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王玉珍:2018金融發展趨勢八大猜想|財富管理週報

文/中國金融作家協會理事王玉珍

Golden Quote

——王玉珍

金融作為國民經濟的核心一直受到輿論界和學術的關注。 2018年作為一個承前啟後的改革之年,

作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和作為一個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這一過程中, 金融業的改革和發展至關重要。 2018年金融發展將呈現出以下八大趨勢:

第一、金融監管將從分業監管逐步向綜合監管轉變

2017年7月14日—15日, 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 會議傳達了重要的思想是: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制度。 而會議提出的金融監管的新動向值得特別關注:

首先是金融監管模式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金融監管將由“機構監管”向“功能監管”“行為監管”轉變。 要改變監管的唯一機構和單一機構形成的事實上“父子”監管方式, 未來根據金融機構的功能和業務經營管理行為進行監管, 金融機構監管的交叉監管勢在必行。

而提出“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 並強化監管問責。 堅持問題導向, 針對突出問題加強協調, 強化綜合監管, 突出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更是強化了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問責和責任, 所以監管的責任約束將使監管更加嚴格。

同時, 輿論認為, 未來我國的金融監管格局將發生重大的變革到底是人民銀行統攬所有的監管職能, 還是一委(國務院金融穩定委員會)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模式?還是一委一行一會(金融監管委員會)?卻有很多的看法。

實際上, 我國的金融監管是從大一統的管理模式逐步改革成為此前一行兩會分業監管模式, 當時由於改革的逐步深入, 特別是入世以後強化金融監管的需要, 以及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強化監管勢在必行。

所以, 從1992年開始, 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逐步從大一統的混業監管向分業監管轉變, 直到2003年以中國銀監會的成立, 標誌著我國目前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基本成型。

1992年, 證券市場的監管轉到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

1995年, 對證券公司的監管移交中國證監會;

1998年, 保險業的監管移交到保監會;

2003年, 銀行業監管職能移交銀監會。

至此, 我國金融監管的“一行三會”的分業監管體制基本實現。 分業監管的初衷是人民銀行不再肩負具體的金融監管職責, 轉變為維護金融穩定, 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人民銀行的金融監管職能不斷細分、不斷剝離;而三個監管委員會則專司監管職責。

但是在金融創新和發展的整體格局下, 分業監管體制出現一些問題即: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家金融機構監管割據、監管盲區增多;監管套利明顯, 風險難以揭示;風險監管與推動發展左右為難等現象大量發生, 以至於不出現金融系統性風險成為每年金融政策的最重要考慮因素和政策目標。

因此, 加強監管的統一和協調就擺在了金融體制改革的議事日程。

去年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成立, 從一定程度上大幅提高了各監管機構的協調性、規章制度的統一性和金融政策要求較強的執行力。 但是綜合監管、統一監管仍然是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 根據“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第一隻靴子終於塵埃落定:

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擬訂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

銀監會、保監會的合併, 對於現有體制下銀行和保險監管之間存在的監管職責不清晰、交叉監管和監管空白等問題的解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金融監管套利可能減少,影子銀行將受到抑制,保險業回歸保險原旨,投機性、融資性金融屬性將弱化。

但是,銀行保險與證券行業的監管套利可能比保險業更加嚴重,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綜合監管強化,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仍然是兩者的重要任務。

同時,這一次的監管體制改革透露出一個更加明顯的信號,即人民銀行獲得銀行保險業的發展計畫、法規制定許可權,對金融政策的統籌權、金融政策支持發展的職能、對監管的協調統一權將進一步擴大和加強。

而銀行保險業監管委員會則專事監管職責,重點是管理和監管風險,發展的問題不是監管的職責,這一點對未來的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否適用?也是值得期待的問題。

未來是三會合一還是一委一行模式下加強兩個監管委員會的協同監管仍然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另據報導,3月26日宣佈,郭樹清擔任新成立的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的同時,還兼任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這一多重身份的安排是否會在監管政策與監管協同方面有什麼樣的效果仍然值得期待,同樣監管政策和監管的協同性對證監會有什麼影響也值得期待。

第二、合規風險已經成為金融業的最大風險

2017年對金融機構註定是一個不平凡之年,一場監管風暴讓銀行從業人員似乎如泰山壓頂,合規風險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最大風險。如果說,2017年以前的金融機構是以創新和發展為主旋律,那麼,2017年以後已經體現出合規是金融最大風險的政策導向,而2018年合規風險必將是金融機構的最大風險。

從銀行機構看,2017年3月底4月初以來,銀監會新主席上任兩周,銀監會連下七道“金牌”,被認為是強監管風暴正席捲整個金融業。2017年中國銀監會發佈的重磅監管政策至少有26條,連續的監管收緊才是對銀行業監管的更大壓力。

2017年銀監系統的處罰力度,全年共作出行政處罰3452件,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金額29.32億元,對270人取消了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無論是從行政處罰的單數、處罰的機構數量、罰沒的金額、以及對個人處罰的數量和程度都創造了銀行監管的歷史。

2018年1月13日,銀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主要從合規發展和金融創新,防範金融風險,服務實體這三個方面對銀行行業2018年的監管定調。

2018年2月份,人們也許沉浸在春節的節日後氣氛中,但是監管的罰單仍然與春節的鞭炮聲相向而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銀監機構2月份累計公佈了311張罰單,其中,針對單位的罰單152張,針對個人的罰單157張,同時進行處罰的有2張。在針對個人的處罰中,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和被終身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的各有3人。

更重要的是,銀監會的監管處罰直接對銀行業務的操作合規性進行處罰。據大連銀行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部研究人員不完全統計,2017年銀監系統已經公佈了2725張罰單。在處罰案由中,作為銀行占比最大的傳統業務,信貸業務違規所受處罰的數量最多達1634張,占比達到60%;票據業務是僅次於信貸業務的違規行為“高發地帶”(466張)。此外,內控管理及操作違規(261張)、授信違規(171張)和同業業務違規(170張)案由也占了較高的比例。

2017年,中國證監會不斷強化監管執法工作,堅決打擊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系統上下統一執法理念,凝聚執法合力,對資本市場亂象重拳出擊,果斷亮劍,依法全面從嚴實施行政處罰,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件,罰沒款金額74.79億元,同比增長74.74%,市場禁入44人,同比增長18.91%,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市場禁入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總體看,傳統違法案件占比依然較高,操縱市場案件數量減少,老鼠倉得到有效遏制。2018證監會將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打好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堅決打擊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確保證券期貨監管目標的順利實現。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股市、債市、期貨市場風險監測和應對能力建設,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保險監管在2017年同樣讓人側目,監管密集出手、規範政策陸續實施,最引入矚目的是“保險姓保”、“監管姓監”形成的保險業監管升級。資料顯示,截至12月28日,年內保監會已公佈37張監管函,超過去年全年16張一倍多。除了監管函,保監會的行政處罰更為“直擊要害”。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保監會開出了47張罰單,各地保監局出具了878張罰單,總計925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1億元。2018年第一個月,又有5家保險公司及個人受到處罰,包括浙商財險及其董事長、總經理等9人,安心財險及其總裁等3人,交銀康聯人壽、長城人壽和農銀人壽總精算師等人。還有9家保險公司收到監管函,分別為太平洋產險、渤海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安盛天平財險、紫金財險、華安財險、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光大永明人壽,涉及保險產品、電話及網路銷售、人員聘任、內控管理等問題。

2018年保險監管將從嚴監管,堅決打擊違法違規市場亂象,重塑監管的核心是堅持“嚴字當頭”,從嚴整治、從快處理、從重問責,堅決打擊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讓監管“長牙齒”,讓違規機構長記性。更使“從嚴監管”成為2018年保險監管工作的。如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後,相信監管的力度中會大而不會小。

