 下滑幅度更是超過25%。

開門紅期間個險、銀保新單齊齊下滑, 2018年人身險行業新單保費負增長已成定局。 雖然在續期保費支撐下, 全年保費收入仍將有可能維持正增長, 但2018年新單保費負增長勢必影響到之後幾年的續期保費收入……

2018年保險業首個“灰犀牛”事件就這樣發生了,

而更大的“灰犀牛”還在路上。

老六家個險新單全線負增長

憑藉龐大成熟的代理人隊伍, 老六家一直被視為2018年痛苦轉型中的壽險業的壓艙石, 行業全年業績的重要支撐, 然而前3月的交流資料一經出爐, 會發現, 老六家自身也已經深切感受到轉型之痛。

一份行業交流資料顯示, 就連老六家險企一直引以為傲的個險管道, 在2018年前3月的開門紅期間也出現了全線負增長。

國壽、平安、太保、泰康、太平、新華2018年前3月個險新單保費分別達到500、500、200、100、100、50億元左右, 相比去年同期均出現了兩位數以上的負增長, 同比下滑幅度分別達到了20%、10%、30%、20%、20%、40%以上。 其中, 國壽個險新單保費要高於平安。

不過受益於之前良好的業務結構, 個險續期業務依舊保持高速增長狀態,

均達到30%以上的同比增速, 在其助推下, 老六家個險管道總保費收入在前三月全部實現正增長。 其中, 國壽、平安、太保、太平同比增速均達到兩位數以上, 而泰康、新華同比增速為個位數, 漲勢稍慢。

個險新單不振, 銀保新單同樣低迷, 已經完成轉型或正在全面推進轉型的老六家中, 除太保壽險銀保新單保費保持正增長之外, 其餘險企銀保管道均繼續保持負增長態勢。 不過整體來看, 這些險企的銀保新單保費貢獻度已經相當低, 2018年前3月, 除國壽以及泰康銀保新單仍然達到百億元以上之外, 其餘四家銀保新單均已降至30億元以下, 對公司整體保費收入影響有限。

在個險以及銀保兩大管道的共同影響之下,

2018年前3月, 老六家險企總保費收入增速表現不一, 國壽、泰康、太平三家出現不同程度負增長, 而平安、新華、太保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正增長。

就總保費而言, 國壽開門紅後半程發力明顯, 終於捍衛了其市場第一的位置, 將與平安的差距拉大至400億元以上。 而2018年2月末, 兩家險企原保險保費收入差距僅剩不足百億元。

行業銀保新單規模下滑逾25%

老六家個險管道全線負增長, 其餘險企銀保管道的境況更可想而知。

一份行業交流資料顯示, 2018年前3月, 參與資料交流的幾十家公司中, 接近2/3的險企銀保新單規模保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整個銀保管道一片慘澹。

而且這些險企銀保新單規模保費下滑的幅度相當大,

其中近半數險企同比下滑幅度都超過了50%, 個別險企同比下滑幅度甚至達到了80%乃至90%以上。

不過就在大多數險企的銀保新單規模保費大幅下滑之時, 值得關注的是, 也有逾1/3的險企實現了正增長, 其中多家險企, 例如光大永明、昆侖健康、英大人壽、複星保德信等甚至實現了100%以上的同比正增長。

只是這些險企終究沒能逆轉銀保管道新單規模保費整體負增長的態勢, 資料顯示, 2018年前3月, 參與資料交流的險企銀保新單規模保費整體下滑超25%。

更值得關注的是, 新單規模保費的負增長並未伴隨業務結構的整體改善, 令人期待的銀保新單期交保費也同時出現了個位數的負增長, 大多數險企都是如此。

市場貨幣流動性趨緊或才是問題根源

2018年開門紅不紅其實已經是行業共識, 究其原因, 也無外乎兩條:一是受134號文影響, 快速返還型年金險、兩全險全部停止銷售, 降低了消費者的投保積極性;二是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普遍上升, 導致保險產品吸引力相對下降。

但也有專業人士給出了不同意見, 在其看來, 上述原因只是表像, 更根本的原因還在於, 國內貨幣市場流動性趨緊。

2015年12月16日, 美國已正式開啟了新一輪加息週期, 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轉暖, 特別是美國經濟景氣度不斷上升, 2016年初至2018年3月, 美聯儲共加息6次, 將聯邦基準利率的下限從0抬升至1.5%, 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從2.3%升至2.85%附近。

而在國內, 央行雖然尚未進行加息, 但貨幣政策轉向已經是大概率事件。 在近期召開的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央行行長易綱直言:“我們已經做好迎接貨幣政策收緊的準備。”

事實上,從2017年5月份開始,M2(廣義貨幣,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增速就已經進入個位數時代。而2017年末,個人活期存款和流通中貨幣(M0)相較年初更是大幅減少了將近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僅流通中貨幣(M0)一項就減少了1.6萬億元。

