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再見,IPO!可憐的老投行人!

1天撤材料38家, 開心麻花、九毛九忍痛終止IPO, 還有剛剛申報沒幾個月的企業也撤材料, 這個春天恐怕倒春寒。

再見IPO

3月30日, 38家企業撤回IPO材料創下新紀錄。

投行人士A:“預料到了, 沒什麼好震驚的。 ”

投行人士B:“驚嚇?我們是一直很驚嚇。 ”

然後還有10多家企業相當“悲催”, 2017年12月申報, 今年3月就撤材料, 是到此一遊?撤材料的企業, 絕大多數是規模較小, 例如北京合力億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度淨利潤僅2,491.5萬元;深圳市三順納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淨利潤亦不足5,000萬元。 但另外有幾家企業, 例如建科機械(天津)股份有限公司、陝西嘉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淨利潤已逾5,000萬元, 但由於申報的是上交所主機板, 亦不幸撤回。

不免遺憾, 選擇申報主機板還是創業板, 真是一個問題。

很多企業疑惑, 公司淨利潤三四千萬, 不上不下, 申報A股還是另謀出路?目前來看, 直接申報A股IPO可能真不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創業板淨利潤不少於5,000萬, 主機板淨利潤不少於8,000萬元將是實實在在的門檻。

其實個人判斷, 主機板可能淨利潤逾1個億才安全。

問題來了, 多年準備就這麼放棄?讓我們回歸現實, 很多中小企業追尋國內上市, 預期的不是上市做大企業, 而是超額溢價, 期望上市後市盈率上百倍。 但放眼全球證券市場, 騰訊市盈率45.15倍, 蘋果公司市盈率17.55倍, 淨利潤2、3千萬的企業把希望寄託在市盈率上百倍是否合理?

2017年後, 越來越多次新股跌破發行價, 部分上市公司上市不足1年, 市值已跌破20億。 按淨利潤5,000萬的企業測算, 投前超過20倍市盈率, PE可能虧損!淨利潤小的企業市盈率畸高, 這是市場給予的紅利。 但企業不能過分指望這種高溢價, 正常的市場定價才是資本市場所應有的。

當然, 讓大家接受殘酷的事實總讓人難受。 總有一些企業懊悔, TMD老子早一年申報該多好, 那我早上了。 NND, 比我爛這麼多的企業也能過會, 你告訴我不行?

是的, 可能你再也等不到這個機會!A股一直高冷, 君不見2009年創業板開閘時, 淨利1,800萬也能上市, 那是將近20年的等待?君不見2016、2017年IPO神速, 那是熬過了財務核查、熬過了IPO暫停才等來的短暫花開。

放棄幻想, 加緊調頭。 擺在大家面前的路無外乎以下幾條:

1、被並購, 願賭服輸

2、海外上市, 並尋找有市值管理經驗的團隊合作

3、什麼也不幹, 期待天上掉餡餅或者在市場上消失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兩害相權取其輕, 所以在3月30日的年報門檻上, 這些排隊企業終於對當前的審核形勢不再存在幻想, 那些傳說中的牛逼關係終於在這種保獨角獸的運動中沒有發揮出神奇的作用。

想想去年十月之前, 那時候解放區的天是晴朗的天。 不知道撤退的這些企業, 會有多少腸子都悔青了。 為什麼不早報半年呢?為什麼非得聽券商, 等2016年的年報出來再報, 那時候的資料更好看一些, 有4000萬的利潤了。 但你也錯過了一個“哇塞, 這樣的企業都能過會?”黃金窗口。

時也命也!命苦不能怨政府啊。

終止審查的這些企業何去何從?如果標準沒有發生根本的變化, 很多企業可能永遠無法直接IPO了。 那麼最好最便捷的路勁就是被並購, 或者去借殼。 老闆們心裡會有多麼的不甘。 但願賭服輸, 這個市場的遊戲規則就是這樣殘酷。

合適的時機合適的規則不是誰都能遇見的。 富士康遇見了, 藥明康得遇見了。 小米們會遇見嗎?誰又知道!

再見!IPO!你好!殼!

除了撤退得快, 否決率也是居高不下, 今年一季度通過率和否決率均達45%。 而今年以來新申報企業僅16家, IPO市場已然呈現出一番全新的景象, 正常排隊企業數量首次降至2字頭。

這些投行最受傷

企業在快要實現上市夢的前夜選擇“撤退”實屬無奈,

受傷更大的還有保薦投行。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 今年以來118家撤回IPO申請的企業, 涉及49家券商。 具體來看, 中信建投證券有8家企業終止IPO審查, 位居首位。 其次是招商證券和海通證券, 分別有7家和6家企業終止IPO審查。 國信證券、廣發證券、東興證券和東方花旗證券各有5家企業終止IPO審查。

終止IPO審查的企業數量超過3家的還有, 長江證券、西部證券、中信證券、中泰證券、浙商證券、申萬宏源證券、民生證券、華創證券和國金證券。

當然,需要補充的是,上述保薦專案中撤材料數量多的券商其項目基數也往往較大。例如,中信建投證券有8家保薦企業終止IPO審查,但其目前在會的IPO專案數量有28家,與中信證券並居首位。

“作為一個老投行,我現在看著我們同事都覺得可憐。一個項目跟蹤包裝了三年,說沒就沒了,後三年還能培養出一個新的嗎?這都不知道,這意味著六年沒有獎金啊,養家糊口都難。”另一家南方的中型券商的資深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感慨道。

上述南方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說,“現在新的專案來的話,我們會先勸企業選擇並購,同時也培育一些小項目,等待機會。”

當然,需要補充的是,上述保薦專案中撤材料數量多的券商其項目基數也往往較大。例如,中信建投證券有8家保薦企業終止IPO審查,但其目前在會的IPO專案數量有28家,與中信證券並居首位。

“作為一個老投行,我現在看著我們同事都覺得可憐。一個項目跟蹤包裝了三年,說沒就沒了,後三年還能培養出一個新的嗎?這都不知道,這意味著六年沒有獎金啊,養家糊口都難。”另一家南方的中型券商的資深投行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感慨道。

上述南方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說,“現在新的專案來的話,我們會先勸企業選擇並購,同時也培育一些小項目,等待機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