所以,無論是從2017年的監管實際,還是從2018年的監管工作安排看,合規經營風險都將是金融業的最大風險。

第三、監管的頂格處罰在2018年將成為常態

監管的頂格處罰來自於今年銀監會相關負責人的發言,主要傳導的意圖是2018年監管部門對於亂象整治工作中的大案要案會堅持頂格處罰。“頂格處罰”一般被認為是屬於從重處罰的一種形態,在行政處罰法體系中,“從重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在法定的處罰方式和處罰幅度內,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在數種處罰方式中適用較嚴厲的處罰方式,或者在某一種處罰方式允許的幅度內適用較接近上限或上限的處罰。其中,適用上限的處罰就是“頂格處罰”。可見,嚴重的違規行為的監管處罰將進入從重模式。

而2018年前後,三大案件的重罰重處已經給了人們善於頂格處罰的解釋。

第一大案:“僑興債”違約引發的廣發銀行違規擔保案件,監管部門合計21億驚天罰單和13家金融機構;

此案中監管部門對廣發銀行7.22億元天價罰單更是震驚銀行業。2017年12月29日,銀監會公告,銀監會又依法對涉及該案的13家出資機構作出了行政處罰。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恒豐銀行、興業銀行鄭州分行、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天津濱海農商銀行、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吉林環城農村商業銀行、吉林舒蘭農村商業銀行、吉林永吉農村商業銀行、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吉林公主嶺農村商業銀行、吉林乾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罰沒金額合計13.41億元。其中對郵儲、興業、恒豐分別被罰5.2億、3.6億、1.7億。這一業務涉及合計21億驚天罰單和13家金融機構;

第二大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罰款4.62億元。

2018年銀行業開年第一大案非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莫屬。銀監會1月19日通報《銀監會依法查處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公告中稱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

四川銀監局依法對其罰款4.62億元;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等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等處罰。目前,相關涉案人員已被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給予成都分行原行長開除、2位原副行長分別降級和記大過處分,對195名分行中層及以下責任人員內部問責。

更重要的是進行了監管問責:鑒於四川銀監局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相關風險線索等問題未全面深查,監管督導不力,對其監管評級失真,銀監會黨委責成四川銀監局黨委深刻反省,吸取教訓,並對四川銀監局原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第三大案:對郵儲銀行等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出了2.95億元罰單。

2018年1月27日,銀監會再次針對郵儲銀行等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出了2.95億元罰單!銀監會官網公告稱,銀監會統籌協調相關銀監局依法查處了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對涉及該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處罰金額雖然不大,但處罰面之廣卻是罕見。

一是對案發機構郵儲銀行武威市分行罰款9050萬元,分別取消該行原主持工作的副行長及其他3名班子成員2-5年高管任職資格,禁止文昌路支行原行長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並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對郵儲銀行甘肅省分行原行長、1名副行長分別給予警告。

三是對紹興銀行、南京銀行鎮江分行、廈門銀行、河北銀行、長城華西銀行、湖南衡陽衡州農商行、河北定州農商行、廣東南粵銀行、邯鄲銀行、乾安縣農村信用聯社等10家違規交易機構共計罰款12750萬元,對33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取消3人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銀監系統的處罰決定主要分為以下類型:(1)罰款;(2)警告;(3)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任職資格;(4)禁止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5)責令改正;(6)責令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頂格處罰預示著不僅僅是罰款處罰,個人的行政處分也將上升到最大的高度。

保監會也提出,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和人員依法採取頂格處罰,堅決打擊頂風作案行為,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

而證監會監管則用上了嚴監管“大動作”頻頻,與各路“妖魔”鬥智鬥勇的詞彙。一方面說明證監會監管的形勢嚴峻,另一方面也說明監管力度的前所未有。證監會發言人指出,專項執法行動:一是集中整治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查處的3家上市公司造假金額等億元以上;二是堅決打擊可能積聚市場風險的惡性操縱行為,9起案件涉案金額超20億;三是嚴厲查處典型案件和市場關注的熱點案件,涉案金額達10億;四是重點淨化特定領域違法多發的不良市場生態,4家證券服務機構涉嫌未勤勉盡責。

史無前例的罰單就是嚴監管最好的證明。過去一年,無論是整個市場的罰沒總金額,還是對單個自然人的罰沒金額,兩個“史上最大罰單”震懾了資本市場。

2018年3月14日,證監會開出了中國證券史上最大罰單——55億元。廈門北八道集團利用300多個股票帳戶、100多台電腦、10多位元操盤手同時交易,大量使用配資,採用頻繁對倒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等異常交易手法炒作多隻次新股。證監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開出55億元罰單。在北八道事件之前,證監會開出的最大罰單是34.7億元,2017年3月的多倫股份操縱案,當事人鮮言被罰34.7億元,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頂格處罰成常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受到頂格的處罰。

第四、P2P互聯網金融平臺將呈現出嚴重分化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存在,愛之則因為它確實方便了一些資金需求,恨它是因為它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目前,P2P網貸平臺已經成為社會資金融通的重要力量。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2017年網貸行業總成交量達到了25800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交量增長了41.8%。截至2017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60091.32億元,首次突破6萬億大關。從2017年各月P2P網貸行業成交量走勢來看,月成交量穩定在2000億元以上,成交規模趨於穩定。

但是網貸平臺出現的問題同樣讓人不敢小覷,並形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年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共計612家,其中問題平臺199家(跑路58家、提現困難138家、經偵介入3家),占比約為32.52%。

2018年,互聯網金融平臺將面臨分化、調整、規範發展的時期。

2017年2月2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了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實施標準,重點是交易資金銀行存管,借貸 違約不兜底,成為網貸業備案登記之後又一合規細則。

2017年7月6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監管的目標直指互聯網金融平臺一些無固定期限、資金和資產無法對應的“資金池”產品問題,對P2P平臺上架與各類交易所合作的違規業務,以及以“大拆小”“團購”“分期”等將大額融資產品權益拆分甚至包裝高風險資產,向不特定物件以及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發售的現象做出具體整治要求。通知一出臺,成效立竿見影,互聯網金融市場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總量降至原來的50%。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在2018年一季度啟動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2016年11月28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通知》,為新註冊及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給予指引。

雖然指引稱備案登記不構成對機構經營能力、合規程度、資信狀況的認可和評價。但是《指引》第十條規定:在本指引發佈前,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申請備案登記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依據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中分類處置有關工作安排,對合規類機構的備案登記申請予以受理,對整改類機構,在其完成整改並經有關部門認定後受理其備案登記申請。

2017年12月13日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檔”,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網貸機構備案工作,最遲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有人預計,能夠最終完成備案的P2P平臺大約在800—1000家左右,有將近一半會不能完成備案。

因此,可以預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要進入兩個特徵之下:一是必須持牌經營並納入監管的嚴格監管之下,那種野蠻生長、過度套利的方式將被嚴格管理;二是一些業務將被叫停。2017年12月,銀監會先後下發《關於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56號文)和《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141號文)對網路小貸和現金貸進行監管。消費金融公司與協力廠商公司合作放貸的業務類型與模式全部叫停,要求禁止消費金融公司通過P2P網路借貸撮合等任何方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禁止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簽訂三方協定等方式與無放貸業務資質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互聯網金融在2018年的強監管下,野蠻生長的野生狀態將被納入嚴格的監管約束之下,而一些好的會更好,一些平臺將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分化的加劇將成為2018年的主要特徵。

第五、商業銀行將加快智慧化轉型升級步伐

商業銀行的轉型已經說了很多年,但如何轉型?向哪裡轉型?一直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選擇。隨著銀行4.0和金融科技的廣泛運用,智慧銀行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推手。

