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從綜藝節目誕生下一個“約伯斯”?中國科技綜藝開始興起?

男人對機甲的熱愛, 就像女人對口紅的執著。 無論是最近上映的《環太平洋2》裡, 機甲大戰怪獸的熱血場景

, 還是前些年上映的《鐵甲鋼拳》裡的父女情深都完美的闡釋了人們對機甲深深的熱愛之情。

而在現實中, 類似的機器人格鬥也存在。 最近愛奇藝有檔新綜藝《機器人爭霸》就是展示赤裸裸的機器人對打, 打到對方機器人動不了了為止。 本來老司對這檔節目十分期待, 畢竟在中國這類節目是少見的。 但……看完前兩集, 內心有點崩塌……

這檔綜藝節目的設定可以概括為:四位明星嘉賓作為團長(林更新、AB、李晨、盛一倫老司覺得敗筆也有在此……)

他們召集來自不同國家的機器人團隊, 組建各自的機器人戰鬥隊伍, 而後通過各組的機器人戰鬥決出冠軍。

比賽的機制非常簡單, 只要上場的機器人誰先把對方撂倒或摧毀就能率先贏得比賽的勝利。 不過《機器人爭霸賽》和電影不同

電影中的機器人都採用擬人化的攻擊形式, 而《爭霸賽》裡的機器人是桌面型機甲, 造型更像擁有各自絕招的戰車。

雖然比賽機制簡單, 但是要達成目標的過程卻很艱難, 且不說每台機器人的製作都需要自主研發, 機器人的攻擊方式也各不相同。 例如節目中來自福州大學的選手

他們的機器人也如名字“毒牙”一樣。 據悉“毒牙”的主武器是心型豎轉, 就是在機器人正面有個像風火輪的電鋸, 直接正面“鋸”敵。 當然最大的亮點是同時還會配合噴火無人機, 無人機噴火一方面真的是去燒對手, 但更多是作為一種干擾, 陸空完美配合。

綠色的機器人就是“毒牙”,暴擊對手,當然對方的彈射機器人也不是蓋的,揮起它的彈射長臂直接把無人機打飛。不過精彩的是,後面無人機居然還能再次起飛。

節目裡也出現了一些跨界選手,像這個“暴走精靈”戰隊操縱者是曾經參加中國好聲音的李嘉格,她操縱的“暴走精靈”彈射力號稱可以達到6.5噸。但非常可惜,可能因為第一次參賽的緊張,開場就被來自英國的選手KO掉。

總之每台戰車的攻擊方式都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的攻擊方式讓節目的觀賞性變得有些期待。

其實這種機器人格鬥節目,在國外已經非常流行,早在1998年由英國TNN電視臺製作的《Robotwars》迎來首播。節目播出後,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的收視率第一,並且有包括中國等27個國家轉播。此外還有美國的《博茨大戰》、《鐵甲雄心》等。這些機器人格鬥節目通過這20年的運營,已經擁有大批熱愛機器人的核心粉絲。

為什麼這些節目能夠火起來?其實這和節目背後的情懷有關。雖然在場上,這些機器人都是冷冰冰的鋼鐵,但對於這些機器人的製作者們而言卻付諸了滿滿的熱愛與情懷。

無論是機器人的外觀還是攻擊方式都是製作者精心精良設計出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熱愛和情懷還能激發觀眾共鳴。

試想這樣一檔闔家歡的節目,雖然有一定的“暴力”情節,但當小孩看到那一台台機器人被製作、操控一定程度上也許能夠讓他們對科技產生正面的影響以及激發他們的動手能力。

例如節目中有一個來自英國的女選手她的年紀只有12歲,但卻和家人製作了一台機器人這不正式寓教於樂的體現麼?更重要的是,這些機器人的製作者都是憑藉自己的熱愛獨自製作。他們也許就是在自家車庫創造了這些機器人,而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車庫文化”麼

被稱為蘋果發源地的“車庫”。要知道美國有不少公司都誕生於車庫,例如微軟、蘋果等都有類似的“車庫文化”。由此來看,也許在節目的耳濡目染下,下一個“約伯斯”就誕生也說不定。

不過作為格鬥節目,有勝利者就會有失敗者。在《機器人爭霸賽》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台造價40萬的中國機器人“電競魔靈”在短短2分鐘內便被來自巴西的機器人撞擊後導致起火。短短幾分鐘40萬就付之一炬,對此就有人抨擊這是在浪費資源。

對於這樣的觀點老司並不苟同,作為機器人格鬥項目損失在所難免,沒有實戰就永遠不知道性能和缺陷,在失敗中依然可以吸取教訓。製作者們可以對機械結構、重量進行計算從而提升機器人的性能。

