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美技術競賽,這些正在升級的產業受制於人

中美爭鋒相對的貿易行動讓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爭奪先進技術主導權的競賽悄然升級。

中國是擁有全球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 也是初創企業和創新企業蓬勃發展的市場。 但是, 中國對半導體晶片、飛機發動機等核心部件仍然高度依賴進口。

摩根大通澳大利亞資產管理部門全球市場策略師Kerry Craig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鑒於目前中美貿易摩擦發展前景的不明朗, 市場缺乏指引, 可能還會經歷進一步的波動。 雖然摩擦升級的可能性很大, 但雙方很明顯也認識到貿易戰當中是沒有贏家的。

特朗普政府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的根本是瞄準科技和高端製造領域。 而歐盟每年對外出口大量高科技產品和高科技知識密集型的服務產品, 規模預計在 6800億歐元左右, 其中向中國出口規模達到300億歐元。

經濟學人智庫首席經濟學家Simon Baptist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在此輪貿易摩擦中率先向中國發難, 主要是為了針對智慧財產權問題, 甚至不以犧牲貿易為代價。 ”

在這場中美貿易硝煙中, 特朗普有望借機讓部分美國企業把生產線遷移至美國, 這些行業涉及機器人、資訊技術, 通信技術以及航空航太領域, 都是中國產業升級的重要領域。

根據投資服務公司Parry Global Group董事總經理Gavin Parry最新發表的觀點, 那些在中國有重要業務的美國公司此前已經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壓力,

要求在美國本土創造更多就業, 以刺激美國經濟。

以蘋果公司為例, 蘋果iPhone的零部件是由多個國家生產製造完成的, 比如晶片是由韓國的三星電子和SK Hynix提供的, 但是這些零部件最終大部分是由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組裝並出口到世界各地的。

去年, 富士康就已經宣佈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投資100億美元大興液晶面板廠, 承諾實現6年創造1.3萬個就業崗位, 以換取當地政府15億美元的稅收補貼。

美國晶片巨頭高通超過六成收入來自中國。 高通對另一家晶片巨頭恩智浦的價值440億美元的收購也還有待中國反壟斷機構的批准, 因為兩家公司在中國擁有大量的電子製造業客戶。

中國智慧手機廠商也會受到影響,

因為國產手機也有部分零部件, 比如半導體晶片等是從美國進口的, 因此會對手機成本造成較為明顯的壓力, 從而影響到智慧手機整體市場的相關的廠商。

美國半導體晶片廠商可能成為這一輪貿易摩擦中科技領域最大的受害者。 德州儀器和英特爾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也都在20%至30%不等。 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型美國晶片製造商的生產基本都是在中國, 中國市場也為這些企業貢獻了很大一部分收入。 ”英特爾近5日股價下跌超過6%, 德州儀器近5日股價下跌超過4%, 英偉達近5日股價下跌超過7%。

瑞士信貸去年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 如果美國在稅收方面對中國施加壓力,

那麼首當其衝受害的公司是那些出口導向的美國公司, 包括運動品牌耐克, 汽車品牌通用, 珠寶品牌蒂凡尼等。 而中國的科技公司和通信技術公司在美國的擴張可能受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