各商業銀行的“智慧銀行”已經呈現出商業銀行借助金融科技實現科技金融的轉型方向:農行北京分行的新版“掌上銀行”、自助機具“刷臉取款”、特色貴金屬等新產品、新設備,讓人們可以感受到銀行智慧化、綜合性的服務體驗。

中信銀行的智慧銀行是其最新開發的智慧投顧產品“信智投”,採用融合人類智慧和人工智慧的“雙腦引擎”模式,既有投研專家前瞻性市場分析和底層產品專業調研,又運用大資料、投資模型、智慧演算法彌補人類在計算能力上的不足。中信銀行副行長郭党懷表示,“借助大資料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專家智慧,我們更精准地把客戶需求,實現使用者體驗不斷趨於人性化、便捷化、精准化,讓財富管理服務更具智慧、更懂客戶、更有溫度。”

平安銀行借助科技力量推動智慧零售銀行轉型,基於互聯網思維通過科技引領、組織敏捷形成的“金融+互聯網”的智慧化零售銀行新模式。其運用“人工智慧+大資料”,在新版口袋銀行推出了平安智投,根據客戶的交易記錄與風險偏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投資組合方案,讓客戶能在平安口袋銀行中充分感受到智慧化、個性化的酷炫體驗。去年8月,平安銀行零售智慧新門店的廣州流花支行正式開業,這一純零售網點,實現了客戶線上線下資料的打通,對客戶的精准識別;通過強化自助服務區功能,實現了現金櫃檯的“瘦身”;自助服務區布放的5台iPad可以支援7大類30餘種銀行業務的自助辦理,還設置了FB自助設備、大額存取款機、CTM等設備,客戶即來即辦無需排隊等待。依託平安集團在人工智慧領域,包括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等金融科技技術的平臺優勢,平安銀行全新開業的零售新門店在空間、傢俱等各方面通過嵌入智慧化、人性化的配套設備,構建了以“智慧化+O2O+客戶體驗”為核心的服務體系,打造出“更懂你”的未來標杆式銀行。

浦發銀行是最早推出智慧投顧服務“財智機器人”的銀行,目前浦發銀行繼續推進智慧投顧系統的反覆運算升級工作,從客戶大類資產配置和線上線下服務角度出發推出了系列新功能,運用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等技術,做到線上的智慧調倉等服務。 2018年,浦發銀行可將推出智慧投顧3.0,運用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等技術,能夠做到線上的智慧調倉等服務。資料顯示,浦發銀行智慧投顧至今已累計為164萬使用者提供服務,交易量近50億元。

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為打造智慧化的領先金融APP,開創了中國財富管理領域“人與機器”、“線上線下”的融合服務新模式、招商銀行APP5.0開啟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新模式、也開啟了垂直金融自場景的融合服務新模式。不僅是招商銀行運用Fintech(金融科技)技術的重大創新,也是招商銀行APP對從工具到平臺、從交易到諮詢、從單向到互動、從封閉到開放策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興業智投的特點是:大資料、機器學習演算法、一鍵優化。客戶可根據自身的風險等級和投資期限自主選擇投資組合,通過具體的投資組合和基金明細,可直接進行一鍵投資。

廣發銀行的智慧投資理財平臺——“廣發智投”,將專業投資理財分析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綜合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和投資者偏好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理財建議。

光大銀行的“光雲智投”擁有更智慧的市場分析系統,能夠準確追蹤市場熱點和輿情風險;更智慧的資產管理系統,讓“光雲智投”能夠根據使用者的動態畫像,完成一站式普惠化全球資產配置;更智慧的風險管理系統,讓“光雲智投”在實現資產管理平臺系統化風險預警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分散、優化的資產組合投資;而更智慧的自我學習系統,讓“光雲智投”成為客戶級的財富管理顧問,在每一次與客戶的互動中,瞭解客戶的偏好和財務狀況,説明客戶樹立全面的財務知識與財富觀。

當前,銀行業已全面步入數位化時代。麥肯錫的報告認為,利用數位化管道獲取金融服務已成為主流,而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生物識別及移動互聯等Fintech技術也正在引領金融創新。

百度金融與埃森哲在2018年1月20日聯合發佈的《與AI共進智勝未來:智慧金融聯合報告》認為,智慧金融帶來的將是競爭邊界愈加模糊的新格局,未來泛金融無處不在,金融服務與非金融服務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

智慧投顧在中國銀行的發展只有兩年的時間,但已經體現出了很好的潛力和前景,成為 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推進器。有分析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智慧投顧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5.22萬億,管理費規模將達156.6億,智慧投顧可以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銀行未來。

第六、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017年11月10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國新辦舉行的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將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中資金融機構的控股權。這件事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巨大,對世界金融業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美國彭博社甚至用“Big Bang Moment(大爆炸的時刻)”加以形容。

這件事無論對中國的影響還是對世界的影響之大或在未來數年內才能表現出來,而除此之外,之所以讓人產生較大的浮想是因為在特朗普訪華的關鍵時期,讓人敏感的感到是不是雙方有什麼談判條件和相互的讓步結果。因此會讓人感到突然和震驚。同時,在2018年金融的改革開放將在哪些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也引起人們的遐想。

讓我們先看看開放的內容是什麼?

關於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中國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關於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關於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內容簡單解讀:對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三年後將全部允許外資控股,五年後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允許外資絕對控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投資內資外資完全一致。這也就預示著目前的所有金融機構未來都極端可能成為外資控股或者外資企業。

2018年3月25日,中國央行新任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將穩步改革和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同時“同等重視”通過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易綱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而且中國國際支付系統( CIPS )的第二階段——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也將很快推出。

所以,2018年也將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關鍵之年,更是值得期待之年。

第七、理財市場將呈現出量縮價跌趨勢

首先,銀行的理財產品將進入價量齊縮的局面。

一是去年以來的強監管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快速發展甚至野蠻生長的狀況得到控制。經過2017年“三三四十”專項治理,在“三違反”專項治理中,各級監管機構共檢查發現問題11534個,涉及金額4.15萬億元,其中信貸、票據、同業和理財等具體業務領域的問題最為突出,內控及管理層面問題較多。在“三套利”專項治理中,各級監管機構共發現問題4060個,涉及金額3.78萬億元,主要集中在監管套利部分,突出表現在同業、理財(資管業務)、銀信合作、部分表外業務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同時對銀行機構進行了歷史上最嚴厲的處罰。經過去年對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的監管,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銀行業總資產少擴張16萬億元,銀行理財少增5萬多億元,銀行通過“特殊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

據銀行業理財等級託管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銀行業理財產品規模較上年同期下降21.94%。其中,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較年初“雙降”,存續餘額大幅減少3.4萬億元,降幅為51.13%;占比較年初下降11.88%。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56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理財產品,產品數9.35萬隻,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全年增速同比下降21.94%,月度同比增速曾連續8個月下降。

二是規範資產管理業務特別是打破剛性兌付和規範資金池管理,雖然降低了銀行的資產風險但是也將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資產荒並可能導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降低。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起草,由央行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被認為是我國金融業理財市場的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檔,其主要的宗旨是打破“剛性兌付”,規範“資金池”操作,結構化產品杠杆比例降低,資管業務也將加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責任。

在資管新規推動下,2018年的銀行資管業務模式和理財市場都將面臨巨大的變化。有調查結果顯示,52.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統一規制後,資管業務的規模將會減小。與此同時,38.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商業銀行主要的業務模式定位也將從一味擴大業務規模和產品種類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逐步轉向在特定產品或行業中提供具備專長的精品資管模式。

