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保變電氣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4月17日消息, 保變電氣(600550)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17年是保變電氣積極應對嚴峻的行業形勢, 全面深化調整、進一步謀劃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 一年裡, 保變電氣積極應對重大市場挑戰, 持續推進科技創新, 著力解決突出問題, 生產經營狀況總體平穩向好, 改革發展大局穩定受控, 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一)聚焦“四個調整”, 積極搶抓訂單

2017年, 在面臨火電專案停建或緩建、市場招標量急劇下滑、市場競爭愈發劇烈的情況下, 保變電氣積極採取各種應對措施,

積極搶抓市場訂單。 一是主動進行調整市場結構、調整行銷策略、調整行銷機制、調整行銷架構的“四個調整”方針, 應對不利局面。 二是國內市場取得新業績。 三是積極參與海外市場投標, 積極參與國際市場電力專案的投標。

(二)不斷推動技術升級, 積極主動適應市場

一年來, 保變電氣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公司參與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專案在2017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一是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發佈實施《保變電氣科技創新實施意見》, 組織申報“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並成功獲批。 二是以輸變電技術研究院專案建設為依託完善技術平臺, 全面推進電氣設計平臺、結構設計平臺、試驗與類比模擬平臺以及產品資料管理(PDM)平臺建設。

三是持續加強設計開發, 組織各公司成立研發團隊, 開展典型產品的優化統一設計。 四是新產品研發取得佳績, 世界首條昌吉-古泉±1100kV直流輸電工程用換流變壓器正式投產;完成世界首台“雙百萬”特高壓現場組裝式電力變壓器現場驗收並投入商業運行;研製成功國家第一個超大容量10GW直流輸電線路紮魯特-青州、上海廟-臨沂工程換流變壓器。 五是創新製造技術, 不斷優化工藝流程, 開展油箱自動焊接、鐵心自動綁紮等關鍵工藝技術研究。 六是在基礎研究領域, 組織開展基礎共性技術研究項目取得了重要進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 激發內生動力

一是全面推進“四能”改革:第一,

深化用工制度改革;第二, 推進薪酬分配調整;第三, 有序推進幹部管理長效機制。 二是按照計畫推進“處僵治困”及“壓減”工作。

(四)抓好生產管理, 保證穩定的經營

2017年, 各公司緊緊圍繞市場需求, 認真組織生產, 有力地支撐了生產經營。 一是本部統籌進行產能規劃和安排, 強化生產均衡性和產品配套性管理, 圍繞製造效率提升優化生產組織, 控制產品交付期與在製品投入期, 加快產品流轉速度, 持續降低在製品數量。 二是本部建立應對急交貨產品的快速反應機制, 確保重點項目實現高品質履約, 實現生產計畫節點全程序控制, 合理壓縮各環節週期;樹立“精品工程”理念, 做好產前技術準備;建立重點專案及特殊採購要求控制制度,

關注市場訂貨情況, 避免採購瓶頸。 三是各子公司針對市場需求積極組織生產, 保證了保變電氣全年總體生產狀況的穩定。

(五)抓好產業前沿項目建設, 促進轉型升級

2017年, 保變電氣進一步全面加強投資項目管控, 幾個重大項目進展順利:秦變專案完成了所有建築工程建設及設備購置安裝調整工作, 完成了專案方案的調整和部分單項驗收。 印度專案2017年內廠房、設備及公共設施均已建設完工, 生產工藝設備已基本調試完成, 通過了印度國家電網產品生產資格驗收, 並開始進行電抗器產品試生產。

(六)深化內部管理, 提升管控水準

一是推進內控體系建設。 繼續按照集成管理體系建設方案推進BEMS建設工作,

形成了一套滿足多個標準要求、支撐多個體系的保變電氣集成管理體系BEMS, 對所屬公司重點事項進行審計, 做到對所屬公司管控全覆蓋。 二是圍繞管理效率提升抓好資訊化專案建設。 本著提升資訊化管理能力、為公司生產運營、改革調整和轉型升級提供支撐的思路。 三是多角度加強成本價格管控。

建立價格管理組織機構, 完善價格管理體系;組織建立專案成本管理體系, 加強成本費用管控。

四是高度重視品質管制。 注重品質問題的預防, 組織從設計源頭到產品安裝服務的全價值鏈風險點的識別。 五是持續推進標準化作業。 推進串列工序轉為並行工序工作, 提升工作效率。

