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閒話說易經

閒話說易經-何以為智慧之門

易是什麼呢?所謂易, 一言以蔽之:易即道也。 那麼什麼是道呢?所謂道, 就是宇宙的基本規律、終極真理, 永恆不變而存在於宇宙間的那個本體。 換句話說, 易學就是講宇宙基本規律、終極真理的一門學問。 所以《易經·繫辭上傳》說“易與天地准, 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這門學問是依據宇宙的基本規律而主導人事, 它的理論是基於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消亡都是有“定數”的這樣一種哲學思想而立論的。 這種哲學思想雖然與我們人類“貪嗔癡”的本性相抵觸, 有些人不願意接受它,

但是它極其客觀地反映了宇宙中萬事萬物的真實狀況。

宇宙中的這個“定數”是哪裡來的呢?是誰製造出“定數”的呢?它是來自於一個與天地永存的因果守恆定律。

因果守恆定律永遠存在於宇宙之中, 具有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的特徵。 這個特徵雖然在我們的感覺器官裡對它發揮不了作用, 看不見, 摸不著, 但是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可以感知得到, 只要是我們的智慧真正到家了, 就會悟得到它的存在狀態。

易學的門類分支很多, 不下一二百種, 大的分類有抽籤, 占卦, 算命, 風水等等。 儘管門類繁多, 各有各的演算和推斷方法, 但是全部都是基於因果律的定數原理而立論。 所以易學的一個最大特點是隨意性很強,

人們可以隨意抽籤, 隨意起卦, 隨意斷事, 看起來仿佛是毫無根據, 其實隨意的背後隱藏著被因果律註定的必然性。

也許有人會詰問, 如果一切都是定數, 那麼做人還有什麼意義?努力奮鬥又有什麼意義?每天坐等運到就是了。 這是不明事理的人說的糊塗話, 實為智者所不取。 既然定數註定事情的結果, 同時也註定了事情的過程, 我們不能夠把過程一概省略掉(請參閱拙文《凡聖問對》)。 這個道理就象每個人的人生那樣, 死亡的結果是被註定了的, 任何人也改變不了, 可是有誰會因為明白反正改變不了這個結果, 他就不讀書, 不工作, 不結婚, 有病不去醫治, 每天坐在家裡等待死亡的到來呢?

與易學的原理和而不同的科學,

它是力圖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 但是它的定義至今還沒有一個全球統一的認識。 什麼是科學?不同的人對它會有不同的解釋和解讀。 即使是科學家之間也是見仁見智, 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不過有一點是得到基本公認的, 就是它的特點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 人們把“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作為科學的基本特徵比較準確地表達了科學的概念, 問題是“反映客觀事實及其規律”是有時段性的, 不是永恆不變的。 今天認為某理論是反映了客觀事實及其規律, 明天人類的認識提高了, 就會認為今天的理論是錯的, 沒有真正地反映了客觀事實及其規律, 要推翻今天的理論。 所以筆者認為科學的定義是:所謂科學,
就是一切以最新認知的客觀事實為依據, 新理論不斷地變更舊理論的一門學科。

不斷地變更舊理論, 建立新的理論, 正是科學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沒有新理論的建立, 就沒有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 不過這樣就帶出了一個問題:今天得到公認屬於科學的事物,

明天被新理論否定, 那麼這事物究竟是科學的呢, 還是不科學的呢?今天公認屬於不科學的事物, 明天被新理論肯定, 那麼這事物究竟是科學的呢, 還是不科學的呢?後天再有一個新理論出現, 推翻了今天和明天的結論, 那麼這事物究竟是科學的呢, 還是不科學的呢?所以, 以今天的科學理論作為尺規量度一切事物, 符合的就說它科學, 不符合的就說它不科學, 這種思維方式是有缺憾的!

易學是以宇宙的終極真理為標準量度事物, 科學是以最新理論為標準量度事物, 這是兩者的不同點。 以宇宙的終極真理為標準量度事物, 它的尺規是永不改變的, 具有絕對真理性;以最新理論為標準量度事物, 它的尺規會因理論的改變而改變,只能是具有相對真理性。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大凡符合科學的事物,它亦必然符合易學;符合易學的事物,它卻未必符合科學。這是因為易學比科學更加迫近真理的緣故。違背易學的事物,它亦必然違背科學;違背科學的事物,它卻未必違背易學。這是因為易學比科學更加宏大的緣故。人們用科學的理論未必可以解釋得了易學,用易學的理論卻可以解釋得了科學,這是因為易學象大海,科學象河流,大海可以容納得下百川,河流不能容納得下大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的《時間簡史》被認為是科學的經典理論,它的理論與易學的理論有著某些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它才得以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從而被人奉為經典。

它的尺規會因理論的改變而改變,只能是具有相對真理性。由於這個緣故,所以大凡符合科學的事物,它亦必然符合易學;符合易學的事物,它卻未必符合科學。這是因為易學比科學更加迫近真理的緣故。違背易學的事物,它亦必然違背科學;違背科學的事物,它卻未必違背易學。這是因為易學比科學更加宏大的緣故。人們用科學的理論未必可以解釋得了易學,用易學的理論卻可以解釋得了科學,這是因為易學象大海,科學象河流,大海可以容納得下百川,河流不能容納得下大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霍金的《時間簡史》被認為是科學的經典理論,它的理論與易學的理論有著某些不謀而合、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它才得以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從而被人奉為經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