在“打破剛兌”的監管要求下,銀行理財將逐步告別“保本理財”時代,淨值型產品將逐漸增多,保本型理財產品將逐步退出。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仍超過5萬億元,其中農村金融機構的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占比更是高達32.04%。在未來一段時期,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都將被迫轉型為淨值型理財產品,銀行為保證理財產品的資金安全和產品收益,在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方面將更趨穩健和保守,銀行業的整體理財產品將會出現發行數量減少和產品收益下滑的價量齊跌的局面。

三是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也將面臨著發行數量減少和收益率下降的狀況。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異軍突起,既繁榮了我國的金融理財產品,也成為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一個重要力量。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騰訊金融科技智庫發佈的《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顯示,互聯網理財規模已由2013年的2152.9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5萬億元,而2017年互聯網理財規模同比增幅達到52.39%。雖然他們預計2018年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規模將達到5.36萬億元,但是從現狀看並不樂觀。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野蠻生長同樣沒有手下留情。

互聯網理財產品已經出現收益率下降的局面,有資料顯示,以餘額寶為例的“寶寶類”產品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4%左右徘徊,昔日年化可達15%的P2P產品已降至8.85%,而以前收益率較高的私募基金、信託資管收益率也下降到7.5%-12.5%波動,隨著監管的持續加強並逐步打破剛兌,求“穩”也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主旋律。

最近兩位元財經高層關於理財產品的高論可能就預示著理財產品的未來。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主席郭樹清說“保本高收益理財產品就一定是欺詐,應該舉報。”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則直接指出:“保證收益率超過6%以上一定是騙子。”

第八、民營銀行的股東監管將成為新的監管重點

金融亂象除了業務亂象之外,股東亂像是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2017年4月12日,銀監會下發了《關於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銀監發﹝2017)7號),要求強化風險源頭遏制,加強股東管理,要求制定統一的股東管理規則,對股東的准入和行為進行約束。加強關聯關係審查,防止通過委託他人代持股權、關聯方與一致行動人聯合持股等方式規避股東資格審查的行為。

同時,加強資金來源審查,確保入股資金為投資人自有資金,來源合法合規。

2017年4月21日郭樹清主席再講話中明確表示,要切實彌補監管短板,著力強化股東監管。強化股東資質審查、關聯關係審查和資金來源審查,加強股東准入監管。強化對股東行為的持續監管,嚴禁不當干預經營決策,嚴禁通過關聯交易獲取不當利益。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全面梳理主要股東及關聯方情況,掌握其重大變化,強化股東授信審查,防止套取銀行資金。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參股或收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但一些亂象也隨之發生,如違規使用非自有資金入股、代持股份、濫用股東權利等,辦法旨在規範商業銀行股東行為,保護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辦法將監管重點聚焦主要股東,防止其濫用權利、掏空銀行等行為,要求主要股東披露股權結構直至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並限制主要股東入股商業銀行數量,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辦法同時要求主要股東自取得股份之日起五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不得違規干預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

為解決利益輸送等問題,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對主要股東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最終受益人等單個主體的授信餘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淨額的10%;對單個主要股東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最終受益人的合計授信餘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淨額的15%。

在股東亂象中,民營銀行的股東亂象更值得關注。

民營銀行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截止到目前,銀監會批准籌建的17家民營銀行中,已有15家正式開業,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山東威海藍海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江蘇蘇甯銀行、吉林億聯銀行、梅州客商銀行。另外,遼寧振興銀行、安徽新安銀行2家銀行正在籌備開業中。

但是民營銀行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銀行高管層不符合監管要求。很多民營銀行的董事長和行長特別是董事長都來自于大股東,可能會沒有任何的銀行高管專業從業經驗。這造成銀行從開始就先天不足。有的銀行開業後,才新聘任了行長,這將導致銀行的治理結構混亂,對銀行的管理可能缺乏應有的認知和瞭解。

二是銀行的戰略定位和業務發展具有強烈的內部銀行性質。銀行之所以叫銀行,就因為銀行具有強大的社會資金融通功能,而有的銀行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集團內部結算銀行,銀行的業務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產業資本投資銀行本身的缺陷暴漏無疑,以產業資本企業財務公司和內部結算銀行的方式辦銀行,讓銀行難以真正以銀行的方式辦銀行、以銀行的方式發展銀行。

三是民營企業老闆幹部使用的隨意性在銀行會有所體現。一般來說,民營銀行在籌建之時,由於沒有銀行人員儲備,必然以高薪、高職位以及長期勞動合同為誘餌,向國有銀行和其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挖人才,但是隨著後來的改變原有的部門設置和職務體系,原有的人員就不一定適用新的要求,原有的人員包括高管要麼服從去新的崗位,要麼接受工薪下降的事實,等於變相逼迫原聘任的管理者離職。這是典型的民營企業的用人風格,高薪聘任、高職許諾,需要時則重金引進,不需要時無情踢開。但對於一家需要業務、管理、發展穩定的銀行,無論是員工還是高管、特別是中層都需要基本穩定,當然必要的淘汰、必要的調整都是應該的,但如此大規模的人事制度和幹部管理體制的變動對一家銀行卻可能是致命的。

四是勞動人事制度和管理欠缺規範。不可否認,有一些民營企業的人事管理是相當規範的,但是另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大量的民營企業在人事管理上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和投機性,甚至為了節約成本而違法違規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民營銀行將這種民營資本控股性質使得民營企業的一些傳統思維和習慣帶入了銀行,變相逼迫管理層辭職、沒有為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違法超長確定勞動合同試用期、遲延簽訂勞動合同等多種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民營銀行在籌建之時,為儘快從金融機構招聘到人才,聲稱可以無需簽訂勞動合同先上班,但之後卻以勞動者未能提供原單位的離職證明為由不簽訂勞動合同,還存在實行殘酷的零底薪薪酬體制、不及時支付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等行為。這種非銀行規範行為的人事管理對於以信用為基礎的銀行業是對銀行信用的嚴重破壞。

五是存在嚴重的關聯交易嫌疑。民營企業辦銀行有以下幾個目的:首先是成為企業的平臺並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是通過銀行支援企業的發展;其三是提高企業對外融資的籌碼;其四提高企業合併報表的資產擴張能力。有的民營銀行大量出現這類問題,包括對一些銀行的內部結算銀行的定位,就是完全為本股東企業的發展服務;有的銀行的發起股東曾經承諾幾年內不轉讓股權,股東不與銀行發生違規關聯交易,不干預銀行日常經營。但是作為內部結算銀行的定位必將使上述承諾變成空談。同時,有人指出,有的民營銀行的業務結構更像是“體內迴圈”,存款和貸款大多來自股東單位以及上下產業鏈。

當然,強化對股東的監管不僅僅是針對民營銀行,也不僅僅是對銀行的民營股東,而是對所有銀行的所有投資者,但從2016年以來民營銀行設立進入常態化,對民營銀行的股東強化准入監管,應該是監管部門必須強化的一項重要工作,股東資質等也應該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問題。

郭樹清曾表示,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有一個特別注意的風險,“千萬不能辦成一個民營資本少數人或者少數資本控制銀行,變成自己的提款機,進行關聯交易。吸收公眾存款用於自己特殊目的的投資,風險就會非常大。”

“研究制定統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管理規則,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資格、參控股機構數量等監管要求。”這是7號文對加強股東准入監管時提出的要求。因此,2018年將會對所有的銀行股東的合法性進行實質性的審查和整改,一批銀行股東將從此退出銀行的投資者舞臺,從而失去銀行業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本文編輯:王蕾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金融監管套利可能減少,影子銀行將受到抑制,保險業回歸保險原旨,投機性、融資性金融屬性將弱化。