(七)注重風險防控, 保證穩定的經營局面

一是注重重大風險管控和內部審計。2017年公司加強風險管控,制定管理策略,並按季度監控;制定風險管理考核辦法,開展風險管理體系自評,各相關部室和子公司及時制定預案進行跟蹤。二是保證了穩定的安全生產局面。每季度對駐保和駐外地子公司開展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完善了保變電氣本部車間日常安全管控,建立了班組、車間、公司三級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三是高度重視法務風險防控,提升重大決策、經濟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等方面的法律風險防範能力。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7年,保變電氣以“一體四翼”為引領,通過深化改革調整、永葆技術核心競爭力、提質增效、全面增強行銷實力等支撐措施,積極應對嚴峻的外部市場環境的挑戰,實現輸變電產業做強做優,扎實推進公司生產經營和改革管理等各項重點工作,為公司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3.68億元,同比上升7.36%

三、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國家電力建設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都將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為輸變電裝備製造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公司發展戰略

“十三五”期間,保變電氣將以國家電力工業發展為指導,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資源、聚焦主業,保持變壓器產品核心技術行業領先。以“一體四翼”為引領,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品質為先、提質增效,大力實施以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的發展戰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經營計畫

2018年保變電氣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5.51億元,營業成本28.8億元。為了確保完成上述工作任務和目標,公司2018年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堅定不移落實党管一切總要求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公司上下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推動各項具體的實際工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

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大勢、明方向、謀發展,把全體幹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抓好各項工作中來。

2、抓好戰略落地,引領公司健康發展

保變電氣要確保變壓器核心技術的行業領先地位,要緊緊圍繞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統籌謀劃好未來發展方向。一是要通過技術的持續進步、精益管理和人才領先戰略實施等各方面對戰略落地提供支撐;二是要做好中長期戰略規劃、三年滾動計畫和年度經營計畫的有效銜接,確保戰略規劃得到具體支撐;三是制定完善落地方案和考評制度。四是要加強戰略協同。

3、注重創新驅動,確保核心競爭力行業領先技術領先方面:

一是推動基礎技術研究注重成果轉化;二是注重以特高壓為代表的產品創新研發,確保特高壓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三是加強常規產品的技術進步,確保成本領先戰略的落地;四是謀劃新興技術領域,加強前沿技術預研。

管理領先方面:一是推動精益管理的提升和覆蓋;二是深化精益生產管理,確保完成全年指標;三是注重品質管制措施進一步落地。

人才領先方面:一是強化幹部責任擔當;二是構建精准激勵機制;三是做好人才的選用規劃。

4、提高行銷管理水準,提升各戰略板塊市場業績

一是要發揮行銷公司的統一協同作用,提高市場行銷管理水準;二是重點市場和重點專案抓好抓細;三是充分發揮子公司優勢,加強資質建設,加大特色市場運作;四是國際業務方面,要鞏固北美市場;進一步拓展信息量,增大市場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力設備市場取得訂單;五是重視EPC和運維業務拓展。

5、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

一是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員工能效;二是優化調整組織機構;三是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處僵治困”和“壓減”工作;四是著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6、提高運營品質,防控經營風險

提高運營品質方面:一是嚴格控制兩金佔用;二是做好全價值鏈降本控費工作。

風險防控方面:一是確保資金鏈安全;二是抓好全面風險管理;三是積極應對環保風險,抓好安全生產;四是高度關注穩定風險。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宏觀經濟風險和行業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屬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國家宏觀政策變化、宏觀經濟風險加劇、能源發展戰略、產業結構、市場結構調整、行業資源整合、市場供需變動等因素都有可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衝擊。

對策:公司將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研判,及時掌握國家、行業、區域相關政策,結合公司發展實際情況,保障公司生產經營、戰略發展決策的科學、有效。

2、資金風險

受行業特點影響,貨款回收滯後於各項生產投入,公司存在資金短缺風險。

應對措施:合理安排資金調配,推行降本增效,努力提升產品盈利能力,減少資金佔用;推進資金預算管控機制,嚴控資金支出,確保資金鏈安全;提高運營效率,加快資金周轉。

3、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變壓器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矽鋼片、銅、變壓器油、鋼材等的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生產成本,進而對公司的盈利水準造成影響。

應對措施:公司將繼續提高原材料採購管理水準,借助資訊化技術和專業化管理,優化公司原材料採購流程和生產排產計畫,同時加強與原材料供貨上的戰略合作關係,通過管理資訊化、採購集成化、排產科學化等舉措有效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4、應收賬款及存貨風險

