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小二姐到張靚穎,打撈不起來的人格悲劇,怎麼破?

從小二姐到張靚穎, 打撈不起來的人格悲劇, 怎麼破?

原創 2018-04-13 不向命運妥協的 遇言不止

終於等到你

張靚穎 - 第七感

要記住, 沒有打撈不起來的人格悲劇,

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永遠不要放棄修正人生的機會。

——遇言姐

近日, 隨著前華誼音樂總監文雅和歌手尚雯婕的發微, 張靚穎離婚的傳言甚囂塵上。

十年前, 自己對一個24歲的姑娘說:只要你還和這個男人在一起, 我沒有辦法和你共事。

十年後, 大半年居無定所的姑娘對自己說:我終於可以找你了。

並稱:

在即將到來的驚濤駭浪裡, 祝你幸福, 你值得更好的。

被猜測是暗指張靚穎與馮柯離婚。

稍後, 尚雯婕回應了文雅的發微:

張靚穎那個急功近利的男朋友的確配不上她。

目前, 張靚穎對婚變傳聞還沒有回應, 粉絲們已經按耐不住, 直斥"老男人"花言巧語騙財騙色, 用張靚穎的錢贍養前妻和孩子, 甚至包養情人, 強烈呼喚愛豆不要再堅持翻看爛書的結局, 趕緊開啟人生新篇章。

話說, 3年前, 張靚穎在個人巡迴演唱會長沙站上在演唱完《終於等到你》後向馮軻求婚。 馮柯當時的反應被網友認為是"意料之外"、"極不情願"、"勉強應付"。

之後, 張媽媽發表公開信《我不想讓女兒再錯下去》反對這門親事, 網友紛紛留言"聽媽媽的話", 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

▲張靚穎在演唱會上向馮軻求婚。 由於馮軻沒有立刻應聲登臺, 場面一度尷尬

一方面, 遇言姐認為, 成年兒女是獨立的個體, 母親不應該干涉孩子的選擇。 另一方面, 從各方回饋資訊來看, 馮柯這個人品行很些有問題。

如今, 又有知情人踢爆, 張靚穎和馮柯雖然辦了婚禮, 但其實並未領證, 一直是同居關係。 這亂麻麻的一團也是看得人糟心。

這讓遇言姐想到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 松子手捧鮮花去見坐牢4年的男友出獄,

卻被朝思暮想的對方一拳打倒在地。 趴在雪中的松子說了一句在電影中多次重複的話"為什麼?"

是啊, 為什麼?一個有才有貌, 有名氣、不缺錢的姑娘, 為什麼15年來非跟一個公認"不值得"的男人死磕?為什麼非要在一段自殘式的關係中一次又一次作踐自己?為什麼明知是坑卻執著於"即便是一本爛書, 我也要翻完他, 看看結局是什麼"?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遇言姐極不願意在電腦裡刪掉的電影,這個表情是她為了取悅嫌棄她的爸爸而從小就開始做出的表情,松子一次次的獻出高飽和的,高純度的愛,無條件相信和聽從對方,卻一次次的遇人不淑,終不免不停跌落至穀底,與垃圾相伴

兒時缺愛的人

會用卑微的方式求取關注

幾個月前,一篇語無倫次,癔症連連的《張揚導演,我愛你》令小二姐不僅成為眾人笑柄,更被張揚的太太諷刺"雖稱文青實乃文婊"(古風懟文青,相煎何太急)。

再後來,看到小二姐剃光了頭髮,說要在城市中繼續自己的修行,遇言姐心裡很不好受。

▲小二姐在《張揚導演,我愛你》中對這個明顯只拿她當炮友的男人表白:"我愛你,只有你,能讓我如此愛你。這一切的轉變是在從我見你第一眼之後,我就再也無法將你從我的生命中剔除。"(照片中隱隱含淚)

小二姐和張靚穎都是出身單親家庭,很小年紀父親就過世了,母女相依為命,生活較為拮据。

母親疲于奔波糊口,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小二姐一直是跟隨奶奶生活,張靚穎則回憶道,媽媽等著駐唱的自己回來,等得太久,在煤爐邊睡著了,熬的魚湯都幹了。

除了男性楷模的缺席,小二姐和張靚穎同母親的關係也並不融洽。

小二姐直到18歲時奶奶過世後重新跟母親一起生活。母親知道小二姐"做的一切",卻無法提出有效的忠告。

張靚穎曾經同娛記黃小姐提到,自己成名後,媽媽似乎總在順著自己說話,有點巴結的意思。在"圓桌派"中,幾位嘉賓談及至此皆沉默意會,個中心酸感同身受:

最親的人原來是勢利的,母親並不是無條件的愛著我們。

▲張靚穎和母親

誠然,我們無法責怪小二姐和張靚穎的母親。她們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一個女人挑起養家糊口育兒的擔子,她們自己也是舉步維艱的弱勢群體。

然而,兒時缺愛的孩子身上勢必會留下難以彌補、無法逆轉的創傷。如同《唐頓莊園》中的對白:

愛,就好比騎馬、說法語,如果沒趁年輕學會愛,以後再想要抓住愛的訣竅就難了。

今年才25歲的小二姐有著與年齡不符的,千瘡百孔的人生。

讀大學時她接受過一個男人一年100萬的包養。這之後,仿佛一塊渣男吸鐵石,她結交的男友有混黑社會的,有唱搖滾的,有旅遊時遇見的各色一夜情炮友,再後來是大15歲,有老婆有孩子卻自稱"不婚主義者"的張揚,沒有一個靠譜。

而張靚穎則是19歲就在酒吧駐唱,期間認識了自稱離婚三年的馮柯。

不管別人如何看待這些荒謬關係,小二姐鐵了心認定張揚是她的靈魂伴侶,如同張靚穎以一首"終於等到你"獻聲馮柯。

別人覺得她們瘋了,她們覺得你們都不懂我,只有這個男人才明白我。就好像依賴於從他人身上尋找安全感的松子,一次次通過沒有底線的付出,幻想著對方也會以同等的愛回報自己。

▲童年時爸爸的忽視與冷漠讓松子持續體驗著"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愛的",繼而變為沒有底線的討好型人格(電影結尾的松子)

遇言姐見到過不少像"松子"一般的女孩子,她們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沒有被人溫柔的對待,到後來她們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把自我看得很低,成為討好型人格,別人稍加示好就會受寵若驚、以身相報。

▲松子的一生都在男人身邊徘徊,在這個電影之後,我才對"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也是片中的臺詞,記憶的如此深刻

面對他人的不解,這些女孩會像小二姐一樣臆造出自洽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她們的愛情是真摯浪漫的,她們的選擇是具有價值的。

這些對愛欲求未滿,身負親子創傷的女孩子,試圖用自己的一生來實現獲得愛的夢想,就像緊緊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般瘋狂投入、不顧一切。她們不知道健康的愛必須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礎上。

▲面對家暴的男友,松子說:兩個人在一起總比孤孤單單一個人好

你永遠有修正人生的機會

前陣子遇言姐寫過的從全美冠軍到臭名昭著的花樣溜冰冠軍坦雅·哈定,從小被母親拳腳相加的她如輪回般與同樣出身底層,同樣不善讀書,同樣"熱愛"家暴的丈夫相愛相殺,之後又抵死纏綿,最終毀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花樣溜冰冠軍坦雅·哈定也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毀掉人生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張愛玲,父親的不負責任,母親的強勢冷漠,導致張愛玲在5歲時就知道要察言觀色,迎合長輩的喜好。

更難以理解的是,才情淩絕的她會在與胡蘭成這種爛咖的交往中"低到塵埃裡",在自傳中以"敗柳殘花"、"殘廢"來形容自己。

▲少時流離,"總會輕易愛上人"的張柏芝,與謝霆鋒在一起期間,只要聯絡不到對方都會當場崩潰,不停撥電話直到手機沒電,甚至還會打給謝霆鋒身邊的工作人員,大哭著問謝霆鋒到底在做什麼。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翻翻知乎,遇言姐看到有許多人在因為童年不被愛,沒有安全感,導致的人格缺失中泥足深陷。

有女孩說自己一戀愛就用力過猛,緊追不捨、各種表白,對方剛有熱度,自己已經燒到冒煙了。

有女孩說男友再渣自己也捨不得分手,一次次的妥協讓對方有恃無恐,將自己的犧牲和付出視作理所當然。

有女孩說自己的生活狀態完全取決於對方的態度。會因為對方的漫不經心糾結整宿,也會因為對方的一句客套開心一天。

這些匿名訴說的女孩很多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她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卻無力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她們想建立自在平等的關係,可不管怎樣就是做不到。

▲松子的故事裡,一次失誤,變成千千萬萬次迴圈

童年時的痛苦體驗,使人的社會化發展阻滯,這種創傷會影響一生的心理和性格。

所謂依賴性人格障礙,既把人生的意義寄託在別人身上,義無反顧的單向付出,為著他人的一點點示好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把自己榨幹碾碎,雙手奉上。

就像松子說的:

只要跟這個人在一起,地獄也好,我也會跟著一起去的。

這種"愛"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勢必無法得到預期的回報,只會如同滾雪球一般將個體捲入一個個失敗的輪回漩渦。

▲波伏娃曾說,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那時,愛情對她和對他將一樣,將變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險。

在這裡,遇言姐想對那些有過同樣經歷的妹子說,童年決定了我們人生早期的形態,成長卻是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縱然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從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中痊癒,但我們仍須不斷自我調整,不斷自我教育,在最大程度上修正自己的人生,不要任由慣性將我們推向沉淪,不要再陷入同一個命運漩渦。

縱然在追逐"幸福喜樂"的征途上註定要比別人走得更加艱辛,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迂回曲折到達光明的應許之地。

我們已經長大了,可以做點什麼了。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追求飽滿的自我意志,並勇於打破輪回惡果。

要記住,沒有打撈不起來的人格悲劇,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永遠不要放棄修正人生的機會。

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她的"弱"去愛。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資訊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是遇言姐極不願意在電腦裡刪掉的電影,這個表情是她為了取悅嫌棄她的爸爸而從小就開始做出的表情,松子一次次的獻出高飽和的,高純度的愛,無條件相信和聽從對方,卻一次次的遇人不淑,終不免不停跌落至穀底,與垃圾相伴

兒時缺愛的人

會用卑微的方式求取關注

幾個月前,一篇語無倫次,癔症連連的《張揚導演,我愛你》令小二姐不僅成為眾人笑柄,更被張揚的太太諷刺"雖稱文青實乃文婊"(古風懟文青,相煎何太急)。

再後來,看到小二姐剃光了頭髮,說要在城市中繼續自己的修行,遇言姐心裡很不好受。

▲小二姐在《張揚導演,我愛你》中對這個明顯只拿她當炮友的男人表白:"我愛你,只有你,能讓我如此愛你。這一切的轉變是在從我見你第一眼之後,我就再也無法將你從我的生命中剔除。"(照片中隱隱含淚)

小二姐和張靚穎都是出身單親家庭,很小年紀父親就過世了,母女相依為命,生活較為拮据。

母親疲于奔波糊口,沒有精力照顧孩子。小二姐一直是跟隨奶奶生活,張靚穎則回憶道,媽媽等著駐唱的自己回來,等得太久,在煤爐邊睡著了,熬的魚湯都幹了。

除了男性楷模的缺席,小二姐和張靚穎同母親的關係也並不融洽。

小二姐直到18歲時奶奶過世後重新跟母親一起生活。母親知道小二姐"做的一切",卻無法提出有效的忠告。

張靚穎曾經同娛記黃小姐提到,自己成名後,媽媽似乎總在順著自己說話,有點巴結的意思。在"圓桌派"中,幾位嘉賓談及至此皆沉默意會,個中心酸感同身受:

最親的人原來是勢利的,母親並不是無條件的愛著我們。

▲張靚穎和母親

誠然,我們無法責怪小二姐和張靚穎的母親。她們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一個女人挑起養家糊口育兒的擔子,她們自己也是舉步維艱的弱勢群體。

然而,兒時缺愛的孩子身上勢必會留下難以彌補、無法逆轉的創傷。如同《唐頓莊園》中的對白:

愛,就好比騎馬、說法語,如果沒趁年輕學會愛,以後再想要抓住愛的訣竅就難了。

今年才25歲的小二姐有著與年齡不符的,千瘡百孔的人生。

讀大學時她接受過一個男人一年100萬的包養。這之後,仿佛一塊渣男吸鐵石,她結交的男友有混黑社會的,有唱搖滾的,有旅遊時遇見的各色一夜情炮友,再後來是大15歲,有老婆有孩子卻自稱"不婚主義者"的張揚,沒有一個靠譜。

而張靚穎則是19歲就在酒吧駐唱,期間認識了自稱離婚三年的馮柯。

不管別人如何看待這些荒謬關係,小二姐鐵了心認定張揚是她的靈魂伴侶,如同張靚穎以一首"終於等到你"獻聲馮柯。

別人覺得她們瘋了,她們覺得你們都不懂我,只有這個男人才明白我。就好像依賴於從他人身上尋找安全感的松子,一次次通過沒有底線的付出,幻想著對方也會以同等的愛回報自己。

▲童年時爸爸的忽視與冷漠讓松子持續體驗著"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愛的",繼而變為沒有底線的討好型人格(電影結尾的松子)

遇言姐見到過不少像"松子"一般的女孩子,她們在缺愛的環境中長大,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沒有被人溫柔的對待,到後來她們也對自己失去了信心,把自我看得很低,成為討好型人格,別人稍加示好就會受寵若驚、以身相報。