但是,銀行保險與證券行業的監管套利可能比保險業更加嚴重,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綜合監管強化,優化監管資源配置,更好統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仍然是兩者的重要任務。

同時,這一次的監管體制改革透露出一個更加明顯的信號,即人民銀行獲得銀行保險業的發展計畫、法規制定許可權,對金融政策的統籌權、金融政策支持發展的職能、對監管的協調統一權將進一步擴大和加強。

而銀行保險業監管委員會則專事監管職責,重點是管理和監管風險,發展的問題不是監管的職責,這一點對未來的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否適用?也是值得期待的問題。

未來是三會合一還是一委一行模式下加強兩個監管委員會的協同監管仍然是值得關注的問題。另據報導,3月26日宣佈,郭樹清擔任新成立的銀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的同時,還兼任央行黨委書記、副行長,這一多重身份的安排是否會在監管政策與監管協同方面有什麼樣的效果仍然值得期待,同樣監管政策和監管的協同性對證監會有什麼影響也值得期待。

第二、合規風險已經成為金融業的最大風險

2017年對金融機構註定是一個不平凡之年,一場監管風暴讓銀行從業人員似乎如泰山壓頂,合規風險已經成為商業銀行的最大風險。如果說,2017年以前的金融機構是以創新和發展為主旋律,那麼,2017年以後已經體現出合規是金融最大風險的政策導向,而2018年合規風險必將是金融機構的最大風險。

從銀行機構看,2017年3月底4月初以來,銀監會新主席上任兩周,銀監會連下七道“金牌”,被認為是強監管風暴正席捲整個金融業。2017年中國銀監會發佈的重磅監管政策至少有26條,連續的監管收緊才是對銀行業監管的更大壓力。

2017年銀監系統的處罰力度,全年共作出行政處罰3452件,處罰機構1877家,罰沒金額29.32億元,對270人取消了一定期限直至終身銀行業從業和高管任職資格。無論是從行政處罰的單數、處罰的機構數量、罰沒的金額、以及對個人處罰的數量和程度都創造了銀行監管的歷史。

2018年1月13日,銀監會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通知》。主要從合規發展和金融創新,防範金融風險,服務實體這三個方面對銀行行業2018年的監管定調。

2018年2月份,人們也許沉浸在春節的節日後氣氛中,但是監管的罰單仍然與春節的鞭炮聲相向而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銀監機構2月份累計公佈了311張罰單,其中,針對單位的罰單152張,針對個人的罰單157張,同時進行處罰的有2張。在針對個人的處罰中,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和被終身取消高管任職資格的各有3人。

更重要的是,銀監會的監管處罰直接對銀行業務的操作合規性進行處罰。據大連銀行金融市場風險管理部研究人員不完全統計,2017年銀監系統已經公佈了2725張罰單。在處罰案由中,作為銀行占比最大的傳統業務,信貸業務違規所受處罰的數量最多達1634張,占比達到60%;票據業務是僅次於信貸業務的違規行為“高發地帶”(466張)。此外,內控管理及操作違規(261張)、授信違規(171張)和同業業務違規(170張)案由也占了較高的比例。

2017年,中國證監會不斷強化監管執法工作,堅決打擊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全系統上下統一執法理念,凝聚執法合力,對資本市場亂象重拳出擊,果斷亮劍,依法全面從嚴實施行政處罰,全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224件,罰沒款金額74.79億元,同比增長74.74%,市場禁入44人,同比增長18.91%,行政處罰決定數量、罰沒款金額、市場禁入人數再創歷史新高。

總體看,傳統違法案件占比依然較高,操縱市場案件數量減少,老鼠倉得到有效遏制。2018證監會將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打好防控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堅決打擊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行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確保證券期貨監管目標的順利實現。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重大風險攻堅戰,加強股市、債市、期貨市場風險監測和應對能力建設,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保險監管在2017年同樣讓人側目,監管密集出手、規範政策陸續實施,最引入矚目的是“保險姓保”、“監管姓監”形成的保險業監管升級。資料顯示,截至12月28日,年內保監會已公佈37張監管函,超過去年全年16張一倍多。除了監管函,保監會的行政處罰更為“直擊要害”。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保監會開出了47張罰單,各地保監局出具了878張罰單,總計925張罰單,罰沒金額超過1億元。2018年第一個月,又有5家保險公司及個人受到處罰,包括浙商財險及其董事長、總經理等9人,安心財險及其總裁等3人,交銀康聯人壽、長城人壽和農銀人壽總精算師等人。還有9家保險公司收到監管函,分別為太平洋產險、渤海財險、中華聯合財險、安盛天平財險、紫金財險、華安財險、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招商信諾人壽、光大永明人壽,涉及保險產品、電話及網路銷售、人員聘任、內控管理等問題。

2018年保險監管將從嚴監管,堅決打擊違法違規市場亂象,重塑監管的核心是堅持“嚴字當頭”,從嚴整治、從快處理、從重問責,堅決打擊保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讓監管“長牙齒”,讓違規機構長記性。更使“從嚴監管”成為2018年保險監管工作的。如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後,相信監管的力度中會大而不會小。

所以,無論是從2017年的監管實際,還是從2018年的監管工作安排看,合規經營風險都將是金融業的最大風險。

第三、監管的頂格處罰在2018年將成為常態

監管的頂格處罰來自於今年銀監會相關負責人的發言,主要傳導的意圖是2018年監管部門對於亂象整治工作中的大案要案會堅持頂格處罰。“頂格處罰”一般被認為是屬於從重處罰的一種形態,在行政處罰法體系中,“從重處罰”是指行政機關在法定的處罰方式和處罰幅度內,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在數種處罰方式中適用較嚴厲的處罰方式,或者在某一種處罰方式允許的幅度內適用較接近上限或上限的處罰。其中,適用上限的處罰就是“頂格處罰”。可見,嚴重的違規行為的監管處罰將進入從重模式。

而2018年前後,三大案件的重罰重處已經給了人們善於頂格處罰的解釋。

第一大案:“僑興債”違約引發的廣發銀行違規擔保案件,監管部門合計21億驚天罰單和13家金融機構;

此案中監管部門對廣發銀行7.22億元天價罰單更是震驚銀行業。2017年12月29日,銀監會公告,銀監會又依法對涉及該案的13家出資機構作出了行政處罰。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恒豐銀行、興業銀行鄭州分行、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天津濱海農商銀行、中鐵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金融租賃有限公司、吉林環城農村商業銀行、吉林舒蘭農村商業銀行、吉林永吉農村商業銀行、吉林蛟河農村商業銀行、吉林公主嶺農村商業銀行、吉林乾安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罰沒金額合計13.41億元。其中對郵儲、興業、恒豐分別被罰5.2億、3.6億、1.7億。這一業務涉及合計21億驚天罰單和13家金融機構;

第二大案: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罰款4.62億元。

2018年銀行業開年第一大案非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莫屬。銀監會1月19日通報《銀監會依法查處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件》,公告中稱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

四川銀監局依法對其罰款4.62億元;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等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等處罰。目前,相關涉案人員已被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給予成都分行原行長開除、2位原副行長分別降級和記大過處分,對195名分行中層及以下責任人員內部問責。

更重要的是進行了監管問責:鑒於四川銀監局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相關風險線索等問題未全面深查,監管督導不力,對其監管評級失真,銀監會黨委責成四川銀監局黨委深刻反省,吸取教訓,並對四川銀監局原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給予黨紀政紀處分。

第三大案:對郵儲銀行等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出了2.95億元罰單。

2018年1月27日,銀監會再次針對郵儲銀行等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出了2.95億元罰單!銀監會官網公告稱,銀監會統籌協調相關銀監局依法查處了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對涉及該案的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沒2.95億元。處罰金額雖然不大,但處罰面之廣卻是罕見。

