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學良為什麼不把遺物交給中國,反而交給美國保管?

在中國近代史上, 張學良是一位具有很高影響力的人物, 爭論頗多, 褒貶不一。 名人的遺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所以很多名人在臨終前, 都會將自己的遺物託付給博物館保管。 張學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歷史名人, 他的遺物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那麼張學良臨終前, 將遺物交給了誰呢?

張學良於1901年生於遼寧省鞍山市, 其父張作霖是東北王。 回顧張學良的一生, 張學良一生做過三件大事。 第一件就是“九一八事變”爆發時, 實行了“不抵抗政策”。 第二件事是“西安事變”, 張學良逼蔣抗日, 對人民有功。 這兩件事使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被軟禁了52年。

1990年, 90歲的張學良恢復了自由。 1995年, 張學良離開臺灣, 去美國夏威夷長居, 直到2001年去世, 享年101歲。 張學良在去世前, 做了第三件事, 就是對他的遺物立下了遺囑。 張學良的遺物主要包括書稿、手劄、信函、字畫、照片、日記、以及一些文物等等。 張學良對這些遺物歸宿, 做過四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交給臺灣博物館。 張學良的東北軍畢竟是隸屬于國軍的, 遺物交給臺灣博物館也是正常的。 但是他發現, 他在臺北北投的“樸園”, 被人專賣給了新加坡一位鉅賈。 張學良覺得臺灣靠不住, 自己捐贈的遺物, 搞不好被他們賣掉。 除此之外, 他害怕國民黨那這些遺物, 歪曲事實, 因為遺物裡有親共的一些東西。

第二種方案是交給中國東北博物館, 但是張學良自從1946年10月被送到臺灣後, 已經50多年沒有回大陸了。

50多年, 變化巨大, 他對大陸的情況也不是很瞭解。 第三種方案是交給子女。 但是張學良擔心子女因此捲入政治漩渦, 也放棄了這種方案。

所以張學良否定了前三種方案。

第四種方案是交給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保存。 但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從來沒有為任何一位外國歷史人物專門辟設展館的先例。 張學良和第三任妻子趙一荻, 認為和眾多外國人的文物混雜一處存放, 會發生遺失或損壞。 於是哥倫比亞大學為張學良的遺物開了一個專門的倉庫, 作為一級資料加以保護。

中國人將遺物交給美國保管, 也是有先例的。 國民黨的其他高層政治人物, 如李宗仁、顧維鈞、胡適等人保存過豐富的口述資料, 而他深知如果把他的文物文稿送給哥倫比亞大學保管。

張學良作為近代歷史名人, 其遺物可是說是無價之寶。 對於為何不將遺物交給中國保管, 趙一荻說了6個字:“自豪和安全感。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