而這又涉及到鐳射切割、數控車床、3D建模等等技術,這些技術一次次的改進也許在未來能夠更好的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推動現實機床技術的發展。所以在老司看來,機器人格鬥這類節目絕不是格鬥那麼簡單,其背後所包含對機甲情懷的熱愛以及對機械技術的發展貢獻,都會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原動力。

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科技和人文完美結合麼?不過老司對這檔節目有些失望,節目沒有太去“說人話”的普及一些機器人知識,有點只是在看機器人打架的感覺,這些團隊背後製作的故事、理念意義更大,而且請的這幾位明星感覺都不算是愛好者或者關注者,對機器人瞭解不多、操控能力一般。感覺只是看中了人家的流量……

對於愛奇藝這檔機器人格鬥節目你怎麼看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討論哦

玩轉智慧潮科技,關注智黑就夠了。

我們有【好物/好玩/乾貨/評測】,想要網羅全球最有趣的科技給最有趣的你看~

綠色的機器人就是“毒牙”,暴擊對手,當然對方的彈射機器人也不是蓋的,揮起它的彈射長臂直接把無人機打飛。不過精彩的是,後面無人機居然還能再次起飛。

節目裡也出現了一些跨界選手,像這個“暴走精靈”戰隊操縱者是曾經參加中國好聲音的李嘉格,她操縱的“暴走精靈”彈射力號稱可以達到6.5噸。但非常可惜,可能因為第一次參賽的緊張,開場就被來自英國的選手KO掉。

總之每台戰車的攻擊方式都各不相同而這些不同的攻擊方式讓節目的觀賞性變得有些期待。

其實這種機器人格鬥節目,在國外已經非常流行,早在1998年由英國TNN電視臺製作的《Robotwars》迎來首播。節目播出後,連續6年獲得同類節目的收視率第一,並且有包括中國等27個國家轉播。此外還有美國的《博茨大戰》、《鐵甲雄心》等。這些機器人格鬥節目通過這20年的運營,已經擁有大批熱愛機器人的核心粉絲。

為什麼這些節目能夠火起來?其實這和節目背後的情懷有關。雖然在場上,這些機器人都是冷冰冰的鋼鐵,但對於這些機器人的製作者們而言卻付諸了滿滿的熱愛與情懷。

無論是機器人的外觀還是攻擊方式都是製作者精心精良設計出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些熱愛和情懷還能激發觀眾共鳴。

試想這樣一檔闔家歡的節目,雖然有一定的“暴力”情節,但當小孩看到那一台台機器人被製作、操控一定程度上也許能夠讓他們對科技產生正面的影響以及激發他們的動手能力。

例如節目中有一個來自英國的女選手她的年紀只有12歲,但卻和家人製作了一台機器人這不正式寓教於樂的體現麼?更重要的是,這些機器人的製作者都是憑藉自己的熱愛獨自製作。他們也許就是在自家車庫創造了這些機器人,而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車庫文化”麼

被稱為蘋果發源地的“車庫”。要知道美國有不少公司都誕生於車庫,例如微軟、蘋果等都有類似的“車庫文化”。由此來看,也許在節目的耳濡目染下,下一個“約伯斯”就誕生也說不定。

不過作為格鬥節目,有勝利者就會有失敗者。在《機器人爭霸賽》我們也可以看到一台造價40萬的中國機器人“電競魔靈”在短短2分鐘內便被來自巴西的機器人撞擊後導致起火。短短幾分鐘40萬就付之一炬,對此就有人抨擊這是在浪費資源。

對於這樣的觀點老司並不苟同,作為機器人格鬥項目損失在所難免,沒有實戰就永遠不知道性能和缺陷,在失敗中依然可以吸取教訓。製作者們可以對機械結構、重量進行計算從而提升機器人的性能。

而這又涉及到鐳射切割、數控車床、3D建模等等技術,這些技術一次次的改進也許在未來能夠更好的應用到現實生活中,推動現實機床技術的發展。所以在老司看來,機器人格鬥這類節目絕不是格鬥那麼簡單,其背後所包含對機甲情懷的熱愛以及對機械技術的發展貢獻,都會成為推動科技發展的原動力。

這不就是我們常說的科技和人文完美結合麼?不過老司對這檔節目有些失望,節目沒有太去“說人話”的普及一些機器人知識,有點只是在看機器人打架的感覺,這些團隊背後製作的故事、理念意義更大,而且請的這幾位明星感覺都不算是愛好者或者關注者,對機器人瞭解不多、操控能力一般。感覺只是看中了人家的流量……

對於愛奇藝這檔機器人格鬥節目你怎麼看

歡迎大家來評論區討論哦

玩轉智慧潮科技,關注智黑就夠了。

我們有【好物/好玩/乾貨/評測】,想要網羅全球最有趣的科技給最有趣的你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