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京東開啟“曲線救國”模式,5.37億元入股安聯財險成第二大股東,BATJ保險之戰再升級

品途商業評論(ID:pintu360)訊, 北京時間4月17日, 昨日, 安聯財產中國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官網上發佈了《關於擬議變更註冊資本有關情況的資訊披露公告》。 公告稱, 安聯財險中國將獲8.05億元注資。 其中, 京東以5.37億元, 入股安聯財險中國33.33%股權。 增資後, 京東將成為安聯財險中國的第二大股東。

公告顯示, 安聯財險中國的註冊資本擬從目前的8.05億元增加至16.1億元, 將由北京京東三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深圳匯京通達商務諮詢有限責任公司、中原信達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出資。

增資完成後, 安聯財險中國企業性質將由獨資變為合資, 股價結構將變為安聯保險集團占股50%, 北京京東三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占股33.33%, 匯京通達占股4.27%, 中原信達占股12.4%。 而公開資料顯示, 北京京東三佰陸拾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由劉強東等3位自然人股東完全持有。

其中, 劉強東持股45%, 其他兩位自然人分別持股30%和25%。

安聯集團方面表示, 該交易尚需獲得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准。

安聯財險中國是由德國安聯保險集團(Allianz SE) 單獨出資, 於2003年在中國註冊成立, 總部設于廣州的外商獨資法人保險公司, 向中國境內的個人及企業提供旅遊險、健康險、車險等保險業務。

近年來, BATJ在保險行業頻頻發力, 佈局不斷。 區別于已經小有成果的BAT, 京東在保險行業終歸是慢了一步。 如果此次能夠成功入股安聯財險中國, 意味著京東可以變相獲得保險牌照, 打破其沒有自設保險機構的局面, 也不失為曲線救國的一種方式。

京東進軍保險行業命途多舛, 或曲線獲取保險牌照

從2013年起, 京東就開始佈局保險業務, 與太平洋、平安等多家保險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定, 在售保險品類涵蓋財險和壽險全產品線。

同時劉強東還表示, 京東不會發展任何一個分支機搆, 不會發展任何一個所謂各地區的保險經紀公司、保險代理公司, 並且遍佈全國的12萬京東快遞員,

未來既送快遞, 還擔起保險員, 可以上門服務或現場勘探定損。

讓快遞員同時肩負保險員的職責, 京東可以說是很有野心了, 但是在進軍保險業的道路上, 京東的命運可以說相當坎坷, 這份慘澹的成績並無法撐起京東的野心。

在2015年, 京東將保險作為第六大業務板塊併入京東金融體系, 同期京東金融推出5款創新保險產品, 分別是眾籌跳票險、海淘交易保障險、投資信用保障險、家居無憂服務保障險和30天無理由退換險。 但京東並不滿足於只賣別人家的保險產品。

2015年10月, 為了儘快將保險牌照落袋為安, 京東擬採取與政府結盟的戰術, 聯合四川省政府計畫在四川設立京東互聯網財產保險公司, 不過之後並未有下文。

京東雖然一直躍躍欲試, 但進軍保險行業過程依舊打擊不斷。 業內人士表示, 京東進軍保險, 無外乎兩種途徑, 一是作為電商巨頭, 複製阿裡眾安模式, 發力保險牌照;二是通過收購, 買殼進軍保險。

自2016年以來保險業監管趨嚴、牌照收緊, 多次修訂《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 對股東標準要求更加嚴格, 還設立了市場准入負面清單, 保險行業准入標準不斷提高。 有分析認為, 嚴監管可能是導致京東錯失視窗、多次折戟的原因。

而這次京東如能成功坐上安聯財險二股東的寶座, 意味著可以通過雙方設立的合資公司曲線獲得保險牌照, 打破其沒有自設保險機構的局面。

BAT在保險行業的佈局

在BATJ中, 阿裡保險業佈局最深。 早在2013年,阿裡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聯手成立了眾安保險,拿到國內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

去年眾安保險於香港交易所IPO,成為國內保險科技第一股。上市之前,螞蟻金服以1.99億元的出資成為第一大股東,占股19.9%;上市後,螞蟻金服以16.04%占股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此外,螞蟻金服、天弘基金分別出資3億元和2.05億元,與其他發起人一道發起設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拿下阿裡系第二張保險牌照。

