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嚴謹——王寵行草《昨辱帖》作品欣賞

明代王寵行草《昨辱帖》、《自書雜詩兩種》

王寵行草《昨辱帖》

《昨辱帖》又名《草書山莊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昨辱手教, 在山莊失裁答, 罪罪, 賤體稍佳, 尚未全勝, 游飲石湖之上未能也。 家兄四月廿八日出京, 到陝軍中紀功, 幸北虜引退, 五月廿二日已有旨取還,

此時想在京矣。 前寄上堯峰卷, 幸為揮灑。 山僧每來致懇, 望勿紿其意, 千萬早賜, 感感。 門生王寵百拜, 尊師大人先生門下。 鈐“王履吉印”白文印。

王寵行草《自書雜詩兩種》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詩文書畫皆精。書法初學蔡羽,後規範晉唐,楷書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融會貫通。小楷尤清,簡遠空靈。其名與祝允明、文征明並稱。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人品高曠,改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較多,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千字文》,紙本墨蹟,行草書。此千字文,凡104行,每行字數不一,共1015字。縱28釐米,橫463.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寶蘊樓書畫記》著錄。此篇《千字文》結體平穩,俯仰欹側變化不大,可以窺見其師承王獻之、虞世南的軌跡。此帖既有魏晉時期王氏父子風華俊麗、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時期虞世南的氣秀色潤、外柔內剛之氣。從用筆方面來看,其行草氣息平和,乾淨俐落,一絲不苟,筆勢凝重、洗練,筆劃之間很少有連筆牽絲,字字獨立,互不相連。綜觀此書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嚴謹。

王寵行草《自書雜詩兩種》 

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他的詩文在當時聲譽很高,而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為明代中葉著名的書法家。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詩文書畫皆精。書法初學蔡羽,後規範晉唐,楷書師虞世南、智永;行書學王獻之,融會貫通。小楷尤清,簡遠空靈。其名與祝允明、文征明並稱。何良俊《四友齋書論》評其書:“衡山之後,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於大令,兼人品高曠,改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較多,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千字文》,紙本墨蹟,行草書。此千字文,凡104行,每行字數不一,共1015字。縱28釐米,橫463.6釐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寶蘊樓書畫記》著錄。此篇《千字文》結體平穩,俯仰欹側變化不大,可以窺見其師承王獻之、虞世南的軌跡。此帖既有魏晉時期王氏父子風華俊麗、遒逸疏爽之姿,又具初唐時期虞世南的氣秀色潤、外柔內剛之氣。從用筆方面來看,其行草氣息平和,乾淨俐落,一絲不苟,筆勢凝重、洗練,筆劃之間很少有連筆牽絲,字字獨立,互不相連。綜觀此書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嚴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