一是對案發機構郵儲銀行武威市分行罰款9050萬元,分別取消該行原主持工作的副行長及其他3名班子成員2-5年高管任職資格,禁止文昌路支行原行長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並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對郵儲銀行甘肅省分行原行長、1名副行長分別給予警告。

三是對紹興銀行、南京銀行鎮江分行、廈門銀行、河北銀行、長城華西銀行、湖南衡陽衡州農商行、河北定州農商行、廣東南粵銀行、邯鄲銀行、乾安縣農村信用聯社等10家違規交易機構共計罰款12750萬元,對33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取消3人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人從事銀行業工作。

銀監系統的處罰決定主要分為以下類型:(1)罰款;(2)警告;(3)取消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的任職資格;(4)禁止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5)責令改正;(6)責令金融機構對直接負責的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紀律處分。頂格處罰預示著不僅僅是罰款處罰,個人的行政處分也將上升到最大的高度。

保監會也提出,對影響惡劣、屢查屢犯的機構和人員依法採取頂格處罰,堅決打擊頂風作案行為,對涉嫌違法犯罪的堅決移送司法。

而證監會監管則用上了嚴監管“大動作”頻頻,與各路“妖魔”鬥智鬥勇的詞彙。一方面說明證監會監管的形勢嚴峻,另一方面也說明監管力度的前所未有。證監會發言人指出,專項執法行動:一是集中整治上市公司違法違規,查處的3家上市公司造假金額等億元以上;二是堅決打擊可能積聚市場風險的惡性操縱行為,9起案件涉案金額超20億;三是嚴厲查處典型案件和市場關注的熱點案件,涉案金額達10億;四是重點淨化特定領域違法多發的不良市場生態,4家證券服務機構涉嫌未勤勉盡責。

史無前例的罰單就是嚴監管最好的證明。過去一年,無論是整個市場的罰沒總金額,還是對單個自然人的罰沒金額,兩個“史上最大罰單”震懾了資本市場。

2018年3月14日,證監會開出了中國證券史上最大罰單——55億元。廈門北八道集團利用300多個股票帳戶、100多台電腦、10多位元操盤手同時交易,大量使用配資,採用頻繁對倒成交、盤中拉抬股價、快速封漲停等異常交易手法炒作多隻次新股。證監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開出55億元罰單。在北八道事件之前,證監會開出的最大罰單是34.7億元,2017年3月的多倫股份操縱案,當事人鮮言被罰34.7億元,終身禁入證券市場。

頂格處罰成常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金融機構受到頂格的處罰。

第四、P2P互聯網金融平臺將呈現出嚴重分化

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存在,愛之則因為它確實方便了一些資金需求,恨它是因為它確實存在許多的問題。

目前,P2P網貸平臺已經成為社會資金融通的重要力量。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2017年網貸行業總成交量達到了25800億元,較2016年同期成交量增長了41.8%。截至2017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到了60091.32億元,首次突破6萬億大關。從2017年各月P2P網貸行業成交量走勢來看,月成交量穩定在2000億元以上,成交規模趨於穩定。

但是網貸平臺出現的問題同樣讓人不敢小覷,並形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據網貸之家統計,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年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共計612家,其中問題平臺199家(跑路58家、提現困難138家、經偵介入3家),占比約為32.52%。

2018年,互聯網金融平臺將面臨分化、調整、規範發展的時期。

2017年2月23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發佈《網路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明確了網貸資金存管業務應遵循的基本規則和實施標準,重點是交易資金銀行存管,借貸 違約不兜底,成為網貸業備案登記之後又一合規細則。

2017年7月6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佈《關於對互聯網平臺與各類交易場所合作從事違法違規業務開展清理整頓的通知》,監管的目標直指互聯網金融平臺一些無固定期限、資金和資產無法對應的“資金池”產品問題,對P2P平臺上架與各類交易所合作的違規業務,以及以“大拆小”“團購”“分期”等將大額融資產品權益拆分甚至包裝高風險資產,向不特定物件以及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的中小投資者發售的現象做出具體整治要求。通知一出臺,成效立竿見影,互聯網金融市場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的總量降至原來的50%。

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在2018年一季度啟動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2016年11月28日,中國銀監會辦公廳、工業和資訊化部辦公廳、工商總局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印發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的通知》,為新註冊及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貸平臺備案登記給予指引。

雖然指引稱備案登記不構成對機構經營能力、合規程度、資信狀況的認可和評價。但是《指引》第十條規定:在本指引發佈前,已經設立並開展經營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申請備案登記的,地方金融監管部門應當依據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中分類處置有關工作安排,對合規類機構的備案登記申請予以受理,對整改類機構,在其完成整改並經有關部門認定後受理其備案登記申請。

2017年12月13日下發的《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即“57號檔”,要求各地要在2018年4月底前完成轄區內主要網貸機構備案工作,最遲應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工作。有人預計,能夠最終完成備案的P2P平臺大約在800—1000家左右,有將近一半會不能完成備案。

因此,可以預見,未來的互聯網金融要進入兩個特徵之下:一是必須持牌經營並納入監管的嚴格監管之下,那種野蠻生長、過度套利的方式將被嚴格管理;二是一些業務將被叫停。2017年12月,銀監會先後下發《關於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的通知》(56號文)和《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141號文)對網路小貸和現金貸進行監管。消費金融公司與協力廠商公司合作放貸的業務類型與模式全部叫停,要求禁止消費金融公司通過P2P網路借貸撮合等任何方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禁止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簽訂三方協定等方式與無放貸業務資質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互聯網金融在2018年的強監管下,野蠻生長的野生狀態將被納入嚴格的監管約束之下,而一些好的會更好,一些平臺將從此退出歷史舞臺,分化的加劇將成為2018年的主要特徵。

第五、商業銀行將加快智慧化轉型升級步伐

商業銀行的轉型已經說了很多年,但如何轉型?向哪裡轉型?一直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重大選擇。隨著銀行4.0和金融科技的廣泛運用,智慧銀行已經成為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推手。

各商業銀行的“智慧銀行”已經呈現出商業銀行借助金融科技實現科技金融的轉型方向:農行北京分行的新版“掌上銀行”、自助機具“刷臉取款”、特色貴金屬等新產品、新設備,讓人們可以感受到銀行智慧化、綜合性的服務體驗。

中信銀行的智慧銀行是其最新開發的智慧投顧產品“信智投”,採用融合人類智慧和人工智慧的“雙腦引擎”模式,既有投研專家前瞻性市場分析和底層產品專業調研,又運用大資料、投資模型、智慧演算法彌補人類在計算能力上的不足。中信銀行副行長郭党懷表示,“借助大資料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專家智慧,我們更精准地把客戶需求,實現使用者體驗不斷趨於人性化、便捷化、精准化,讓財富管理服務更具智慧、更懂客戶、更有溫度。”

平安銀行借助科技力量推動智慧零售銀行轉型,基於互聯網思維通過科技引領、組織敏捷形成的“金融+互聯網”的智慧化零售銀行新模式。其運用“人工智慧+大資料”,在新版口袋銀行推出了平安智投,根據客戶的交易記錄與風險偏好,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投資組合方案,讓客戶能在平安口袋銀行中充分感受到智慧化、個性化的酷炫體驗。去年8月,平安銀行零售智慧新門店的廣州流花支行正式開業,這一純零售網點,實現了客戶線上線下資料的打通,對客戶的精准識別;通過強化自助服務區功能,實現了現金櫃檯的“瘦身”;自助服務區布放的5台iPad可以支援7大類30餘種銀行業務的自助辦理,還設置了FB自助設備、大額存取款機、CTM等設備,客戶即來即辦無需排隊等待。依託平安集團在人工智慧領域,包括人臉識別技術、聲紋識別技術、預測AI技術、決策AI技術以及區塊鏈技術等金融科技技術的平臺優勢,平安銀行全新開業的零售新門店在空間、傢俱等各方面通過嵌入智慧化、人性化的配套設備,構建了以“智慧化+O2O+客戶體驗”為核心的服務體系,打造出“更懂你”的未來標杆式銀行。