受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國內市場貨款回收難度有所增加。

應對措施:從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兩方面入手,加強客戶信用和訂單評價管理,使管控前移;對應收存貨形成的業務動因進行有效管控,壓縮應收存貨總體規模,不斷提高應收存貨的周轉效率,保證應收存貨不斷下降。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保變電氣是我國輸變電裝備製造核心企業之一,產品譜系齊全,在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以及特高壓交、直流變壓器製造領域具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產業佈局: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保定製造中心為核心,秦皇島出海口基地、合肥工廠為支撐的國內變壓器產業群,公司還投資設立了印度變壓器工廠,目前已基本建設完成,並投入試運行。

公司變壓器產品已形成良好的產業佈局,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

技術創新:公司擁有河北省輸變電產業技術研究院,彙集了大批優秀的技術骨幹力量,具備了較強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在長期的大規模國內電網建設經驗中,技術和生產積累經驗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國內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公司在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以及特高壓交、直流變壓器製造方面擁有成熟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研製成功了一系列代表國際領先水準的產品:昌吉-古泉±1100kV直流輸電工程用±1100kV特高壓換流變壓器、國內最大容量的1200MVA/500kV級三相一體有載調壓自耦變壓器、國網晉中站1000MVA/1000kV現場組裝變壓器、網側750kV高端換流變壓器、400MVA/345kV美國移相變壓器等。

品質品牌:公司注重品牌建設,致力於產品品質和穩定性的提高,輸變電產品的品質和性能穩定,變壓器種類型號齊全,高端產品和特色產品如750kV以上變壓器、調相變、SF6氣體絕緣變壓器、牽引變壓器等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產品品質穩定,在國內具備了相當的知名度;另外公司在核電變壓器領域具有突出的品牌優勢,市場佔有率較高,公司為北美發達國家市場生產的大容量調相變壓器的品質穩定性達到國際水準,是少數能向北美發達國家市場出口大容量調相變壓器的企業之一。

人才優勢:公司擁有一支由多位資深博士、專家以及各界精英人士組成的高素質、穩定的科研團隊、管理團隊以及製造團隊,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經營管理以及生產製造經驗,能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是注重重大風險管控和內部審計。2017年公司加強風險管控,制定管理策略,並按季度監控;制定風險管理考核辦法,開展風險管理體系自評,各相關部室和子公司及時制定預案進行跟蹤。二是保證了穩定的安全生產局面。每季度對駐保和駐外地子公司開展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完善了保變電氣本部車間日常安全管控,建立了班組、車間、公司三級隱患排查治理體系。三是高度重視法務風險防控,提升重大決策、經濟合同、糾紛案件處理等方面的法律風險防範能力。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7年,保變電氣以“一體四翼”為引領,通過深化改革調整、永葆技術核心競爭力、提質增效、全面增強行銷實力等支撐措施,積極應對嚴峻的外部市場環境的挑戰,實現輸變電產業做強做優,扎實推進公司生產經營和改革管理等各項重點工作,為公司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3.68億元,同比上升7.36%

三、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國家電力建設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都將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為輸變電裝備製造企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二)公司發展戰略

“十三五”期間,保變電氣將以國家電力工業發展為指導,以國內外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資源、聚焦主業,保持變壓器產品核心技術行業領先。以“一體四翼”為引領,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堅持創新驅動、品質為先、提質增效,大力實施以能力提升和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的發展戰略,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堅持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三)經營計畫

2018年保變電氣預計實現營業收入35.51億元,營業成本28.8億元。為了確保完成上述工作任務和目標,公司2018年的工作措施主要有:

1、堅定不移落實党管一切總要求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公司上下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推動各項具體的實際工作,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

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觀大勢、明方向、謀發展,把全體幹部職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抓好各項工作中來。

2、抓好戰略落地,引領公司健康發展

保變電氣要確保變壓器核心技術的行業領先地位,要緊緊圍繞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統籌謀劃好未來發展方向。一是要通過技術的持續進步、精益管理和人才領先戰略實施等各方面對戰略落地提供支撐;二是要做好中長期戰略規劃、三年滾動計畫和年度經營計畫的有效銜接,確保戰略規劃得到具體支撐;三是制定完善落地方案和考評制度。四是要加強戰略協同。

3、注重創新驅動,確保核心競爭力行業領先技術領先方面:

一是推動基礎技術研究注重成果轉化;二是注重以特高壓為代表的產品創新研發,確保特高壓技術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三是加強常規產品的技術進步,確保成本領先戰略的落地;四是謀劃新興技術領域,加強前沿技術預研。