▲松子的一生都在男人身邊徘徊,在這個電影之後,我才對"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句話也是片中的臺詞,記憶的如此深刻

面對他人的不解,這些女孩會像小二姐一樣臆造出自洽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裡,她們的愛情是真摯浪漫的,她們的選擇是具有價值的。

這些對愛欲求未滿,身負親子創傷的女孩子,試圖用自己的一生來實現獲得愛的夢想,就像緊緊抓住最後一根稻草般瘋狂投入、不顧一切。她們不知道健康的愛必須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礎上。

▲面對家暴的男友,松子說:兩個人在一起總比孤孤單單一個人好

你永遠有修正人生的機會

前陣子遇言姐寫過的從全美冠軍到臭名昭著的花樣溜冰冠軍坦雅·哈定,從小被母親拳腳相加的她如輪回般與同樣出身底層,同樣不善讀書,同樣"熱愛"家暴的丈夫相愛相殺,之後又抵死纏綿,最終毀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花樣溜冰冠軍坦雅·哈定也是因為原生家庭的破碎而毀掉人生

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張愛玲,父親的不負責任,母親的強勢冷漠,導致張愛玲在5歲時就知道要察言觀色,迎合長輩的喜好。

更難以理解的是,才情淩絕的她會在與胡蘭成這種爛咖的交往中"低到塵埃裡",在自傳中以"敗柳殘花"、"殘廢"來形容自己。

▲少時流離,"總會輕易愛上人"的張柏芝,與謝霆鋒在一起期間,只要聯絡不到對方都會當場崩潰,不停撥電話直到手機沒電,甚至還會打給謝霆鋒身邊的工作人員,大哭著問謝霆鋒到底在做什麼。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翻翻知乎,遇言姐看到有許多人在因為童年不被愛,沒有安全感,導致的人格缺失中泥足深陷。

有女孩說自己一戀愛就用力過猛,緊追不捨、各種表白,對方剛有熱度,自己已經燒到冒煙了。

有女孩說男友再渣自己也捨不得分手,一次次的妥協讓對方有恃無恐,將自己的犧牲和付出視作理所當然。

有女孩說自己的生活狀態完全取決於對方的態度。會因為對方的漫不經心糾結整宿,也會因為對方的一句客套開心一天。

這些匿名訴說的女孩很多都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她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問題,卻無力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她們想建立自在平等的關係,可不管怎樣就是做不到。

▲松子的故事裡,一次失誤,變成千千萬萬次迴圈

童年時的痛苦體驗,使人的社會化發展阻滯,這種創傷會影響一生的心理和性格。

所謂依賴性人格障礙,既把人生的意義寄託在別人身上,義無反顧的單向付出,為著他人的一點點示好感恩戴德,死心塌地,把自己榨幹碾碎,雙手奉上。

就像松子說的:

只要跟這個人在一起,地獄也好,我也會跟著一起去的。

這種"愛"猶如溺水之人抓住了一根稻草,勢必無法得到預期的回報,只會如同滾雪球一般將個體捲入一個個失敗的輪回漩渦。

▲波伏娃曾說,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她的"弱"去愛,不是逃避自我,而是找到自我,不是自我捨棄,而是自我肯定。那時,愛情對她和對他將一樣,將變成生活的源泉,而不是致命的危險。

在這裡,遇言姐想對那些有過同樣經歷的妹子說,童年決定了我們人生早期的形態,成長卻是花一輩子要去完成的事情。

縱然很多人終其一生都難以從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中痊癒,但我們仍須不斷自我調整,不斷自我教育,在最大程度上修正自己的人生,不要任由慣性將我們推向沉淪,不要再陷入同一個命運漩渦。

縱然在追逐"幸福喜樂"的征途上註定要比別人走得更加艱辛,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迂回曲折到達光明的應許之地。

我們已經長大了,可以做點什麼了。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追求飽滿的自我意志,並勇於打破輪回惡果。

要記住,沒有打撈不起來的人格悲劇,重要的是我們自己永遠不要放棄修正人生的機會。

有一天,女人或許可以用她的"強"去愛,而不是她的"弱"去愛。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END-

【聲明】轉載自其它平臺或媒體文章,本平臺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本平臺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若侵犯著作權,請主動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據,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章,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關於我們:

發起人孫春光 學歷:天津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本科、保送通信與資訊系統碩士 。

現擔任全國工商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EMBA聯盟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左右逢源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合夥人;愛投(ITOU)高管會創始發起人;IT高管會創始發起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