2017年各月流通中貨幣(M0)以及個人活期存款變化情況(單位:萬億元)

流通中貨幣減少,個人活期儲蓄也有所減少,那錢去了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通中貨幣減少的同時,住戶貸款卻在不斷增長。資料顯示,2017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其中,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5.3萬億元;以實體經濟貸款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僅增加了6.71萬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大量貨幣都湧向了房地產市場。

另據媒體報導,2008年,國內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僅為18%,2016年就達到了44.4%,2017年已經超過54%。在杠杆率的國際比較中,雖然中國的杠杆率不算很高,但增速卻相當驚人,美國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從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的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這種現象無疑值得高度警惕。

保險業的轉型之痛將持續

貨幣流動性趨緊,對於國內壽險業的影響註定是深遠的。

客戶沒錢了。流通貨幣減少以及個人儲蓄減少的同時,住戶部門貸款卻在不斷增加,對於壽險市場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客戶沒錢買保險了”。

一位對於行銷市場非常關注的人士在對市場進行調研之後得出結論:“134號文也好,嚴監管也好,其實都不是導致‘開門紅不紅’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客戶沒錢了’”。

另一位保險公司高管也持同樣看法,據悉,在其所在公司,某分支機搆2017年開門紅期間投保的大單客戶達到數百人,而2018年同期,大單客戶只有數十人,降幅之大,令人驚訝。

大單客戶的減少,成為2018年開門紅不紅的重要原因之一。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節節高升。隨著表外業務的收緊,銀行資金鏈亦出現緊張,其往往通過理財產品以及同業拆借來緩解現金流壓力,因此在貨幣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被不斷提升。相較之下,與銀行理財產品類似的銀保管道保險產品因此失去了對於客戶的吸引力。

有統計顯示,3月18日-3月25日一周,銀行理財產品中,12個月產品收益率較前一周上行0.7BP,收益率達5.02%。相較之下,查閱多家保險公司萬能險月結算利率發現,大多在3.5%-5%之間,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難言優勢。

行業低迷狀態將持續。貨幣進入緊縮週期並非偶發事件,這種趨勢一旦形成,短期內就無法扭轉,這意味著,保險業的困難時期仍將持續,2018年還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

從2018年開門紅的情況來看,全年無論是個險新單還是銀保新單保費,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但受益于續期保費的支撐,全年總保費收入或將持平甚至正增長。但2018年新單保費負增長的影響將在2019年有所呈現,進而拖累2019年整體的保費增速。有專業人士甚至預測,一直要到2020-2022年間,續期業務受影響的程度將達到峰值。

健康險崛起,年金險暗淡。貨幣一旦進入緊縮週期也將對國內壽險市場產品格局產生一定影響。由於收益率下降,儲蓄替代類的年金險將遇冷。有專業人士介紹,這一趨勢開始顯現,年金險保費在2018年開門紅期間已經出現負增長。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年金險保費的負增長,也與134號文之後,快速返還型年金險被禁也有一定關係,按照新規,年金險產品至少要在投保5年之後才能開始返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投保積極性。

稅延養老險2018年5月1日開始在上海市、福建省以及蘇州工業園區開始試點,但因為試點範圍較小,且國內個人納稅人數量較少等緣故,一段時間內,其對拉動壽險業增長影響註定有限。

在客戶沒有條件投保高額保單,而保險意識又不斷崛起的情況下,件均保費相對較低,但保額相對較高的普通型壽險以及健康險產品無疑將受到更多青睞。“保險姓保”,將成為人身險企的必然選擇。

或將對續期保費產生影響。貨幣一旦進入緊縮週期,保險產品收益率相較不夠理想的狀態之下,或也將對險企的續期保費收入產生一定影響。因為在貨幣緊縮狀態下,之前投保的大單客戶有可能面臨巨大的續保壓力,一旦無法續保,客戶申請退保,又無法接受中途退保有損失,就有可能產生糾紛,甚至是群體性事件。

行銷員隊伍留存率或將下降。新單保費下滑,意味著銷售隊伍人均產能大概率下降,人均產能下降又往往意味著行銷員人均收入的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行銷員的留存率。2018年開門紅期間,個別公司的行銷員數量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滑落。

2018年開門紅不紅已成定局,但其揭示的未來卻不僅僅是新單保費負增長那麼簡單。在貨幣緊縮這一宏大的週期背景下,保險業的痛苦或仍將持續較長時間,而且在痛苦之中,保險業有望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層次蛻變,全面轉向保障型產品,轉向行銷隊伍的精耕細作,真正實現脫胎換骨。

本文源自慧保天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在近期召開的博鼇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上,央行行長易綱直言:“我們已經做好迎接貨幣政策收緊的準備。”

事實上,從2017年5月份開始,M2(廣義貨幣,反映貨幣供應量的重要指標)增速就已經進入個位數時代。而2017年末,個人活期存款和流通中貨幣(M0)相較年初更是大幅減少了將近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僅流通中貨幣(M0)一項就減少了1.6萬億元。

2017年各月流通中貨幣(M0)以及個人活期存款變化情況(單位:萬億元)

流通中貨幣減少,個人活期儲蓄也有所減少,那錢去了哪裡?