浦發銀行是最早推出智慧投顧服務“財智機器人”的銀行,目前浦發銀行繼續推進智慧投顧系統的反覆運算升級工作,從客戶大類資產配置和線上線下服務角度出發推出了系列新功能,運用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等技術,做到線上的智慧調倉等服務。 2018年,浦發銀行可將推出智慧投顧3.0,運用機器學習、模型訓練等技術,能夠做到線上的智慧調倉等服務。資料顯示,浦發銀行智慧投顧至今已累計為164萬使用者提供服務,交易量近50億元。

招商銀行的摩羯智投,為打造智慧化的領先金融APP,開創了中國財富管理領域“人與機器”、“線上線下”的融合服務新模式、招商銀行APP5.0開啟了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服務新模式、也開啟了垂直金融自場景的融合服務新模式。不僅是招商銀行運用Fintech(金融科技)技術的重大創新,也是招商銀行APP對從工具到平臺、從交易到諮詢、從單向到互動、從封閉到開放策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興業智投的特點是:大資料、機器學習演算法、一鍵優化。客戶可根據自身的風險等級和投資期限自主選擇投資組合,通過具體的投資組合和基金明細,可直接進行一鍵投資。

廣發銀行的智慧投資理財平臺——“廣發智投”,將專業投資理財分析與人工智慧相結合,綜合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和投資者偏好為投資者提供個性化理財建議。

光大銀行的“光雲智投”擁有更智慧的市場分析系統,能夠準確追蹤市場熱點和輿情風險;更智慧的資產管理系統,讓“光雲智投”能夠根據使用者的動態畫像,完成一站式普惠化全球資產配置;更智慧的風險管理系統,讓“光雲智投”在實現資產管理平臺系統化風險預警的同時,為客戶提供分散、優化的資產組合投資;而更智慧的自我學習系統,讓“光雲智投”成為客戶級的財富管理顧問,在每一次與客戶的互動中,瞭解客戶的偏好和財務狀況,説明客戶樹立全面的財務知識與財富觀。

當前,銀行業已全面步入數位化時代。麥肯錫的報告認為,利用數位化管道獲取金融服務已成為主流,而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生物識別及移動互聯等Fintech技術也正在引領金融創新。

百度金融與埃森哲在2018年1月20日聯合發佈的《與AI共進智勝未來:智慧金融聯合報告》認為,智慧金融帶來的將是競爭邊界愈加模糊的新格局,未來泛金融無處不在,金融服務與非金融服務之間的界限更加模糊。

智慧投顧在中國銀行的發展只有兩年的時間,但已經體現出了很好的潛力和前景,成為 商業銀行轉型的重要推進器。有分析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智慧投顧行業的資產管理規模將達到5.22萬億,管理費規模將達156.6億,智慧投顧可以開創一個更加美好的銀行未來。

第六、金融業對外開放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2017年11月10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國新辦舉行的中美元首北京會晤經濟成果吹風會上表示,中國將向外國投資者開放中資金融機構的控股權。這件事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巨大,對世界金融業也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美國彭博社甚至用“Big Bang Moment(大爆炸的時刻)”加以形容。

這件事無論對中國的影響還是對世界的影響之大或在未來數年內才能表現出來,而除此之外,之所以讓人產生較大的浮想是因為在特朗普訪華的關鍵時期,讓人敏感的感到是不是雙方有什麼談判條件和相互的讓步結果。因此會讓人感到突然和震驚。同時,在2018年金融的改革開放將在哪些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也引起人們的遐想。

讓我們先看看開放的內容是什麼?

關於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中國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三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關於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將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單一持股不超過20%、合計持股不超過25%的持股比例限制,實施內外一致的銀行業股權投資比例規則;

關於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三年後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投資設立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的投資比例放寬至51%,五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

內容簡單解讀:對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三年後將全部允許外資控股,五年後人身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允許外資絕對控股;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股權投資內資外資完全一致。這也就預示著目前的所有金融機構未來都極端可能成為外資控股或者外資企業。

2018年3月25日,中國央行新任行長易綱表示,中國將穩步改革和進一步開放金融業,同時“同等重視”通過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易綱還表示,中國將進一步開放債券市場,而且中國國際支付系統( CIPS )的第二階段——跨境人民幣結算系統,也將很快推出。

所以,2018年也將是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關鍵之年,更是值得期待之年。

第七、理財市場將呈現出量縮價跌趨勢

首先,銀行的理財產品將進入價量齊縮的局面。

一是去年以來的強監管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快速發展甚至野蠻生長的狀況得到控制。經過2017年“三三四十”專項治理,在“三違反”專項治理中,各級監管機構共檢查發現問題11534個,涉及金額4.15萬億元,其中信貸、票據、同業和理財等具體業務領域的問題最為突出,內控及管理層面問題較多。在“三套利”專項治理中,各級監管機構共發現問題4060個,涉及金額3.78萬億元,主要集中在監管套利部分,突出表現在同業、理財(資管業務)、銀信合作、部分表外業務等跨市場、跨行業交叉性金融業務中。同時對銀行機構進行了歷史上最嚴厲的處罰。經過去年對同業、理財、表外業務的監管,銀行業資金脫實向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銀行業總資產少擴張16萬億元,銀行理財少增5萬多億元,銀行通過“特殊目的載體”投資少增約10萬億元。

據銀行業理財等級託管中心發佈的《2017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銀行業理財產品規模較上年同期下降21.94%。其中,同業理財規模與占比較年初“雙降”,存續餘額大幅減少3.4萬億元,降幅為51.13%;占比較年初下降11.88%。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56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理財產品,產品數9.35萬隻,存續餘額29.54萬億元,全年增速同比下降21.94%,月度同比增速曾連續8個月下降。

二是規範資產管理業務特別是打破剛性兌付和規範資金池管理,雖然降低了銀行的資產風險但是也將導致銀行理財產品出現資產荒並可能導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降低。

2017年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等部門聯合起草,由央行發佈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被認為是我國金融業理財市場的一個具有革命性的檔,其主要的宗旨是打破“剛性兌付”,規範“資金池”操作,結構化產品杠杆比例降低,資管業務也將加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責任。

在資管新規推動下,2018年的銀行資管業務模式和理財市場都將面臨巨大的變化。有調查結果顯示,52.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統一規制後,資管業務的規模將會減小。與此同時,38.4%的受訪銀行家認為,商業銀行主要的業務模式定位也將從一味擴大業務規模和產品種類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逐步轉向在特定產品或行業中提供具備專長的精品資管模式。

在“打破剛兌”的監管要求下,銀行理財將逐步告別“保本理財”時代,淨值型產品將逐漸增多,保本型理財產品將逐步退出。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存續規模仍超過5萬億元,其中農村金融機構的保本類理財產品的占比更是高達32.04%。在未來一段時期,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都將被迫轉型為淨值型理財產品,銀行為保證理財產品的資金安全和產品收益,在理財產品的投資策略方面將更趨穩健和保守,銀行業的整體理財產品將會出現發行數量減少和產品收益下滑的價量齊跌的局面。