管理領先方面:一是推動精益管理的提升和覆蓋;二是深化精益生產管理,確保完成全年指標;三是注重品質管制措施進一步落地。

人才領先方面:一是強化幹部責任擔當;二是構建精准激勵機制;三是做好人才的選用規劃。

4、提高行銷管理水準,提升各戰略板塊市場業績

一是要發揮行銷公司的統一協同作用,提高市場行銷管理水準;二是重點市場和重點專案抓好抓細;三是充分發揮子公司優勢,加強資質建設,加大特色市場運作;四是國際業務方面,要鞏固北美市場;進一步拓展信息量,增大市場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力設備市場取得訂單;五是重視EPC和運維業務拓展。

5、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結構調整

一是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員工能效;二是優化調整組織機構;三是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處僵治困”和“壓減”工作;四是著力優化資產負債結構。

6、提高運營品質,防控經營風險

提高運營品質方面:一是嚴格控制兩金佔用;二是做好全價值鏈降本控費工作。

風險防控方面:一是確保資金鏈安全;二是抓好全面風險管理;三是積極應對環保風險,抓好安全生產;四是高度關注穩定風險。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宏觀經濟風險和行業風險

公司所處行業屬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長遠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國家宏觀政策變化、宏觀經濟風險加劇、能源發展戰略、產業結構、市場結構調整、行業資源整合、市場供需變動等因素都有可能對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衝擊。

對策:公司將加強對宏觀經濟的研判,及時掌握國家、行業、區域相關政策,結合公司發展實際情況,保障公司生產經營、戰略發展決策的科學、有效。

2、資金風險

受行業特點影響,貨款回收滯後於各項生產投入,公司存在資金短缺風險。

應對措施:合理安排資金調配,推行降本增效,努力提升產品盈利能力,減少資金佔用;推進資金預算管控機制,嚴控資金支出,確保資金鏈安全;提高運營效率,加快資金周轉。

3、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公司變壓器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矽鋼片、銅、變壓器油、鋼材等的價格波動會直接影響公司的生產成本,進而對公司的盈利水準造成影響。

應對措施:公司將繼續提高原材料採購管理水準,借助資訊化技術和專業化管理,優化公司原材料採購流程和生產排產計畫,同時加強與原材料供貨上的戰略合作關係,通過管理資訊化、採購集成化、排產科學化等舉措有效降低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

4、應收賬款及存貨風險

受整體經濟增速放緩影響,國內市場貨款回收難度有所增加。

應對措施:從制度建設和能力提升兩方面入手,加強客戶信用和訂單評價管理,使管控前移;對應收存貨形成的業務動因進行有效管控,壓縮應收存貨總體規模,不斷提高應收存貨的周轉效率,保證應收存貨不斷下降。

四、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保變電氣是我國輸變電裝備製造核心企業之一,產品譜系齊全,在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以及特高壓交、直流變壓器製造領域具有突出的技術優勢。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產業佈局:目前公司已形成了以保定製造中心為核心,秦皇島出海口基地、合肥工廠為支撐的國內變壓器產業群,公司還投資設立了印度變壓器工廠,目前已基本建設完成,並投入試運行。

公司變壓器產品已形成良好的產業佈局,公司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市場佔有率。

技術創新:公司擁有河北省輸變電產業技術研究院,彙集了大批優秀的技術骨幹力量,具備了較強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在長期的大規模國內電網建設經驗中,技術和生產積累經驗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在國內同行業處於領先地位。公司在高電壓、大容量變壓器以及特高壓交、直流變壓器製造方面擁有成熟的設計和製造技術,研製成功了一系列代表國際領先水準的產品:昌吉-古泉±1100kV直流輸電工程用±1100kV特高壓換流變壓器、國內最大容量的1200MVA/500kV級三相一體有載調壓自耦變壓器、國網晉中站1000MVA/1000kV現場組裝變壓器、網側750kV高端換流變壓器、400MVA/345kV美國移相變壓器等。

品質品牌:公司注重品牌建設,致力於產品品質和穩定性的提高,輸變電產品的品質和性能穩定,變壓器種類型號齊全,高端產品和特色產品如750kV以上變壓器、調相變、SF6氣體絕緣變壓器、牽引變壓器等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產品品質穩定,在國內具備了相當的知名度;另外公司在核電變壓器領域具有突出的品牌優勢,市場佔有率較高,公司為北美發達國家市場生產的大容量調相變壓器的品質穩定性達到國際水準,是少數能向北美發達國家市場出口大容量調相變壓器的企業之一。

人才優勢:公司擁有一支由多位資深博士、專家以及各界精英人士組成的高素質、穩定的科研團隊、管理團隊以及製造團隊,具備較強的科技創新、經營管理以及生產製造經驗,能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