值得注意的是,在流通中貨幣減少的同時,住戶貸款卻在不斷增長。資料顯示,2017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3.53萬億元,同比多增8782億元;其中,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的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增加5.3萬億元;以實體經濟貸款為主的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僅增加了6.71萬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大量貨幣都湧向了房地產市場。

另據媒體報導,2008年,國內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僅為18%,2016年就達到了44.4%,2017年已經超過54%。在杠杆率的國際比較中,雖然中國的杠杆率不算很高,但增速卻相當驚人,美國家庭債務占GDP的比重從20%上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的時間,而中國只用了不到10年,這種現象無疑值得高度警惕。

保險業的轉型之痛將持續

貨幣流動性趨緊,對於國內壽險業的影響註定是深遠的。

客戶沒錢了。流通貨幣減少以及個人儲蓄減少的同時,住戶部門貸款卻在不斷增加,對於壽險市場而言,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客戶沒錢買保險了”。

一位對於行銷市場非常關注的人士在對市場進行調研之後得出結論:“134號文也好,嚴監管也好,其實都不是導致‘開門紅不紅’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客戶沒錢了’”。

另一位保險公司高管也持同樣看法,據悉,在其所在公司,某分支機搆2017年開門紅期間投保的大單客戶達到數百人,而2018年同期,大單客戶只有數十人,降幅之大,令人驚訝。

大單客戶的減少,成為2018年開門紅不紅的重要原因之一。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節節高升。隨著表外業務的收緊,銀行資金鏈亦出現緊張,其往往通過理財產品以及同業拆借來緩解現金流壓力,因此在貨幣流動性趨緊的情況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被不斷提升。相較之下,與銀行理財產品類似的銀保管道保險產品因此失去了對於客戶的吸引力。

有統計顯示,3月18日-3月25日一周,銀行理財產品中,12個月產品收益率較前一周上行0.7BP,收益率達5.02%。相較之下,查閱多家保險公司萬能險月結算利率發現,大多在3.5%-5%之間,與銀行理財產品相比難言優勢。

行業低迷狀態將持續。貨幣進入緊縮週期並非偶發事件,這種趨勢一旦形成,短期內就無法扭轉,這意味著,保險業的困難時期仍將持續,2018年還僅僅是一個開始而已。

從2018年開門紅的情況來看,全年無論是個險新單還是銀保新單保費,全年負增長已成定局,但受益于續期保費的支撐,全年總保費收入或將持平甚至正增長。但2018年新單保費負增長的影響將在2019年有所呈現,進而拖累2019年整體的保費增速。有專業人士甚至預測,一直要到2020-2022年間,續期業務受影響的程度將達到峰值。

健康險崛起,年金險暗淡。貨幣一旦進入緊縮週期也將對國內壽險市場產品格局產生一定影響。由於收益率下降,儲蓄替代類的年金險將遇冷。有專業人士介紹,這一趨勢開始顯現,年金險保費在2018年開門紅期間已經出現負增長。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年金險保費的負增長,也與134號文之後,快速返還型年金險被禁也有一定關係,按照新規,年金險產品至少要在投保5年之後才能開始返還,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投保積極性。

稅延養老險2018年5月1日開始在上海市、福建省以及蘇州工業園區開始試點,但因為試點範圍較小,且國內個人納稅人數量較少等緣故,一段時間內,其對拉動壽險業增長影響註定有限。

在客戶沒有條件投保高額保單,而保險意識又不斷崛起的情況下,件均保費相對較低,但保額相對較高的普通型壽險以及健康險產品無疑將受到更多青睞。“保險姓保”,將成為人身險企的必然選擇。

或將對續期保費產生影響。貨幣一旦進入緊縮週期,保險產品收益率相較不夠理想的狀態之下,或也將對險企的續期保費收入產生一定影響。因為在貨幣緊縮狀態下,之前投保的大單客戶有可能面臨巨大的續保壓力,一旦無法續保,客戶申請退保,又無法接受中途退保有損失,就有可能產生糾紛,甚至是群體性事件。

行銷員隊伍留存率或將下降。新單保費下滑,意味著銷售隊伍人均產能大概率下降,人均產能下降又往往意味著行銷員人均收入的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行銷員的留存率。2018年開門紅期間,個別公司的行銷員數量已經開始出現一定程度的滑落。

2018年開門紅不紅已成定局,但其揭示的未來卻不僅僅是新單保費負增長那麼簡單。在貨幣緊縮這一宏大的週期背景下,保險業的痛苦或仍將持續較長時間,而且在痛苦之中,保險業有望實現發展理念的深層次蛻變,全面轉向保障型產品,轉向行銷隊伍的精耕細作,真正實現脫胎換骨。

本文源自慧保天下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