2016年7月,螞蟻金服以8.33億元增資入股大陸首家台資財產保險公司——國泰產險,認購完成後,螞蟻金服以51%的持股比例穩坐控股股東之位。國泰產險成為阿裡佈局保險業重要的一部分。

阿裡系保險佈局目前最新一步,是2017年7月份螞蟻金服控股的杭州保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得保監會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在間接擁有互聯網保險牌照和相互保險牌照後,再獲保險代理牌照,阿裡系取得了合法的保險仲介資質。

騰訊和阿裡在保險業的佈局呈你追我趕的趨勢。2013年共同發起設立的眾安保險,也成為騰訊保險棋局的第一步,騰訊同樣借此拿下了國內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騰訊目前已獲得財險、壽險和保險代理三張牌照。

2015年7月,騰訊發起設立互聯網壽險公司——和泰人壽;2017年1月,和泰人壽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復與保險公司法人許可證,5月已正式開業;2017年初,騰訊還與高瓴資本等一起收購了英國最大、世界第五大保險集團英傑華人壽(香港),其中騰訊持股20%股份,高瓴資本持股40%;去年10月,騰訊持股57.8%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正式獲批,騰訊借此獲得一張寶貴的保險代理牌照;11月,騰訊控股的首家保險平臺微保上線。

和阿裡騰訊相比,百度顯得低調很多。2015年,百度與安聯保險、高領資本宣佈聯合發起成立互聯網保險公司,隨後2016年,百度與太平洋產險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發起設立新的互聯網保險公司。

2017年百度金融把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納入“麾下”,拿下一張保險仲介牌照,2018年,百度向工商局預核百度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通過。

不過有媒體發現,這並不是百度進入互聯網保險的第一張門票。早在打造金融商城的時候,百度就開始涉足互聯網保險,當時用的是另一張牌照——北京百度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但在今年一月份,這家公司的股權發生了轉讓行為,天眼查資訊顯示,百度網訊科技已退出該公司。

早在2013年,阿裡巴巴、騰訊和中國平安聯手成立了眾安保險,拿到國內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

去年眾安保險於香港交易所IPO,成為國內保險科技第一股。上市之前,螞蟻金服以1.99億元的出資成為第一大股東,占股19.9%;上市後,螞蟻金服以16.04%占股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

此外,螞蟻金服、天弘基金分別出資3億元和2.05億元,與其他發起人一道發起設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拿下阿裡系第二張保險牌照。

2016年7月,螞蟻金服以8.33億元增資入股大陸首家台資財產保險公司——國泰產險,認購完成後,螞蟻金服以51%的持股比例穩坐控股股東之位。國泰產險成為阿裡佈局保險業重要的一部分。

阿裡系保險佈局目前最新一步,是2017年7月份螞蟻金服控股的杭州保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獲得保監會經營保險代理業務許可。這意味著螞蟻金服在間接擁有互聯網保險牌照和相互保險牌照後,再獲保險代理牌照,阿裡系取得了合法的保險仲介資質。

騰訊和阿裡在保險業的佈局呈你追我趕的趨勢。2013年共同發起設立的眾安保險,也成為騰訊保險棋局的第一步,騰訊同樣借此拿下了國內首張互聯網保險牌照。騰訊目前已獲得財險、壽險和保險代理三張牌照。

2015年7月,騰訊發起設立互聯網壽險公司——和泰人壽;2017年1月,和泰人壽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復與保險公司法人許可證,5月已正式開業;2017年初,騰訊還與高瓴資本等一起收購了英國最大、世界第五大保險集團英傑華人壽(香港),其中騰訊持股20%股份,高瓴資本持股40%;去年10月,騰訊持股57.8%的微民保險代理有限公司正式獲批,騰訊借此獲得一張寶貴的保險代理牌照;11月,騰訊控股的首家保險平臺微保上線。

和阿裡騰訊相比,百度顯得低調很多。2015年,百度與安聯保險、高領資本宣佈聯合發起成立互聯網保險公司,隨後2016年,百度與太平洋產險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發起設立新的互聯網保險公司。

2017年百度金融把黑龍江聯保龍江保險經紀有限責任公司納入“麾下”,拿下一張保險仲介牌照,2018年,百度向工商局預核百度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獲通過。

不過有媒體發現,這並不是百度進入互聯網保險的第一張門票。早在打造金融商城的時候,百度就開始涉足互聯網保險,當時用的是另一張牌照——北京百度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但在今年一月份,這家公司的股權發生了轉讓行為,天眼查資訊顯示,百度網訊科技已退出該公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