三是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也將面臨著發行數量減少和收益率下降的狀況。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異軍突起,既繁榮了我國的金融理財產品,也成為我國金融理財市場的一個重要力量。據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聯合騰訊金融科技智庫發佈的《互聯網理財指數報告》顯示,互聯網理財規模已由2013年的2152.97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3.15萬億元,而2017年互聯網理財規模同比增幅達到52.39%。雖然他們預計2018年互聯網金融的理財產品規模將達到5.36萬億元,但是從現狀看並不樂觀。監管對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野蠻生長同樣沒有手下留情。

互聯網理財產品已經出現收益率下降的局面,有資料顯示,以餘額寶為例的“寶寶類”產品以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4%左右徘徊,昔日年化可達15%的P2P產品已降至8.85%,而以前收益率較高的私募基金、信託資管收益率也下降到7.5%-12.5%波動,隨著監管的持續加強並逐步打破剛兌,求“穩”也將成為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的主旋律。

最近兩位元財經高層關於理財產品的高論可能就預示著理財產品的未來。中國銀行業監督委員會主席郭樹清說“保本高收益理財產品就一定是欺詐,應該舉報。”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則直接指出:“保證收益率超過6%以上一定是騙子。”

第八、民營銀行的股東監管將成為新的監管重點

金融亂象除了業務亂象之外,股東亂像是一個十分值得重視的問題。2017年4月12日,銀監會下發了《關於切實彌補監管短板提升監管效能的通知》(銀監發﹝2017)7號),要求強化風險源頭遏制,加強股東管理,要求制定統一的股東管理規則,對股東的准入和行為進行約束。加強關聯關係審查,防止通過委託他人代持股權、關聯方與一致行動人聯合持股等方式規避股東資格審查的行為。

同時,加強資金來源審查,確保入股資金為投資人自有資金,來源合法合規。

2017年4月21日郭樹清主席再講話中明確表示,要切實彌補監管短板,著力強化股東監管。強化股東資質審查、關聯關係審查和資金來源審查,加強股東准入監管。強化對股東行為的持續監管,嚴禁不當干預經營決策,嚴禁通過關聯交易獲取不當利益。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全面梳理主要股東及關聯方情況,掌握其重大變化,強化股東授信審查,防止套取銀行資金。

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社會資本發起設立、參股或收購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積極性不斷提高,但一些亂象也隨之發生,如違規使用非自有資金入股、代持股份、濫用股東權利等,辦法旨在規範商業銀行股東行為,保護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銀行持續健康發展。

辦法將監管重點聚焦主要股東,防止其濫用權利、掏空銀行等行為,要求主要股東披露股權結構直至實際控制人、最終受益人,並限制主要股東入股商業銀行數量,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辦法同時要求主要股東自取得股份之日起五年內不得轉讓所持有的股權、不得違規干預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

為解決利益輸送等問題,辦法規定商業銀行對主要股東或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最終受益人等單個主體的授信餘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淨額的10%;對單個主要股東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關聯方、一致行動人、最終受益人的合計授信餘額不得超過商業銀行資本淨額的15%。

在股東亂象中,民營銀行的股東亂象更值得關注。

民營銀行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截止到目前,銀監會批准籌建的17家民營銀行中,已有15家正式開業,包括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天津金城銀行、浙江網商銀行、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山東威海藍海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江蘇蘇甯銀行、吉林億聯銀行、梅州客商銀行。另外,遼寧振興銀行、安徽新安銀行2家銀行正在籌備開業中。

但是民營銀行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銀行高管層不符合監管要求。很多民營銀行的董事長和行長特別是董事長都來自于大股東,可能會沒有任何的銀行高管專業從業經驗。這造成銀行從開始就先天不足。有的銀行開業後,才新聘任了行長,這將導致銀行的治理結構混亂,對銀行的管理可能缺乏應有的認知和瞭解。

二是銀行的戰略定位和業務發展具有強烈的內部銀行性質。銀行之所以叫銀行,就因為銀行具有強大的社會資金融通功能,而有的銀行一開始的定位就是集團內部結算銀行,銀行的業務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因此,產業資本投資銀行本身的缺陷暴漏無疑,以產業資本企業財務公司和內部結算銀行的方式辦銀行,讓銀行難以真正以銀行的方式辦銀行、以銀行的方式發展銀行。

三是民營企業老闆幹部使用的隨意性在銀行會有所體現。一般來說,民營銀行在籌建之時,由於沒有銀行人員儲備,必然以高薪、高職位以及長期勞動合同為誘餌,向國有銀行和其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挖人才,但是隨著後來的改變原有的部門設置和職務體系,原有的人員就不一定適用新的要求,原有的人員包括高管要麼服從去新的崗位,要麼接受工薪下降的事實,等於變相逼迫原聘任的管理者離職。這是典型的民營企業的用人風格,高薪聘任、高職許諾,需要時則重金引進,不需要時無情踢開。但對於一家需要業務、管理、發展穩定的銀行,無論是員工還是高管、特別是中層都需要基本穩定,當然必要的淘汰、必要的調整都是應該的,但如此大規模的人事制度和幹部管理體制的變動對一家銀行卻可能是致命的。

四是勞動人事制度和管理欠缺規範。不可否認,有一些民營企業的人事管理是相當規範的,但是另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大量的民營企業在人事管理上有相當大的隨意性和投機性,甚至為了節約成本而違法違規現象也時有發生,有的民營銀行將這種民營資本控股性質使得民營企業的一些傳統思維和習慣帶入了銀行,變相逼迫管理層辭職、沒有為員工足額繳納社會保險、違法超長確定勞動合同試用期、遲延簽訂勞動合同等多種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有的民營銀行在籌建之時,為儘快從金融機構招聘到人才,聲稱可以無需簽訂勞動合同先上班,但之後卻以勞動者未能提供原單位的離職證明為由不簽訂勞動合同,還存在實行殘酷的零底薪薪酬體制、不及時支付國家法定節假日加班工資等行為。這種非銀行規範行為的人事管理對於以信用為基礎的銀行業是對銀行信用的嚴重破壞。

五是存在嚴重的關聯交易嫌疑。民營企業辦銀行有以下幾個目的:首先是成為企業的平臺並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其次是通過銀行支援企業的發展;其三是提高企業對外融資的籌碼;其四提高企業合併報表的資產擴張能力。有的民營銀行大量出現這類問題,包括對一些銀行的內部結算銀行的定位,就是完全為本股東企業的發展服務;有的銀行的發起股東曾經承諾幾年內不轉讓股權,股東不與銀行發生違規關聯交易,不干預銀行日常經營。但是作為內部結算銀行的定位必將使上述承諾變成空談。同時,有人指出,有的民營銀行的業務結構更像是“體內迴圈”,存款和貸款大多來自股東單位以及上下產業鏈。

當然,強化對股東的監管不僅僅是針對民營銀行,也不僅僅是對銀行的民營股東,而是對所有銀行的所有投資者,但從2016年以來民營銀行設立進入常態化,對民營銀行的股東強化准入監管,應該是監管部門必須強化的一項重要工作,股東資質等也應該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問題。

郭樹清曾表示,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但也有一個特別注意的風險,“千萬不能辦成一個民營資本少數人或者少數資本控制銀行,變成自己的提款機,進行關聯交易。吸收公眾存款用於自己特殊目的的投資,風險就會非常大。”

“研究制定統一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管理規則,明確銀行業金融機構股東資格、參控股機構數量等監管要求。”這是7號文對加強股東准入監管時提出的要求。因此,2018年將會對所有的銀行股東的合法性進行實質性的審查和整改,一批銀行股東將從此退出銀行的投資者舞臺,從而失去銀行業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

本文編輯:王蕾

我們期待您的來稿

歡 迎 訂 閱

深刻|思想|前瞻|實踐

專注于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

智庫型全媒體平臺

更多原創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