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社論:中興禁運倒逼中國科技自主

中興禁運事件發酵僅一日, 就站上了全球通訊行業的輿論風口, 並引發國人對於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思考。

美國商務部當地時間4月16日宣佈, 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國電信設備製造商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通訊元件, 禁令期限為7年。 突如其來的禁令讓中興這家國內領先的老牌通訊廠商遭受重大打擊, 17日開市前A股、H股公告停牌, 並在第一時間成立了危機應對工作組。

最近兩年, 中興在美國接連“碰壁”, 出現多次危機, 這次無疑是中興在美國遇到的最大的一次危機。 影響之所以如此之大, 因為中興需要的高速AD/DA、調製器、高性能鎖相環、中頻VGA等產品,

目前尚無國產晶片廠商可提供替代品。 換言之, 基站晶片的自給率幾乎為零, 成為中興通訊本次禁運事件裡最為棘手的問題。

不過這種依賴已經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時候。 一方面, 世界經濟近年呈現分化格局, 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等逆全球化現象愈演愈烈,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後即以“美國優先”為藉口, 一再破壞世界貿易規則;另一方面, 全球經濟競爭越來越多地受到政治因素影響。

美國制裁中興不惜“傷敵一千, 自損八百”。 中國每年進口2000多億美元的晶片, 一旦失去了中國市場, 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繼續升級換代產品的後勁將丟掉一大塊。 禁運消息一出, 對美國元器件供應商的影響則立竿見影,

各家供應商的股價紛紛大跌, 其中矽谷明星矽光子公司Acacia暴跌35.97%, 有供應商三成以上業務來自中興。

中國企業在關鍵技術節點上依然受制於人, 過去未曾懷疑美國供應商的信譽, 此次中興的遭遇證明, 全球供應鏈在政治面前是脆弱的。 當中美競爭日趨加劇、美國開始考慮如何遏制中國崛起時, 對華高科技出口限制這張王牌使用範圍可能會不斷誇大, 近期中美貿易爭端不斷升級的背後, 就有美國對中國科技產業快速崛起的擔心。

國與國的競爭, 終究還是靠科技硬實力。 中國晶片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主要是資本不足、人才斷層和機制缺乏, 發展晶片產業必須要有國家戰略推動、政府支持,

並進行企業市場化的運作。 因此, 未來政府和相關企業需要長期持續性的政策和資金支援, 憑藉市場、資本和人才即企業家精神三大因素共同發力, 以實現國產替代進口。 華為輪值CEO針對中興禁運事件就稱, 正在加大研發投入力度, 未來10年華為將會保持研發費用投入不低於收入15%的增長速度。

實際上, 近年來中國通過不斷研發創新, 已在越來越多的技術領域領先世界, 如高鐵技術、華為掌握的5G端到端產品技術等。 不過在整個高科技領域, 中國因為起步較晚, 相較西方國家還處於弱勢。 除晶片外, 柔性面板、飛機和汽車發動機以及超精密機床都在其列, 以發動機為例, 中國此前往往採取逆向研發模式, 不過往往只能解決低端技術問題,

要在高端技術領域突破, 自主研發必不可少。

可以說, 中興禁運事件敲響的不僅是晶片產業警鐘, 更是中國在所有弱勢高科技領域的警鐘。 未來中國應大力扶持和發展高技術產業, 逐步彌補產業差距, 做大做強實業, 才是應對此類風波的終極手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